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程女神单老师:最近在得到上听的课程《徐瑾·经济学大师30讲》和看的一本北大徐远教授的《经济的律动—读懂中国宏观经济与市场》一书中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颁给了两位观点完全不同的经济学家尤金·法码和罗伯特·席勒。经济学和金融学中经常会有对立的理论出现,非常常见,甚至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有几次非常著名的大辩论,经济学大师们各执己见也是争论的不可开交。
今天我就借用课程《徐瑾·经济学大师30讲》和徐远教授《经济的律动》一书中的内容来给大家抛砖引玉,介绍几个观点对立的经济学和金融学思想,如果大家也有能够想到的对立的思想理论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1.尤金·法码和罗伯特·席勒
首先我们来聊聊获得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两位经济学家尤金·法码和罗伯特·席勒,他们两位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当年评奖委员将奖项授予这两位经济学家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当年获奖者一共有三位,还有一位是拉尔斯·汉森)
有效市场假说
尤金·法玛1939年出生,被誉为“现代金融之父”,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主要研究领域是投资组合管理和资产定价,其最主要的贡献是在1970年提出了著名的“有效市场假说”。在CFA一级权益类投资中我们就学过“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简单来说,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资产的市场价格,反映了该资产的所有可能信息。
这个假说包含两层含义:
首先:一只股票的市场价格已经全面完整地反映了它的历史信息。所以,技术分析就无法获得超额收益。
其次:股票价格不仅反映了历史信息,还反映了公开信息和其他信息,所以基本面分析,也没法获得超额收益。
也就是说使用所有的公开可得信息,是不能够预测股票未来的回报率的。法码的这一发现,直接导致了消极投资和指数基金的诞生:既然回报率不可预测,大家就不要费尽心思挑选股票了,买一揽子的股票,获得一个平均收益,是个不错的选择。
那这就有一个问题:如何解释有些人依然利用利好消息获得收益呢?其实在现实中,大家获得信息的时间是不完全相同的,有人早一些,有人晚一些,早一些的人早买或者早卖股票,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因此,现实中炒股的人们机警、勤劳地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力求做到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还是很有道理的。走在曲线的前面,哪怕一点点,也意味着巨量的财富。
当人们勤劳地努力走在曲线前面,结果就是很多人越来越早获取信息,然后马上买卖获利。结果,这些信息就很快的反映到价格里面了。于是,当后来的统计学家试图用这些信息预测未来的股票回报率,就发现没有预测力了。换句话说,统计学家使用的信息,已经是过时的了,也就难怪没有预测力了。这个就是所谓的“有效市场假说”背后的工作原理。
行为金融学
尤金·法码的思想是股票回报率在短期内不可预测,那长期可以预测吗?正常逻辑是既然短期不可预测,长期预测就更难了。但罗伯特·席勒却认为股票的回报率在长期,比如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跨度上是可以预测的,他的理论研究主要是考虑到了行为金融学。
与尤金·法玛的有效市场假说理论截然不同,席勒坚信市场存在缺陷,股票价格除了由股票价值决定外,还受到投资者心理与行为的重大影响。有关行为金融学的内容我们在CFA一级权益中有学到过一点点内容,在CFA三级中行为金融学将专门作为一门学科进行学习,可见行为金融学在当今金融学理论中也有很高的地位。
那么从行为金融学,怎么看市场?
首先:人的理性程度不高。因此,就算有正确的信息,也很难做出正确的反应。
其次:人的注意力有限。所以,很难保证在任何时刻,都能收集到所有重要信息。
第三:人会受到别人决策的影响。所以,人并不能确定,自己是完全正确的。假如,你获得一个内幕消息。如果不完全确定,你就不会不顾一切地行动。
所以,有效市场假说认为,人在获得正确信息后,马上能够买卖足够的量,以至于能让股价迅速反映这一信息,在行为金融学看来,是不可能做到的。
简单说:席勒认为人们的选择并非都是理性的,是会受到非理性支配。比如感情、激情、直觉甚至本能。正因为人们的选择会受非理性支配,所以早在1981年席勒就发现股价的波动无法用基本面的变化来解释。现实中股票价格的波动远远超过基本面波动的程度,正是因为现实投资中人们会受到非理性的支配。然而股价过高或者过低时,未来的股价就会回调或者反弹,导致未来回报率很低或者很高,根据这一规律席勒认为长期的股票回报率是可预测的。
其实这一点简单来说就类似于均值复归的思想,现在高以后就会低、现在低以后就会高,根据这一想法就可以预测未来的情况。
2.凯恩斯和弗里德曼
二十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不仅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重创,也成就了一批知名的经济学家。当时对于大萧条的研究最为主流的就是广为所知的凯恩斯,凯恩斯主义简单来说就是主张政府要干预经济;然而对于大萧条也进行研究的弗里德曼从货币角度极力反对凯恩斯的理论。
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可以算作是宏观经济学的开创者。在CFA一级经济学有关经济周期理论中我们就学到过凯恩斯主义的思想。
凯恩斯主义简单来说可以概括为:当经济需求不足时,要搞活经济,政府就应该扩大投资,这样才能挽救就业,刺激消费。

凯恩斯的理论背景出现在1929年股灾和1933年大萧条时期,最开始多数国家的政府,比较认同古典主义。也就是说,出现市场崩溃时,应该让市场自动修复。从亚当·斯密开始,大家就知道,市场被"看不见的手"自动运行。这意味着,经济的问题,随着时间推移,总会被解决的。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唯一的问题,在于这个过程实在太漫长了。中间很多人会遭受痛苦。大萧条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失业,当时几乎高达四分之一的工人失去了工作,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样的环境下,凯恩斯出现了,他不认同古典主义提出的,自由市场最终会在长期上把经济扭转这个结论。凯恩斯认为,民众等不及经济自动修复,失业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凯恩斯指出导致大萧条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所谓有效需求不足,就是有生产能力,但市场上缺乏足够的需求,来购买所生产的产品。于是,企业只好解雇工人导致失业。有效需求不足,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导致消费和投资恶化。于是,失业的人越来越多,投资的人越来越少,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种情况下,凯恩斯认为既然私人不愿意投资,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政府要刺激投资,或者直接由政府来投资。
