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事件改编”。
这六个字,触目惊心。
扭曲、变态、冤屈的真相,通过以影像的形式给予世人警示的同时,也试图给真实能够重见天日的力量。
但却偏偏有一群人,不管怎么说出真相,却永远被否认、被忽视。
仿佛所有的错误,都是他们自身的问题造成的。

这部新剧,讲的便是发生在这一群人身上,“难以置信”的故事。
值得每一个人,静心观看——

难以置信

Unbelievable

导演: 丽莎·查罗登科 / 迈克尔·丁纳 / 苏珊娜·格兰特
编剧: 苏珊娜·格兰特 / 迈克尔·夏邦
主演: 凯特琳·德弗 / 托妮·科莱特
首播: 2019-09-13(美国)

网飞出品,豆瓣评分9.3,超过60%的观众给出了五星好评。
正如剧名所述,无论放到什么时代,这都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故事的开始,要从美国华盛顿州的一起强奸案开始说起。
住在奥克戴尔潜危青少年公寓的少女玛丽·阿德勒,报警了。
依旧笼罩在侵犯事件阴影下的玛丽,有些神志不清地裹着毯子,紧张地等着警察到来。
警察进入房间,循例向她了解情况,并要求她将事情经过全盘托出。
“你能把事发经过都告诉我吗,你记得的所有细节。”

玛丽稍微停顿了一下,开始缓缓地回忆。
这是第一次。
这位身形魁梧的年轻警官了解完了所有情况后,便告辞了。
过了没多久,有两位自称是案件负责人的中年警官进门,同样要求玛丽把事情经过再跟他们仔仔细细地说一遍。
玛丽很是困惑,“我已经告诉他了。”

但警官表示,需要直接得到案件信息,所以还需要玛丽再说一遍。
这是第二次。
再度完整地了解情况之后,玛丽被警官们带到了医院,进行检查和化验。
玛丽被要求脱光了衣服,全裸拍照纪录,同时还需要进行血液、尿液、唾液、阴道等采样检查。
医生也依旧照例询问起了事发经过,玛丽有些不耐烦,“我已经和警察说过了。”
医生表示,“我知道,但我们需要记录存档。”
玛丽无奈之下,只好又再回忆了一遍。
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好不容易结束了有些羞耻的检查,回到警察局的玛丽接受了警官的再一次问询。
“我就想把事情的经过再过一遍。”
玛丽有些崩溃了,“我已经把一切都告诉你了。”

但警官依然坚持,这是为了让玛丽能回想起全新的细节,这些细节或许可以帮助到他们尽快地找到犯人,并让他得到应有的惩罚。
玛丽只好又再说了一次,这是第四遍了。
而在玛丽再度结束回忆之后,警官掏出了笔和纸,除了要玛丽在证据搜查许可上签名之外,还要她手写下目击者证词。
不仅要把整件事写下来,而且是从她的角度、用她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也就是说,这是玛丽在案发后,被迫所经历的第五次回忆了。
在这五次同样的询问中,不管是警察还是医生, 都提到了同样的问题——

玛丽也渐渐地从畏惧回答,用沉默和眼神代替回答,逐渐到脱口而出。
如此直击内心的痛苦,不过就是五次询问的时间,也就慢慢克服了。
以为就此告一段落的玛丽,搬了新的住处。
由于之前的床单、杯子都被施暴者一起带走了,玛丽和以前的养母科琳一起到商场里买新的床上用品。

按一般逻辑而言,发生了如此悲剧的事情之后,大多数人都会想要重新开始,一切都换成全新的。
但玛丽却因为找不到曾经用过的、一模一样的床单,而在商场里大发脾气。
科琳一气之下,大声呵斥任性的玛丽,
“你忘记在那上面发生过什么了吗?
如果我是你,我绝对不想再简单那张床单。”
玛丽真的生气了,“你又不是我!”

而在买完床单回家之后,玛丽似乎忙于收拾东西,对于科琳提出的帮助之意毫无回应。
科琳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刚经历过侵犯事件的女孩吗?
不仅状态奇怪,而且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极其地平静。
与此同时,警官们也展开了对玛丽身边的调查。
作为第一个接到玛丽电话的人,养母茱蒂丝觉得有必要和警官们介绍一下玛丽的身世背景。
玛丽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被寄养,拥有无数的养父养母,好的也有,不好的也有。
因此,这样颠沛流离的成长环境,也导致了她性格中的复杂和敏感。
在茱蒂丝看来,玛丽是一个过度敏感、过度对立,并迫切需要得到关注的孩子。
不管是在桌子上跳舞,还是吹灭了别人的生日蜡烛,亦或是毅然选择独立,她总觉得有些什么不对。
包括在玛丽陈述的案件过程中,像是用鞋带绑住了她、还有拍下照片威胁的说法,似乎都有疑点。
听了茱蒂丝的话之后,警官似乎得出了一种新结论——
玛丽,编造了袭击。
通过两位养母的“证词”,警官再一次把玛丽交回了警局,要求她再从头到尾讲一遍性侵的具体过程。
第六次了。
这一次,警官们像是开启了放大镜模式,不断地对比玛丽前后几次证词中的变化。
玛丽的每一次回忆中,总是会有些许偏差,像是先解开鞋带再打电话的顺序,到了下一次就会被说反了过来。
警官们开始笃定,玛丽一定说谎了。
他们当着玛丽的面,说出了他们内心认定的另外一种假设——
根本没有所谓的男人对你实施侵犯,你只是第一次独立生活,刚跟男朋友分手,一时兴起,需要博得所有人的关注罢了。
“我看得出,你没得到关照和保护。”
玛丽崩溃了。
她不知道到底该坚持自己,还是顺从警察的意思就此结束。
面对警官的不断逼问,她的眼泪一直流不停。
“你跟我们说了四个版本了,到现在,不管真相如何,我们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你至少说了三条谎言。”
不管玛丽再怎么强调自己说的一切都是真的,也再没有人愿意相信她了。
她彻底放弃了。
她选择了顺从警官的推理,按照他们所说的,承认了自己捏造了侵犯的事实。

