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群里有朋友提了个问题:
“孩子提前学了,会不会上课不认真? ”
这个问题我常听人提起,可以说出现频率非常高了,今天咱们就简要探讨一下吧。
回答这个问题前,咱们不妨先思考几个问题,
比如逆向思维
“如果没学过,上课就一定认真吗?”
这个问题不难想,举个极端例子,
如果一个人语文100分,数学0分,你觉得他会更喜欢语文课还是更喜欢数学课?
就问问我们自己,是更喜欢自己擅长的东西,还是不擅长的?对自己喜欢的更认真,还是不喜欢的? 
体育不好的人,巴不得不上体育课。 上课愿意积极举手发言的,往往是擅长的科目啊。

也就是说,从逻辑上来说,虽然学过不一定会认真,但是没学过也不代表就一定认真。 甚至于“没学过,还不认真”的比例也不低。 
这下郁闷了,那到底要怎么样嘛?
01
其实说上面这些,只是想先认清一个事实,就是现实情况很复杂,没有简单的会与不会肯定答案。

更多时候,我们在考虑的只是可能性。
事实上,要对问题作出接近真相的回答,我们必须抛弃二元论,做更深维度的思考,搞清楚问题的内涵。
提前学这是一个现象,上课不认真听,也是一个现象,这两个现象有可能同时出现,但同时出现,不代表就是因果关系
我简单做了个示意表格,假设一个班级65个学生,情况可能相当多样。比如学习程度有 0%、25、50%、75%、100%,上课有完全不认真,比较不认真,一般,比较认真,很认真。
 这还是已经抽象过简化过的模型,都有25种情况之多,也就是根本无法用会还不会来回答。
假设不同情况的人数分配类似这样,其实说白了还是看概率,到个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除了从逻辑上思考之外,我们要考虑一下问题的内涵。

02
比如,“提前学”这个“提”,就要想一想:跟什么比提前了?提前了多少?
是跟教学大纲比?
跟这个年龄普遍的平均水平比?

跟孩子自身的状况比?

比如,天冷了,告诉孩子今天零下了,温度是负数,4岁也能听懂大概了,但“负数”的概念在教学大纲上是小学高年级的内容。
这算提前吗?
 对于大纲也许算,但对于孩子当下的好奇心和认知需求,其实又不算。 
以前蛋蛋幼儿园中班,老师教八大行星的名称,我当时都有点吃惊,可没想到孩子特别喜欢,记得比我还牢。 
按照我们课本来说,地理是小学高年级,乃至初中的内容了,但对于一个幼儿园的教学计划来说,引导孩子认识他所生活的世界,乃至宇宙,又是合情合理的。
(蛋蛋小时候)
前几天蛋蛋和爸爸一起看黄河的地图册,里面讲到了黄河的源头的时候,他爸提到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蛋蛋兴趣来了,非要查这首诗。按照教学大纲《将进酒》是一首古体诗,可能要小学六年级甚至初中才学。有时候所谓的提前,不过是顺势而为。
不同的科目其实也有很大差别,就拿英语来说,有语言学习的敏感期,我们当年的大纲,是初中才开始学ABC,非常痛苦,有时候真觉得那时候初中毕业的水平,还赶不上现在一些幼儿园孩子。
说到底,大纲是兜底的,代表平均水平,我们要反对的是为了虚荣,盲目超前,填鸭式的灌输,但如果机械的去套用通用的标准,则容易忽视个体的兴趣、能力的差异,会削足适履
学校有统一的教学标准,而家庭教育,更多的是考虑到个体的状况,因材施教,也就是根据孩子水平和状况来决定进展到什么程度。 
03
分析完了“提前”,我们再来说说“学”。
其实学同样分好多种,有的学是只是知道个大概,有的学则比较深入。 
比如banana,听到发音知道是香蕉,是一种掌握程度;
而看到banana这个字,能解码这是香蕉,要求则更高一些。
到了要正确默写出香蕉的拼写,那就比较难了。
所以,我们讨论提前学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时,不妨先衡量一下,学的程度。是知道点皮毛的25%,还是说真的比较了解的75%?
以我们大部分人学习的掌握程度来讲,还处于皮毛状态,只是还粗浅知道些概念时,真的不用就开始担心,诶呀学得太好了,将来到底选清华还是选北大。 
有时候我们对问题容易焦虑,也有时候容易理想化。
0基础入学的想法是好的,但实际执行层面会遇到不少困难。拿我自己来举例,蛋蛋拼音就是0基础入学的。

说实话这个东西不难,也不是说他就听不懂,但是每次默写能够默全对,是需要花时间去练习的,小学真的太忙了,要保证户外活动时间,要做作业, 要有娱乐时间注重身心健康,与其那时候鸡飞狗跳,不如提前几个月稍微带带。
如果能细水长流,又何苦临时抱佛脚?
04
那么如果提前学了,导致上课不认真,怎么办呢?

“孩子提前学了,会不会上课不认真?”这个问题背后,
还有一层误解
,那就是
学过了,就没什么好学了吧。
其实,讲述知识只是学校功能的一方面,学校还是个学习社会规则,学习行为准则,建立学习习惯,学习如何跟一群人一起学习的地方。 
把学校学的东西看得太单一,就会觉得好像都学完了。其实学校有不可取代的氛围,对学习多点敬畏心就明白,学习是反复要强化记忆的过程,不是一遍就结束的
蛋蛋乘法幼儿园会了,但是你让他考试,他也很难拿到满分。 有些字,听课都懂,但到默写,照样错。 
即便学过也不代表就能不认真。
满瓶不动半瓶摇。

这个问题破局的办法,就是保持敬畏心和一定的要求。
05
在这个问题上,还要
摆正一个心态

说白了学前的那点提前量,就算有,也不一定能支撑很久的。学前的基础,不是为了孩子要超越多少人,只是为了兜底,不让孩子一开始就掉队,就觉得自己是个差生,仅此而已。
不管思考哪个层面的问题,要记住的是,现实世界是复杂的。 
寄希望于学校能够承担所有的教育责任,是最省事的情况,但必须要面对的现实是,这已经不可能的了。
早一点面对现实才是正解。 
人生就像是长跑的马拉松一样,一直领头的人,未必是最后的赢家,但是如果你一开始就掉队,掉了好几圈,后来又想爆发出来追上,这个概率也是比较小的,最好的情况,还是跟着领头的人,跟上这个节奏,慢慢的去跑,坚持跑,保持体力,目光长远。
历史文章
之前我们推送过不少养育路上的思考
上周的流利说团,即将截止,想提高自己英文的朋友不要错过。
你怎么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