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月以来,铁木一直在家工作. 朋友说我“好为人师”看来是对的,大概十来次有年轻人约谈职场话题,说的话题都差不多,今天干脆写下来这十条建议. 
这十条建议互相之间都自相矛盾,大家自取所需,如果造成人格分裂,因为免费提供,所以一切后果大家自己承担.
1. 要佛系.
几年前和一位央企的朋友谈起职场. 她说起:不少初入职场的都有个“小目标”,退休前达到局级.
要达到那样目标的话,不成文的最低前提是:40岁之前达到付处,45岁前达到正处,否则就没有希望了.
我说:我虽然在外企,但似乎也有类似的情形!
再往下说:
”假如说,好比说,万一,如果,... 达到局级了呢?”
我于是跟朋友说起一次和一位50岁左右正局级的领导吃饭,小规模,都是信得过的人. 说起毕福剑的事,他说:
“现在所以微信群,我都潜水,一句话不说... 我唯一说话的就是幼儿园小朋友群...”
于是朋友说:
“哎!职场... 翻来覆去就那么点破事儿!没意思.”
是的. 没意思. 
所以职场建议第一条:
不要急着冲向终点. 
要佛系.
2. 不要佛系
我刚说要佛系. 
但职场菜鸟不能这么想;你要觉得有意思才对.
因为,你不能在应该浮躁的年龄里佛系.
事实上,我认为,能够一直浮躁的人,其实是最幸福的.
比如泰戈尔,最让人羡慕的地方,就是七十岁了还可以有一颗孩子一样的童心,才使他的诗纯洁透明.
3. 不要让平台毁了你.
我在一家算是很大的公司,算是个大平台.
我对菜鸟说:
大公司好是好,但也有温水煮青蛙的风险. 平台不是实力,要一直进取保持好奇心,不要让平台毁了你.
4. 平台就是实力
对于非常焦虑,自己觉得在公司平台上被温水煮青蛙的人,我说:
有的人盲目认为,要去小的平台,证明自己的实力. 其实这是天大的误会:因为
-平台就是实力.
有没有听说过国内大学生为了找工作去整容,说什么“颜值就是实力”的?
同理,平台也是实力.
而且,如果你能够进入一家竞争激烈才能进入的大平台,本事就说明你有实力.
没有人可以脱离平台而存在. 人从出生开始就有平台. 出生在撒哈拉沙漠的人,成年后生活水准也许90%的可能性达不到出生在美国人的平均水平. 
我司就有一位高层说过:
“我出生在西欧发达国家... 比起蒙古草原的孩子,我天生有很多优势. 这公平吗?不公平. 但这是现实. ”
所以,担心你实力的时候,不要试图去拆掉你的平台来证明自己实力.
5. 要谦卑
在央企,有科,处,局,部几个主要级别.
有几个人可以达到部,甚至只是局级?
所以要实事求是,有实事求是的目标.
邓公说的“Seek truth from facts”.
人与人天生有智力体力等等不可否认的区别. 莫扎特不到十岁就谱曲,这就是所谓天赋秉异. 普通的优秀的音乐家,一辈子苦练也达不到. 
马云也是外星人天赋,所以才有“风清扬”的花名. 
普通的五百强公司,就算CEO,大概也只是江南八怪一级,别说郭靖萧峰,就连武当四侠也比不上.
所以,要仔细审视自己的天资,不要总盯着郭靖萧峰风清扬,目标太高达不到,只会自寻烦恼
6. 不要谦卑
我刚进公司时,发现有位小伙伴在和干了一辈子的资深人士一起开会时,也大胆发言,很有见地.
我问他:
“你不怵吗?”
他说的一句话,我记忆至今:
“怵?是的他工作二十多年,我两年,但我怎样,哭吗?我们各有各的长处. 所以,我们年轻人也必须有舍我其谁的无比自信. ”
他又说:
”永远不要低估那些,敢于高估自己的人”
我自己发现,菜鸟之间给人印象深刻的很大的一个区别,其实不是能力,而是气场. 
气场足够强大的菜鸟,敢于平视,而不是仰视;不便宜卖了自己;也因此即使在做职场的请教之时,也可以做到准备充分,平等交流.
7. 把事情做好,不要做砸
很多人没有搞清楚,把事情做好,不一定比把事情做砸更难. 
把事情做好,一个含义就是做事有头有尾,而不是虎头蛇尾.
