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痛失九所世界一流大学……

每一所都有让人震撼的历史!

民国时期九所世界级大学,地位曾超越清华北大。

中国教育最本质的问题在哪里?有人说是教育体制(大环境)的问题。而我们更应反思,问题出在我们自己的身上,出在家长和老师上,出在我们的功利主义的文化上。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至少有三点:1、认识真理;2、活出真理;3、发现自我。不认识真理,活着仅仅是活着,并无意义。认识了真理,却不活出来,那么教育也便失去了意义。发现自我,就是找到自己在这个社会的使命。

《圣经》约翰福音八章三十二节说:「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中国以前有许多大学是由基督教或天主教会创办,可以说是当时的世界级大学。在民国时期,教会大学有十几所。
这些大学虽然数量不多,但起点很高,在体制、机构、计划、课程、方法乃至规章制度诸多方面,直接引进西方近代教育模式,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示范与导向作用,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知识界的精英,在教育界和社会上产生深远影响,为中国高等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曾经的世界级大学,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1
燕京大学
燕京大学(Yenching University)创办于1916年。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环境最优美的大学。巅峰时期,曾与哈佛大学合作成立了哈佛—燕京学社,在国内外名声大噪。

燕京大学在33年的历史里,注册学生总共1万以内,培养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4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在二战时,中国驻外记者中有90%是燕京大学新闻系毕业的。它的教授与毕业生主要活跃在中国的教育界、政界和宗教界,包括埃德加.斯诺、雷洁琼、吴文藻、冯友兰、钱穆、周作人、郑振铎、冰心等一大批重量级人物。
燕京大学本来是由华北地区的几所教会大学合并而成的,由于是不同的教会合办、不同的学校合并,所以起初管理非常混乱,一直没有满意的校长,直到1919年司徒雷登出任校长,才开始有了转变。

司徒雷登是著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后来还成为美国驻华大使。他上任后,立即对学校进行了改革并把学校更名为燕京大学。随后开始建设新校区,向社会各界募捐。在教学思想上,该校不强调基督教教育,实行自由教学。
司徒雷登聘请了毕业于耶鲁大学、设计了当时金陵大学的建筑师亨利·墨菲负责规划设计。校园在景观上近借万寿山,远借西山,仿造雕梁画栋的中国宫殿,幽清秀逸而又雍容华贵。
胡适感慨道:“中国学校的建筑,当以此为第一。”凡是到访者,无不称赞燕京大学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校园——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这个学校及其国际主义理想的感情。”
有记者采访司徒雷登,提出尖锐的问题:“您将燕京大学建造得这样富丽堂皇,使学生过着极度的安逸生活,未免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吧。一旦出校到实际生活中,怎能适应得下去呢?”司徒雷登的回答是:“我就是叫他们适应不下去,他们才知道改革。”

1952年院系调整中,燕京大学被撤消。中国大陆国民政府迁台后,燕京大学在香港被并入香港中文大学的崇基学院。在中国大陆,其资产由中国政府接管后被整并,文科、理科多并入北京大学,工科并入清华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并入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校舍由北京大学接收,现在其建筑仍为燕京大学古迹。
2
辅仁大学
辅仁大学(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1925年由罗马教廷创办,20世纪初与北大、清华、燕京并称北平四大名校,拥有浓厚的天主教色彩。胡适、翁文灏、季羡林、郑振铎等名师都曾在辅仁任教。
晚清以来,美国人热衷在中国建立大学,由于美国人基本信仰基督教,所以美国在华所办的教会大学都是基督教大学。
结果1912年民国成立时,基督教大学在中国已经建有十多所了,而在中国的天主教大学仅有一所震旦大学,1921年才出了第二所天津农工商大学。显然,这与天主教在世界信众中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1922年,新任教皇庇护十一世(Pope Pius XI)非常赞成在中国的首都创办天主教大学,在1923年个人捐款10万里拉委托美国本笃会在中国创办大学。
1925年3月,美国本笃会以16万元购得北京西城区清室皇族载涛的贝勒府,占地60余亩,有房屋400余间,作为兴办大学的校址,沿袭英敛之曾开办的辅仁社作为学校名称,由英敛之担任社长。学校请来史学家陈垣、李泰棻、地理学家张蔚西、前清进士郭家声等人任教。第一任社长英敛之于1926年1月10日病逝,后来由陈垣出任校长。
校长陈垣(前左四)、校务长兼哩学院院长奥图尔神父(前中)、秘书长英千里(前右三)、文学院院长沈兼士(前右四)、教育学院院长张怀(前左三)
辅仁大学一成立就是高起点。1929年11月辅仁举行新校舍兴建典礼,建立起包括大学部、高中部、初中部为一体的总结构。不止西语系,物理系、化学系、心理系、哲学系等课程也都采用美国和德国原版教材,国文教育则选用文言文教材,教育学院还要求学生在每个学年结束必须上交升级论文。
要进辅仁大学读书很难,教务长刘半农表示:“我们不愿招生太多的缘故,并不是因为怕赔钱;我们办学之前,就预备赔钱的;怕的是招生太多,就不免滥收。” 
入读难,毕业更难!在辅仁大学,60分是不能万岁的,因为学生除了要拿到政府教育部要求的134学分外,还要拿到学校要求的201成绩分才能毕业;至1936年,辅仁大学6届总招生数是879人,总毕业数仅401人。1933年,大萧条使得美国本笃会无法继续资助辅仁大学,罗马教廷交由德国圣言会接管。1937年七七事变,北平沦陷。陈垣坚持辅仁大学留在北平。
由于德国与日本的同盟关系,辅仁大学成为北方沦陷区唯一一所不挂日本国旗、不用日本教材的学校,学校每逢集会,都只升校旗。
1952年在中国高校调整过程中被撤销,其校舍划入北京师范大学的北校区。人员与系所编制则分别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

