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错刀频道 圆圆
从昨晚高速路拥堵开始,就一直在预热接下来的8天长假。
也难怪,今年不同往年。
从年初爆发疫情开始,就开始居家办公或者上网课,好不容易疫情控制住,有个长假,自然是想要出去走走。
想想大半年时间过去了,却恍如隔世,现在看到“武汉”两个字,仍旧感到一阵紧张。
今天热搜上有一条叫“我不怕,她是我奶奶“。
点进去,发现很多人都是哭着退出来,原来是抗议题材剧《在一起》的片段。
图中的小姑娘因为家人都被确诊隔离住院,只剩奶奶和自己,没想到最后就只有她一个人了。
类似的情节,《在一起》这部剧里有不少。
刀哥昨晚熬夜刷完更新的4集,真的想说,太好哭了!作为钢铁直男,眼泪直接刷刷往下掉。
而这部剧拍得算是,高度还原,接下来,就详细展开讲讲。

1

为啥一开播,先骂后夸?
这部剧从年初3月份官宣,4-5月份陆续开拍,前几天才刚播出。
一共20集、10个单元故事,每个故事2集内容。
讲真,一部主旋律风格的影视作品,最怕强行煽情。
就是一上来,就营造气氛,让你想哭,因此,很多观众看到这种片会自动略过。
但《在一起》显然不是这种路数,一开播,就有网友发帖“骂”它!
结果点进去,原来是因为过于催泪,被网友反向称赞一番。
骂完之后呢,紧接着就是一阵自来水式的夸赞。
有网友说看这部剧,一下子就回到了当时疫情期间的那段日子。
当然,拍的好不好,当地人最能感同身受。
甚至还有网友说,应该翻译成英文,让外国人好好看看,咱们国内是怎么防控的。
是该看看,还记得因为新冠在全球断扩散蔓延,中国没少受其他国家歧视。
川普前几天还在说“都怪中国”,就连海外华人时常遭受挑衅、侮辱甚至攻击等歧视性言行。
德国《明镜》周刊发布所谓“新型冠状病毒 中国制造”的封面图片
好像全世界出这么大事,都怪中国。
可后来呢,作为感染源头,目前疫情已在可控范围内,完全能保证日常生活。倒是一直怪罪于中国防治不力的美国,每天呈上万人不幸感染。
今年八月份,武汉举办了一场千人party狂欢,还一举震惊外媒。
不酸是假的,看到真正“后疫情时代”的武汉,有国外网友说“肯定是假的,这是以前的照片。”
但事实胜于雄辩,如今我们假期也能出去旅游,电影院的上座率也在一直提高。
虽然前期仍有复发地区,但好在,都挺过来了。
看看《在一起》这部剧就能知道,当初的人们,是怎么一个个凝聚在一起,又是怎么用尽力气散发光芒的。

