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摘要:感谢上周末到我们玩博会现场参与评测和互动的各位同学,我们也没能去现场的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小礼物。(点击阅读:上周的玩博会,你看到我们了吗?

今天早上刚开始工作,后台就被有关拉杜蓝乔核桃油的新闻留言刷了屏。

翻了翻这个新闻,一般来说,对于这样透着“蹊跷的味道”,的故事我们会先放几天坐等可能的反转。不过这次恐慌的情绪似乎特别严重,而且也看到了很多公众号开始写文章烘托恐慌情绪,所以我们还是决定今天就写一篇说一下看法吧。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今天白天写的,到晚上发稿前,事情果然已经开始出现反转的新消息,我们放在文章最后说吧。)
 问题1:这次的事情是什么?
这次的新闻是,昨天拉杜蓝乔核桃油在中国的代理商发布消息,声明“在我公司产品风险自查中发现我们所进口的 LA TOURANGELLE 产品存在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因此暂停销售所有拉杜蓝乔核桃油。
今天早上,代理商则在自己管理的“拉杜蓝乔”微博官方账户上发布了更多关于下架召回的说明。
同时目前代理商管理的天猫、京东等旗舰店也已经停止销售,商品全部下架。

同时代理商自己在今天发布的通报中,说明了在检测中实际发现两个批次的DEHP含量超过原卫生部的限定值。

分别是20190115批次
20190417
批次

需要啰嗦一下的是,代理商说明超标准时,说的是原卫生部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但这个551函对应的是1.5mg/kg的标准,和报告中的参考标准不同;实际上检测报告使用的是比较新的国标GB5009.271-2016。这个才是较低的0.5mg/kg(也就是百万分之0.5)。
而在今天下午,网上则出现了来自品牌方代理律师的声明,说明产品没有问题,此次事件是“千麦实业”(也就是前面国内拉杜蓝乔旗舰店、微博等渠道的实际拥有代理商)因为抢注商标等问题和品牌方发生纠葛之后的恶意报复。
谁是谁非现在还无法下定论,据说国内主管部门已经介入,相信之后会有更多的信息。
不过想必很多已经着急的家长等不了那么久,所以我们就基于“千麦实业”所提供的检测报告情况,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问题2:核桃油被查出致癌物了吗?DEHP到底是什么?

在今天愤怒的声音中,“核桃油查出致癌物”这句话特别高频,这可能是中国人民对“风险”的认知大多局限在致癌上,致癌就不好,不致癌就好,如果遇到宣称预防或者治疗癌症的骗子,那就是天使了。

所以但凡食品用品安全上出点大事小事,“致癌”这俩字就蹦出来了。不过这次和癌症并没有什么关系,这次事件的主角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酯,也就是常说的DEHP。这个并不是有明确致癌证据的致癌物。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认为:虽然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高剂量的DEHP可能会导致癌症的证据,但并没有人类致癌的数据,同时研究所发现的致癌机制是和人类不相关的,也就是说发现的动物致癌性研究的情况是不能直接照搬到人体上的。所以在IARC的分类中,被列为2B级。关于2B级到底是怎样一种风险,我们之前具体写过,就不多说了(点击阅读:这些才是真的致癌物)。

因此目前除了脑子一贯进了大水的美国加州65号法案(点击阅读:骗子为崔永元洗白用的加州65号令,到底是什么法规?)外,各国都没有将DEHP或其他相关邻苯二甲酸酯列为致癌物。
所以致癌并不是DEHP被限制使用的主要原因,它的风险在于有一定的生殖毒性。还记得前些日子某个靠吓人起家的无良媒体吓唬家长说摸一下餐垫就会摄入大量增塑剂如何如何可怕吗?说的就是DEHP这类物质。
不过和大家一听生殖毒性就想起来性早熟的爱好不同(可以说相反),DEHP在研究中所发现可能存在的生殖毒性,是“致雄激素水平下降、尿道下裂、隐睾”这些,如果大量 暴露摄入DEHP,可能降低推迟男性青春期,降低生殖功能水平。
这是DEHP等增塑剂在可入口的塑料制品,比如儿童玩具,餐具中这些被禁止使用的原因。

估计很多之前购买过拉杜蓝乔的家长看到这里就更焦虑了。不过如果你比较仔细的话,会看到我们前面把几个关键字加黑加粗了。
因为科普党挂着口头上的那句话永远有效:脱离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

问题3:拉杜蓝乔核桃油中的DEHP需要你害怕吗?
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使用,自然中多多少少都会存在点DEHP,但在食用油中检测出较明显的DEHP含量,无疑不是什么正常的事情。无论是突发,还是一直都有,都说明了拉杜蓝乔品牌的生产质量管理上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漏洞,这个责任是逃脱不了的。

