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个发生了很多事的年份。6月上旬,经典影片,好莱坞黄金时代的代表作《乱世佳人》被HBO Max暂时下架,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广泛争论。不少人也迅速地加入“反对下架”和“支持整改”的队伍中。
默默观察了几天的留学君(安娜分号)决定把前因后果仔细梳理一下,看看各方对此都有些什么评论,争取较为完整地将这场争议呈现给大家。

为什么要下架《乱世佳人》?
《乱世佳人》是根据玛格丽特·米切尔小说《飘》改编的爱情电影。影片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斯嘉丽与白瑞德之间一段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1940年,该片在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获得了在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在内的十个奖项。如果算上通货膨胀,它是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电影。 

《乱世佳人》海报
这部在美国电影协会评选出的20世纪最伟大100部电影中位列第四的电影史传奇,目前被华纳旗下的HBO Max暂时下架,重新上架的日期还不可知。
在社交网络上最先对这部电影发难的编剧兼导演John Ridley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一直在撰写和导演有关种族冲突的电影和电视作品,2014年,他因编写《为奴十二年》获得了第86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
John Ridley
George Floyd事件后,他在《洛杉矶时报》写了一篇简短的专栏文章,暗示HBO Max播出电影经典电影《乱世佳人》时没有在影片前作出说明,会误导观众误解南方邦联并减少对奴隶制的恐惧。随后,HBO Max将这部电影暂时下架,并表示将会在播放前进行说明。
《乱世佳人》 被下架的消息放出后,在社交网络上引起了巨大的争议,电影的DVD和原著小说《飘》很快双双冲上亚马逊销售榜首,相当一部分人对此表示不能理解,还出现了不少言辞激烈的反对之声,甚至有直接人身攻击John Ridley本人的言论。
Dealine 对John Ridley访谈下面的评论
在片中饰演斯嘉丽奶妈玛格丽特的海蒂·麦克丹尼尔获得了第12届奥斯卡奖最佳女配角奖,她是是第一位黑人演员奥斯卡奖得主,准确地说,她是第一位“非白人”的奥斯卡奖得主。她此后的一生中扮演了很多位黑人保姆,但她很注重帮助自己的种族提升形象,她曾经说过:“我宁愿扮演一位女仆,也不愿成为一位女仆”。
这部影片最大的争议之处正围绕着让她得到奖项的角色展开。美国内战后,南方奴隶获得了自由,但玛格丽特“拒绝自由的生活,继续服务前主人”,她与斯嘉丽的感情深厚,仍然陪伴在她的身边。而影片女主角是南方庄园主出身,从她的视角展开的描述,自然更多地是南方庄园主们与奴隶的“良好互动”,以及北方军队进攻时造成的破坏。如果仅仅从主人公的立场看去,她的生活的确被内战所影响,她与奶妈的感情也很真挚,并不虚伪。
但以今天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描述当然是不全面的。
 “《乱世佳人》是时代的产物,但不幸的是它描绘了部分美国社会存在的种族偏见”“在对其历史背景进行讨论并对其中的一些特定描述加以谴责之后,这部影片未来会重回平台。”HBO Max声明也补充,“想要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平等和包容的未来,首先要承认并去了解我们的历史”。
相当讽刺的是,由于种族隔离制度,1940的海蒂甚至被拒绝进入大厅与她的竞争者和同事坐在一起,经过抗议后才被安排到后排的一张单独的小桌上。电影中与女主人和乐融融的玛格丽特,现实中却被毫不犹豫地排除在白人群体之外,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在当时这件事就已经照出了电影中主人和奴隶的关系的虚幻美景。
《乱世佳人》剧照
吉姆·克劳法 (Jim Crow laws) 
泛指1876年至1965年间美国南部各州以及边境各州对有色人种(主要针对非洲裔美国人,但同时也包含其他族群)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的法律。这些法律上的种族隔离强制公共设施必须依照种族的不同而隔离使用,且在隔离但平等的原则下,种族隔离被解释为不违反宪法保障的同等保护权,因此得以持续存在。
