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是《童行100本书单亲子伴读课》的系列篇,这门课程由郝景芳领衔,与童行教研团队遍历市面近万本儿童绘本,联络各领域专家学者,精选100本好书作为3-6岁孩子在家启蒙的绘本教材。
童行书单是打开全景视野的通识启蒙书单,从孩子的自我出发,逐渐打开视野,进入全景世界,带他们遍历地球各国和宇宙时空,最终给他们留下对未来的问题。
我们期望给父母最实用的工具,能够简单快速用起来,将最好的理念落地,实实在在给孩子优质的启蒙,也更希望能带给父母信心和力量:原来我也可以给孩子讲这么包罗万象的知识,原来我的孩子头脑中也有这么丰富聪明的想法。
📮方便大家查找课程和系统的学习,我们将所有已更新的课程做了一个合辑,您可以点击公众号菜单栏的「育儿干货」——「书单伴读」获取所有课程。
我们从小就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都知道这是让人变得更有见识、更有智慧的两种方法。但我们似乎很少去问:为什么是这样呢?
“读万卷书”还好理解。前人的智慧都凝结在书里,我们读完万卷书,可以学到前人的智慧。那“行万里路”到底是为什么能让人增长智慧呢?
对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不假思索地回答:行万里路让人看到天下各地不一样的风景,见得多了,一个人自然知道的智慧就多了。
但对这个答案,一个很自然的反问是:如果是这样,那么长途货运司机是不是最有智慧的人呢?古时候的货运脚夫,走遍大江南北、丝绸之路,我们认为他们比读书人还有智慧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可能当下的父母也不会那么焦虑地逼小朋友学习了,直接让他们去开车就可以了。
行万里路一定会让人见到更大的世界,但这种见识能否转化为智慧,则不一定了。行路过程如何转化为智慧积累,是一种学问。
我们如何行万里路呢?自然是舟车劳顿。
交通工具是人类延伸感官世界的最重要尝试。早在望远镜、显微镜、电视、互联网发明的几万年前,人类就通过最原始粗糙的交通工具触达世界各地。那时候人类尚在衣衫褴褛、朝不保夕的生存初级阶段,就已经靠双脚从非洲大陆到达了地球的另一端,远在哥伦布之前就发现了新大陆。想一想多么不可思议,在文明逐渐发达之后的数千年里,为什么再也没有这样气贯长虹的远征,以至于美洲大陆要和欧亚大陆隔绝几千年才被再次发现。
只能说,我们原始祖先行万里路的能力,远超我们的想象。
这或许是骨子里带有的基因,借双手双脚,要走到世界尽头。人类从未停止研发各类型交通工具,外表是机械,骨子里是人类始终面向远方的内心。
当代人一出生就接触到所有科技替代品:用浏览照片替代行路,用网络聊天替代见面,用虚拟现实替代现实。在这种“一切到家”的服务中,人开始逐渐忘却远行的冲动,忘记了曾经在冰原酷暑中怎样拖着磨破的双脚,拼死也要走到白令海峡另一端的雄浑气势。
真正让“行万里路”有升华价值的,是对未知世界的渴望。
很多时候,对方式的认知,和目的一样重要。
我们一提到“行万里路”,常常觉得,是万里之外的那个地方重要。于是才有各种网红旅游目的地,像大理,像西藏,仿佛到了那里就达到了行路的目的,人生就能得到升华。但仔细想一想,真正“行万里路”的经典文学,恰恰不是这么讲的。《西游记》最终取得无字真经,《绿野仙踪》最终遇到骗子奥兹国王,他们所有获得,都不是来自于目的地。
行路的获得,来自于路途本身啊。
更确切说,行路的获得,来自于对行路本身的思考和探索、对自我的思考和探索。与其慌慌张张跑到世界各地打卡拍照,真的不如一步一步走到能力所及的边界,自主思考每一步该如何走、到何处去。
对车辆的认知,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深刻无比。我们要带领孩子思考的,不是我们要坐车去哪儿,而是人类如何通过车辆这样小小的事物,达到对自我的超越、对未知的超越。我们人类跨越千年不断改进车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场壮丽的远征。
真正让人获得智慧的行路,不是物理距离上的十万公里,而是认知意义上的跨越飞升。是车辆本身,而不是车辆到达的终点站,让人类实现质的飞跃。
我们通过对行路方式的思索,达到了真的远行。
主题展开
现代车辆的发明不过只是最近这一百年的事,但人类对车辆的探索已经超过五千年。
因此,车辆主题的展开,是整个人类的发明创造史。车辆的每一步重要推进,都起始于当时最发达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发明轮子,先秦中国出现发达的战车,英国发明火车开启日不落帝国,汽车出现在德国标志着工业巨人崛起。