但这并不代表购买使用过拉杜蓝乔核桃油的家长需要因此恐慌害怕。
不合格、超标,并不代表就是有害。
因为相关机构在制定安全标准的时候,并不会把“超过就中毒”当做安全线的,而是会在安全线下方很远设定标准,这样即便稍微超标(比如这次),也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首先还是要说明一下这次超标对应的标准,是我国国标GB5009.271-2016中的0.5mg/kg。这个标准其实和大部分国家或地区相比都是很严格的,比如香港的标准就是1.5mg/kg(白酒类是5mg/kg)。
 那一天可以摄入多少DEHP呢?
欧洲关于每天摄入DEHP的上限标准(每日可耐受上限TDI)是每公斤体重0.05mg,而世卫组织WHO的标准TDI则是每公斤体重0.025mg。

如果以1岁的10公斤体重宝宝为例,按照更严格的WHO标准,一天的摄入上限是0.25mg。
我们再回到这次的核桃油,两个超标的批次DEHP含量分别是1.17mg/kg,以及1.86mg/kg。
也就是说,按照较高的这个批次来算,也要每天摄入量超过130毫升的橄榄油的话,才会达到摄入上限。而这个量远超过了日常辅食用油的量级了。
更何况可以看到上面截图里,WHO推导TDI的算法是什么:将实验中发现的NOAEL值除100。所谓的NOAEL就是no-observed-adverse-effect level,也就是只有高于NOAEL,才可能观察到副作用。
换句话说,如果想喝到实验室能发现有害的量,需要比前面130毫升的量,还要高100倍。每天喝掉几十升的核桃油,就算你不怕把娃腻死,也要看看自己的钱包吧。
所以,虽然这两个批次的拉杜蓝乔核桃油属于不合格的产品,但并没有很可怕,已经使用过这个品牌,甚至这两个批次的家长,也无需因此害怕恐慌。
但别忘了去退钱。
 问题4:已经买了超标批次的拉杜蓝乔橄榄油怎么办?
别着急,先等等看。
如果过两天新闻没反转,产品的确超标有问题
。那很简单,在这家代理商和其经销商那里买的,趁着这个召回的机会拿回退款。

如果是海淘或者其他渠道购买的,那就没办法了。扔掉吧。
如果过两天新闻反转了,检测不准确,或者有其他八卦,核桃油本身没问题,那就继续用。买都买了,别浪费钱。
 问题5:为什么今天我问科普号这个问题可能会被翻白眼
当然我们科普党大多都是很nice的,最多是在内心翻一下,不会真的打击那些花了冤枉钱不开心的家长。但很多人的心里旁白一定是“I told u so!早就跟你说过几次了不要浪费钱
因为很多科普媒体都三番五次的写过:不需要花那么多钱买所谓的“高端辅食油”。但扛不住中国家庭都很富(kǒng)裕(huāng),非要买。
不只是今天出事的核桃油,各种“高端食用油”的宣传模式都是声称自己含有多少特别有价值的营养成分,比普通食用油好多少,吃了小朋友就能健康成长变聪明之类的。
但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写过,健康饮食的基础之一就是“少油 ”,尤其是中式饮食习惯,油脂摄入过多是特别需要注意的一个风险。
所以在少油的前提下,任何高端食用油的营养卖点都是虚假的,因为想获得这些宣传的效果,就需要喝很多的油,而喝很多的油本身就是不健康的了。
作为辅食用油,日常家庭在使用拉杜蓝乔核桃油这类产品时的用量是很少的,而几滴油中间的任何营养,都不足以对人体产生什么有意义的正面作用。
把核心放在三餐上,别天天惦记买什么油。
我们重复一下之前写过的宝宝用油建议:

油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和烹调工具,但是也仅此而已,从健康的角度来说,橄榄油、核桃油或者其他植物油都没有什么足够纠结的差别。对于现在已经富足的中国人来说,多摄入植物油只能是给自己找病,唯一的健康油,是用植物油替代本来摄入过多的动物油,这样在不增加每日油摄入量的前提下,可以给你的健康加一些分。
总结一下给婴幼儿的食用油购买使用建议:
  • 婴幼儿食用油和母乳的成分相差千里,儿童的脂肪摄入主要应该通过母乳、配方奶、以及食材,而不是通过食用油。脱离了营养不良阴影的中国人,更多地食用某种油是不会变得更健康的。“低油”的原则,比“健康油”要健康多了。
  • 在不增加油脂总摄入量的前提下,优先使用植物油,会比摄入更多的动物油要健康一些。
  • 各种“高级油”,比如初榨橄榄油或者核桃油,本身其实是欧美餐桌的普通冷餐用油,不是什么健康保健食物。吃这些油长大的欧美孩子也没比我们的娃聪明多少。所以出于喜欢口味而购买是可以的,但别只是相信了那些健康噱头就多花了几倍的钱。
  • 冷榨的橄榄油或类似产品,直接食用比较好,不适合加热做菜。
  • 精炼的橄榄油更耐高温,会比普通的大豆、花生等食用油更适合用大火做菜。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和精炼橄榄油达到同样效果的是精炼的双低菜籽油,但是后者的价格只是前者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
  • 不同的植物油之间有成分的差异,但从营养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哪种油都没有奇特的效果。为了保证营养的摄取更平衡,最好的方法是定期的更换使用的食用油品种。
总结一下
1,从新闻角度来说:这个新闻目前还很初级,而且双方各执一词,不建议太快下结论,坐等可能的反转;
2,DEHP不是致癌物,但有一定生殖毒性,需要合理关注;
3,从科普角度来说,如果代理商的检测报告是真实的,那拉杜蓝乔核桃油的确有DEHP残留量超标的问题,这可以认为是这个法国品牌本身质量管理有问题;
4,检测报告上的结果,虽然超过了我国的标准,可以说明产品不达标,但距离有害的水平还非常远,正常辅食用油是达不到需要害怕的摄入量级的。
号外
下午写完了这篇文章,还好晚上发稿之前搜了一下微博,发现有了一条新的进展:
拉杜蓝乔的官方微博发布了代理商“千麦实业”的通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认为正常食用拉杜蓝乔核桃油,可能摄入的DEHP远低于可能造成风险的量(不足1%),
因此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中心计算风险量的算法和我们上面的类似,就不多说了。
搞笑的是,之前高调召回下架,造成全中国的妈妈们恐慌愤怒的千麦实业,现在则开始宣称:“我们从来未表示产品存在安全问题,仅是一个主动风险排查。”
好一个从未表示有安全问题,这里的潜台词难道是各位家长们自作多情,没事自己吓唬自己了一天吗?
不出意料,评论区已经炸了。
在这里我们呼吁:

