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行读书看世界 亲子伴读课程
哲思领域 世界什么样
1个探索主题 森林 第 1
这是童行学院第
61
本绘本推荐,推荐
龄组阅读,

但知识本身并不分龄,可根据孩子实际情况展开。
 周三
知识 📓
本文共计3813字,阅读需要5分钟
提供超过30分钟的高质量陪伴时光
孩子将了解:
树为什么会落叶?
你害怕改变吗?
跟随童行学院,一起阅读50本好书,思考100个好问题,带孩子一起童行读书看世界。
绘本推荐
《小树的四季》的主角是一颗无忧无虑的小树。春天、夏天,它与身旁的小树一起成长,与松鼠与飞鸟为伴。
秋天,它面临了成长中的第一次重大抉择——要不要落叶呢?
小树没有经历过落叶、冬天。或许是畏惧寒冷,或许是觉得落叶以后太丑,小树死死地抓紧了身上的叶子。它拒绝改变。
结果可想而知。它满身枯叶。第二年春天,无法发芽;夏天,又无法长高。别的小树都长成了大树。它还是第一年秋天的样子,松鼠和飞鸟的叫声也越来越远。
终于,小树说:“放手吧!”它撒开了双手,枯叶如舞蝶般飘落。小树接纳了冬天,接纳了光秃秃的自己。没想到,第二年春天,它发芽了,长高了,朋友们也都回来了。
小树明白了成长是什么。
这本书用最简单的语言,最平和的故事,讲给孩子,也讲给了我们最深刻的道理——改变意味着什么?我们为什么抗拒改变?哲思锦囊部分,我们就来说说改变。
同时,作为森林主题的绘本,科学部分还要和小朋友们聊聊有关树木发芽和落叶的科学知识。
📖 推荐理由
☀️ 朴实动人:
做到繁复容易,做到朴实难。能够做到朴实却有力就更难了。
《小树的四季》画面朴实,几乎全是白色的背景,中间立着一棵小树。这本书的语言也很简单,插图之上,寥寥一两行字而已。
作者用一幅图、一行字,为我们刻画出了小树和环境的变化。孩子能从画面的改变,感受到小树心态的变化,它的恐惧、犹疑和释然。
《小树的四季》选择了四季更替这一大自然最普遍却又最深刻的现象,给孩子展示改变与成长。四季更替之中蕴含了亘古不变的道理和感动人心的力量
📚 名家名作:
本书作者罗伦·隆是美国金风筝奖获得者,《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和插画师。他出版了多本图画书,包括经典名作《小火车做到了》《玩具船去航行》。他毕业于美国肯塔基大学和芝加哥的美国艺术学院。罗伦曾替《华尔街日报》《时代》杂志,《读者文摘》等专业刊物绘制图画,近年多从事儿童绘本的插画创作。
罗伦与妻子和两个儿子住在美国辛辛那提市,他的妻子和孩子经常参观他的工作室,欣赏他的艺术创作,并听他讲故事。
科学锦囊
📝 科学好问题:树为什么会落叶?
01
树为什么会落叶?
小朋友可能觉得,长着树叶的树才是正常的树。
树一般情况下都要有叶子,这说明叶子对树木很重要。叶子有什么用呢?
原来,有了叶子,树木才能吃饭。树叶能够接受阳光,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把它们转化成有机物和氧气。这一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得生长、生活所需的能量和物质。人类呼吸的氧气,也离不开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树叶那么重要,为什么会掉落呢?
可以想象,树叶落去,也是无奈之举。树叶掉落有两种常见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就是寒冷的秋天、冬天
天气变冷会造成两个结果。首先,阳光减弱,树叶吸收阳关、制造有机物的能力也变弱了。与此同时,树叶要想生存下去,还要消耗大量的水分、营养。当它们制造的营养还不够自己使用时,就成了大树的累赘。其次,冬天天气寒冷,树叶抵御不了冰雪,还会生病。这样一来,大树就做出了艰难的决定——冬天先让叶子落去,自己也好好休眠,到了春天,天气回暖,再重新发芽、长出叶子。
秋冬天落叶
第二种落叶的情况就是极端的天气,包括高温、大旱等等。
有时候,夏季的三伏天,我们也能在路上见到落叶。这时落叶也是大树的自我保护策略。树叶会源源不断地向外蒸发、流失水分。气温过高时,水分流失严重,会威胁到树木的生命。这时落叶是为了减少水分流失,保住生命。
夏天也会落叶
02
有没有不落叶的树?
