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笛子
主播 | 烨磊

 文字版 
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决定要和另一半结婚?
经济学家薛兆丰曾说:“你能不能跟一个人结婚,愿不愿意跟一个人结婚,不是看最高处,而是看最低处”。
当你觉得你能接受对方的最低处,或许你们就可以生活在一起了。
所谓最低处,我认为,是看一个人“最大”的缺点。
还记得《都挺好》里面一直被老婆骂窝囊废的苏大强吗?他的婚姻为什么这么憋屈?为什么明明性格不合的俩人,偏偏走到了一起?
因为,赵美兰与苏大强结婚,只是看中他的城市户口。但她忽略了,苏大强的本性最低处,是懦弱、逃避。
所以两个人婚后,发现对方并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一个人,总是爆发争吵。
进入亲密关系时,我们都习惯把自己伪装成近乎“完美”的人。对方展示了最好的一面,我们便以为那是Ta的全部,而看不到Ta差的一面。
直到进入婚姻围城,才发现生活都是一地鸡毛,那个当初闪闪发光的人,浑身上下都是毛病。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提出的“光环效应”给出了答案:一个人的某种品质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我们会顺带认为这个人其它品质也不错。
如果只看到一个人的最高处,便会对Ta报以过高的期望,婚后的生活琐碎,迟早会暴露出身上所有的低处,一个比一个低,一次次击溃自己。
结婚前,请一定要想清楚几个问题:
1 你们是否还处于迷恋期?
对于平凡的我们来说,幻灭期的美好破灭,磨合期的痛苦揪心,并从痛苦中获得启示后重新建立的关系,才是我们婚前的必走之路。
因为只有经历这一个个阶段之后,你才能和真实的自己和对方相遇。
2 你对方的原生家庭是否足够了解?
我们可以通过对方的父母了解Ta,去观察Ta父母之间的行为模式,尤其是夫妻之间的相处模式,Ta和父母是怎么互动的?有矛盾的时候怎么处理的?是否会过度干预或冷淡自己孩子的事情?
这样的了解没有好坏对错,只是作为你去更好地理解你所爱的这个人。更清醒地理解他日后可能产生的一些行为。
同理,你对自己原生家庭是否足够了解?
3 婚前有一段时间相处、了解对方的行为习惯。
讨论对性的感觉和对金钱的安排,制定好规则和计划等。
我们真的要怀着谨慎的态度,不急于进入一段亲密关系,给彼此多一点时间充分了解真实的对方,看清那最低处,自己能不能接受一辈子,才会让这段关系进行得更加幸福、长久,拥有最踏实的婚姻生活。
作者:壹心理主笔团:笛子,让文字的力量,抵达你的心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