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卖超暴利的“非转”食品,崔永元的名声在2017年终于跌到了谷底,但很“巧合”的是,就在这个关键点,适时而出了一篇歌功颂德文前些天刷爆了朋友圈,让他再次成为了老年群体的偶像人物。
这篇文章目前已经被微信全部屏蔽并说明了文章中的各种谣言骗局。不过对于该文作者和幕后推手来说,骗人的目的早已达到,某黑心暴利的“非转基因”电商应该已经暴增了不少用户,而这些上当的人基本是没机会发现微信之后的删文和辟谣内容的。
▲“该篇文章已被确认为谣言,说不定崔永元会说这是利益集团收买了微信......”
陈虻的遗憾早逝可以看作是C站新闻评论部曾经的那群人各自上路,选择自己不同发展方向的分岔点。其中崔永元以及其拍摄的所谓纪录片,通过编造和扭曲成为了中国媒体伦理道德的百年之耻。而此次跳出来为崔洗白拉粉的曹明华,则早就是网上有名的自封“基因专家”的骗子。
转基因是我们很少接触的话题,因为这并不是简单的科学问题,而是涉及到法律、环境生态、心理、伦理等多方面复杂的社会问题,我们需要面对的不仅是科学进步和解决粮食危机,还要保护人民在充分认知的前提下的选择权。对于转基因食品本身,每个人都有做出自己的选择的权利。
我们同意每个人有权选择自己是否吃转基因食品,但我们同样鄙视和痛恨那些借此造谣发财的骗子,所以总忍不住辟个谣。这里必须提到一件有趣的“巧合”:虽然挺转方传说中有利益集团的巨额黑钱支持,但市面上关于转基因话题,我们能数的出来的几乎所有谣言,都是来自那些自称是“XX良心”的职业反转人士。

这就很奇怪了,为什么良心们这么喜欢造谣呢?
比如我们之前文章中提到的这些(点击标题查看):
很简单,因为反转才能卖超高利润的产品给民众啊,制造恐慌是“消费升级”的最有效方法。
转基因是否对人体会造成伤害,或者会造成什么伤害,目前还没有证据,仍然需要漫长的时间来判断。但已经可以确认的是:崔先生的电商实践已经证明了“反转”是在中国可以发大财的朝阳产业,虽然在可见的未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骗子开始投身这个行业,“非转基因”将成为骗子们坑走你钱包剩下的那点辛苦钱的不二法门。
今天的文章主题并不是转基因,关于那篇给崔永元洗白的谣言中的辟谣,可以参考上面截图中腾讯官方的删除判断理由。不过在这篇已经被微信判定为谣言并删除的骗子相互洗白的文章中,有一个关键“证据”,就是加州的65号法令。这个法令到底是什么呢?
▲“将一种农药等同于转基因作物从而鼓吹崔永元极具超前眼光,这种互相洗白的证据之一,来自加州政府的65号令。”
加州是不是美国科技中心这点,自然有其他州的人民来表示不满,但用加州企业和大学的水平来证明加州政府的65号令“多科学”,就真的有点扯淡了。

65号令的全名叫做“"The Safe Drinking Water and Toxic Enforcement Act of 1986(1986年饮水安全及有毒物质法案)”,是1986年加州投票通过的一条法案,当时通过这条法案旨在保护饮用水安全和减少人接触环境中的有毒物质,从而控制因此带来的癌症、先天疾病等问题。
出发点很好,但在实施中却出现了两个很明显的问题,一种是“有毒物质”范围的过度扩大;一种是有毒物质安全线的无限压低,结果就是过度警示,反而让民众完全无所适从,干脆无视,或者当成笑话。
▲“美国各媒体和网络上流传着各种65号令的笑话和讽刺漫画”
在2017年7月7日更新的加州65号令清单中,包括近千种的物质,其中有599种被认为是致癌物。

而联合国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所汇总的所有和癌症可能相关的物质中,扣掉3(不列为致癌物)以及4(很可能不致癌),其中1(确认的致癌物),2A(很可能致癌),2B(可能致癌)这三类加起来,也不过是500个,这里还包括很多并不在65号令清单中的致癌物。
致癌物的判定是非常严谨的科学工作,每个致癌物的确认都要经过漫长海量的研究和讨论,比如这次提到的农药“草甘膦”,IARC将其列到2A,属于可能性高的一种,但大部分其他相关机构,包括WHO下面的其他部门,以及痛恨转基因的很多欧洲国家机构,都对IARC的这次判断持反对意见。
加州65号令这么着急将它加入清单,更多是表示自己“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激进态度。
如果你听说过科学教的著名教义之一“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那加州的65号法令(Proposition 65)就是一个流氓。
▲“加州迪士尼乐园酒店挂出的,本门酒店含有致癌物告示”
我们的读者曾经发过来一张图片,就是通过海淘渠道从加州购买的某产品,贴上了“本产品含致癌物”的标签。这就是因为加州65号令。