小朋友或许观察到了,树木的叶子不太一样:有些落叶,有些不落叶;有些长着叶片,有些的叶子像针一样。
这是怎么回事呢?爸爸妈妈可以带孩子从中国的森林讲起,说说树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叶子。
我们国家的地图好像一只大公鸡,森林就主要分布在鸡头,鸡脖子和鸡的大肚子上,因为这部分有足够森林生长的水。鸡的脊背因为离海洋很远,就没有森林,只有草原和沙漠。
鸡头部分是我国的东北地区。因为冬天非常寒冷,时间也长,被称作寒带。寒带的树叶形状像针一样,比宽大的叶片较坚硬、耐冻,不容易被冻伤,也不易流失水分。因此,许多针叶树冬天就不必落叶,保护自己了。
针叶林
鸡脖子部分是我国的华北地区。冬夏分明,冬天并不是很冷,夏天也不是很热,这一地带被称作温带。
夏天的时候,宽阔的叶面可以获得更多的阳光。而冬天时,这些叶子不耐冻,就会落下去。这些冬天会落叶的树组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绘本中的小树,很可能就生活在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阔叶林
鸡胸脯的位置是我国的华中地区。冬夏差别不明显,都比较温暖,因此叫做暖温带。这里的树都尽量舒展叶面获取阳光,就连冬天也不会冻掉了。它们形成了暖温带常绿阔叶林
暖温带常绿阔叶林
鸡肚子的位置是我国的华东地区。这里基本就没有冬天啦,但是有雨季和旱季的分别。阔叶树既喜欢雨水、又耐饥渴,所以很多树叶表面都有一层硬皮来保护,形成了亚热带季雨林
鸡脚的部分是我国最南端。这里靠近赤道,是热带,常年高温高湿,是植物的天堂。这里的森林叫做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
你看,树木长什么样的叶子,跟它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
03
树为什么春天发芽?
我们都知道,植物秋天落叶,春天发芽。可是,植物怎么知道春天到来了呢?
其实,科学家也没有完全清楚这个问题,因为植物想出了很多种不同办法。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是一棵树,怎样判断春天来了。
“气温升高了,春天就来了。”多数情况下,这种说法没问题。不过啊,有时候,冬天的气温也会短暂升高,然后突然降回冰点。想象一下,如果这时候树木以为春天来了,发了芽,结果气温又降低了。刚冒出的小芽就会被冻死。
树木如何识别这种春天的假象呢?
科学家发现,有些树木需要经过漫长的寒冷,才会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如果11月刚刚落叶,12月气温短暂升高了,天冷的时间太短了,树木就知道春天还没有到来。
有些树木能够计算连续很多天的气温。必须要足够长时间的温暖天气,才能让它发芽。这样,也可以避免冬天短暂的气温升高。
最后,还有很多树木不仅能感受到温度,还能感受光照的长短。孩子可能观察到了,夏天的日照长,冬天的日照短。从日照时长和温度一起判断季节,是不是更准确呢?
哲思锦囊
📝 哲思好问题:你害怕改变吗?
🎨 可以问:
1、小树的朋友们是谁?
2、小树不愿意落叶,动物们怎么说?
3、第二年春天、夏天,小树和其它树有了什么区别?
4、小树终于愿意落叶之后,它身上发生了哪些惊喜?
5、小树为什么不愿意落叶?又为什么愿意落叶了?你有什么不愿意改变的地方吗?
🎬 可以讲:
人为什么害怕改变?
