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豆瓣 @Josemo
原文标题:心知肚明
感谢作者为豆瓣提供优质原创内容丨

以婚姻家庭为主题的电视剧,总是充满着残酷的真相。
其中最受欢迎、斩获无数奖项的精品剧,非《大小谎言》莫属。
最近就有一部新剧,有人评价它是《大小谎言》2.0版,还有人说它比《大小谎言》还更血淋淋。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它——

无所作为

The Undoing(祸根)

导演: 苏珊娜·比尔
编剧: 大卫·E·凯利 / 珍·汉夫·克莱利兹
主演: 妮可·基德曼 / 休·格兰特 / 诺亚·尤佩
首播: 2020-10-25(美国)

集数: 6

HBO出品,豆瓣评分8.7。
神仙阵容主演,妮可·基德曼和休·格兰特饰演一对夫妻。
曾凭借瑞典电影《更好的世界》斩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电视剧《夜班经理》获得艾美奖迷你剧集最佳导演的苏珊娜·比尔执导,以及开发了许多经典律政题材电视剧的大卫·凯利担任编剧。
苏珊娜导演的电影和剧集,往往都非常注重风景和色彩的运用。
如同舞台剧的布景一样,为她要讲述的故事,设定一个基本阀值。
这回,她带领我们领略了冬季日里泛白、夜晚泛黄而又暧昧的纽约。
似乎在提醒我们,这座繁华城市背后的种种,大概都只能一笑而过。
这部剧讲述的,是弗雷舍一家的故事。
格蕾丝(妮可·基德曼 饰)是一名时薪不菲,在纽约上东区执业的心理治疗师。
和身为肿瘤医生的丈夫(休·格兰特 饰),及一个喜欢拉小提琴的儿子,一起生活在纽约市区的一幢大房子里。
佛雷舍一家的生活,看上去如同冬季白天的纽约一样,简单、幸福、纯粹,不时有意无意地向外人展示其无懈可击。
然而,这脆弱却又略显乏味的表象之下,就如同华灯初上的纽约一样,显得暧昧又充满骚动。
儿子学校四年级转来的新生母亲艾莲娜,如同夜里向上飞升的烟火一样,冀望以其短暂却明亮的一瞬,揭开这暧昧的假象。
她就像一个炸弹一样,袭向了格蕾丝的上层生活圈。
她在这所学费50000美元一个学年的贵族学校,如同一个入侵者,给了那些名门贵族们一瞥下层人民生活的机会。
如同格蕾丝的名媛朋友所说:“谁会在送完孩子上学后,有空在校门前瞎坐呢?这操蛋的可是在纽约!”
艾莲娜短暂的出场时间,将情节推进的急转直下。
先是在学校慈善晚宴的筹备会上当众喂乳。
虽然格蕾丝感到不舒服,却说不过是一个母亲在喂小孩罢了。
接着,她们在运动馆的第二次相遇。
艾莲娜一丝不挂、落落大方却又略带挑衅的站在格蕾丝面前,让她显得局促又不安。
然而第一集的最后,艾莲娜死亡的消息瞬间,将一切带进到一场漩涡之中。
格蕾丝被逼不得不直视这个生活入侵者,和其可能给她生活带来的影响。
她开始焦虑的寻找,她那个声称去外地参加研讨会的丈夫。
格蕾丝身为心理咨询师在谈及两性关系时,认为人们对于他们卷入的情感牢笼是自投罗网。
因为他们在交往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忽略,或者逃避了伴侣身上的某些特征。
换句话说,对于伴侣是个什么样的人,其实大家心知肚明却又无所作为。
你从一开始就知道,他是花花公子、他手脚大方、他自满自大。
从你们的第一次交谈、第二次约会时,你心里就明白了。
但是,随后你却会下意识地说服自己,忘却那些你对他的评判。
并以经过更长时间的相处、你比之前更全面地了解他,而作为有力的论据。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是不是也时常这样。
你第一次和房东聊天,就明白他其实是个难搞的人。
却因为找房的压力和随后几次的见面而说服自己,他大概也没那么糟糕?
你第一次和雇主聊天,就明白这家公司并不适合你。
却因为担心再也找不到更合适的,而鼓励自己这家公司还不错?
你第一次和那个人约会,就明白你对他其实并没有什么兴趣。
却因为年纪和条件,而告诫自己不能眼光太高?
随着丈夫的失踪,他和艾莲娜死亡之间的关系,以及他那不为人知的一面开始慢慢示人的时候,格蕾丝也不得不问自己这个问题——
“是不是,我自己一早就知道他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而我却有意识地忽略了他的这些特质呢?”
格蕾丝在纽约长大,家庭条件优越,孩子的贵族学校费用由其父亲承担。
她的生活经历,就建立在这些稳固而又坚硬的金钱关系中。
她的一生,都在享有特权的状态下生活。
然而关键的是,这种享有特权的状态,让她很难意识到自己真的在享有特权。
在这种稳定而又积极的世界观中,她们会倾向于将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归因于是其自己努力而来。
而其他人要么是不努力、要么是不聪明、要么是没眼界,所以他们没办法过上富足的生活。
吊诡的是,格蕾丝似乎从接触到艾莲娜时就明白,这个女人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破坏。
这个女人所处的生活状态,并非一个“她不够努力”就能解释。
然而,格蕾丝却选择一再地忽视这些细节,从而劝慰自己。
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说,对一本好书进行电视改编最为重要的是,得在原作基础之上进行适当戏剧化改编。
这样可以在保持原著精华之上,但是却又有独立的意识表达。
所以这部剧虽然是对《You Should Have Known》的改编,但是在其人物设置和核心表达上都有所变化。
苏珊娜想通过格蕾丝的故事来探索,如何讲述一个混乱不堪的故事、一个充满困惑的故事、一个噪杂喧嚣的故事。
以及如何讲述一个,即使你一直以为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崩塌了,而你却要继续正常或假装可以正常生活的故事。
讽刺的是,这些故事并不只是故事,而是你我生活在其中的现实。
比戏剧更为荒诞的现实,不会让你失望。
美国作家乔纳森在他的作品《纠正》里最后如此写道——
“然而在他咽气之后,她对着他额头轻轻一吻,随即与丹尼斯和加里出门,走入温暖的春夜。
现在她觉得什么也不能扼杀她的希望,无论什么。她已经七十五岁了,她将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
然而,原著里对曼哈顿上层1%人群的锋利笔触,让其久久不能忘怀。
当他向导演交出第一集剧本时,剧情的走向可以偏剧情,也可以偏悬疑。
而导演青睐对“我到底能相信谁”的追问,于是剧情走向了悬疑风格。
然而,太阳底下无新事,大多数人看完首集后即使猜不到结局,大概也都有其内心笃定的剧情走向。
虽然导演极其老道地用蒙太奇及手持镜头,极力想增加剧情的悬疑性,而这种过度的细节镜头运用,也时常会让人略感厌倦和丧失耐心。
重要的,并不是在于他值不值得你相信,或者说不是在于他做没做。
说实话,重要的是你自己。
更为重要的,大概是希望在不久的一天,你能走入温暖的春夜,而不是在七十五岁时。

好剧等你一起「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