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耶鲁读书时期,中国国内的腐败情形,常常触动我的心灵,一想起来就怏怏不乐……我既然远涉重洋,身受文明教育,就要把学到的东西付诸实用……我一人受到了文明的教育,也要使后来的人享受到同样的好处。以西方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一天天走向文明富强。这将成为我毕生追求的目标。”
容闳
本文精选自《光与盐》
编辑|李静
来源找到啦
从英明的父母开始年少求学路
1828年11月17日,容闳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现珠海市)南屏镇。1835年,容闳七岁时,父亲将他送到一所由英国传教士郭士立(Gutzlaff)夫人在澳门创办的一所女子学校读书。他成为那所学校附设的男生班最早招收的学生之一。当时大多数中国父母对基督教传教士办的学校持怀疑态度,容闳的父母却看到西方教育可以帮助儿子成为一名和洋人打交道的翻译,以帮助家里摆脱贫困。
1841年,容闳入学马礼逊男子学校。1847年,马礼逊学校的校长布朗牧师(S.R. Brown,1832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因身体状况不好需要回国,带容闳和另外两名男生去美国学习。后来,容闳在马萨诸塞州的孟松(Monson)学校读了两年书。其间,他接受了基督教,成为公理会的一名信徒。
1850年至1854年,容闳就读于美国耶鲁大学。他是第一位到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作为耶鲁大学唯一的中国学生,他面临很多挑战。容闳因生性含蓄内敛,平时并不引人注目。然而,大学二年级时,他一连两次在英文写作评比中获得第一名,从面崭露头角。

在求学的过程中,容闳从未忘记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他在和同班同学凯罗·卡特勒(Carroll Cutler)散步时谈到在他心中渐渐成形的选派幼童留学的计划。若干年后,凯罗·卡特勒成为位于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华盛顿天主教大学的校长。
 “在耶鲁读书时期,中国国内的腐败情形,常常触动我的心灵,一想起来就怏怏不乐……我既然远涉重洋,身受文明教育,就要把学到的东西付诸实用……我一人受到了文明的教育,也要使后来的人享受到同样的好处。以西方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一天天走向文明富强。这将成为我毕生追求的目标。
1855年,容闳在美国度过八年之后,回到了中国。容闳知道,为了能让朝廷同意派幼童到美国学习,他必须同那些思想开明、愿意借助西方教育让中国走上强国之路的高官们建立联系。

1863年,总督曾国藩正在和太平军作战,容闳被举荐到美国购置机器,以装备在上海创办的一个西式机器厂一一一江南制造局。1865年,容闳完成了机器采购任务,被朝廷封为五品官。在那些先前将他视为外国人的中国官员眼中,他的名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1870年,“天津教案”的发生让容闳得到了一个机会。在处理这一事件的过程中,容闳向在一起的四位朝廷官员讲述了他关于教育的计划。于是,他们将容闳起草的教育方案呈递给朝廷。
(留美幼童)
 中国教育使团
(原称“幼童出洋肄业局”)的成立
1871年,清政府最终批准了中国幼童留美教育计划,设立中国教育使团(Chinese Educational Mission,原称“幼童出洋肄业局”)。该计划的大致内容是:从1872年至1875年的四年中,每年向美国派30名男童,接受高中和大学教育,并于1887年返回,终生服务国家。当容闳听到这一计划被批准实施后,倍感激动,整整两天不吃不睡,“他兴奋地走来走去,心中默默地赞美上帝。从他返回中国算起,已逾十六载,上帝终于应允了他的祷告”。
容闳将中国教育使团设在了马萨诸塞州春田市(Springfield,Massachusetts)。为了便于学生们夏天集体学习中文,按照儒家传统定时集中在一起聆听大清帝国的《圣谕广训》,面朝北京向宫中的皇帝磕头,容闳决定并获准在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Hartford)建立一个中国教育使团的专用办公建筑。
大清朝廷中那些保守派官员们一直都反对留美教育之事。当他们的势力扩大后,便想通过停办中国教育使团来削弱李鸿章的影响。面对重重压力,李鸿章撤回了对中国教育使团的支持,这一工作终于走到了尽头。1881年6月8日清政府下令撤除中国教育使团,命令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尽快回国。
容闳为学生们的前途命运四处游说,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幸运的是,李鸿章看到了学生的潜力,并将很多人从艰难的处境中解救了出来。有些学生被送到天津的一些技术学院,如电报学校、海军学院和鱼雷学校继续深造,还有一些被送到天津北边的煤矿作监督。渐渐地,一些开明的总督和巡抚开始延揽这些年轻人管理涉外关系或者帮助工矿、铁路和电报方面的事务。尽管职位低下,但他们很少有人离开政府职位到沿海城市的外国公司谋职。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后,一些朝廷里的要员宣称自强运动失败,号召彻底改革。这样,一些留美学生才得到提拔,被任命指导国家铁路和矿业等行业的工作,并且很快在政府官阶上得到提升。
留美学生们实际工作能力强,不断地将新技术传授给国人。他们在以下领域成为中国的先驱:
“13人就职于外交领域;6人将大半生奉献给开滦煤矿的管理事业;14人成为中国新建的铁路系统的总工程师或高级管理人员;17人受命于中国海军,其中7人战死疆场,2人担任海军将领;15人成为政府电报局官员;4人从事医疗行业;3人投身创办中国最早的大学。”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留美学生整体为推动“中国发动现代化运动”起到了关键作用。正是因为起用了这批留美学生,中国才没有将所有的新技术交到外国人手里。1911年清政府被推翻后,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卷入到政权争夺之中,而是选择告老还乡,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从改革家到革命者
在留美学生回到中国后的一年半中,容闳写了一个制止印度鸦片在中国销售,呼吁在中国和印度铲除罂粟种植的计划。他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关心。然而,他的 这一计划被政府搁置一边,掌管外交事务的大臣认为他们没有合适的人员去处理这个难题,因而无法执行。
1898年夏,容闳同康有为、孙中山以及其他人鼓励年轻的光绪皇帝发起一场彻底的改革。然而,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下令因禁光绪皇帝,逮捕维新派。百日维新的改革突然中断,容闳为了逃命躲入上海的外国租界区。
1909年,中美达成协议,将部分庚子赔款用于派遣留学生到美国学习,容闳在有生之年终于看到了中国学生重新来美国。1909年8月,在康州哈特福德召开的中国学生同盟的年会上,容闳鼓励下一代学生们说:“要立志将中国建成领先强国,来改变世界的命运。”
1912年4月22日,容闳在哈特福德逝世。1909年以后来到美国的中国学生们称容闳是“教育家、改革家、政治家、爱国者”。在当今这个时代,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之间因为政治和商业利益而产生的冲突,成为这个时代最棘手的问题。
谁能担负起和平、重建的重任呢?唯有那些坚忍不拔、忠心耿耿且有远见卓识和远大理想的人。
阅读更多
《光与盐》
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或复制微信号good-good-goods,添加时发送 光与盐 购买。
今日经文
点击图片,可保存,可转发
随手传福音,始于2013年4月7日。
7年时间,总有一篇文章,给你带来爱与希望。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