所以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思想简单来说就是让政府去干预经济。
货币主义
弗里德曼被广泛誉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及学者之一,他从货币角度批判了凯恩斯主义,为资本主义的自由作了辩护。在CFA一级经济学经济周期理论中我们就学过有关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学派的思想以及CFA一级经济学中货币政策部分的货币数量论。
弗里德曼用实实在在的历史数据来说明,货币量的波动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很重要。当货币充足,经济往往活跃,货币不足,经济往往萎靡,货币太多,则可能通胀。弗里德曼对1929年到1933年的数据进行观察研究,发现当时的货币供应量下降三分之一。所以,他认为大萧条的原因在于货币供应量不足。对此,美联储要负很大责任。
货币多了会导致通胀,少了会造成通缩。尤其危机期间,通缩会造成大面积倒闭和失业。为了解决通缩,需要多发货币,而为了防止通胀,又要对政府进行约束,这两方面该如何平衡呢?弗里德曼认为,约束政府货币超发的冲动,方法就在于:货币供应必须稳定,设定一个固定的货币增长率。这样,货币增长才能有效控制,物价也会平稳,不会过高,也不会过低。换句话说,可以取消央行,由机器来代替,固定一个合适的货币增长率即可,不需要政府干预经济。
弗里德曼打响了反凯恩斯主义第一枪,他从货币方面,打击了凯恩斯主义。
3.索罗和罗默
CFA中对于宏观经济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相对短期的经济周期,另一个就是长期的经济增长。在CFA二级经济学中,我们主要学习的经济增长理论就是外生经济增长理论又称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这两个经济增长理论就经济增长是否可以持续持有不同观点。
外生经济增长理论
罗伯特·索罗,美国经济学家,1924年生于纽约布鲁克林。索洛主要因他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对资本理论和增长理论的开拓性研究而著名,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由于索洛的开创性工作而又被称之为索洛模型 ,直到现在该模型仍然是经济增长理论中不可或缺的内容。198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就颁给了索罗,以表彰他在研究产生经济增长与福利增加的因素方面所作出的特殊贡献。
索罗提出的经济增长理论指出技术进步是影响长期增长的因素,经济长期是否会持续增长取决于技术进步是否会持续存在。我们来简单回顾下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是一个外生变量,是人为不能控制的。当技术进步、有新的技术出现的时,就会带动一个新的行业的出现,从而就会加大对于这个行业的投资,带动经济的增长,比如说像1980年的互联网新技术的出现,带动了美国经济增长的浪潮。但是加大投资、资本增加,虽然人均资本也在增加可以带动人均产出(或人均GDP)的增加,但是人均资本对于人均产出的带动作用是边际递减的,最终人均产出将会达到一个稳定状态,不再会随着人均资本的增加而增加,至此经济又达到一个均衡状态,不再会持续增长。
如果想要经济增长,那就要寄希望于下一次的技术进步,然而,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是一个外生变量,不受人为控制。
概括来讲索洛模型认为,当外生的技术以固定比率增长时,经济将在平衡增长路径上增长,而当外生技术水平固定不变时,经济将趋于停滞,不再会持续增长,投资仅能补偿固定资产折旧和装备新工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研究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经济学家有很多,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罗默。罗默生于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新增长理论的主要建立者之一。201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保罗·罗默和威廉·诺德豪斯,以表彰二人在创新、气候和经济增长方面研究的杰出贡献。
罗默的主要学术贡献在于创立了具有重要影响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罗默在1986年建立了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把知识完整纳入到经济和技术体系之内,使其做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罗默提出了四要素增长理论,即新古典经济学中的资本和劳动(非技术劳动)外,又加上了人力资本(以受教育的年限衡量)和新思想(用专利来衡量,强调创新)。1990年罗默的经济增长模型又把公共知识和企业拥有的专门知识看作内生变量。
外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要靠技术进步,但是技术进步是外生变量、不是人为能够控制的,如果外生技术水平固定不变,经济将趋于停滞,不会持续增长。然而,罗默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简单来说把技术进步作为了内生变量,通过人们的不断学习、创新投入,会使得新的技术产生,从而使得经济增长。而且技术进步是内生变量,会随着创新的投入不断产生,所以在长期经济将会持续增长。这也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外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最大区别。站在当今社会来看,罗默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可能更为符合现实,每个国家都在不断的加大研发投入,带动经济的增长。
写在最后
今天借用了《徐瑾·经济学大师30讲》和《经济的律动》中的内容给大家分享了三个CFA中我们学过的对立的理论思想,其实在实务中这也是非常常见的,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人可能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这些经济学大师们也是一样,只是他们不断地深入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
当我们看这些对立的理论的时候,其实也可以教会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对于同一个事物我们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它,海纳百川、学会接受不同的声音,不一定要要求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今天我只是抛砖引玉,如果你也有想到的CFA中我们学过的一些对立的理论思想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你的精彩发言噢。
文末彩蛋
最后附上一张早些年资深纪老师和席勒教授的合影~
By Cherie (版权归Cherie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0.02.08.
更多CFA考试内容、报名条件
CFA备考问题请扫码咨询
阅读原文,咨询CFA课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