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三亚度假回来,来不及分享亲子游攻略,所以今天就把之前特别有意思的读书笔记整理下
我在看澳大利亚故事奶奶苏珊•佩罗《故事知道怎么办》一书时,对开篇引用的一个故事印象非常深刻。
一位妈妈把颇有几分神童禀赋的9岁儿子,带到爱因斯坦面前,问怎样才能让孩子把数学学得更好。
没想到爱因斯坦说:‘给他讲故事’
这位妈妈坚持问关于数学的问题,但爱因斯坦说:如果想让他聪明,就给他讲故事;如果想让他有智慧,就讲更多的故事。”
爱因斯坦关于故事和想象力的看法,刷新了苏珊•佩罗的认知,让她开始把故事、想象力、教育联系起来。
然后,在她几十年的教育生涯里,一直致力研究儿童疗愈故事的创作,出版了一系列和故事有关的书。比如《故事知道怎么办》系列和绘本《故事从来有魔法》。
我从小喜欢听故事、看故事长大,一直觉得故事的意义在于 “有趣”。
但在看完苏珊•佩罗的这些书后,我才发现,原来有些故事还特别“有用”。
今天就跟你们分享下,有关故事的“有用”之处,和怎么来随口讲故事。
1、故事用无穷尽的方式,帮助我们引领孩子成长。
当孩子有打人、撒谎、偷窃等行为问题时,如果我们直接和他说:“你打人了,其他小朋友不喜欢你了,所以你要怎样怎样……”
这样的说教对孩子来说,效果往往一般。
但我们给孩子讲个故事呢?说不定神奇的改变就发生了。
就像《张牙舞爪的螃蟹》:
一个螃蟹老是抓人,大家都不喜欢它,有人提议剪掉它的钳子;有人提议用胶水把它的钳子粘起来……后来,乌龟提议用海草做一个手套送它,它就不会抓到人了。
螃蟹开心地接受了这个“礼物”,后来手套坏了,它也已经学会不抓人了。
类似的故事温暖如水,让孩子通过想象力的隐喻性,从而产生想要改变自身行为的动力。
叮当总体上说是比较“受教”的孩子,一般他有什么“出格”的行为,我告诉他,他都会听。但也有油盐不进的时候,这时,故事就可以上场了。
前些天,刘先生突然惹得他失控大哭。任凭怎么解释,都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我灵机一动,想起他看过的《洋葱头历险》故事,问他:“洋葱头踩了柠檬王一脚,柠檬王就生气了,对不对?
叮当点点头。
我继续说:“那柠檬王是不是要把洋葱头关在监狱里了?”
叮当立刻答:“嗯,把洋葱头关在监狱里。”
然后他就神奇地不哭了。
一直关注(监督)坐在沙发上(坐牢)的刘先生(洋葱头)。
一会,我试探地问道:“洋葱头现在可以去洗澡了吗?”
“可以。”
刘先生就被顺利地“解救”出来了。
在这个故事里,叮当从一个秩序感被破坏的无助孩子,变成了一个可以进行惩戒的柠檬王,很快就转换了情绪。
好故事之所以会让孩子欣然接受,成为孩子一次独特的心灵体验,因为它尊重孩子的感受,用一种令人惊讶的隐秘方式改变了孩子。
2、怎么为孩子“量身定做”自创疗愈故事?
可能跟我职业有关吧,一直有在接触童书,曾经还从事过剧本创作的工作,所以对于故事,不仅喜欢看,还热衷自创讲给孩子听,自创故事有个好处就是可以随时随地讲,我觉得不仅可以解决很多育儿问题,对于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会有很多帮助。
那么怎么成为一个故事妈妈呢?先学会自创故事,今天分享一些我从这套书中学到的知识。一般来说故事的框架,包括三个部分:解决方案、情节、隐喻。
1)解决方案
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孩子某个行为问题,而设计出来的 “办法”。
① 解决方案一般来说,都是用一些比较好的行为,替代不好的行为。
比如针对爱打人孩子的故事《大象的鼻子》里,大象先是整天横冲直撞,具有攻击性。到后来,大象奶奶和其它大象用鼻子和尾巴相连,救出了摔倒在瀑布下的它,最终改变了它的坏习惯。
把一个“伤人的武器”变成“救人的武器”,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2)隐喻
隐喻把平常孩子不能理解的事物,做了充满想象力的转换。
一个故事能否被孩子接受,隐喻至关重要。
比如,有次叮当不肯吃饭,我就讲了个故事来引导他。
“现在有个细菌部队在叮当宝宝的身体里搞破坏啦,不过超人已经赶来消灭它们啦。但超人只有枪,没有子弹呢!妈妈现在要把子弹交给叮当,叮当帮忙把它吃进肚子里,交给超人叔叔吧!这样超人叔叔就可以打败细菌啦!”