1960年在台湾复校,全名“天主教辅仁大学”,简称辅大,位于新北市新庄区。作为台湾知名的私立大学,普遍被视为台湾最顶尖的私立综合大学。根据2015年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行榜,辅仁大学名列5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是台湾岛内获此殊荣的两所私立大学之一。
当代辅大依然驰名于海内外华人社会,除了曾为台湾戒严时期校园民主的突破口以及学运重镇之外,迄今亦已成为少数在台湾法政界、学术界、传媒界、文艺界、纺织业界、体育界皆拥有广大知名校友的私立大学,包含一名诺贝尔和平奖共同得主、为数可观的院士、国手以及国会议员。
3
齐鲁大学
今天,山东首屈一指的高校是创办于1901年的山东大学。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在山东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所世界级的大学,声望远超山大,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鼎盛时期,号称“华北第一学府”,与燕京大学齐名。


这所大学叫“齐鲁大学”,是近代中国的教会大学,由美、英、加三国的十多个基督教会组织在山东联合创办,因此在国际上被称为山东基督教共和大学。中国近现代的第一所现代型大学。
齐鲁大学起源于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于1864年在登州城(今天的蓬莱)破观音庙办的一座免费私塾。后来,随着私塾的壮大,纽约北美长老会总部增派传教士帮助办学,改名为“文会馆”。登州文会馆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开设西洋音乐课程的学校,教师邹立文和狄考文合作,更是最早将阿拉伯数字引入中国 。登州文会馆是齐鲁大学的重要萌芽和发端,也是中国近现代的第一所现代型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源头。

1908年,英国传教士卜道成在济南老城区南圩子外购置土地,开始筹建大学,1911年校舍落成,开始招收新学生。1917年9月,已经接纳了北京协和医校、南京金陵大学医科和汉口大同医学校的山东共合医道学堂,与青州神学堂、广文学堂等在济南集合开学,校名启用“齐鲁大学”,英文名称沿用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旧称Shantung Christian University。
学生来源非常广泛,国内各省市、社会各阶层,信或不信基督教的都有,这时齐鲁大学已发展成一个校园面积达800亩,规模庞大,科系繁多的综合性大学,是当时山东省内最大的一所高等学府。
创办之初的齐鲁大学,采用西方教育模式,办学质量优良,校长、系所主任及教授大部分由外国传教士担任,其教学水平“接近了同时代欧美一般大学的程度”。

1930年,从英国归国不久的老舍先生来到齐鲁大学文学院任院长,住在南新街的一个四合院里,距离学校仅有一箭之遥。在这段日子里老舍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如《济南的冬天》、《济南的秋天》、《大明湖》、《牛天赐传》等。
另外,齐鲁大学还曾经招徕钱穆、张维华、孙伏园等一大批文化精英任教。
齐鲁大学校长、毕业于美国哈佛的刘世传,曾不无自豪地说:“正如我的另一个母校,哈佛大学是美国最老的大学一样,齐大是中国最老的大学,绝对没有一个中国大学能在这一点上赶上齐大!”
1952年,国家对各大高校院系进行大调整,所有教会大学被悉数解散,齐鲁大学也在其中,文学院并入山东大学,理学院并入南京大学、山东师范学院,农业专科并入山东农学院,医学院并入山东医学院……
齐鲁大学从此消失,但是他留给山东、留给济南这所城市更多的灵性和文化内涵。齐鲁大学的历史悠久令人心驰神往,齐大留下的异域建筑成了中国大学校园不可多得的美丽风景。

