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条新闻标题频频出现在各大英媒头条:“约克郡开膛手”感染新冠病毒后去世。
这个在四十多年前在英格兰北部造就恐怖文化,使人们生活在恐惧中长达5年之久的连环杀手又出在人们的眼前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并没有使人们淡忘当年悬浮在利兹这座城市上空的恐怖氛围,时间也难以抹平逝者家属的伤痛。
谁是“约克郡开膛手”?
被大家称为“约克郡开膛手”的彼得·萨特克利夫(Peter Sutcliffe),在被捕之前,有家有室,外貌和职业也与普通人无异,走在茫茫人海中,甚至与你擦肩而过,你都无法通过他的外形辨识出他是那个双手沾满鲜血的连环杀人凶手。
正是这样一个看似正常的“普通人”,在1970年代后期在英格兰北部用极其残忍的手段谋杀了13名妇女,并试图再谋杀10名妇女。

彼得·萨特克利夫最终于1981年被捕入狱。而经手此案的侦探认为,彼得·萨特克利夫至少应该对多达30起的谋杀案负责。
年轻时的彼得·萨特克利夫
2015年就医途中的邪恶杀手彼得·萨特克利夫
Sutcliffe从十几岁起就对妓女产生了一种畸形的强烈兴趣,这种兴趣让他有凌辱妓女,然后杀死她们的冲动…
从70年代初,他先后袭击了好几名妓女,试图杀死她们,却都因附近有人干扰没能成功。
到了1975年10月,Sutcliffe终于找到机会,袭击了从利兹来的28岁的妓女Wilma McCann,McCann当时是一位为生活所迫的、4个孩子的母亲。
然而,在Sutcliffe眼里,她不过是一个“猎物”,Sutcliffe毫不留情,先是用锤子连击两下打晕了McCann,之后又在她脖子,胸口,腹部扎了15刀,直到将她杀死。
第一次杀人,打开了Sutcliffe内心邪恶的潘多拉魔盒,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多年后谈起这一次杀人,Sutcliffe说:
“在第一次杀掉那个妓女之后,为了让我的行为更有正当性,我在心里加强了更多对妓女的仇恨,认为她们就是该死…”
第一次案发,警方总共进行了11,000次调查审问,出动了150多名警察,都没有查到Sutcliffe,这无意间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也为他之后的连续作案埋下了伏笔。
彼得·萨特克利夫的犯案记录整理(来源:维基百科)
早年经历
连环杀人犯们的杀人动机和行为模式都不尽相同,但大多连环杀人犯都有着相似的童年经历,这些贯穿了他们整个童年时期的可怕的经历,塑造出他们与普通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思考模式,造就了他们“恶魔”般的扭曲心理。
据彼得·萨特克利夫的弟弟卡尔·萨特克利夫介绍,彼得和他的父亲是一位酒徒,喝醉后的父亲经常暴力对待他们,如用皮带抽打他们
卡尔表示在童年时期,彼得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精神病迹象,但有一次他们的父亲喝醉后,将一顶锅砸碎在彼得的头上。另一次可怕的经历发生在圣诞节晚餐,彼得和他的父亲因为一些事情发生了争论,父亲直接将一个啤酒杯扔向彼得的脑袋。
彼得·萨特克利夫与家人的合照
但卡尔认为,真正使彼得的行为变得暴力和扭曲的,是在他们的父亲在他们面前揭露母亲的外遇事件,而事实是他们的母亲仅仅只是和一位男性朋友喝了一次酒。
更加讽刺的是,彼得和卡尔的父亲恰恰是那位有外遇的人。他当着他们兄弟的面,和住在附近的一位女性发生外遇,并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
童年的这一切经历使彼得·萨特克利夫的性格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但在日常生活中,他很好地将这一扭曲的性格隐藏起来,直到被捕后,彼得·萨特克利夫被精神病医院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早年的家庭合照,左下方为彼得·萨特克利夫
在1975年10月至1980年11月的五年间,6名女性被“约克郡开膛手“袭击。随着杀戮的持续以及警方调查追捕无果,整个利兹被恐惧笼罩。
据经历了那段时期的利兹居民回忆,谋杀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恐惧和怀疑,普通民众的家中充满了恐惧。生活在利兹的人们不再能够轻松愉快地走在大街上,他们也无法尽情享受生活。
取而代之的是,邻居或熟人在街上相遇,首先跃入他们脑海的是:“他会是凶手吗?”人们外出后送女性朋友回家,会一直注视着朋友进入房间并开灯以及关门后才离开。
在利兹大学就读的男性学生,经常在校园内被结伴行走的女生群体询问是否可以护送她们回到宿舍。渐渐地,护送某位毫不相识的女生安全到家,成为了那个时期学生群体中的普遍现象。
甚至有人表示,除非“开膛手”被抓到,否则自己再也不会出门。
彼得·萨特克利夫成功地在约克郡制造了恐惧文化。
彼得·萨特克利夫在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在利兹制造了一种“恐惧文化”
1981年,35岁的彼得·萨特克利夫的出庭画面 
性别和职业歧视的锅?
