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穷了。这是最近和朋友们网上聊天,聊出来的普遍担心。
做旅游的,前几天得知取消一切旅行团,至少要休息三个月。做影视,春节档电影撤档,横店不让拍戏,能干嘛?什么也干不了。按理来说,我们这行平常就是宅在家写字,理应没什么影响,但助理告诉我,2月份的几个广告,都选择了延期。平常老追着我催稿的版权代理,现在好像人间失踪了一样…… 
几个月前家里装暖气片的时候,盘算了下每个月可能要三四千块暖气费。很贵,当时我还在想:不会哪天穷到连暖气费都交不出来吧?
哲学家塞内加是这么劝告世人的:如果你想消除一切担心,那么请设想你所害怕的一切都会发生。
其实暖气断了也没什么,江浙沪居民早就习惯了瑟瑟发抖的冬天。但比起一个月前,那股兴兴向荣,大手大脚花钱的劲头,现在每天只关心,买到青菜吗?肉贵了没?
“一个人穷不好受,但如果所有人都穷,就让人好过多了。
这话是《穷得有品位》作者,德国人亚历山大.冯.勋伯格写的。这本书我这两天又津津有味翻了一遍,堪称一本迅速适应穷生活的宝典指南。

该书从911事件开始写起,因为911,欧美经济大受挫,各大公司纷纷开始裁员。作者不幸成为其中一员,“就个人情况而言,其实蛮惨的。虽然只是个小家庭,但除非每个月都有固定收入,否则怎么养家糊口呢?
不过他很快调整好了心态,决定成为新时代的精英,“没钱也不改其乐”的人。
要怎么做?首先要找一些榜样的力量。
想想纳博科夫吧,本是名门之后,俄国大革命后流亡西欧,丧失全部财产。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在柏林小公寓的浴室里写作,因为租的房子太小,卧室连一张桌子都放不下。当时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纳博科夫,文思如泉涌,“每当我沿着街道,穿过广场,去运河散步,透过鞋底破洞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湿润的气息正在我周身扩散。啊,湿润如唇印——我感觉好骄傲,还有一股无以名之的快乐。
穷过,就像作家得到一口井,非常穷,这口井会噗噗不断地冒出泉水。该书作者勋伯格同样也印证了这个道理,他名字里有个冯,是德国贵族出身,祖上住在城堡之中,曾经拥有自己的独立小王国。后来,就只剩下一个冯字,工作没了,畅销书写出来了。
其次,作者从各方面论证了各种省钱大招。
去餐馆吃饭其实一点好处也没有,去吃那些做法复杂,菜名莫名其妙的菜,纯属满足虚荣心。上班的人需要下馆子,是工作需要,失业了,变穷了,根本没必要强迫自己去餐厅吃饭。和朋友聚会,除了去餐馆吃饭,还有很多种方法。不过作者只举了一种,去朋友家里吃,并且最好是只有两间房的小公寓。
小小的家里,最容易让友谊升温,至于酒,好葡萄酒买不起,不好的葡萄酒宁愿不喝,还不如价廉物美的啤酒,一种除了水之外,世界上最纯净的饮料。

不上餐馆,也别往家里买东西。要知道“空无一物的房间是如今最奢侈的房间”,现在不流行把家里塞得满满当当,而且只要你把家布置得越舒适,就证明你离品味二字越远。
这本2005年出版的书里,已经提到了今天声名大噪的侘寂美学,不足的美感和俭朴的美感,用到有裂缝的茶壶,看起来旧旧的衣服,房间里空旷的寂寥感,让我忽然觉得:装修完了没钱买所有家具,也是件不错的事情。
家里不需要每一寸空间都能派上用场,至于东西,最好都能用到破和旧为止。
起码在这十几年里,欧美好像就是往勋伯格说的侘寂美学这条路走的,他们的室内装修总是尽可能地俭朴,每个人最自豪的从来不是家里新买的什么东西,而是一只看起来破破的二手市场买来的柜子,或者家里传下来的用了一百多年的碗碟。
那种像皇宫一样,满是大理石和水晶大吊灯的装修,早就已经不流行了。
很好,对装修来说是个好消息,刷刷墙装几个灯泡,其实花不了几个钱。
至于衣服,作者建议,还是旧的好。他太太最好的一件衣服,是在二手市场里淘回来的。现在已经不是把逛街买衣服当成心理治疗的时代了。买回来的衣服看也不看,标签都不拆就扔进衣柜,这种奢侈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我很同意这个说法,虽然免不了要感慨一下,大手大脚的日子还刚刚开了个头,立刻又要进入挑挑拣拣旧衣服的时候了。你是不是跟我一样,在这个春节,反复交替穿着两件家居运动服,并且只对最舒服的那件情有独钟?
别再花钱度假,别一个劲满足小孩的消费需求,别再办无用的健身房年卡……以上这些忠告,这些日子做起来真是一点不难,人人都过着很有品味的新时代精英生活。
待在家里,追着小孩做作业,想尽办法在室内空间做运动,我用一副儿童羽毛球拍跟家人反复练习时,不禁为将来健身房的命运感到担心。
当我们习惯了这一切,发现在家也能好好锻炼,健身房还能开得出来吗?
看完《穷得有品位》,我最庆幸的一件事,大概是跟作者不一样,我祖上从来没阔过,我们家祖宗十八代,对穷这件事都十分熟悉。
这回看到我妈再次穿上我扔掉不要的褪毛羊绒衫,我不像从前那么愤怒了。
如果真要穷一段时间,不妨学习下这本书,“没钱也不改其乐”,反正大师们都说了,金钱从来不是快乐的障碍。
你可能还喜欢
我的新书《全职爸爸》来咯,购买可戳: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