1954年,由第14任美国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Earl Warren)领导的美国最高法院通过判决,九位大法官一致同意终止了公立学校中的种族隔离。 美国国会随后在1964年通过《1964年民权法案》及《1965年投票权法案》,禁止法律上有任何形式的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吉姆·克劳法在法律层面上正式走入历史。
《绿皮书》剧照,因种族隔离制度钢琴家唐不能进入餐厅,男主角正在抗议
华纳传媒总裁Bob Greenblatt表示,他们应该在片头加上一些引导性评论,让观众能正确在历史环境下看待该片。据称,华纳邀请了黑人学者Jacqueline Stewart在片头进行介绍,她表示将抓住这个机会让观众思考经典影片能教给我们什么。Stewart在CNN的社论中写道:“这部电影将奴隶制浪漫化,使其成为一种仁慈制度。”她指出,这部内战史诗影片没有表现奴隶制对身体的虐待、繁重的劳动或家庭的分离。
不过,她认为这部影片不应该受到现在这样的审查。“正是因为种族不平等和对黑人生命的漠视这种持续而痛苦的模式,《乱世佳人》才应该继续流传,继续供观众观看、分析和讨论。”Stewart表示,她的介绍将把这部电影放在多重历史背景下展开,“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思考经典电影能教给我们什么东西的机会。”
由来已久的争议——片面描绘的原罪
早在2003年,HBO Max东家华纳就在过去的老动画片片头加上了说明,表示种族歧视在过去确实存在,不应该否认而是应当勇敢地承认它们。
【你将要看到的动画内容,是它们那个时代的产物。它们描绘了当时美国社会中非常常见的种族偏见现象。这些描绘无论在当年还是现在都是错误的。动画片中的内容反映的不是华纳兄弟对于当今社会的看法,它们按照原样被播出,因为如果不如此,就相当于说这些偏见从未真实存在过。”】
这是华纳高层的态度,也代表了HBO Max“下架整改”的方式,也就是说,影片内容肯定不会有所变动。目前引起的争议点在于,到底有没有必要审查这样一部80年前上映的电影?或者说,为什么非得是《乱世佳人》?John Ridley怎么就非要对80年前那个截然不同的时代不依不饶?这也是很多包括中国观众在内的群体所不能理解的。
《纽约时报》书评编辑Jennifer Schuessler的一段话或许有一定道理:
The 1939 classic — still the highest-grossing film of all time, adjusted for inflation— has enduringly shaped popular understanding of the Civil War and Reconstruction perhaps more than any other cultural artifact.
1939年的经典电影——经通胀因素调整后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已经持久地塑造了民众对内战和重建的理解,或许比任何其他文物都更具有说服力。
在美国,这部电影已经成为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影响力之广泛远超同时期乃至后来反应内战的作品,实际上,可能也正因此它才躲过了被删减的命运,没有像Disney+的新动画或派拉蒙的《警察》一样直接被删改或停播。
在2017年时,就曾出现过关于“该如何处理《乱世佳人》这样电影”的讨论,当时南加州大学的媒体电影研究学教授托德·博伊德接受《洛杉矶时报》访谈时表示,“观赏这类电影时,先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是非常重要的事。不然的话,人们在不理解真相的情况时,会直接拿这部电影来歌功颂德。”
这大概是《乱世佳人》又一次被抛到风暴中心的核心原因。实际上,早在80多年前,原著小说和电影便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作为《乱世佳人》的原著,《飘》同样是一部极其成功的小说。这部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小说于1936年6月30日问世,打破了当时的所有出版纪录。前六个月它的发行量便高达1000万册,日销售量最高达到5万册。1937年,这本小说获得普利策奖和美国出版商协会奖。