希望有朝一日,齐鲁大学熠熠生辉之名可以再次闪耀齐鲁大地,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知名学府。
4
东吴大学
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20世纪初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于1900年由基督教监理会在中国苏州创办,其法学教育在当时饮誉海内外,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
东吴大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监理会在苏州和上海开办的几所学校。
1871年,美国基督教监理会(监理会于1939年与美以美会合并改名为卫理公会)在苏州十全街设立存养书院,1879年迁至天赐庄,并改名博习书院(The Buffington Institute)。后并入上海中西书院(the Anglo-Chinese College,1882年创办)。
东吴大学实际上是在苏州的宫巷中西书院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激发了年轻人学习西方知识的热情。1896年,苏州监理会宫巷教堂牧师孙乐文(D.L.Anderson)为回应一群年轻的中国学者学习英语的要求,在苏州开办了宫巷中西书院(Kung Hang School),第一批学生有25人。到1898年11月,学生已超过100人。
1899年,监理会决定在苏州开办一所大学。1900年12月该校董事会在上海组成,孙乐文被选举为新大学的首任校长。新大学取名为东吴大学堂,当时成立文理,医和神学三科,辛亥革命后改称东吴大学。1901年6月24日,在美国田纳西州以“Central University in China”名称注册。
1901年3月,宫巷中西书院迁入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东吴大学堂正式开学,成为美国基督教在中国建立的早期教会大学之一。开办之初,只设中学班,学生不足百人。到1905年开始招收12名大学生。该校西学课程大体仿效美国大学,国学则自作安排,分设有文理,医和神学三科和附中数所(分别位于苏州、上海和湖州)。
1952年中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苏州大学)。东吴大学在上海的法学院,并入华东政法学院(今华东政法大学),会计系并入上海财政经济学院(今上海财经大学)。
1951年在台湾复校,也是台湾第一所私立大学。复校后,台湾东吴大学仍秉持“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校训精神,以“教育而得天下之英才”的办学理念,培育“朴实热诚坚毅,专业通识宏观”的青年学子。金庸先生就毕业于东吴大学。
5
圣约翰大学
上海圣约翰大学(Saint John's University)前身是创建于1879年的圣约翰书院,1905年升格为圣约翰大学,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大学之一,也是在华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教会学校。1913年,圣约翰大学开始招收研究生,1936年开始招收女生,后来发展成为一所拥有5个学院(原来的4所加上后来的农学院)16个系的综合性教会大学,是当时上海乃至全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入读者许多多是政商名流的后代或富家子弟,而且拥有很浓厚的教会背景。

