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平安出年报,又双叒叕亮瞎眼!
2017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890.88亿元,同比强劲增长42.8%;首次引入营运利润指标,剔除短期波动影响后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营运利润947.08亿元,同比增长38.8%。基于长期坚持价值经营策略及代理人队伍量质齐升,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新业务价值持续提升,同比大增32.6%。在公司业绩持续强劲增长及偿付能力保持充足稳定的有力支撑下,平安大幅提升现金分红,派发2017年末期股息每股现金1元,加上已派发的2017年中期股息每股现金0.5元(含税),全年每股股息1.5元,同比增长100%。
我说过,保险有利空,但平安不是保险。但也没想到平安能这么吊炸天,这是真正的创业板,真正的成长股,真正的独角兽!
前几天平安二月的保费也出来了,强者恒强。
1-2月,中国平安合计保费累计1928.6亿元, 同比增长19.9%,1月同比23.2%,2月同比17.8%。其中市场比较敏感的寿险新单:1-2月累计489.28亿元,同比-12.6%,其中1月同比-11.7%,2月同比-16.1%(因为二月有春节因素,1月较为准确)。
今年保险流年不利,由于监管新政,开门红变成了开门黑。随着机构改革,银监保监合一,项俊波落马,野蛮人收编,保险业步银行业后尘,野蛮成长的时代过去了。不过,开门红是以低价值的年金险销售为主,对保险公司的新业务价值贡献并不高,随着保障型业务占比提升,“保险姓保”,开门红的重要性持续下降,保险回归常态化经营。
可喜的是,中国平安连续2个月规模保费超过中国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平安超越国寿是指日可待,登顶寿险头把交椅只是时间问题。 
今年是平安成立30周年,公司处于巅峰状态,靓丽的成绩单是最好的献礼!
安负债端一如既往没有问题,今天不必多聊,通过热炒的“独角兽”聊聊平安的资产端,这是今年财报透露的亮点。
平安的资产端的配置能力一直是受诟病的,主要是08年欧洲富通事件激锐冒进,亏了40亿欧元,从那以后平安痛定思痛,非常谨慎,甚至有些过于谨慎。14年AB、宝能等野蛮人在资本市场上翻云覆雨的时候,平安在干吗?在静静地做一个美男子。看平安的投资端,大部分都是固定收益品种,股票一直稳定在10%仓位左右。过去十年平安在资产端的年化投资收益率大概稳定在5.5%,在保险业内属可圈可点,但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未免差强人意。 
现在重新审视一下平安的资产端,其实也没那么差,叱咤风云的野蛮人相继出事,甚至被接管,负债端,他们在大发万能险疯狂加杠杆时,平安在静悄悄的实施“保险姓保”的革命。现在回头看看,谁笑到了最后?
第一,资产端的资产配置能力受负债端的保单结构影响,平安的负债端结构保障型保险为主,期交为主,有源源不断的稳定现金流,这决定了在资产端,无需匹配非常激进的投资。说白了,平安可以稳稳地躺着赚钱,没必要把风险敞口打开。
第二,保险资金的投资大都是右侧交易,买涨不买跌;左侧交易会增加资产波动,而上市公司追求的是稳定,而不是高收益。很多人都问巴菲特为什么能用浮存金做价值投资,不怕被套,越套越买?是因为老巴伯克希尔的投资组合其实不是以股价记账的,股票仓位是按净资产记账与标普500对比增长率,直到2015年才引入公允价值的指标,主要是伯克希尔大量资产被低估。如果按股价记账曾有一年巴菲特的保险公司实际是负资产了,在A股早就ST退市了。这决定了平安的股票投资会趋向右侧交易和趋势投资。学老巴的话,股价波动的浮亏导致最后计提的话,会使平安的报表非常难看,模仿巴菲特的风险是中国险企无法承担的。
第三,平安的真实投资能力,不是报表里披露的总投资收益率和净投资收益率能说明的,也不是投资组合里的股价波动能说明的,光看保险的资产配置大都是同质化,看不出太大差别,谁好谁坏。 
平安的投资能力,除了财报中披露的投资组合外,还有隐形的资产:
一是地产。其实平安是中国最大的隐形地主。我读传记,是马明哲访台时跟国泰人寿学习的,国泰成为台湾股王就是牛在把保费大都买地建楼囤房,结果台湾最大的地主不是地产公司而是保险公司。不过大陆保监会以前限制保费的不动产投资比例,平安就以办公用房等名义在各大城市的核心地段变相置业,这些地产投资远远跑赢通胀分享了房地产的牛市红利。
二是创业。其实平安本来是寿险公司,后来以寿险为主干,不断内部创业,分化出多元的金融业务。平安借助单一的寿险孵化出财险、信托、券商等多项业务,还有云南白药、许继电气、一号店、上海家化等实业投资,平安的投资能力要结合他的创投能力,这种广义的大投资能力无疑是惊人的,这一点从平安的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已经证明。
最近火热的独角兽,平安就孵化出不少来,2018年平安旗下三家科技公司获软银入股:平安好医生、平安医保科技、平安壹账通近日分别完成定向私募融资。其中,平安好医生为Pre-IPO融资,融资4亿美元,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A1申请表格;平安医保科技完成首次融资11.5亿美元;平安壹账通完成首次融资6.5亿美元。
平安好医生是全球医疗健康互联网第一大入口,成为全球领先的医疗健康流量入口,累计注册用户已超过1.9亿,月活跃用户数峰值超3,000万;
平安医保科技是中国最大的科技驱动管理式医疗平台,业务已覆盖全国70%城市和8亿人口,为250多个城市提供控费服务、精算服务、医保账户服务、医疗资源管理、健康档案应用等全方位医保、商保管理服务;
平安壹账通是中国唯一一家一站式全方位金融科技赋能方案提供商,已先后为包括420多家银行在内的2300余家机构伙伴提供一站式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机构端的交易量超12万亿元,交易量、合作机构数、客户规模等均呈现跨越式增长。
三个项目的融资都获得了国际投资者的踊跃参与,软银愿景基金投了平安好医生及平安医保科技,软银可是全球知名的独角兽孵化器,体现了国际资本对平安科技创新的强烈认可。按一级市场10亿美金估值算,这三头都是不折不扣的独角兽。 
除了刚完成融资孵化的三头小兽之外,平安还豢养了更大的巨兽:已成功在香港IPO的有众安保险,是千亿市值的超级独角兽;马上就要登陆资本市场的陆金所,最大的互联网金融龙头,预期估值已达600亿美金。
马上要登陆A股的独角兽宁德时代,平安是持股最多的上市公司,平安置业持400万股,平安和上汽为主要发起股东的常州欣德持1700万股。平安作为资本之王,独角兽是资本的盛宴,一群待上市的独角兽里,不时闪现平安的影子,要么领投,要么参股,要么干脆是自己孵化出来的。
其实,平安也是独角兽,而且简直是独角兽他妈!
【往期阅读】
【利益关系声明】作者持有中国平安多仓,未来三个月无减持计划,由于市值庞大,独角兽投资收益弹性有限,股价不可预测,请注意风险。
谢您阅读“毛有话说”,释老毛的微信号,以往文章请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希望它能增加您的知识和财富。如有点滴收获,请扫下面二维码;或者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查看公众号”关注即可;也可搜索微信号:mao-talk。知识改变命运,投资实现自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