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爱爆雷,本周最大的雷是平安。
没想到浓眉大眼的股王也叛变革命了!中国平安周五公告:11月寿险新单保费收入84亿同比下降19.8%创年内最大单月降幅,可以说是断崖式下跌。
很多平安粉儿一片哀嚎,马上粉转黑了,请快转,因为这些人不配,不配做优秀公司的股东。现在莫名惊诧的,与中报时欢呼雀跃的,估计是同一拨人。
在中报的靓丽业绩和狂欢鼓掌中,老毛我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泼了盆冷水:华丽之下,亦有隐忧,平安后劲不足。只要客观理性不难发现,新业务价值增速、保费增速、代理人数量负增长,很多细节已显疲态。
事实上平安下半年股价一直在震荡徘徊,周五捅破这层窗户纸之后,很多人意念盘已经跌停,短期内不排除面临压力,真正的平安粉儿要做好心理准备。
中报时我虽然觉察出问题,但并没有选择减仓,当然也没无脑买买买,平安依然是我最大的重仓股之一。老粉知道,我是2012年买的平安,一直买成第一重仓,那时更惨,股债双杀,跌破1倍内涵价值,而且股价在1倍内涵价值之下跌宕近两年之久,直到2014年初才走上价值回归的腾飞之路。
有很多粉丝是看了2013年那篇《证券市场红周刊》访谈买入的,与平安结缘,相伴走来。
那时才是平安的美好时代:长期处于20-30元区间,死活不涨,后来还有一次10送10……
目前的平安预期虽不乐观,我就一句话:短期有压力,长期无问题。一年后,三年后,再看看,今日焦虑的保费大降也许就是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
长期逻辑未变的理由有五:
第一,估值不高。平安在保险股里算贵的,但作为中国最优秀的金融公司物有所值,绝对值看估值合理偏低。目前市值1.59万亿今年归母净利润是1500亿左右ROE应该在25%左右,2019年末每股内涵价值大约为66元,PEV为1.3倍,股价不涨的话,明年又会降到1倍PEV,这属于熊市的估值了。
第二,增量下降,还可以吃存量。转发中信证券童成墩的观点:从存量视角来看,假设保单销售零增长,主要保险公司通过存量叠加,预计4-6年可以实现价值翻倍。以披露了年报的平安寿险为例,2018年公司剩余边际余额为7866亿元,而新业务带来的剩余边际为1774亿元;按新业务零增长测算,4.4年就可以再造出7866亿元剩余边际。太保寿险和新华人寿,估算大概用5或6年时间,在新业务零增长假设下,也可以实现价值翻倍。
第三,增量下滑是周期性的,最多1-2年。今年的经济下行和外部摩擦,民间预期悲观,导致整体消费不振,各行各业可以说百业狼藉。长期看,中国社会的保险深度和密度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差距,保险业是万亿级别的好赛道,平安已经牢固确立了头马领先的地位。
第四,平安的非保险业务处于收获期,各只独角兽开始兑现。平安不光是金融股,还是科技股。科技板块虽然烧钱不赚钱,但可以通过资本化兑现其价值。最新消息:壹账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境外上市,本公司持有金融壹账通合计 4亿普通股股份,约占其已发行股本总额的 36.6%。这是真正的区块链龙头:《谁是A股区块链之王?》平安是独角兽孵化器:《平安也是独角兽》。
第五,保费下滑不排除人事更换因素。平安的销售已经弱化开门红效应,熨平销售周期使得业绩表现更加平稳,当是人事变动不能说完全没有影响。众所周知,李源祥一直以来是保险业务和销售线条的总掌门,今年11月天价跳槽到友邦保险,友邦本来是行业标杆,学习的对象,现在从平安挖人也侧面体现出平安的实力,不愧业界“黄埔军校”。李源祥的位置现在由陆敏接替,从情理揣测,是没有动力做高今年基数的,2019年最后两个月洗洗澡也属正常。2020年才是陆敏时代,今年的基数越低,新班子明年才越好出业绩。
与平安类似的还有一家公司,本周也爆雷了,那就是:海正药业。
关注雪球组合的同学问我,为啥这时候入海正?这不是跳海吗?
很简单,市场认为是爆雷,我认为市场错了。个人判断,我觉得财务洗澡是件好事,如果要我说,是计提少了,应该一次性全计提干净,长痛不如短痛,从此可以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去年底海正换人,老白下台,新管理层提出“聚焦、瘦身、优化”三大战略,我就开始关注,觉得靠谱。这次预计跌停板上能抄个底,结果市场很狡猾,当天没跌停,买了5%的仓位,第二天就被套了,浅套中
海正药业12月10日公告,将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13.17亿元,其中计提外购技术相关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02亿元;对公司在建工程/固定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9.41亿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74亿元。公告还显示,将对公司研发项目开发支出转费用化处理4.12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为12.55亿元,这也意味着,这笔巨额减持几乎透支了公司全年的净利润。
损失一年的账面利润,使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更健康更干净,这是非常值得的。其中研发支出费用化,能够使报表更客观准确,不是坏事。计提的大头是在建工程/固定资产,这事和现任管理层无关,其实是熟悉海正的都知道,这是上一届老白造的孽,遗留下的大包袱。
海正本来是一家不错的药企,最大的弱点就是国企。白骅21岁进入海正药业前身海门化工厂,34岁出任厂长,开创了业界赫赫有名的“海正模式”。他在海正任职超过50年,担任董事长长达27,被认为是公司的灵魂人物。
可惜这个灵魂把公司给带歪了!