圣约翰大学是中国首个全英语授课的大学,以“光与真理”为校训。有“东方哈佛”和“外交人才养成所”之雅称,创下了民国教育的多项第一。
该校培育了林语堂、张爱玲、邹韬奋、顾维钧、宋子文、荣毅仁、刘鸿生、贝聿铭、施肇基等一大批影响中国历史的杰出人物。
1952年,圣约翰大学被分拆至上海各大名校后解散,圣约翰大学原校址给华东政法大学,一代名校就此消弭于历史长河。
6
震旦大学
震旦大学为中国近代著名教会大学,中国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学,被称为“东方巴黎大学”,是我国当时的一流大学,也是我国第一所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校,拥有中国第一家博物馆“震旦博物院”(上海自然博物馆前身)。
震旦大学原名震旦学院,由马相伯神父于1903年2月27日在上海徐家汇天文台旧址创办“震旦”一词出自梵文,意即中国,在英语中,亦有黎明、曙光的含义。
马相伯将震旦学院喻作旭日东升,担负着以教育开启中国曙光的重任。
马相伯是震旦大学的首任校长、董事长和终生校董,尽管同耶稣会有矛盾,仍然是震旦的主要捐助人,并在有生之年运用他的影响支持震旦。1908年迁址卢家湾。1928年改称震旦大学。英、法文校名分别为Aurora University和Université l'Aurore。
著名校友:何振梁(国际奥委会委员)、蒋丙然(知名气象学家)、王振义(内科血液学专家)、潘承诰(巴黎大学物理博士,指导老师为居里夫人)、于右任(著名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戴望舒(现代著名诗人)、徐悲鸿(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擅长画马。
马相伯老先生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一手创办了复旦(出自尚书: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大学、震旦(出自梵文,意即中国)大学、复旦中学、向明中学,并且,还担任这些学校的首任校长。如今,复旦中学、向明中学是我国中学中的王者,复旦大学是我国大学中的王者,震旦大学随已解体,但是复旦大学还留有震旦大学的影子。
从震旦大学的历史及其重要性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尽管法语并没有在中国广泛传播,法国的影响在中国也不十分重要,但震旦大学在法国模式的高等教育与这所大学所处的中国人环境之间,成功地创造出两者最大限度的结晶。
尽管入学总人数不算很多,毕业生相对而言就更少了,但震旦严格把握学术标准,在法学、医学、理学和工程学的教学计划中都强调实践出真知,这对中国现代化“是有所禆益的;文学院则在中法两国人文科学的学术交往中架桥铺路,震旦由此而负盛名。在抗日战争的逆境期间,尽管震旦大学和圣玛利亚医院在1945年被日本人征用,震旦大学始终坚持办学,并继续发挥作用。
1952年秋,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震旦大学被撤销,其医学院和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同德医学院在原址合并成立上海第二医学院;其余系科分别并入复旦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华东政法学院、上海财政经济学院、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学院;震旦附中和震旦女附中在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原址合并改为上海市向明中学。震旦大学原址现为重庆南路227号和280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校舍。 
7
之江大学
之江大学(Hangchow University)是基督教美北长老会和美南长老会在中国杭州联合创办的一所教会大学。也是中国的十三所基督教大学之一,在中国高校中有一定历史地位,林汉达、金仲华、朱生豪(翻译家)等知名人士都是之大校友。1951年被浙江省文教厅接管,美籍教员离校回国。1952年因中国高校院系调整解散,院系拆分至浙江师范学院、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之江大学宣告结束。
8
金陵大学
金陵大学(University of Nanking),简称金大,诞生于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的美国基督教会美以美会(卫斯理会,Methodist Church)在南京创办的教会大学,同美国康奈尔大学为姊妹大学。当时社会评价为“中国最好的教会大学”,享有“江东之雄”、“钟山之英”之美誉。
金陵大学前身是1888年在南京成立的汇文书院(Nanking University 1888~1910),书院设博物馆(文理科)、医学馆(医科)和神道馆(神学科)。1890年设成美馆为中学部。汇文书院是金陵大学最早的源头,由美国教会美以美会创办,院址在南京干河沿(今金陵中学校址)。它是南京地区最早建立的一所新式学堂,办学20余年,为金陵大学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1928年金陵大学首先向教育部注册并批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对外人在华所办大学编类中,金陵大学是中国教会大学中唯一的A类,持有金大学位的毕业生有资格直接进入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
金陵大学文理农三院嵯峨,英语文学和中国文化研究成就卓著,闻名世界。尤其农林学科堪称中国之先驱,享誉海内外。其他方面亦有发展,如开创中国电影教育、首开中国医科七年制教育和博士教育。
金大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分布于海内外,在各个领域内发挥所长,使金大饮誉国内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为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建立与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引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创、优秀人才的输送都做出了突出贡献。教育家陶行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哲学家方东美、文学史家程千帆等著名校友均出自于此。
金陵大学在64年办学中,早期曾按照教会的办学宗旨,推行基督化教育,传播了基督福音,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正是由于在这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使金大饮誉国内外,并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具有一定影响。金陵大学作为一所老牌教会大学,其历史发展、教育制度、办学特点以及学校传统等等,在国内教会大学中均有其一定的代表性与典型性。
1951年金陵大学并入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改建为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金陵大学被撤销建制,金陵大学文、理学院与原国立中央大学文、理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南京大学,金陵大学其余院系迁出至中国其他高校。原国立中央大学文、理学院从四牌楼原址迁出至金陵大学鼓楼校址。2006年金陵大学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1年金陵大学并入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改建为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金陵大学被撤销建制,主体并入南京大学,其余院系参与组建中国其他高校。其历史档案划归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将校址从四牌楼旧址迁至金大鼓楼校址。
9

岭南大学
岭南大学(Lingnan University)前身为格致书院,开创了中国华侨教育的先河,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于1888年在广州创办,当时以钱树芬为首的一批爱国校友倡议接办学校,同年7月经广东政府批准,学校收归中国人自办,并正式改名私立岭南大学,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南方著名的大学。1927年4月学校宣布停办。1952年岭南大学在院系调整中与国立中山大学及其他院校的文、理科合并,组成现在的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
洗星海、廖承志、梁羽生、陈香梅等著名人物均毕业于岭南大学。
@图文来源:寻真理进窄门4

▽更多精彩内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