1939年电影上映后,米切尔被全国蜂拥而至的各类生产商要求授权,包括笔、帽子等各类周边,梅西百货专门开辟出了几层楼做“The Old South Comes North”的展售,《飘》是美国流行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或许到现在也很难被超越。
但无论是原著小说还是电影都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对奴隶生活的片面描述。在作者的世界里,那个失落的、逝去的南方充满旧时代的光辉,代表着美好的少年回忆和传承自骑士时代的民众精神,是战争毁掉了它们。
John Ridley的文章截图
原著作者成长于美国南方的佐治亚州,来自一个与女主人公类似的南方没落庄园主家庭,她出生于1900年,距南北战争结束才不过35年,从小便耳濡目染“过去的故事”,在书中对于没落的南方贵族充满同情,字里行间能读出对蓄奴制度下及旧时生活方式的留恋。在当时的很多人心中,美国内战同样是一部“罗曼蒂克消亡史”,旧时代的生活被历史前进的车轮碾碎,而作为新旧交替之际的一代,面对的又是战争后满目疮痍、从头再来的现实,眷恋过往是种常见的心态。
而这正是这部影响力巨大的电影被下架的原因。
原著中,女主角斯嘉丽曾表示 “那些北佬女人从前听说南方地主家都养着凶猛的猎犬,以备追逐逃走的黑奴之用,便都信以为真……他们又问到那种给农奴脸上烫字的烙铁,以及那种虐打农奴用的九个齿儿的铁蒺藜,其实南方地主并没有这些东西,都不过是北方人宣传的资料罢了。”
三K党这个奉行白人至上主义的组织,是小说中所有的“真正的南方人”参加的组织,斯嘉丽的第二个丈夫为了给自己的受了黑人袭击的妻子报仇,“光荣殉难”。(这一段在电影中改为斯嘉丽被白人袭击)
这种视角显然容易让观众产生误解和混淆。
斯嘉丽是好人吗?当然是,她是个充满勇气的好姑娘;
她和她周围的人曾虐待过奴隶吗?没有,真实情况中很多小庄园主也不会虐待奴隶,因为奴隶是他们的财产和生产力;
北方军队给南方造成破坏了吗?是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论是军队纪律还是战争时期法律的实施肯定不会尽善尽美,况且来自北方也并不意味着全是好人;
黑奴被解放后生活质量并没有得到大幅提升甚至可能还下降了(比如失去了好心的主人),这也是真实发生的情况。
至于女主人公感受到的战争残酷和颠沛流离,被黑人袭击等情况,当然也完全可能发生在真实生活中。也就是说,从斯嘉丽和很多普通南方人的视角看去,她叙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南方小庄园主受到的伤害也是真实的。
但这种描述方式,加上《飘》和《乱世佳人》的巨大影响力,深刻地影响了40年代人们对南北战争的认知。实际上,由于存在奴隶制这一制度性的压迫,谈论黑人的“幸福生活”无异于空中楼阁。对他们来说,无论庄园主如何和蔼,如何友爱,奴隶的幸福仍然维系在庄园主个人的品行和性格上,尽管可能遇到好心的主人,奴隶的安全与人格却没有任何保障,再友善的的主人,奴隶制也赋予了他们对奴隶随意处置而不必受到惩罚的权力。
《被解救的姜戈》中,既有奋起反抗奴隶主的男主人公,
也有对主人死心塌地的黑人管家
即便提到得到自由的黑人不得不前往工厂工作,条件可能更为恶劣的情况,如今的黑人回头去看时,当然绝不会羡慕黑人奴隶与白人雇主的“幸福生活”,而只会感谢奴隶制被废除,种族隔离法案被抛弃。
与“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斯托夫人的著作《汤姆叔叔的小屋》相比,《飘》显然没有全面地描绘出当时奴隶生活的情景。当然,这与作者的个人经历和局限性有关,80年后的我们,不必过度苛求。但在电影、电视这类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的载体上,这种片面会造成更为深远的影响。
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的历史学家Karen L.Cox说,“人们只是囫囵接受了它”,在他的Dreaming of Dixie: How the South Was Created in American Popular Culture一书中,他写道“北方人对米切尔种植园怀旧之情的接纳,其描述的快乐、听话的奴隶,不只是无害的消费主义生活方式。”
Cox说:"20世纪30年代,民权活动刚刚开始,但如果每个人都在看这部电影或读这本书,他们很容易觉得事情就是那样的。这使得北方白人更容易看到抵达芝加哥等地的非裔美国人移民,然后说,‘为什么你不能像这些(书中的)黑人那样行事?’”