车辆主题,就可以围绕车辆的发明,串联起整个人类发展史。
车辆的发明
车辆的发明历史,是围绕几大部分组成:轮子的发明,车辆动力来源的改进,车身设计以及道路的改进。可以首先让孩子想一想,如果希望车辆往前走,需要有什么力量呢?然后再来思考前进动力的来源:人拉车、马拉车、发动机推动。
车辆与出行
车辆带人去远方。可以对比各种车辆出行的区别:自行车、汽车、火车,然后共同讨论车辆出行的体验,以及车辆能把人带到的地方。一同关注车辆空间内发生的事情,以及窗外经过的风景,都更有利于孩子把见闻转化为智慧。
车辆与文明
车辆发展串联起人类文明历史。从三千年前战车登上历史舞台,到两千年前马车行驶在丝绸之路,再到两百年前火车将工业带到全球,再到未来新概念新能源智能汽车。车辆发展和人类文明不断拓展自身边界的特征一脉相承。
绘本推荐
为了带孩子理解车辆背后的意义,我们为车辆主题精心选择了四本绘本,具体,有趣,又有层层延展 
小龄组(3-4岁)为:
《我的汽车书》
《杰克一定有办法》
大龄组(5-6岁)为:
《巴巴布莱特的汽车比赛》
《提多坐火车》
小龄组
《我的汽车书》
《我的汽车书》是一本小小汽车迷必读的汽车认知书。每个孩子都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旅行的经历。对孩子来说,这样一趟轻松又充满亲情的旅行无疑是一次认识城市景观和各种汽车的好机会。这本绘本就讲了小熊一家去爷爷奶奶家路上发生的故事。
路上,小熊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车:沙土运输车、故障托运车、餐车、垃圾车、水管维修车……路上,小熊一家也遇到了许多麻烦:加油、堵车、闯红灯罚款、交通事故、爆胎……
这本书真实地再现了日常通勤的情景,帮助孩子了解各种各样的车辆在生活中的作用,诙谐有趣,贴近现实。
《杰克一定有办法》
《杰克一定有办法》讲的就是杰克坚持不懈,最终找到自我的故事。有趣的是,杰克不是人,而是一辆铲雪车。杰克是一辆矮小的铲雪车。它来到了高高的山地,身边都是高大的工程车辆。大家都嘲笑它个子小、力气小。杰克是怎么面对质疑和嘲笑的呢?它有是怎样找回自我的呢?
这本书不仅教会孩子如何看待优势和劣势,重拾自信,也是一本小小汽车书。书中的角色——各种各样的工程车辆,一定能满足小小车迷的胃口。
大龄组
《巴巴布莱特的汽车比赛》
这是脍炙人口的经典法国绘本《巴巴爸爸科学故事系列丛书》中关于汽车的一册。汽车身上有许多讨孩子喜欢的元素:力量感、速度感、炫酷的外形和功能等等。许多孩子也都玩过赛车或者赛车游戏,想要把不同的汽车放在一起比一比。这本绘本说的就是一场特殊的汽车比赛。
巴巴宝宝们一人做了一辆汽车:蒸汽机车、风力汽车、水力汽车、太阳能汽车还有人力汽车,接着举办了一场车赛。最后究竟是谁赢了呢?读了这本书,孩子不仅能了解到汽车的多种动力方式,是什么帮助我们越走越快,越走越远,也能从故事里感悟哲思,成功是复杂的,有精心的准备,也有不可测的运气。
《提多坐火车》
提多要做火车去旅行了,以前,提多都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出行,可今天他要独自旅行。很快,火车开出了城市,进了乡村。一群蒙面人骑着马冲了过来。提多乒乒乓乓,几下就把强盗打飞了出去。接着,一直霸王龙在隧道里咆哮。提多用花生酱三明治引诱他,把它狠狠地打了回去。再后来,火车在高架桥上出了故障。提多又背上降落伞,跳了出去,修好了火车…最终,火车到站了。提多也从幻想的世界里醒了过来,收拾好行李下车了。
每个孩子都会有孤独的时刻。最开始,孩子不知道该怎么与孤独相处。为什么我们不给他讲讲提多的故事?英雄救险的提多会给孩子面对孤独的勇气。面对环境的不安和成长的烦恼,孩子又多了一个应对的办法,那就是躲进自己幻想的世界里,就像提多一样。
书单推荐合集
为了方便大家查阅、分享和收藏童行的过往书单推荐,我们将童行学院全部推荐书单的文章集合在了一起。除了往期伴读课程,还有景芳、童行教研团队翻箱倒柜搜索的好书 📖
由于内容涵盖面广,数量较多,不便在文章中一一罗列,如果对书单推荐感兴趣,可以在我们的公众号“童行学院”对话框中,直接回复“书单”,或点击公众号菜单栏的「育儿干货」——「书单伴读」,即可🔍查阅合集。
12
郝景芳
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得主
清华大学天体物理硕士、经济学博士
童行学院创始人,2018年世界青年领袖
这是童行亲子伴读课程的第64篇智慧分享。
让我们一起把大大的世界送给小小的人儿~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一起童行
拓展阅读
伴读专辑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