在65号令的清单中对很多成分设置了极低的限额,远低于各国政府包括美国食药监局FDA等机构所设置的安全线。即便是美国政府认为是合格安全的产品,如果没有达到65号令所设置的严苛标准,那么也会被要求贴上警告标签。
严格是挺好的,但是过度的严苛则只会导致用户无意义的恐慌。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铅不是个好东西,所以我们应该尽量避免铅的摄入,减少铅中毒的风险。比如说FDA认为每人每天摄入的铅上限是75微克每天,而加州规定的则是0.5微克。
严格了这么多倍,听上去很美,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很多即便是纯天然无添加的高大上“有机产品”,都因为天然含了一点铅而被迫贴上有毒警告令。很多公司为了不被65号令恶心,干脆放弃了加州市场。也有很多不熟悉65号法令的非加州公司,因为不了解65号令,而在加州被起诉和付出巨额赔付。
所以有美国媒体评论65号令这么多年来最大的受益者,不是消费者,而是发了大财的加州律师们。
那这么严苛、感觉特别伟大的65号令,真的帮助了加州人民的健康么?
2013年加州州立理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Michael Marlow统计了耗资巨大的65号令几十年来的效果,结论是加州人民癌症发病率变化和其他地区相比,没显著的差异。
▲“1975-2010年美国4城市男性癌症发病率变化曲线”
在美国疾控中心的癌症发病率统计地图上,美国西南各州都属于比较健康的,但其中经济最发达、并有65号令保护的加州人民,癌症发病率还略高于隔壁那些州的邻居们。
▲“2014年美国癌症发病率地图”
加州65号法规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对癌症恐惧集大成者的第二名,第一名是我们的朋友圈。但事实证明,这种极度恐惧的产物,并没有对加州人民带来任何的健康帮助。
更重要的是,这种对微量甚至痕量的极低致癌或者有害物的苛刻要求,会让用户对这些本来已经风险很低的方面吹毛求疵,而忽略一些“没有有害物”但是却有害的事情,比如宏量饮食中的成分,以及不好的生活习惯,高糖、高脂肪,偏食、营养不良、营养过剩等等。
关注健康和环保,减少污染,这一定是对的,但我们真的需要生活在一个无底限的“警示”中,或者把我们朋友圈的各种恐吓养生文现实化么?当所有的卤肉店、烧烤店、火锅店,以及我们城市的每个角度,都竖起“可能致癌”的牌子,我们就真的很健康了么?
还是我们会熟视无睹,从而去忽略那些真正可能致癌和伤害我们身体的风险?

▲“加州星巴克中的本店咖啡和其他食品致癌的警告。”
我们真正需要担心的,是一些有明确致癌性,却往往容易被忽略的风险(点击查看:致癌?!请科学地被吓唬
癌症仍是人类尚未攻克的难题之一,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进步,我们对癌症已经有了很深入的了解。注意生活中基本的健康准则,定期体检,提前发现,及时正确的治疗,都可以将癌症的风险有效减少。
这些都远比让自己一直生活在骗子制造的谣言恐慌中,然后还要掏光腰包为骗子发家致富做贡献,要有意义的多。

更多与致癌物相关的原创文章,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的【搜索文章】工具栏,在搜索栏里输入 “致癌” 等关键字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
  • 美国研究显示手机致癌?嗯,还显示能延年益寿呢
  • 这些才是真的致癌物
  • 面膜致癌?最怕流氓有文化
  • 草莓中的“致癌?农药”乙草胺
  • 洁厕块致癌蓝水回吸污染?怎样使用才安心
  • 牛奶致癌迷局——香港电视节目报道如何解读
  • 假大米?!“中国塑料合成有毒致癌米流入印尼”的闹剧
  • 可能致癌的儿童防晒霜榜单?!
  • 红肉致癌时代,肉食者的生存法则
  • 植物油致癌?英国专家的话要这样听
  • 不用“强生爽身粉”,但和致癌无关
  • 帮宝适也致癌了?曝光的法国杂志到底说了什么?
  • 别扯牛奶致癌坟墓,我们都活得好好的呢
  • 健达巧克力蛋不致癌,那被美国和智利禁止是为什么?
  • 艾灸馆的二手烟,飘荡在我们身边的致癌污染物
  • 当哺乳期、孕期遇到甲醛污染,你要怎么办?
  • 给妈妈们的安全染发指南

参考资料:
http://monographs.iarc.fr/ENG/Classification/
https://www.amazon.com/gp/help/customer/display.html?ie=UTF8&nodeId=3234041
https://oehha.ca.gov/media/downloads/crnr/comments/monsantoevaliarcglyphosate.pdf
https://oehha.ca.gov/media/downloads/proposition-65//p65listlinked07072017.xlsx
http://www.latimes.com/health/la-he-pro-con2-2009nov02-story.html
https://www.cancer.org/cancer/cancer-causes/general-info/cancer-warning-labels-based-on-californias-proposition-65.html
https://object.cato.org/sites/cato.org/files/serials/files/regulation/2014/1/regulation-v36n4-6.pdf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