叮当立刻配合地开始吃饭。
在这个故事里,把饭变成了子弹,这就是一种隐喻。
对孩子来说,隐喻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接受。
因为脑洞大开的想象,就是孩子的日常;充满想象力的隐喻,正是想孩子所想,让他们倍感亲切。
怎么寻找隐喻呢?
①根据孩子的行为问题去寻找类似的动物 / 物品;比如爱打人的孩子可以隐喻为大象、螃蟹等;
②还可以从孩子喜欢的事物中寻找隐喻,比如叮当喜欢的恐龙、汽车、挖掘机等。我就把讲给他听的故事“主人公”用这些来替代。
3)情节
情节是故事的张力,就像射箭一样,越有张力,箭(解决方案)越容易射入听者心中。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只需要简单的事件,很小的张力。
比如想让孩子勤劳一点,就编一个懒惰的小猪变勤劳的故事。
比如想让孩子独立一点,就编一个“袋鼠妈妈背着袋鼠宝宝,不小心睡着了,袋鼠宝宝就自己找食物吃”这样的故事。
对于大点的孩子,故事的情节可以更复杂曲折,这样可以让孩子的性格更有弹性,培养孩子对挫折的耐受力。
比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等童话故事一般都有丰富的情节。
隐喻、解决方案、情节构成了一个故事的基本框架。
只要你掌握了这三点,就可以随时随地来解构一些经典童话故事和民间故事,去改编出适合的故事。
3、一些可以“依葫芦画瓢”的疗愈故事
在苏珊佩罗的书里,列举了几百个故事,有些不一定适用我们的生活。我修改了些适用,可以针对孩子常见行为的、比较有意思的故事,供大家参考。
1、 针对喜欢打人的孩子,你可以讲 👇
《大象的鼻子》
“用力量去伤害”转化为“用力量去帮助”
有一只叫坦博的大象,总喜欢用它的鼻子抽打别人,兄弟姐妹们都离它远远的。
大象奶奶时常提醒它:“用你的鼻子来帮助别人,而不是伤害别人”。
但坦博从来不听。
有一天,大象奶奶带着象群去寻找水源。它们缓慢地经过瀑布,沿着悬崖峭壁往前走。
坦博忙着用鼻子乱甩别人,一不小心就掉到了瀑布底下的深潭里。
它很害怕,一直用鼻子抽来抽去,但岩石太滑了,它没法站起来。
这时,大象奶奶和其它大象兄弟,首尾相连(尾巴和鼻子连接起来),坦博拉出深潭。
从那天起,坦博不再像从前那样甩鼻子打人了。
它开始用自己的鼻子做很多事,比如,把高高树枝上的野果拉下来吃,把挡在树上的大木头移开,用鼻子喷水在后背上变凉爽。
2、对于没礼貌的孩子,你可以讲 👇
《“谢谢你”公主》
在一个遥远的美丽村庄,住着一个美丽的公主,叫做“谢谢你”公主。她过得很幸福,因为这个世界上随时有人说“谢谢你”。
每当有人说了“谢谢你”,她的眼睛就会变得更明亮,头发会变得更加乌黑,脸颊就会泛出玫瑰色的光彩。
但慢慢地,小公主变得苍白而疲惫,她生病了。
小公主的妈妈决定出去看看,为什么现在没人说“谢谢你”了呢?
