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从管理上谈谈这次疫情呢?当然可以。
从管理学上看,只要冠状病毒出笼,这次疫情是一定会爆发的。
我这不是为爆发找借口,更不是什么“洗白”,这里面包含了很深的道理。
我给大家讲讲。
01
这次疫情,最早的“吹哨人”是张继先医生
2019年12月27日,她最早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苗头,并和院方一起坚持上报。2020年2月4日,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决定给予张继先同志记大功奖励。
但是在当时,她的“吹哨”有用吗?
其实没用。
别说她没用,2020年1月2日,李文亮为代表的八名医生的遭遇更有代表性。他们不仅被指为“造谣者”,更重要的是,他们所在的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仍不注意预防。
为什么连医院的院长,在本院已经出现医生感染的情况下,仍然不重视呢?
说院长不懂业务,为了迎合上级,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而强压医生,这些说法都是很肤浅的。院长怎么可能不懂业务?
OK,就算他不太懂,但他身边可都是医生,随便问问不就行了?至于迎合上级,但如果这真是一场很严重的传染病,最后酿成了灾难,就算他能暂时在本院压住医生,又能压多久呢?他哄骗上级又能哄多久?
所以这些说法都不成立。
02
真正的原因是:
虽然管理者已经知道了这是一种传染病,但几乎所有人,都低估了它的传染速度和危害性。
当张继先上报之后,各级管理者都会知道这是一种传染病了。但是当时毕竟还没有死人,大家都不知道这种传染病的危害有多大。一些医生,包括张继先在内,以前参加过抗击非典,也知道这种病毒类似于非典病毒。但也只是“类似”,在当时还在小规模传染时,没人知道这种病毒最终会造成多大危害。
而且,张继先的报告写得比较柔和。她只是把四个感染者的情况向业务院长、医院院感办和医务部作了汇报,医院立即上报给江汉区疾控中心。
所以,绝大多数人,包括很多医生和医院院长,对冠状肺炎病毒都低估了。
这很正常。因为如果各位搜寻各种新闻的话,就会发现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会经常出现一些病毒或传染病,绝大多数并没有传播起来。实际上,能上新闻的都算是“大事”了。很多人不了解医院,大医院每天都要接诊各种传染病人,难道每起都要上报,而上级对每起传染病都要如临大敌吗?
不可能的。
实际上,99%的传染病事件,根本不用处理,或者在局部地区进行低级别处理,就结束了。
比如手足口病,在江南容易在幼儿中传播。此时幼儿园以班级为单位,停课一周,基本上就解决了,没什么大事。不可能说一个城市或地区都全面消毒。这种低级别的传染病,医院见多了。
这就是李文亮等八名医生,被包括院长在内的管理者打压的根本原因:这次很可能和往常一样,是类似于感冒的小范围传染病,你们瞎嚷嚷什么?就算你们主观上没有嚷嚷的故意,但消息已经大范围传开了,那就要“训诫”
03
但是,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我们可以站在院长的角度想想,如果他不仅上报,而且及时隔离了所在医院的包括医生、病人在内的几十个感染者,并隔离他们的亲属(姑且算他有这样的权力),能不能把病毒消灭在萌芽中?就算可以,他又能得到什么好处?
如果,当时武汉更多潜在的感染者不仅仅在武汉中心医院,那么院长仅仅对本院这么做,也是没有用的。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是极大概率事件。
好吧,我们再假设院长严厉地在本院进行疫情防范,会有什么结果?
假如武汉中心医院能及时做好本院的防疫工作的话,本院医生得病的数量将大为减少,在不远的将来甚至都会痊愈,这都是好事。
但是,医院首先会遭到重大经济损失。医生都成病人了,谁给病人看病?所以医院必然遭到重大经济损失。
这还只是第一步。还有更关键的:
假如这场疫情没有爆发的话,在上级主管部门眼里,严厉防范疫情的院长,不仅是个神经过敏的笑料,而且他小题大做,给医院带来了严重损失,也给社会带来了恐慌情绪。
你们说,假如,疫情没有爆发的话,院长以后还怎么混?