要不停跟进,做到彻底. 所谓 follow through(及时跟进和收尾). 如果项目卡壳,有没有及时报告坏消息?因为,"bad news does not age well" (坏消息包不住)
这样长久,才让人觉得可以信赖.
有的人,事情全做完了,最后的5%的努力,所谓的“播种之后的收获”,却不去做.
做完项目是95%,传播结果,是那个5%.
项目中有没有合作者?也许是跟公司外一个大学教授的合作项目?如果是,有没有组织一个午餐大家一起建立更多私人了解?
把事情做好,还有一点就是要投入,不要三心二意. 
知道”一万小时规则”的人都明白,很多事做到最后,都是靠时间靠体力. 三心二意,一边工作一边想着创业,一边工作一边想着换国家的人,最后十有八九都做不好.
8. 最砸的就是只把事情做好
刚说过做事做好,就不能三心二意.
但也不能只一心一意.
还是要尽量扩展格局和认知. 扩展一点朋友圈. 对于与自己工作似乎无关的事要保持一定的好奇. 多问几个为什么. 
如果是理工背景,也最好试图站在理工,商业,和人文的交点上看问题.
可以花点时间东张西望一下,但一旦决定了,就不要犹豫,而是果断换赛道.
工作中有两种罪恶:
Fomo: fear of missing out. 什么事情,什么活动都要参加,最后什么都做不好
JOMO: joy of missing out. 什么都不参加,只一心一意工作. 因为,"90% of success is showing up" (” 只要出场,就已经成功90%了”)
9. 对别人讲好你的故事
对别人讲自己的故事.
对上司讲,对同事讲,对一切与自己有关的人描述自己的故事.
描述的时候:
要强调”双赢”,而不是要只描述自己如何了得和打压别人;
要让人觉得你的聪明,但不要让人觉得自己没你聪明;
要让人觉得你不是“know it all",而是终身学习者,思想开明,愿意接受反馈;
要让人和你交流之后感觉获得了能量,而不是消耗了能量;
要给人一个愉快的提升的经历.
对别人讲你的故事,最好是 work based networking- 项目基础上的社交. 
要事先准备充分,不要泛泛而谈.
当然,交流的第一步是语言.
这包括口语,电子邮件和 ppt. 都可以精益求精.
PPT 两原则:
麦肯锡式的简洁清晰:结论性标题,MECE, 金字塔原则,等等.
要短:可以放很多附录,但主体一定要短.
就像马克吐温说的:
"我没有时间写一封短信,所以写了一封长的”
10. 对自己讲好你的故事
对自己讲故事,我认为最重要的是:
第一:认识到自己的潜力
如果认识不清自己潜力,只会自寻烦恼.
教授对自己不满意,因为不如名教授;名教授不满意,因为不如院士;院士不满意,因为不如诺贝尔奖;诺贝尔奖不满意,因为大家记得的最后没几个,总之还是不如爱因斯坦.
但是,你可以有莫扎特的天分十岁作曲吗?
人的努力,最终斗不过基因和天分.
第二:认识到自己的现状与潜力之间的距离.
也有人,现状远没有达到潜力就放弃了.
还自我设限.
用我的老话:“自设的玻璃天花板,比实际的还低”.
第三:如果前两条都做到了,就可以做第三条:对自己讲好自己的故事.
Emily esfahani  smith 一个 TED演讲, 讲过人生满意感,最重要的一条之一,就是对自己讲好自己的故事.
(TED演讲标题:”there is more to life than being happy”)
你达到自己的潜力了吗?
你觉得开心吗?
这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
人生的快乐和满足,就是和自己的和解.
想做什么,就去做.
人在生命的末端,通常最大的几个悔恨就是:
不是做了什么,而是没有做什么;
不是冒了什么风险,而是谨小慎微;
不是事业的成功度,而是没有尽己所能达到潜力;
不是钱赚的不够多,而是没有和家人朋友花足够的时间在一起.
用朋友的话:
”职场就那么点破事”
既没有意思,又很有意思.
因为职场让你支撑一个家.
因为如果足够幸运,职场也许有你能遇到最能聊得来的朋友.
因为职场,某种意义上是公司付钱给你,让你去玩去社交去交朋友.  事实上,职场常常奖励那些最会玩的人. 
因为职场可以让你在浮躁的同时佛系.
一切都在于,你怎么给自己讲你自己的职场故事.
和你的人生故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