彼得·萨特克利夫通常使用锤子和螺丝刀作案,他随身携带锤子穿梭在利兹的大街小巷寻找自己的“目标”。有时彼得·萨特克利夫也随机选择作案工具,特别是在激情谋杀时。
他曾经使用丝袜包裹石块用于击打受害人的头部,用刀刺穿受害人的腹部、胸部和脖子高达52次,他甚至用刀劈砍受害人的腿,然后踩在受害人的身上,留下自己的靴印。
尽管警察局为了抓捕彼得·萨特克利夫而调动了250万警力,但警方的调查不当使他逍遥法外长达六年。
据悉,警方在大范围搜捕过程中,曾经审问元凶彼得·萨特克利夫多达9次,但他们反复忽略了可以将他较早定罪的证据,使彼得·萨特克利夫得以继续他的杀戮人生。
警察们在处理案件文书
彼得·萨特克利针对的是各行各业的女性-年龄最小的16岁,年龄最大的42岁
彼得·萨特克利夫早期集中杀害的受害者均为以性工作为职业的女性。在女权意识尚未普及,女性地位及相关职业受到严重歧视的社会环境下,当性工作者被杀害,人们首先关注的是被杀害人的身份及地位。
人们认为使这些女性引来杀身之祸的是她们的职业,并指责女性独自喝酒及外出。更有甚者,有的人认为彼得·萨特克利夫通过杀死妓女来帮助城市“清理”街道。
彼得·萨特克利被捕后
一些女性组织认为,警察们在连环杀人案发生长达18个月以后才开始认对待和处理这个案件,因为被杀害的人中开始出现“无辜的年轻女孩”(警察原话),而不仅仅是性工作者。
总检察长迈克尔·哈弗斯甚至在1981年的审判中公开表示:“有些受害者是妓女,但这个案件中最可悲的部分是,有些受害者不是妓女。最近六起袭击事件中的受害者都是值得大家尊重的女性。”
彼得·萨特克利被捕时
警察局因为性别和职业歧视而在罪案发生初期消极调查,以及警察局这一系列的歧视性言论引起了“利兹革命女权组织“的不满,该组织和其他女权主义者批评警察指责受害者,尤其是女性应该在晚上呆在室内的建议。
为此,1977年11月12日晚上,女性组织在英国各镇举行了11次游行。她们指出,女性应该能够不受限制地行走在任何地方,而且不应该因男性的暴力行为而受到指责。
1981年,妇女在布拉德福德(Bradford)举行了抗议游行
女权运动家朱莉·本德尔18岁时居住在利兹,当时彼得·萨特克利夫在利兹杀死了他的第13个也是最后一个受害者:20岁的学生杰奎琳·希尔。
朱莉·本德尔住在离发现杰奎琳·希尔遗体不到一英里的地方,在谋杀前一周的一个晚上,她发现了一名符合彼得·萨特克利夫描述的人,并对这个人进行了追踪。
朱莉·本德尔向警察报告她的发现,但是警察们选择忽略她的信息。
西约克郡的一名高级侦探吉姆·霍布森甚至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凶手已经清楚地表明他讨厌妓女。很多人都讨厌。我们作为警察部队,将继续逮捕妓女。但是开膛手现在正在杀死无辜的女孩。”
乔治·奥尔德菲尔德(George Oldfield)在1980年接受媒体采访
朱莉·本德尔认为,“彼得·萨特克利夫的死使我们想起了性工作者面临的所有污名,也缺乏对妇女从事性工作的根本原因的认识-她们通常缺乏资金,在那个年代,她们除了从事性工作外别无选择。“
终身创伤
遭受到彼得·萨特克利夫袭击但最终“幸运”逃离的女性们,虽然幸免于死亡,但她们的余生都笼罩于阴影之下。
这些幸存者在遭受攻击后的几年中都面临着难以想象的挑战。
有的幸存者因为严重的记忆力问题而反复进行手术,她们所面临的问题从严重的记忆力丧失到不得不自己动手剪头发,因为发廊工作人员无法处理头骨上被锤子砸出的凹痕。
出生于圣基茨的马塞拉·克拉克斯顿在遭受袭击时正处于怀孕时期,被袭击不仅使她需要进行大量的脑部手术(彼得·萨特克利夫用锤子击打受害人的头),也使她失去了还未出生的孩子。
特蕾莎·赛克斯在16岁时遭到彼得·萨特克利夫的袭击,从此以后,她睡觉时需要在枕头下放一把刀才能感到些许安全。
奥利弗·斯梅尔特表示她再也无法接受一个男性靠近自己。
警察乔治·奥德菲尔德(中间),最初相信恶作剧录像是真实的
尽管遭受了严重的身心伤害,但每一位幸存者仍然坚持与警察合作以寻找凶手。她们制作了彼得·萨特克利夫的照片,并对他的外貌等特征进行了准确的描述。幸存者甚至参加了电视节目直接对袭击者隔空传话表示自己不会屈服于恐惧。
与此同时,她们也努力尝试说服警察,带有东北口音的骗子送来的录像带与凶手无关,因为那些曾与凶手交谈过的幸存者永远不会忘记他柔和的约克郡口音。然而,调查该案的警察们一致认为她们是“不可靠的证人”。
幸存者们尝试说服警察带有东北口音的骗子送来的录音带与凶手无关
虽然过程曲折,但Sutcliffe最终还是受到了法律制裁。他在监狱过了40年,“约克郡开膛手”Sutcliffe如今已是年过7旬的老人,除了眼睛瞎了一只,他还身患糖尿病,心血管病等多种疾病。
只是万万没想到,最后带走他的,居然是新冠肺炎。
Sutcliffe在不久前染了新冠,事后有人猜测,可能是从监狱外来探望他的人将他感染的。
也许是受够了在监狱里的生活,Sutcliffe一直拒绝治疗,2020年11月13日,这位英国史上最臭名昭著的连环杀人犯之一,在医院去世,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end------
文:Renee
欧洲新青年(ouzhouxinqingnian)
文章参考 BBC News, Mirrior, Guardian, Wikipedia
转载请联系公众号后台
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