01
害怕改变,可能源自对未知的恐惧
秋天到了,别的树木都落下了叶子,只有小树抓住叶子不放手。一年又一年,小树的叶子又枯又黄,个头也没有长。
为什么小树怕落叶?可能是因为,它不敢想象没有叶子的明天。
在有些人眼中,改变是令人期待、振奋的:上幼儿园就能认识新的小朋友,去外地旅行能见到不一样的风景;尝试一个新的游戏、新的食物都能享受到冒险的乐趣。
可是,在另一些人眼中,未知总是伴随着危险:陌生人、沙漠、大海、过山车、奇怪的水果……未知带来了无尽的恐惧。
爸爸妈妈可以引导孩子思考“未知与成长”的关系。如果不接触陌生人,就不知道别样的生命;害怕沙漠、海洋,就无法探索更大的世界;不尝试新的运动、跳舞、乐器等等,就无法发现自己的天分。
因此,未知虽然带来恐惧,却是成长的前提
02
害怕改变,可能是源自对完美的执念
害怕改变,还有可能源自对完美的执念。
比如说,有的人只愿意做简单的习题,而不愿意挑战难题。这可能是因为,他害怕做不出来难题,害怕“我很厉害”的幻象破灭,他不想面对一个不完美的“我”。
有的人,不愿意说“不”,有求必应。这是因为,他害怕拒绝别人会遭到别人的误解、辱骂。他不允许自己成为不好的、不完美的人。
这些,都是对完美的执念,对理想的自我的执念。
爸爸妈妈首先可以和孩子聊聊,人有没有可能是完美的。有没有人可以胜任一切的事情。
可以引导孩子想象,一种性格在一个环境下是优势,在另一个环境下是劣势。也可以让孩子想想,我们只能掌握世界上很少很少的知识,我们的身体与大自然相比也很渺小。也就是说,人类感到“确定”“安全”的情境,远远比感到“无奈”“未知”的情境要少。
人,无法做到完美。
爸爸妈妈可以进一步引导孩子想想,如果把自己想象成完美的,会出现什么问题。正如前面分析的,可能会“打肿脸充胖子”,可能会不敢挑战新事物,学习新技能。简而言之,会阻碍我们进步,阻碍我们接近完美。
因此,我们得出了一个有趣的结论:对完美的执念恰恰会阻碍我们接近完美。
反过来,只有拥抱错误,不停地让自己在未知、错误中成长,我们才能进步
🚲 可以延伸:
如何克服害怕的情绪?
爸爸妈妈可以问问小朋友:
你遇到过让你害怕的事情吗?
当你害怕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呢?
讨论之后,爸爸妈妈可以分享给小朋友一些克服害怕情绪的办法
小朋友们可以尝试下面三件事情。
首先,每个人都会感到害怕。先承认自己的害怕,才能打败它。
其次,如果你对某一件事感到害怕,可以和经历过这件事的人聊一聊。当你知道会发生什么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害怕了。你还可以从别人的经验中,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三,请爸爸妈妈陪伴你。如果你感到害怕,就告诉你的爸爸妈妈,老师和朋友,在他们的陪伴下去面对和挑战会更有勇气哦!
可以做:
画出你的情绪小怪兽
害怕是住在我们心里的情绪小怪兽,每个人心里的害怕都不一样。
爸爸妈妈可以引导小朋友把自己的害怕画出来。
你的害怕是什么样子的?
你的害怕有尖尖的牙吗?
你的害怕是柔软的还是坚硬的?
童行tips
1、无论孩子做出怎样的回答,不要强迫孩子非要接受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要和孩子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当孩子对某一问题失去兴趣,也不要强迫孩子再回到问题上来。这些问题本身也不是一次能“解决”的,而是在多次的阅读中慢慢“消化”的。当然,如果你有其它的视角,也可以尝试着与孩子探讨。
2、孩子可能不会跟着我们的设想提问和回答,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在同孩子问答的过程中,我们要表现出的是对他的提问和猜想的重视,对他勇于表达的赞许,对他探索的支持。
3、在跟孩子的问答过程中,我们也会被问到很多“我不知道”的问题,这也很正常,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在这种时候,勇于对孩子承认“我不知道”,再同他一起查阅资料、询问专家,也是开放的求知态度。
往期伴读
已完结:第一辑&第二辑
更新中:第三辑
获取书单合集
为了方便大家查阅、分享和收藏童行的过往书单推荐,我们将童行学院全部推荐书单的文章集合在了一起。除了往期伴读课程,还有景芳、童行教研团队翻箱倒柜搜索的好书 📖
由于内容涵盖面广,数量较多,不便在文章中一一罗列,如果对书单推荐感兴趣,可以在我们的公众号“童行学院”对话框中,直接回复“书单”,或点击公众号菜单栏的「文章总汇」—「目录」—「伴读知识」,即可🔍查阅合集。
这是童行亲子伴读课程的第79篇智慧分享。
让我们一起把大大的世界送给小小的人儿~
童行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在看”我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