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一套房子都在两千万元左右
开的都是一百多万元的车,
穿羽绒服都是1万块钱的。
出国坐头等舱,
想飞哪儿飞哪儿,一般的就3万块。
孩子的学费顶天了20多万。
而这位妈妈给出的总结是:
大家的生活很难再差异化,
再难有什么显得比别人好了。
最后只能比拼
近日,一篇微信爆文在朋友圈刷了屏,文章讲述了一位华人妈妈从加拿大回国后,在北京豪宅区的生活点滴。这篇文章百万级别的点击量,证明着这位回流妈妈的生活让多少人瞠目结舌。
不过这位妈妈的生活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同身受的。
接受人物杂志采访的叫鲍睿茹,是海外留学回国的一员,在加拿大学金融的她正好赶上金融业的好时光,拿着200万的年薪,在辞职前是一名对冲基金经理。
这位华人妈妈的生活可以说是非常富足了,和老公一起,说是全中国top0.5%的人也不过分。
不过令网友们惊讶的是,这些生活在中国顶尖食物链的人的生活竟然就是一个“高仿版”的海外生活。
“房子车子大家都是最顶级的,
只能拼孩子了。
「顺义妈妈」——专指在北京顺义后沙峪别墅区一带活动的妈妈,她们一般只活跃在自己的私密小圈子里。
这个区号称是中国财富浓度最高的地区。而这些妈妈有的是公司副总裁,有人是外企销售总监,真正的顺义妈妈,她们成为一个全职老母亲之前,都曾经横行职场、风云叱咤,半数以上都带着世界五百强企业光环。她们的学术水平,也是横贯中西。毕业自Wharton、Harvard、Yale名校全球覆盖,英美留学海归占大多数。
真正的顺义妈妈,沉默的时候端庄优雅、大方得体,一开口飚英文,基本都持平CCTV国际台主播水准也有网友也将它称作「曼哈屯上东区—顺义妈妈」。
不仅仅是富豪,一些明星也居住在此。
住户包括有巩俐、王菲和冯小刚等。
(图片来源:网络)
5000万,是这里的一条财富基准线。这条线至少可以让家里的妈妈不用上班,专心带孩子。几乎人人住的都3层的欧式别墅,而司机,保姆,甚至厨师,都是家里的必备。
爸爸可能是上市公司成功套现上岸的CEO,也可能是某个金融公司的大佬。财富是这里常常流通着的故事,有人拥有私人飞机,有人养马。家里配备司机、菲佣、保镖和专职医生都不稀罕。
这里的房子几乎都是别墅,不会挡着视线,早上听不见车响,但有鸟叫。这里的生活的确就像住在国外的小镇,生活惬意自在。
 散发家庭生活气息的顺义别墅社区 
镇上只一两家影院,一座大商场,餐厅稀稀拉拉。
晚上10点以后,街上已没有人。
耶鲁人类学博士曾说:每个城市都有一个“上东区“,那是精英阶层居住、社交和购物的专属社区。
顺义妈妈就生活在北京的“上东高地”,以“后沙峪”为中心,日常覆盖全中国,各类假期…那就覆盖了全球…半径无穷大的京城最积极上进最爱奋斗的女性群体。
而顺义妈妈群,就是这些女性日常社交互助,充满友爱但有绝对门槛的高端线上小组。在这里,你能看到全球最新的某款限量版包包,也能听到对最新款智能跑车的专业理性分析,她们还研究最前沿的医疗科学,哪里整容最美什么能延缓衰老。
鲍睿茹就是其中的一员。她简单地形容了以下自己的生活:
大家的一套房子都在两千万元左右,
开的都是一百多万元的车,
穿羽绒服都是1万块钱的。
出国坐头等舱,
想飞哪儿飞哪儿,一般的就3万块。
孩子的学费顶天了20多万。
而这位妈妈给出的总结是:
大家的生活很难再差异化,
再难有什么显得比别人好了。
在鲍睿茹家3层的欧式别墅里,一个保姆模样的人打扫完卫生,热情地和客人打着招呼。家里家具体积巨大,在寸土寸金的北京,有一种奢侈是能随意挑选家具大小。傍晚的风送往着薄蝉翼般的窗帘,夕阳斜扫在原木沙发和茶几上,屋内一片宁静。
在这里,待人标准也不同。端上水果后,不一会儿,一盘西班牙火腿呈上来,片成薄薄的,缩在盘子中央。鲍睿茹的丈夫招呼道:“尝尝,女主人亲自切的。”
的确,在钱这方面,已经没什么好比的了。
那么如今的富人们,比的是什么呢?
