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总有人问我,作为一个投资小白,股票买不来,怎么才能不错过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呢?

当时的回复是对于小白来说,配置各类基金,对小白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很多小白又来问了,那基金我也不会选啊,有没啥组合可供参考啊。
我们之前做过一个稳健型的基金组合,一直有小伙伴希望推出一个积极型的基金组合。
我们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期待已久的积极型基金参考组合。
这个组合在且慢APP上可以支持一键跟投购买,操作非常方便。
01 主要思路
我们先介绍下组合的主要思路,这是一个积极型基金组合。
和之前的稳健型不同,稳健型组合主要是宽基指数配合行业精选基金,积极型组合基本都是主动型基金。
其实从持仓分布大家也看得出,这里全部是股票型和混合型主动基金。
我们这个组合的目标,是通过选择过往业绩表现优异的基金经理,获得潜在的超额收益。
组合里选择的几只主动型基金,大多数基金经理从业都在八年以上,年化稳定在15%的水平,过往业绩表现非常优秀。
大家知道选主动型基金,本质上是选择基金经理。主动型基金经理的投资水平,完全决定了你未来潜在的收益。
即使这样,投资主动型基金,依然要比投资被动型指数基金难度大得多。
因为你并不知道一个过往业绩优秀的主动型基金,未来业绩到底会如何。
可能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在某一阶段,有可能会和市场风格有差异,这会导致业绩跑输大市。
可能有些基金可能会更换管理人,基金经理也可能会跳槽,这些都会影响主动型基金未来收益。
我们这里是通过组合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的。
上面我们优选过的几只基金,很多基金经理从业年限都很长,过往的业绩年化业绩也都很优秀。
我们认为长期历史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未来表现大概率会很好。这就像学渣虽然有可能逆袭,但是学霸可能长时间都是学霸。
但是即使历史业绩优秀,重注压一两个基金经理显然风险会比较大。
我们通过组合的方式,买入最优秀的七八个基金经理的产品,这样看走眼的概率显然就很低了。
我们这个位置不做什么定投,建议的持仓不少于准备投入资金的7成到8成。
原因之前也展开讲过:
不择时也不分位置高低的等额定投,实际上也就是获得个勉强超过理财的收益。
所以定投这个操作我们通常考虑在熊市末端,那时候会用每周等比例买入的方式摊低成本。
这时候的原则是:市场越低估,每期定投买入越多,但是现在这个位置不会考虑这个操作。
过去两年最适合大比例定投的区间,是在2018年四季度到2019年一季度,也就是下图最右边的位置。
为啥说已经错过最好的定投窗口呢?看看市场估值就知道了。
2018年四季度全市场的PB中位数最低点是1.86我们也是在这个时候和大家讨论钻石底问题的。
随着后面每个季度全市场都有将近2%的净资产增厚,现在低点上升到2.1左右。
目前全市场PB中位数已经是2.75,已经过了最低估的一段,从山谷走到了山脚下
虽然并不是像之前那么低估,但是未来牛市估值上升最快那段显然还没来。
错过之前山谷的时间,基本已经错过最好的定投窗口。
不了解定投时间窗口意义的,可以看看这篇《定投的误区:方法错了,再努力都白瞎
这里要做的只能是买足量,之后根据板块去弱留强。不管你在这里是准备投资股票还是基金,都是差不多的思路。
未来等到我们觉得估值太高的时候,我们可能考虑一键清仓,买入一些其他类现金品种。比如债券基金,货币基金等等。
02 为啥选在且慢
我们把组合发布在且慢基金这边,原因是这边一目了然,而且购买也很方便。
不但可以通过且慢基金入口一站式购买,而且购买除了指数基金自身的申购等费用,不会给用户增加一分钱的额外费用。

也就是说,通过一站式跟投组合的申购赎回费用,跟我们自己手动去申购这几只基金的费用相同,也不会额外增加任何费用。
而且每次发车调仓,,且慢基金都会通过短信微信服务号APP等消息,通知到已购买用户
这个组合解决的是基金产品买什么,怎么分配,卖什么,啥时候卖的问题。
因为是个积极型组合,需要大家考虑面对波动的承受能力,因为盈亏同源。
所以大家买入前,请考虑一下自己愿不愿意承受积极型组合潜在的波动
这里最低200元起投,最高也没啥标准答案,建议是你可以先尝试投一部分。
至于买多少,则需要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投入的资金量。
预计后面我们每月会根据市场情况对标的进行评估决定是否调仓。
03 怎么买
这个组合在且慢基金APP上可以投资,组合支持一键购买,操作非常方便。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长按下面的二维码2秒,识别图中的二维码
扫码以后会跳出且慢管家的公众号
点击关注以后,会进入这个界面。
2、点击查看,会让你绑定手机号登陆
登陆以后会让你填写实名认证资料
之后是绑定银行卡
填写完成之后,会进入下面的界面,这里可以您需要买入的金额

3、最后点击确定购买,就跟投成功了。
如果提示账户余额不足,请在这个页面底部的盈米宝充值,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留言。
PS:还没有且慢账户的朋友,可以点击本文末尾的阅读原文,填写手机号即可注册基金账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