所以,站在院长的角度,当时做出他那样的决策,是很合理的。
换谁都差不多。
除了真正深谋远虑的第一流人物,而且还能决策,敢承担责任。
但这样的人,在任何社会中,都极少极少。
而且,一流人物就算能做出决策,或者提出建议,但由于他的眼光太过超前,在别人眼里,他就是个杞人忧天的神经病。他的建议,会遭到绝大多数人的反感。
这就是第一流人物的悲哀。
04
如果各位还不太理解,我可以举个历史上的例子
春秋末年,吴王阖闾在公元前496年攻打越国,被勾践打败。阖闾的儿子夫差继位,始终不忘报仇,加紧训练军队。偏偏勾践得胜之后有些飘,公元前494年居然主动来攻打吴国,被吴国打败,损失惨重。吴军乘胜追击,差点灭了越国。

面对亡国的危机,越国君臣不得不投降。
伍子胥给夫差的建议是:别听他们的软话,此时应该灭掉越国!
但是吴王夫差没听他的,而是赦免了勾践,让勾践成为自己的奴隶。后来,勾践表现“很好”,被夫差放了。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以后又灭了吴国。
这段历史大家都清楚。看到结局,很多人肯定认为夫差“放虎归山”,铸成了大错。
但是,吴王夫差放过越王勾践,真的做错了吗?
在一般情况下,夫差没做错什么。
因为越国的国力本不如吴国,此时成了战败国并投降,还能掀起什么大浪?在一般情况下,历史上这种国家多了,谁能再干掉战胜国?很少很少。再说了,越国低声下气地来投降,如果吴国得理不饶人,趁机灭掉他们,可能显得吴国“太不厚道”。另外,每个人都有虚荣心,都想让人捧着。夫差看到勾践低三下四地伺候和吹捧自己,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此时为什么要灭掉越国呢?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夫差没做错。
那么,为什么伍子胥反复劝他灭掉越国、重视越国的危险呢?
因为伍子胥目光深远,他早已看到勾践这帮君臣绝非等闲之辈。越国的失败是勾践太得意忘形了,但他手下的范蠡、文种都是高人,勾践败在没有听范蠡的话。所以吴国应该趁机灭掉越国,不给他们翻身的机会。
伍子胥这个一流人物,已经看到范蠡这个一流人物的巨大能量。
但是,夫差不是一流人物,吴国绝大部分人也不是。所以对于伍子胥的屡次建议,夫差越听越烦。最后,他把伍子胥给杀了。
这就是过早洞察趋势、多次犯颜直谏的一流人物的下场。
吴国后来被越国灭掉,夫差也自杀了,死前说要蒙面,因为死后“无颜见伍子胥”,但这有什么用呢?他已经失败了,吴国也被灭掉了。
05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假如当初夫差听伍子胥的话,把越国给灭了,把勾践这帮君臣杀了或当奴隶,历史将记载什么?
历史只会记载:某某年,吴灭越。
伍子胥、范蠡后来的深谋远虑,根本无从体现。
至于伍子胥,还可以凭之前的功绩留名史册;而范蠡、文种连名字都不会留下,勾践也就是春秋时期一个普通的被灭国家的国君,在史书上能留二十个字就不错了。
也就是说,正是吴王夫差的错误决策,成就了后来的精彩故事,成就了伍子胥、范蠡的深谋远虑。以后的范蠡,也被文种的错误决策继续成就。在我国历史上,吴越争霸,留下了两个一流人物的动人事迹,也为我们的民族,留下了很多智慧故事。
或许很多人认为,范蠡比伍子胥更聪明。他知道勾践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所以连劝诫都不说,功成后直接跑了。如果他像伍子胥那样继续对勾践劝谏,他的命运将和被杀的文种一样。
从这点上说,伍子胥更可贵。但是绝大多数人,如果处在相似的局面,还是更想当范蠡吧。
所以,洞察未来危险趋势的第一流人物,如果犯颜苦谏,只能让人厌恶;如果超脱一些,则能保全自己。但不管是犯颜苦谏还是明哲保身,都不能阻挡未来的危险趋势。
06
发源于武汉的冠状肺炎病毒也是这样。
在当时,虽然已经在小范围传播,但它的危害性毕竟还远没有显现。如果它的危害性没那么强呢?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下,有多少人认为这是一种很危险的病毒呢?