她走到很多人家里,听到的都是“给我穿鞋子,给我削苹果,我要喝水”这样的话,很少人说“谢谢你”。
她来到一个小男孩家里,小男孩正在要求妈妈做这做那,但从没说谢谢。
于是,她邀请小男孩去她们的村庄旅行。
小男孩开心极了,他在美丽的村庄里快乐地玩耍,水波荡漾的小溪,小鸟的欢快叫声,都让他觉得很幸福。
当他走到一座房子前,他看到了一个生病的女孩,疲倦的脸上,都是悲伤的样子。
他好奇地问:“她是谁啊?”
小公主的妈妈告诉他,那是“谢谢你”公主,因为现在很少人说“谢谢你”,所以她生病了,而且越来越严重了。
小男孩心事重重地回家了。
回家后,他开始跟爸爸妈妈说“谢谢你”,不管爸爸妈妈为他做了什么,他都会跟他们说一句“谢谢你”。
晚上,小男孩做了一个梦,他梦到“谢谢你”公主正在很开心地玩耍,眼睛亮亮的,脸颊红红的,头发黑黑的,美极了。
3、针对渴望朋友的孩子,你可以讲 👇
《云朵男孩》
从寻找到被接纳
云朵男孩一直都一个人快乐地生活在天空,直到有一天,他的云朵房子飘啊飘,飘近大地。
他看到了地上的小朋友,在草地上快乐地玩耍。
于是,云朵男孩决定要到下面的世界去,跟小朋友一起生活,一起玩。
每天,他都跟着云朵房子一起在辽阔的天空中漫游,飘过森林的上空,沿着河流,翻过高山……他走遍了世界的每一个地方。他要找一个可以和他一起玩耍,照顾他的朋友……可是哪里可以找到这样的朋友呢?
早晨一觉醒来,我们把一个娃娃放在孩子床头,这样他就可以很快和娃娃建立联系了。在讲这个故事时,我把云朵男孩改成了恐龙。在叮当正渴望朋友时,他就很快和恐龙建立了联系。这样也有助于他以后和其他小朋友建立友谊。
限于篇幅,本文就分享3个小故事,另外,我还为你们额外整理了8个小故事,在台回复数字故事,可以获取 👇
1、 爱打人的孩子:《张牙舞爪的小螃蟹》
2、着急的孩子:《着急的斑马》
3、分离焦虑的孩子:《星星孩的旅行》
4、挑食的孩子:《挑食的维尼》
5、总是要很多的孩子:《魔法鱼》
6、失去亲人的孩子:《爷爷的月光斗篷》
7、粗心的孩子:《老奶奶和蚂蚁》
8、不接受差异的孩子:《三只蝴蝶》

此文参考【澳】苏珊•佩罗的著作:
《故事知道怎么办:如何让孩子有令人惊喜的改变》
《故事知道怎么办2:给孩子的101个治疗故事》
《故事从来有魔法:苏珊奶奶写给孩子们的疗愈故事》
 丹妈碎碎念●                      
今天文中分享的故事,很多都出自苏珊•佩罗的书,这些都是她自己创作出来的针对孩子某些行为问题的故事,这本书真的很有意思,想尝试做一名“故事妈妈”的可以去看看。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讲故事时,要避免说教性总结,而是让故事像水一样,在孩子心里流淌,激发他的感受,这样才能产生疗愈的作用。
不过这些带有隐喻的故事,效果怎么样,我觉得不是绝对的。就像在实践中,也有讲得更直白点的,把故事主角换成孩子熟悉的事物,孩子更能接受些。当然,这个故事没有什么隐喻的成分了,就是很直白地给了他一个学习的榜样。
请假一周去三亚浪了回来,很高兴能活着回来继续和你们分享文章。这次的亲子游体验,想说的话太多,可能是我带去的孩子太多,13个大人挑战7个小孩,然后小孩完胜
 有兴趣的话,可以期待下我接下来要分享的非百分百完美亲子游。
丹妈往期推荐
关于美术/音乐
0-15岁各年龄段书单,请在后台回复 书单
你好,我是丹妈
童书编辑,童书推广人
分享提升孩子幸福感的精神食粮
童书 / 电影 / 英语启蒙 / 艺术启蒙
后台回复见面礼
免费送你一本育儿秘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