卫健委12月10日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实现健康码一码通行”,这意味着持续近一年的群“码”荟萃的时代即将结束。
前健康码时代
健康码出现前的“兵荒马乱
年初的疫情一发不可收拾,各地都打响了紧急“作战”——隔离。大到出境入境,小到买个菜进出小区,都要面对不同程度的盘查。
在人肉登记的时代,无论是安全还是效率都存在安全隐患。记得疫情甫一发生,每逢早晚高峰,连进出小区都要排好久的队伍,队伍里的人冒出的白气把这条等候登记的长龙变成了一列蒸汽火车。
 等轮到自己的时候,用公共的笔和纸张填写单子,还要再担心一遍安不安全。虽然附近小区没有出现病例的消息,但出门在外还是会担心新冠病毒潜伏在某处,搞得自己风声鹤唳。
二月的时候,浙江省杭州市首先推出健康码模式,混乱的人肉登记时代逐渐拉下帷幕。
健康码时代
当疫情遇上大数据,健康码横空出世。
自打浙江打响了第一枪,健康码在全国遍地开花。谁手机上没有两三个健康码都不好意思出门。要想生活过得去,身上总得带点绿,健康码如果不绿,那生活可真就过不去了。一时之间,“我绿了”有了更多的含义。
从那时起我们过上了有码的生活,出个门不光随时随地要被测温枪biu一下,还要亮出绿油油的健康码。有时候在家呆久了乍一出门,打开支付宝发现健康码更新了,还得手忙脚乱重新操作一番,否则就得被全副武装的扫码人员拦在门外。
除了需要定期更新,对不会使用智能机的老人和小孩不友好以外,健康似乎没有别的缺点。手机已经成了现代人出行的必需品,彼时的健康就像是一块表明自己没有新冠的通行证。
全国抗疫的热情高涨,国内疫情形势也不断好转。随着疫情日复一日的趋于稳定,复工和复学来了,在家闲了很久的学生和打工人开始全国规模的大范围移动。复工复学的顺利进行,健康码必不可少,但同时也面临了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用惯了本地的健康码,换了个地方忽然被告知:“不行,你得用XX码/宝”。
这就要说到,自从浙江省杭州推出健康码以来,其他省市也纷纷上线了各自的健康码。说段报码名的贯口:安徽的安康码、北京的健康宝、广东的粤康码、广西的健康码、甘肃的健康出行码、湖南的电子健康书、河北健康码、吉林吉祥码……五花八门是一码归一码。如果想在上海用苏康码就如同是”那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会被无情地拒绝。
说起苏康码,就不得不提苏康码推出以前,江苏在“一码归一码”这件事上可谓是一马当先,数码并行——在巅峰时期有十三个现行的健康码:南京的宁归来、苏州的苏城码、镇江的镇健康、无锡的锡康码、连云港的连易通、淮安的淮上通、南通的易来通、徐州的彭城码……但还真别说,这各市健康码的名字起得也别有特色。于是新冠疫情期间,继派出十三个援鄂医疗团队出名以后,江苏再一次靠着健康码打响了“江苏十三太保”的称号。

后健康码时代
论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隔离时期大家的行动范围很小,各地的健康码各司其职互不干扰。但当学生和打工人们重新回到学习和工作岗位,各地和各地的健康码就发生了碰撞。除此以外,健康码对不使用、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群体不友好的问题也亟待重视——没有智能手机而无法展示健康码的老人被挡在了超市门外、公交车门外……
转眼2020即将过去,国内疫情似乎也正处于湖面微澜的状态,可能未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仍然要和新冠斗智斗勇,因此健康码也将作为通行证的角色继续存在下去。

国家卫健委在这个时候推动健康码“一码通行”,也是为了尚不确定的未来做准备。时至寒冬,抗疫的热情却不能因为寒风冷却。越是在新冠式微却又有着死灰复燃之势的今天,越应该坚持下去。
文章已于2020-12-10修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