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忠心好管家
『点击左上蓝字,即可免费订阅』
精华摘录:“真悔改的表现,是看见自己并不比你所知道的那个犯罪的人更有义。真的悔改,是下定决心,从此不再犯罪。”
人,都想解决别人的问题
原创:林健弟兄
卢梭曾写过一本书,专门论述儿童教育。卢梭试图通过这本书,批判旧教育,提出新的教育模式。
可是,卢梭却不愿意教育,甚至养育自己的五个孩子。他宁愿把孩子送去孤儿院,也不愿意养育他们。
至始至终,卢梭想解决的都是这个世界的问题,别人的问题,而不是自己的问题。

自从始祖亚当犯罪以后,人就对别人的罪特别敏感,对自己的罪却特别迟钝。

当上帝问亚当,亚当就把罪归给“你所赐给我的那个女人”。当上帝问夏娃,夏娃就把罪归给“引诱我的蛇”。
罪人,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有罪,并且总是把罪归给别人和环境。
在创世记38章,我们看到有个人,他自己犯了淫乱,却不反省自己的罪,反要处死那个和他行淫的女人。圣经记载:
“犹大就转到她那里去,说,来吧!让我与你同寝。……犹大给了她,与他同寝,他就从犹大怀了孕。……约过了三个月,有人告诉犹大说,你的儿妇他玛作了妓女,且因行淫有了身孕。犹大说,拉出她来,把她烧了。(创38:16~24)
根据这段经文,我们看见犹大和他玛行淫。两个人都犯罪。但是,犹大只想解决他玛的罪——烧死,却对自己的罪视而不见。

这就像我们读圣经,我们非常容易透过经文看见别人的罪,但是,我们却缺乏这种能力——透过经文看见自己的罪。

几百年后,犹大的后裔大卫王,也犯了和他一样的错误。
大卫和拔示巴行淫,甚至用计杀死拔示巴的丈夫乌利亚。可是,大卫并不认罪,也不责备自己。
当他听见先知拿单说有个富户抢夺穷人的一只小母羊羔,他就恼怒那富户,指着耶和华发誓,说要处死这个富户。(撒下12:5)

谁知,拿单跟大卫说:“你就是那人!”(撒下12:7)

再过几百年,文士和法利赛人,带着一个行淫时被拿的妇人到耶稣面前,叫嚷着要用石头打死她。
耶稣却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拿石头打她。”(约8:7)结果,人群四散,不再敢拿石头打她。

无论是犹大、大卫,还是文士和法利赛人,对于别人的罪,他们总是义愤填膺,审判起来毫不留情。犹大想杀死他玛,大卫想杀死富户,文士和法利赛人想杀死行淫的妇人。但是,没有一个人觉得自己其实更加需要悔改!
有人说,假悔改,会让你越来越自义,让你对别人的罪越来越愤怒——忍不住想要审判别人。但是,真悔改,却让人变得谦卑,让你对犯罪的人越来越有怜悯的心肠。
感谢主,我想犹大最后是真悔改。当犹大知道自己也是那个行淫的罪人以后,圣经记载:
犹大承认说:“她比我更有义,因为我没有将她给我的儿子示拉。”从此犹大不再与她同寝了。(创38:26)
真悔改的表现,是看见自己并不比你所知道的那个犯罪的人更有义。真的悔改,是下定决心,从此不再犯罪。
千百年来,人都想要解决别人的罪,而不想要解决自己的罪。所以,耶稣在马太福音质问说:“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太7:3)

人的本性,就是用电子显微镜看别人的罪——把别人的罪无限放大,却用天文望远镜看自己的罪——把自己的罪无限缩小。

所以,耶稣劝勉我们:“要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太7:5)
如果犹大看不见自己的罪,他没办法善待他玛;如果大卫看不见自己的罪,他没办法怜悯富户;如果文士和法利赛人看不见自己的人,他们没办法不打死那个行淫的妇人。
在教会中,其实充满像“他玛、富户、行淫妇人”这样深陷罪中的弟兄姊妹——不是和某人行淫,而是和世界行淫。
我们要反思,对于这样的弟兄姊妹,我们常常是轻看他们、指责他们、藐视他们,还是怜悯他们,爱他们,为他们祷告,劝勉他们不要再犯罪?
如果我们像犹大那样对自己的罪有足够的认识,我想,我们的生命会发生转变:从想要审判他们,转为怜悯他们。

愿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拿单,指出我们的罪;愿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带着耶稣的话语,随时预备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