老厂长白骅在任的时候,在自己老家富阳建基地,搞基建,大兴土木,大手笔撒钱,疯狂的举债和资本支出,跑冒滴漏,公器私用。医药在世界各国都是黄金赛道,牛股不断,轻资产,高利润,弱周期。海正呢,不走寻常路,义无反顾的在价值毁灭的道路上飞奔:研发效率差,销售能力差,资产越来越重,债务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低,国企机制成功的把一家底子不错的药厂玩成了最差的商业模式。
所以这些年一直压着海正,让海正无法享受正常的医药股估值,连化工股都不如。凡是公司热衷于资本支出、大兴土木的,肯定有猫腻。巨额在建工程转固之后,每年都要进行大笔固定资产折旧,吞噬掉年度利润,使海正长期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
当年海正几乎是和恒瑞同时起步的,一个是国企,一个是民企,一个在浙江台州,一个在江苏连云港,可是20年赛跑下来,恒瑞市值3800亿,海正市值不足100亿,海正市值连恒瑞的零头都不足。人们都说集采之后医药股比照化工股估值,可是海正目前的估值比化工股还低。低到什么地步?
海正的利润表不用看,自2015年就挣扎在亏损边缘,今年变买资产计提后估计最多保平;看资产和营收,PB、PS都是1倍左右。化工股有这种估值吗?
海正并不是不注重研发,恰恰相反,它对研发相当肯投入,十年投了56亿,是老大恒瑞的一半,在药企排名第五。恒瑞投入100亿,支撑了3000亿的市值;中生投入100亿,支撑了1000亿的市值;海正投入只比他们少一半,市值不足100亿。我估计累计的研发费用,都快赶上现在的市值了……堪称价值毁灭器。反过来想,也就是,目前买入海正,光研发费用就值了,其他的不动产、生产线、原料药等业务,相当于白送。

这就是国企!这真是国资之耻!海正多年积累的核心业务和研发管线不是不值钱的垃圾资产:
最新的消息,12月10日,子公司海正博锐收到药监局核准签发的“阿达木单抗注射液”药品注册批件,阿达木单抗获批,国内第二家,这是全球最畅销的重磅药之一,虽然海正不占先机,随着复星等竞争对手的陆续上市,降价是必然,但显示出实力犹存;
此外还有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海折麦布等重磅品种报产;
仿制药,今年共有厄贝沙坦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辛伐他汀片、阿那曲唑片和来曲唑片六个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
今年以来,海正药业共有8个制剂产品获得美国FDA批准;
旗下海正博锐老股转让+增资将完成,投前估值不低于56亿元老股转让不低于28亿元增资不低于10亿元,预计2020年确认投资收益,改善资产负债表。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海正是个宝藏男孩,很多值得挖掘的亮点。公司是平庸的公司,估值给的是垃圾的估值,黄铜给了个废铁价。今日之海正缺的是什么?缺的是去国企化改革,缺的是机制激活。
浙江国资也该知耻近乎勇!海正在A股已经变成浙江的一个羞耻的符号,这个市值就是羞耻啊。浙江改革开放又不比江苏、广东差。江苏有恒瑞,恒瑞是国企能有今天的药王吗?广东有格力,珠海国资的改革力度有多大?格力直接民营化,卖给高瓴资本,允许董明珠MBO,广东是真牛逼。海正搞好很容易,东施效颦即可,完全效仿格力模式,把控股权卖给高瓴,让管理层参股,市值干到二三百亿不难。
新班子上任之后,除旧布新,一系列动作我认为是对的,变卖资产,剥离非核心业务,削减债务,一次性计提。从此以后,海正的业绩再烂就不能甩锅给老白了,做好做坏都是自己的事。作为投资者,这个时候应该支持这家公司,支持他们做正确的事,而市场把财务洗澡解读为利空是错的。2020 年,很可能会是海正发展史上的一个拐点,真实业绩开始释放。财务洗澡,正式宣告海正抛弃白骅时代的负资产,进入一个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
【利益关系提示】作者持有文中股票多仓,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感谢您阅读“毛有话说”,释老毛的微信号,以往文章请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希望它能增加您的知识和财富。如有点滴收获,请扫下面二维码;或者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查看公众号”关注即可;也可搜索微信号:mao-talk。知识改变命运,投资实现自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