当时的黑人媒体反应好坏掺半,《匹兹堡信使报》谴责影片里的黑人被描绘成"幸福的家佣和不会思考、无助的傻瓜"。但众多黑人群体的抗议被淹没在了白人的一片赞美声中。
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这部影片也是白人心目中好莱坞黄金时代的象征,甚至美国的身份本身。1974年,作为200周年节目的一部分,NBC斥资500万美元(相当于今天的2600万美元)拍下了该片的放映权,放映的两晚中,47%的美国家庭观看了这部影片。
韦尔斯利学院的历史学家Jackson说,来上她课的学生通常从来没看过这部电影,但《乱世佳人》最终成为他们反馈最多的影片之一。
“学生会说,我爱‘《乱世佳人》’和‘我恨《乱世佳人》’,”她说,“他们喜欢美学,就像喜欢(蛋糕)顶上的糖果。但当我让他们挖掘更深层的含义时,他们说,'这太可怕了。’”
我们应该谴责《乱世佳人》吗?
反对下架的人群中有这么一个鲜明的观点:为什么要让《乱世佳人》背锅?它只是一部电影,一本小说,为什么让它承担如此沉重的负担?或者说,仅仅做这些表面的工作,是不是在掩盖真正的对黑人的歧视和压迫?
整改后添加的说明或许连亡羊补牢都算不上,但也至少说明了某种正视历史和反思的态度,毕竟影片的内容并不会改变,而是作为某个时代的偏见样本保留下来。
显然,仅仅把几部影片“重新整改”后再上架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尽可能获取全面的信息后再形成对某件事情的具体看法。在这个自媒体事业无比兴旺,发声渠道前所未有丰富的年代更是如此。正如我们不能仅凭一本或几本书就断定一段历史,也不能仅看了几行新闻就马上认为自己得知了事情的全貌。
在这个年代,人们实在太容易被各种媒体所影响,如何抵抗流行文化中潜移默化的暗示成了个大学问。社会中那心照不宣的、甚至是潜意识中的认知,才是歧视的根源所在。
不过,让一部80年前的电影承担这些过于强人所难,毕竟在原著作者看来,她“并不歧视黑人”,只是将自己和家族的亲身经历写成小说,小说再变成电影,即便是“片面的真实”也仍然具有真实的成分,个人的文艺作品难以承担教育大众的责任,就算它极其成功也不例外。
那么,能承担这份责任的或许只有社会和教育。在一个人们能全面认识南北战争的社会里,应该不会有人担心《乱世佳人》会从80年前穿越而来影响当代人的价值观。如果人们总是从流行文化中获取历史知识,那么流行文化一定会反过来重塑人们的历史观。如果不从根源上让人们尽可能去全面探究世界,最终大家还是会选择用最简单的方式,轻易地接受那些片面的观点——至少,《乱世佳人》的艺术性毋庸置疑。
在今天,了解美国南北战争历史的我们至少可以知道,我们不该再缅怀"骑士和棉花田的土地",那段南方军队落败的历史,也并不是“骑士精神在美丽世界鞠了最后一躬"。
最后,让我们用几句电影中的经典台词作为结束语,或许从这些句子中,我们能读出主人公“真实”的心境和电影所反映的“部分现实”:
我认为纸上谈兵没什么作用。
I think it's hard winning a war with words.
现在我发现自己
活在一个比死还要痛苦的世界,
一个无我容身之处的世界。
Now I find myself in a world which for me is worse than death. A world in which there is no place for me.
家,我要回家.
我要想办法让他回来.
不管怎样,
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
Home. I'll go home. And I'll think of some way to get him back. 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亲爱的读者们,你们怎么看这件事?请在文章下方留言,有机会获得留学君送出的最新杂志一份哦~
来源: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删

记者:安娜
监制:
李璨
责任编辑:程润
·END·
扫描二维码
订阅杂志
微信号:liuxuezazhi
北京|多区进入“战时状态”,严控高风险人员离京
海淀黄庄熄火了
承担教育重任,释放公益力量|杂志要闻回顾
留学生快递攻略,看完这篇可以愉快地买买买了
美国民众恢复正常生活要多久?答案也许是一整年(内附名校秋季开学计划)
《留学》一周资讯(6.8-6.14)
北京保卫战打响 | 民航局发出第一份“熔断指令”
外交部回应|美方抓扣中国留学人员
扫描二维码
关注
【留学事务所】
微信公众平台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留学杂志↓↓↓
联系我们
读者热线:400-803-1977
商务合作WeChat:zuiyaojing
关注留学行业最新消息
客观深入报道行业事件
提供有价值的优质服务
想你所想 为你而来
入驻光明网、网易、腾讯、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各大平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