“孩子。”
鲍睿茹如是说道:
孩子代表你的基因、能力和未来可能性。
后沙峪的一切都务必以孩子为导向。不关心孩子是不正义的。
毕竟,孩子代表的就是未来。
这是生活在达到足够富裕后,富人们的另一套竞争逻辑。
顺义妈妈们会将孩子送到顺义后沙峪的各个私立学校。
每年花费20万元,这些学校的里的孩子家长包括李彦宏、李亚鹏、奥运冠军田亮等。
这几所私人学校都是专门为富人打造,提供的是国际的教学服务,专供外籍人员小孩在京上学,教学体系也都是参照的英国,美国的教学。
鲍睿茹形容,「一句话说到心坎里,把西方最好的教育放到你家门口,让你不用忍受与孩子分离。」
而接孩子时遇到明星爸爸妈妈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比如黄磊就会在等孩子放学的时候在学校旁边的咖啡馆坐一会。
就像如今网上热门的讨论话题,如何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一样。
富人们对孩子的培养是更加有效率以及激进的,毕竟脱离了生活挣扎的他们,可以安心的“焦虑”。
不仅是幼升小,小升初,就是平时的小考,面试,都能让这种焦虑的情绪蔓延开来。
老师讲一个英文故事,一提问,全场只有一位孩子举手了。抱歉,其他孩子被淘汰了。
有一个例子是这样:如果看到谁背一个爱马仕,内心都不会有波澜,顶多看看颜色,如果是谈到谁家孩子又获了奖——眼睛「唰」地亮了。
精英孩子选择会更多。
有钱、有选择余地,可能是一种诅咒。
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课余生活会多到什么程度?
骑马、击剑和高尔夫,芭蕾、武术和各色英语,艺术、运动要有一项,单人、团体要各有一项,学科类有语数外,单英文一根枝丫往下分叉,要学演讲、阅读、写作等。
有人花10万学兜网球,因为是小众项目,更容易进藤校。
而全世界最好的教育资源都是被顺义妈妈找到的,教游泳的是奥运冠军,语数外是清华北大的老师哈佛、耶鲁等名校老师的联系方式也都躺在通讯录里。
假如你是一个顺义妈妈,只穿越了一个京城给孩子找补课老师,那你都不好意思在妈妈群里说话。因为你开口问的问题就很LOW,你一抱怨就会被一群妈妈追问:你为什么对孩子的教育那么漫不经心?你这样随便散养,是要堕落成佛系老母亲吗?
因为真正的顺义妈妈,她们的战斗永远都是世界大战。
当海淀父母还在为了再清北奋斗而自觉很苦逼的时候,她们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如何避开和印度国高智商娃们的直接竞争,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藤校国际生少得可怜的名额中,弯道超车获得显性优势。
网上流传着妈妈们疯狂的行径。
为了让孩子学某一样的才艺,妈妈会先去学半年,帮孩子看看老师,奖项。
有妈妈为小孩学高尔夫,先跟老师请好假,每天下午2点多钟就得从城里往城外走,练2个小时再赶回来。
孩子学古筝,妈妈会先苦学半年,帮孩子探路培养兴趣,做娃练琴路上的人肉纠错机;学书法,顺义妈妈就给娃找书画大家,自己行书楷书隶书小篆通通学一遍,临帖一眼就知好坏;孩子学游泳,妈妈就给学校组社团,自己还研究并精通了各种游法和教法,为了给孩子树立榜样,报名北京游泳比赛,还得了业余组中年冠军,之后顺便去美国考了一个ASCA(美国游泳教练协会的国际牌照)。
到了冬天,北京打不了高尔夫,会在海南待3个月陪孩子练球。
每个真正的顺义妈妈,都是甘特图能手,项目管理资深专家。她们深谙,如何通能过项目管理,设计出一个完美方案,最大程度上提升时间利用率,提高教育效率,以及,更大的增容教育项目的种类。
当海淀的家长把黄庄当成朝圣的“麦加”,从通利福尼亚赶到中关村,穿越个京城给娃上培训班就敢说自己去“朝了个圣”,顺义妈妈早已步入更高层的台阶,带娃全世界跑着去比拼,奔赴英美顶级私立中学搞冬夏集训。
为啥是英美两地奔波?因为没确定孩子未来是去英国读还是美国读啊。
顺义妈妈JS,从四年级开始,每年都会带着儿子到英国私校名校考试,因为这是升英国制顶尖高中的必须流程;如果你等到7年级再计划,就等于没有机会。
但是,她为了给儿子保留更多选择,美国的夏令营也是一个都没错过,从波士顿到纽约,NASA的营遍布着她娃的帅气的身影。
她养得这个娃,不仅学术成绩遍刷英美的超级学霸,还擅长游泳、网球和街舞。

已经成为有钱人了,
还应该怎么活?