肯定会有人这么认为。但是在医生群体中,认为这种病毒很危险的,当时也不占多数。
在当时,也没有一个类似于伍子胥的一流人物出现。
无论是张继先还是李文亮,还是其他什么人,都不是。
这很正常,因为范蠡、伍子胥这个级别的人,本来就极少极少。我们不能苛求专家和管理者是这样的人。哪怕在各自的专业范围之内,也不能这么苛求。
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下,“伍子胥”这种人更不可能出现。因为他们的性格,会让他们在工作中早就多次对领导犯颜批评,也早就被打入冷宫了。倒是可能存在很多“范蠡”,呵呵。
但是,偏偏这次冠状肺炎病毒很危险,就像能量巨大的越国君臣,最后居然咸鱼翻身灭掉了吴国,这些小概率事件偏偏发生了。于是在绝大多数人的低估下,终于引发了一场灾难。
但在2020年初,情况可完全不是这样。所以在1月2日,当主流媒体曝光八名“传谣者”以后,全国一片叫好。
如果疫情没有爆发,他们就是“传谣者”,一辈子都有洗不掉的污点。而张继先的报告,也就是一起提醒领导注意的普通上报,如此而已。
恰恰是疫情的爆发,反而为他们正了名,也让张继先得到了“大功”奖励
也就是说,人们后来关注他们,颂扬他们,是因为发生了灾难。就像伍子胥和范蠡被后人传颂,是因为夫差、勾践犯了大错。
假如,我是说假如,武汉中心医院的院长是个第一流人物,他也顶多让他的医院好点儿,为未来的抗击疫情做出更多贡献。但是对于疫情爆发本身,他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
假如,武汉的决策者是个第一流人物,在一月初就采取断然措施,或许能把病毒消灭在萌芽状态。但这也需要更上级的批准不是?
07
好吧,就算他得到了批准,做到了,但是,他能得到什么奖励?
就算他能做到这一点,他也不会得到什么奖励。相反,能避免被批评已经很不错了。
他当时的境况,和武汉中心医院的院长一样。
面对几乎所有人都低估的、即将到来的灾难,目光深远的第一流人物,不会因为及时把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而得到欢呼。因此,民众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巨大功绩。相反,他们往往会因为“大动干戈”,而遭到人们的反感。
由于绝大多数人都不是一流人物,这让灾难不可能在萌芽状态被消灭。于是每隔一段时间,当灾难的条件已经具备时,人类社会,就会爆发灾难。
从管理学上看,这就是武汉疫情的条件一旦具备,就一定会爆发的根本原因。
08
可能有人会说,只要社会给与“吹哨人”重奖,鼓励人尽量“吹哨”,就可避免灾难。
但从管理上看,这根本不可行。
因为,如果鼓励人们吹哨并给与奖励,必然会有很多人为了获得奖励而吹哨,这个社会将会响起无数哨声。此时决策者听谁的?你又听谁的?
就像我国为了消灭老鼠,县里说给大家奖励,民众上交老鼠尾巴,交得越多,奖励越多。
最后的情况是,有人专门养老鼠,养大之后剁掉尾巴,来获取奖励。
印度也出现过类似的事情。英国殖民者为了灭蛇,鼓励印度人交蛇奖励,结果印度人养蛇,蛇越来越多,最后英国人不得不取消了这个愚蠢的政策。
所以,如果把“重奖吹哨人”作为一种制度,只会让社会充满哨声,大家也会无所适从,从整个社会来看,弊远大于利。
所以,对于吹哨人,只能在灾难爆发后,事后重奖。只有实际情况证明了他们的先见之明,他们才能得到大家的关注和崇敬。
所以,通过重奖吹哨人来避免灾难,并不可行。
在管理上,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启示就是:
长期来看,当条件具备时,灾难肯定会萌发。
如果公司有第一流人物,可以把灾难消灭在萌芽状态,当然很好。但这是可遇不可求的。
但是,出现灾难并不可怕。灾难出现后,一定要及时了解信息。公司不要因为出现负面信息而惩罚下属,以免瞒报和迟报。
当灾难已经初步形成,此时第二流人物也都看得很清楚:再不控制就要酿成大祸时,就要采取断然措施,阻挡灾难的继续传播,并尽早消灭灾难。
只要在灾难初期能及时控制,然后消灭,已经很出色了。
对于武汉,对应的这个时间段,大约是1月8日到17日左右,前后十天左右。
这,才让人真正感到遗憾。
关于我们
加拿大之声是汉加风平台之子品牌,聚焦于加拿大政治、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加拿大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汉加风系列》为时事评论;传递百姓之声,为华裔融入加国社会而奔走努力。
新闻线索:[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