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在其著作《法哲学原理》中提出了自由的三个层次,包括:
  • 抽象自由(abstract freedom)
  • 反思意义上的自由(reflective freedom)
  • 社会自由(social freedom)
1、抽象自由
是完全不受外界束缚,硬生生排除外界干涉,把自己作为独立的力量解脱出来的自由。人生而自由的口号就是这个意思。强调的是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人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所谓“我能摆脱一切东西,放弃一切目的,从一切东西中抽象出来”。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人一旦投入到了某件事或某项工作,就不再具有这种无限可能性了。此时,我们应该可以说,你的无限可能性已经被否定。那么,应该怎么做才能保持这种无限可能性呢?答案是只有什么也不做。
听起来似乎很不可思议,但事实如此。举个例子来说,一个男生既喜欢女生甲,又喜欢女生乙,他既想成为甲的男朋友又想成为乙的男朋友,但这显然不可能。然而,一旦去追女生甲,就有可能失去得到乙的可能性,反之亦然。那么,如何保持能得到甲又能得到乙的可能性,其实,只有什么也不做,甲乙都不去追,才能保有这种可能性。
然而,这种自由其实是一种消极自由。为了这种看似有的无限可能性,而放弃了更多的可能性。上文提到的那位男生如果什么也不做,固然有无限的可能性,但却什么也得不到。如果他选择去追某一位女生,虽然会丧失一部分可能性,但却可以从某一位女生那里得到更多的可能性。总的来说,消极的自由表面上是一种绝对的无限的自由,但由于其存在的否定性,导致最终走向自由的反面,生活在无限可能性中的人们反倒是始终受到束缚。
卢梭说:如果自由仅仅只是一种排除外力意义上的抽象自由,依然没有办法让人能够在没有上帝引领的条件之下,自己引领自己,安好的活着。
他的意思就是:你不会沦为被人的奴隶,但你完全有可能沦为自己欲望的奴隶。
在消极的否定自由中,人有无限的可能性,在经验的肯定自由中,则是凭借着经验和感情做出选择,选择某一种可能性。然而,这种选择只听命于自己的欲望。在这一种自由之下,人完全受欲望和情感的支配,人们通常会做出很多非理性的行为。
所以,自由在这个层次上一定被下一个层次超越,即反思意义上的自由。
2、反思意义上的自由
黑格尔说:“动物也有冲动、倾向,但动物没有意志;如果没有外在的东西阻止他,它只有听命于冲动。唯有人才能凌驾于冲动之上。”如何凌驾于冲动至上?就是从各种欲望中抽身而退,根据自己制定的理性规定行动,自己为自己立法。不受自己的主观好恶、欲望左右。
康德在他的道德哲学讲一个道理就是:这样的自由才是道德的基础。自由并不意味着任意,而是对于自己任意的反思性的超越。这时候,人才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人的青春期叛逆,总是觉得我命由我不由天,这貌似是一种自我立法。但你叛逆的时候你自己无比高尚,你觉得自己远远超越周围的父母和师长,因为他们基本上为外部世俗生活所带坏。然后把那些世俗规则瓦解掉。但是,青春期的孩子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必须在这个世界生活,于是他的那些放大的主观理性就显得空洞无物,彻底没有具体的内容,于是在现实生活的一个一个的教训下,从高高在上的道德王国沉入到曾经认为不堪的现实王国。但是下降不意味着沉沦。而是说,你有能力把握生活本身。
梁山伯有祝英台的爱情故事真是这种反思意义上的自由。他们挑战外部的规范和权威,自己为自己立法,但是这种超越性的行为无法在社会中生根发芽,最终必然是悲剧。
孔子说,十五而学,四十而不惑。从十五岁到四十岁,人基本上在艰难的跋涉,逐渐让自己的主观理性有了客观的内容。于是不再迷惑了。
3、社会自由

即创建了自己的规则也要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实现。你实实在在的生活在人群之中,并在社会生活中实现了抽象自由和反思自由。你所行的行动不仅是外部世界对你的强加,而且是你想干的。
在这种理性的自我决定的自由中,我能知道自己是普遍物,同时也是
特殊物
。我知道自己很特殊,但是自己的特殊不比任何一个别人更特殊。于是,能够跳出自我的束缚,从一个更高层次的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由。

这样,我就能把自己设定为特定的个人,并把自己的与他人的意志区分开来的意志保持统一性,同时具有理智型和确定性。在这里,选择某种的可能性已不再成为束缚。
黑格尔说,“只有作为真正被规定的内容,才是真实的自由”。这也就是这一层次的自由所要达到的目的。这个时候,它是自为的自由,是以自由为对象的。


所以,人的自由就是人与他人的关系当中,实际展开的行动是你要的行动。
美国黑人争取权利的运动如火如荼,你认为他们追求的自由是哪个更次的自由呢?
你追求的自由是哪个更次的自由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