请食药监、工商等部门严查此次造成全国范围内民众集体恐慌的食品安全事件, —— 无论是产品本身有质量问题不合格,还是代理商因为商业纠纷刻意营造恐慌情绪报复品牌,都要给所有拉杜蓝乔的用户一个交代
其实对于我们自己的读者,还有一个建议:其实和很多热点食品安全新闻一样,不要看到什么爆炸新闻就马上激动,喜怒哀乐都可以先等等。因为中国式新闻的一贯风格就是“热爱反转”。
所以与其上来就浪费感情,不如耐心等几天,看看会不会有反转,就算没有,几天之后情绪也冷静下来了,各种深度分析也出来了,再去思考会更清晰。

如果你想在中国的大环境下安心又开心育儿,别总害怕难过,那少点激情,多点逻辑和冷静,才是关键的。
至于这次核桃油的风波结论到底如何,我们说不好。但正如文初所说的,这两天的信息里,怎么闻都有蹊跷的味道 —— 这次的事件看上去不像一般的“食品安全召回”。一般的召回事件虽然是为了规避惩罚,但也是一种为了长期发展,为了品牌未来而做的“投资”,是割了瘤子好活下去的手术。但这次的召回已经不像是手术了,而是直接挥刀剖腹自杀的架势。
至于这种决绝的背后,是中国代理公司所说的对中国消费者健康的责任感,对中国人民的热爱;还是国外品牌公司律师函所说的总代和品牌之间的商标权之类的利益纠纷导致的。我们希望未来能有一个水落石出。
虽然我们非常非常希望是前者,因为这证明有这家中国贸易企业的道德感高到令人感动。我们非常不希望是后者,因为这会再一次印证某些国外企业的“中国合作公司不可靠”的印象。但结果如何,我们说了不算,大家还是等等再说吧。
搬个小马扎。
更多和食品相关的文章,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搜索文章】,在搜索栏里输入“食品”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
  • 不要以貌取蛋,有没有斑点≠带不带菌
  • 别熬了,营养熬不到汤里
  • 剑桥教授说吃早餐很危险?饿死得了
  • 米油米汤是精华还是砷中毒的风险来源

  • 小龙虾只有蒙在鼓里的中国人才敢吃?吃货是不分国界的

  • 为何会有医生信誓旦旦瞎扯“辅食不加盐?小心落下病”?
  • 那些教你分辨转基因食物的都是耍流氓
  • 紫薯、甜玉米…骗你这是转基因的人,八成自己基因坏掉了
  • 非转基因食用油的骗局
  • 可乐里面到底有什么
  • 鸡蛋三件事

  • 比添加剂更可怕的是什么
  • 戳一下红糖的补血神话
  • 零食里有可怕添加剂?!我读的书少,你不要吓我!
  • 宝宝吃的鳕鱼如何选择
  • 柿子+牛奶就会中毒么?没这么简单
  • 蘑菇吸收重金属,应该如何注意?
  • 银杏白果的确有毒,儿童食用需更谨慎
  • 草莓中的“致癌?农药”乙草胺
  • 香蕉的八卦:核辐射、催熟、腹泻......
  • 吃蜂蜜和蜂王浆,里面激素会让宝宝性早熟么?
  • 被洋传销盯上的可怜“农药”西兰花,到底要怎么洗
  • 牛油果无需吹或黑,因为这世界没什么神奇食物

参考资料:
香港食品安全中心:食物中含塑化剂
https://www.cfs.gov.hk/sc_chi/consumer_zone/foodsafety_contaminants_DEHP_Q&A_4.html

IARCGENTS CLASSIFIED BY THE IARC MONOGRAPHS

https://monographs.iarc.fr/agents-classified-by-the-iarc/
WHO: Guidelines for Drinking‑water Quality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