2

年度爆款,凭什么?
一个好作品的前提,是好故事。而一个好故事的前提,是真实。
1、不煽情,不逃避
刀哥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举几个剧中例子。
首先,很敢说。
在还不知道是新冠肺炎情况下,剧中还未退休的老院长(张嘉益饰)就已经断定这是“烈性传染”。并强调要加强防护。
也许这句话我们听起来并无体会,但那时是特殊时期。
一句话、一个字,都会被媒体和公众妄加揣测。
如果判断失误,重则影响职业前景,轻则接受处罚。
如果判断正确,也是身为医生和院长的身份,应该做到的。
所以此时此刻的确需要权威人士站出来,给出一个定性。
其次,除了敢说,还很刚。
当市领导一直用言语鼓励医护人员,表达决心,一起打好疫情这场战时。
老院长直接回怼:
“拿什么打仗啊,靠嘴啊?“
此话一出,屏幕外的我,也是吃惊几分。
因为这才是当时环境下,所能说出的话。
比起口头称赞,医院太缺物资支持了,此时不站出来表明需求,更待何时?
大家应该还记得疫情期间,为了值班方便而剪去头发的女医护人员吧。
女孩子多爱美啊,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说剪就剪,难免会有点小伤心。
但在这部剧里,导演没有精心设计剪头这个行为,而是用几个镜头语言,看似轻描淡写,其实通过剪辑方法和镜头转换,一下子就能对她们产生共情。
没有煽情,没有逃避,你在剧中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2、不加戏,不刻意
这部剧里,大多数的案例都有迹可循。
剧中83岁高龄的奶奶守着自己70岁儿子进病房的故事,让人一度落泪。
虽然母子二人没有见面对话,但无声胜有声,行动在表明一切。
当医生和护士劝她回家,她说,她怕儿子病好了没有看到她害怕。
后来,在连续住医院走廊十多天后,一个人带着不舍离开了。
儿子,没能救回来。
而现实比故事更残忍,母亲已经90岁,儿子也64岁,从发现到离世,时间很短,没有剧中陪伴的那么久。
当时还因为一封亲笔写的留言,感动无数人。
这样的催泪情节,剧中也没有刻意渲染感情冲突,而是利用人物肢体表情。
比如在得知儿子离开之后,母亲颤颤巍巍的背影足以说明一切。
还有张天爱和周一围饰演的夫妻,俩人都是医务工作者。
俩人为避免感染风险带给儿子,完全吃住在车里。
一有情况,放下吃的就去救人。
据了解,他们俩饰演的角色原型正是金银潭医院的涂盛锦和曹珊,抗疫期间在车上住了长达29个晚上!
除了致敬,真的不知说什么好。
这些有血有肉的真实经历,才让人间有了点温度。
而一部真实客观的电视剧,还必须得关注到个人情绪。
3、先是人,再是英雄
说实话,在被称为抗疫英雄之前,她们都是有感知的普通人。
第三集最打动我、也是网上讨论最热烈的,是平小安护士(倪妮饰演)的一场戏。
在经历了高强度工作,面对亲人朋友同事的相继倒下,平小安终于坚持不下去了。
在空旷的马路上,她嘶吼的声音,听得我是百感交集。
干着最累的活,却有时候连可以依靠的安全装备也没有。
尤其是这句,“我也怕,我也是个人啊”,瞬间泪奔。
底下有医护人员被这段触动:
我们听了太多,关于那些奋不顾身有困难就先上的故事,我们佩服他们身上的勇气。
但仔细想想,害怕多正常啊,而且将这种想法说出来,也不丢人。
就像之前谁说的,他先是个体的人,其次是英雄或者别的身份。
而这样的细节,剧中也不少。
在护士长遭到病患嫌弃不理解时,她也一肚子委屈。
本以为她会大哭,结果还被同事提醒:小心哭花了护目镜,可就这一副。
转头仰头憋回去眼泪,又冲进病房里开始忙碌了。
你看这就是我们的医护人员,可爱率真,哪怕一点小脾气,也要看在护目镜的面子上收住。
导演把这一幕都展现给观众看,没有遮掩和故意忽略这段感情。
这才是刀哥认为这部剧,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3

尊重事实
拒绝“由丧变喜“
实际上,这也是这部剧能出圈的原因。
网友们也是因为真实,才会不吝惜好评。
坦白来讲,影视作品免不了对原型人物作出改动和调整,但这部剧虽然也做过调整,比如在对小人物的刻画上,他不仅仅是依靠一个原型人物。
而是尽大可能去用多的素材,还原群像的真实特征。
比如在外卖员的刻画上,用好几个外卖小哥的故事,串联起来,才能突出这场大灾难里,小人物的伟大。
这部剧的导演虽然多,但都在表达一个方向:尊重事实,绝对不能撒谎。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部抗疫题材作品《最美逆行者》。
没有对比,就看不出所以然来。
《逆行者》有个片段,是讲单位组织抗疫运输队,结果主动报名的全是男性,最后唯一的女司机李文丽,还得在领导的劝说下勉强加入:
可事实呢?
从各省支援的情况看,女医护人员的比例,绝对不输男性。
中国环球新闻网播出的纪录片《中国战疫纪》中,国务院秘书长丁向阳接受采访时曾明确说明,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有70%都是女性。
而根据地方媒体报道,各省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中女性占比均过半数以上。
所以,你看,不是作品不够打动人,是连事实都站不住脚,还谈什么感动?
而《在一起》其中一位导演沈严说过,拒绝“由丧变喜”。
刀哥非常认同这句话,这是时代的烙印,拍下这部影视剧,只是为了客观纪录下这一切,发生在大环境下那些不平凡的所有小事。
剧中一位外卖小哥说:我们就是最普通的那群人,干着最普通的事情,当这个世界停下来的时候,我们还能坚持做这个最普通的事,那它就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结语:
今天是疫情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也是国庆节,在经历过这场病毒的侵袭后,我们庆幸现在能够回到生活原本的轨道里。
有句话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而我们之所以没被这座山压垮,就是因为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

©THE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