这一场“闹剧”终于是结束了。
不,看似服从便皆大欢喜的结果,实际上却直接毁灭了玛丽接下来的人生。
她与养母反目,一度想跳河自杀。
同在青少年公寓的朋友们辱骂她,说她恶心、变态、背叛大家。
她丢了工作,没有了免费的住房保障,被迫去一家游乐场做清洁工作。
最糟糕的是,她不仅被警察威胁,失去了再度坚持真相的勇气。
还因为就此被起诉,成为了有罪之人。
她才是真正的,什么都失去的人。
三年之后,在科罗拉多州,女警官卡伦接收了一起强奸案。
作案手法、被害人经历,几乎和玛丽的案件一模一样。
但与之前的警官大有不同的是,凯伦并没有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受害者不断回忆过去。
她把受害者带到了车里,再三确认了她的心理状况之后,尽量以最专业的状态对她进行有重点的,而不是赤裸直接的提问。

而当受害者羞于将事情告诉自己的男朋友时,凯伦安慰着她——
“你不用向我解释,你想告诉谁,什么时候告诉他们,完全是你自己的决定。
这种悲剧造成的痛苦,终于在这里获得了难能可贵的共情。
经过了长时间的调查取证,幸运的是,这一桩连环强奸案的凶手最终被抓获。
而就在此时,她们意外发现了玛丽的身影。

真正的凶手得到了惩罚,而玛丽也终于得以洗刷冤屈。
剧中的破案过程,这里就不过多叙述了,留给大家自己去感受吧。
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改编自2016年获得普利策解释性报道奖的一篇文章,《一桩难以置信的强奸案(An Unbelievable Story of Rape)》。
在这篇获奖报道中,没有任何夸张、激烈的形容词,只有冷静、平淡的故事叙述。
也正是这样的写作手法,让世人为之震惊,更加高度还原了案件现状。
和这篇文章一样,电视剧版本的《难以置信》,也用了极其平淡的镜头语言来表达。
但通过平静而传达出的压抑氛围,却让观众产生了撕心裂肺般的痛苦。
在玛丽的案件中,所有按部就班进行的一切审问和调查,就像流水线一样的流畅、专业、完整,并且无情无义。
这样一段忘也忘不掉、只会成为伤疤的记忆,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拿出来质疑,一次又一次地回忆,直到意识麻木。

不断制造二次痛苦的警察们,当取证无果的时候,却反过头来,回到受害者身上搜索答案。
似乎遭遇侵犯的受害者,都会有一个前提——她们一定做错了什么。
侵犯的发生绝非偶然或意外,一定都是受害者本身的问题。
比如,当玛丽无法完整地回忆起每一个细节时,身世环境的因素就成为了她特立独行、缺少关爱,企图通过撒谎来博得关注。
又比如,现今很多的性侵犯案件,最终总会有那么一个舆论导向,会直接归责于“女性穿着暴露”、“女性自身不检点”等因素上。
这与意外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没有人会编造这样的事,除非这里面有真实的成分。”

但偏偏总有那么一群人,会把毫无关联的两件事,变成事件发生的必然条件。
像是玛丽的养母们,嘴上说着为你好,实际上却将玛丽定义为“博关注”,并在对话中极其明确地提出了对玛丽的怀疑。
但却又在警察提问的时候,害怕承担责任,“我只是觉得你们有知道的必要。”
我们的社会,总是强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别人发生的事永远与自己无关。
我们要做的只有从他们身上获取经验,而从来不是由心出发地去为他们提供帮助。
但正是由于这种漠不关心的社会态度,才导致了好人被伤害,真相被掩盖。
“如果真相让他们觉得麻烦,真相令他们不便,他们就不会相信你。
就算他们真的关心你,他们最后……还是不关心。”
嘴上说说的“防范于未然”,永远只是痴人说梦话。
你不是当事人,你永远无法做到真正的避免。
意外总归是意外,绝对不会敲着门,给你预告着而来到。
只有抓到凶手,铲除恶人,这个社会才会有真正的保障。
所有为这部剧打出的五星,或者也正是一种群体性的警示。
应该要给更多的人看到,也需要有更多的人正视这个问题。
这个世界需要更多关心和善意,而不是冷冰冰的防备。
或许善良会被利用,但也请一定,要继续善良下去。
*本文作者:
呆头鹅

*可点击“阅读原文”温习普利策获奖报道中文翻译版本

好剧等你一起「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