这样的生活也没能带给他们满足,他们也有自己的苦恼:
鲍瑞茹这样反思了自己的生活:
每天睡懒觉,午饭吃两三个小时,下午3点接孩子,回到家里就又悠闲没事做了。鲍瑞茹觉得,这样以孩子为中心地活着,“自己并没有太大的收获”。
也正因此,鲍瑞茹有时候会想到一个可怕的死循环:
她用最好的资源培养了小孩,将来孩子进入藤校,过上了优越闲适的生活,但最终孩子生了孩子以后,还是会重复她现在的老路。
这篇文章一经发出,就引起了网友们的很多思考:
即使财务自由的他们还是没有获得人生的满足感,
当金钱不再是人生追求时,还可以追求什么?
人生的下半场只是孩子,
那么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美貌,财富,权势难道不过是人生的诅咒?
虽然不圆满,
但我知道无论多努力,
这辈子可能过不上那样的生活。
近日引发海内外华人热烈讨论的国产电视剧《小欢喜》中也讨论了母亲对于孩子这样“令人窒息的爱”。
(剧中黄磊是编剧,可见居住在顺义的黄磊是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写进了电视剧)
乔英子在母亲过分的关爱下, 得了抑郁症。并说出了憋在心里许久的话:“你从来都是凭你自己的想法决定我的人生!我不是非要去南大!我就是想要逃离你!”
也有网友评论道:
为什么要和别人攀比?
自己最想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但,有多少人真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就连在澳洲,许多父母对于精英学校的渴望可也一点不亚于上文中的那位妈妈。
每次到了精英学校的报名期,许多不在学区内的家长大清早就带着帐篷来排队了,整整在学校门口等了48个小时!
就为了拿到一张带编号的登记表,让自己的女儿能成为Waiting List上的第一个孩子。
更令人惊诧的是,还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全家出动来排队的!
除了给自己的孩子拿一张登记表之外,他们还可以把多余的表格卖给朋友们,一张登记表能卖到400澳元。
这些不在学区内的家长们也是万分无奈:
“很后悔当时没有买学区内的房子...我们也想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受到最好的教育,交到最好的小伙伴,所以只能辛苦一点,熬夜为孩子争取一丝机会了!”
澳洲的小学虽然有很多,但和大多数中国的父母一样,澳洲的父母也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最好的学校上学,尤其是口碑一流的公立学校,凤毛麟角!
所以,不论在国内还是在澳洲,家长为了买学区房都是砸锅卖铁也在所不惜的!
在下面的人是拼了命的爬上来,而在上面整日处在稍不努力就会倒退的恐惧中。
人类的本质,就是弱肉强食?
住精英荟萃的社区,送孩子去最好的私校,家里骋了好几个保姆,自己貌美又才华出众,这些理应给人带来自信和冷静的事,反而使人越来越焦虑。
这和那些生活在美国社会顶层的“上东区”的妈妈们的感受异曲同工。而这种内在的关联,让你确信人类有一些绝对的共性,那就是社会地位越高,拥有的选择就越多,但更多的选择,也往往是焦虑的源泉,因为“作为母亲的你要为孩子作出最好的决策。”
耶鲁人类学博士马丁花了5年时间研究美国纽约曼哈顿上东区——全美最富区的妈妈。在她的书《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警示过,当这名女博士想把家搬到曼哈顿的上东区,遭遇了无情的鄙视——她穿着一套文青打扮的棉麻裙,跑去提交购房申请时,被一个上东区贵妇认作是某个人的秘书。
所以耶鲁人类学博士说,做母亲这件事的坚强与脆弱,在每一个核心城市的“教育高地”都会被无限放大。
高度竞争的环境、对完美主义的追求,让每个妈妈们都会陷入一种神经质的状态:她们频频反思,疑虑重重,几近刻薄的自律与自省,殚精竭虑的筹谋;她们用一丝不苟,充满非凡的计划性,朝着明知不可得也要尝试的方向努力,再努力。
一群“有钱又努力”的人,他们不接受自我放弃,他们超级自律、渴望完美,这既有精英主义的内在动力,也有社会阶层流动的外部压力。
您如何看? 

部分内容作者简介:miki粥(微信:mikizhou99)有俩娃的中年老母亲。教育媒体从业13年,眼光特别挑剔。我不能告诉你什么教育最好,但能帮你避掉坑!

关于我们
加拿大之声是汉加风平台之子品牌,聚焦于加国政治、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加拿大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汉加风系列》为时事评论;传递百姓之声,为华裔融入加国社会而奔走努力。
新闻线索:[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