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精算视觉」的 第265篇 原创文章
精算视觉
不吹不黑
精算视角看保险
导读:又一波政策红利,真的很令人期待!
昨天,备受期待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终于发布,让每一位身处大湾区的朋友都激动不已。香港作为发展规划中的绝对核心城市,毫无疑问将在金融服务、航运物流、法律服务、医疗服务等方面引领大湾区的发展,并分享大湾区互联互通所带来的政策红利。
有关于《规划纲要》的解读,相信近期会有相当多的评述文章,我在此就不再重复。作为一名在香港居住工作、密切关注大湾区保险业发展的行业内人士,我仅对于《规划纲要》中有关于香港保险方面的规划要点进行简要点评,希望能在第一时间给大家提供有用的资讯
《规划纲要》的指导意义
《规划纲要》本身只是大湾区发展的一个方向性文件,会在不同方面勾绘出大略的发展方向,但是不会立即提出具体的政策与措施。《规划纲要》中勾绘出的方向,需要透过粤港澳三地政府与中央相关部委的共同落实才能得以实施,因此算是一个相对漫长发展阶段的“开局棋”。
不过,《规划纲要》拥有很强的指导性,中央相关部委也是综合了多方意见建议、经过了长期的研究讨论,才最终定稿《规划纲要》。因此,已经在《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内容,将会是接下来一个阶段的发展重点;《规划纲要》中暂未提到的内容,也未必就不会发展,只不过在现阶段不会拥有很高的优先级
保险业——香港在大湾区规划中的“重头戏”
香港是全球的主要金融中心之一,金融体系监管制度稳健。随着中国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系,香港正充分发挥其无可替代的优势,既是国际连通内地的门户,也是内地与全球接轨的桥梁。
因此,整个大湾区的金融服务业发展将主要依托于香港进行,同时也有机会为香港的金融发展带来巨大的增长机遇,这其中毫无疑问就包括了保险业。
香港是全球最开放的保险市场之一,也是全亚洲保险公司最集中和保险密度最高的地方。根据瑞再《Sigma》的最新统计数据,香港2017年的保险密度(保费收入/地区总人口)为8,313美元,全球排名第二,亚洲第一;保险深度(保费收入/GDP)为17.94%,全球排名第三,亚洲排名第二(仅次于台湾地区的21.32%)。
香港保险业在大湾区内的互联互通,不仅将有机会带动内地保险业的发展,减小差距(内地保险密度全球排名第46,保险深度全球排名第36),同时也给香港保险业务的开展带来机遇
有关于“跨境保险产品”
《规划纲要》中提到“在符合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创新型跨境机动车保险和跨境医疗保险产品,为跨境保险客户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理赔等服务。”
可以看到,“跨境机动车保险”和“跨境医疗保险”这两类产品已经被列入了《规划纲要》支持开发的保险产品清单。
实际上,“跨境机动车保险”早就已经存在于市面上,并且来往于粤、港、澳三地的汽车一定要分别在各个地区投保机动车保险才能上路,这时就有不同地区的保险机构通过合作来为客户进行“一次性出单”,免去了客户要到异地投保、理赔的麻烦。
只是有的朋友可能会觉得,现在香港拥有“两地牌”甚至“三地牌”的汽车毕竟是少数,“跨境机动车保险”应该派不上什么用场。
不过,大家可能没有看到《规划纲要》里提到的:“促进人员货物往来便利化……研究制定香港单牌机动车进入内地行驶的政策措施。”
这也就是说,香港的单牌机动车,未来是可以直接驶入内地的!
所以,对于香港目前将近60万的私家车而言,这个“跨境机动车保险”拥有者巨量的潜在市场
象征着土豪身份的“三地牌车”
那么,支持“跨境医疗保险”主要是为了什么而做的准备呢?
《规划纲要》中还提到:“将鼓励香港私营医疗服务机构和专业团体到大湾区发展和进行培训;完善医疗救援联络机制,探索在指定公立医院开展跨境转诊合作试点;推进医养结合,为港澳居民在广东养老创造便利条件。”
因此,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的香港私家医院在大湾区内设立分院,为大湾区的居民和到广东养老的港澳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更昂贵的、医保无法报销的医疗服务以及转诊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同时在两地进行理赔、能够更好契合内地医保系统和香港私家医院医疗系统的“跨境医疗保险”就会成为一种硬性需求。
香港保险公司假如能以此为契机,加强对跨境内地客户医疗险的承保、理赔、直付、绿色通道安排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将吸引更多的内地客户直接投保香港的医疗险产品,并吸引更多的大湾区居民来香港看病。
毕竟,香港的医疗技术和环境都是全球领先的(当然也包括贵)。
香港养和医院舒适的私家病房
有关于“跨境投资”
《规划纲要》中提到:“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扩大香港与内地居民和机构进行跨境投资的空间,稳步扩大两地居民投资对方金融产品的渠道。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有序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不断丰富投资产品类别和投资渠道,建立资金和产品互通机制。
没错,《规划纲要》里写得很清楚,将“有序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
所以,希望很多朋友别再一叶遮目地乱黑“买香港保险不合法了”。
当然,香港保险这种“跨境投资”要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因此在外汇管制的大环境下,中央政府绝不可能让内地居民随意来香港购买境外投资理财产品要知道,外管局不鼓励内地居民到境外投资,主要是担心资本大规模外流引发人民币汇率波动,并且有不少外流的资本都属于有问题的“灰色收入”,这个“闸口”外管局必然要守。
然而,无论是在内地或是境外购买重疾险等拥有实际风险转移作用的保险产品,其实是一种对社会和家庭有益的风险管理行为,并不应该被划入资本管制的范围内。
所以,预计在未来,中央和外管局会进一步厘清“可投资跨境交易项目”的标准。届时,究竟哪一类香港保险可以投,哪一类金额上限每年不得超过多少,哪一类产品不能投,都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界定。
毕竟绝大多数内地客户来买香港保险,真的不是为了转移资产或者偷税漏税。
有关于“人民币保单”
《规划纲要》中反复提到的一个重点,就是“进一步加强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并逐步扩大大湾区内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和范围
所以,大家应该可以联想到,香港保险作为“跨境投资”中最优先可以放开管制的,就是以人民币计价的保单了。纵使离岸人民币是已经离开了境内、更容易受国际外汇市场波动影响的货币,但最起码还是叫人民币,相比于美元投资,中央政府一定更希望内地居民持有离岸人民币资产
不过,可能有的朋友会说:“我觉得香港保单最大的优势就是美元计价了,如果换成人民币,吸引力就降低了。
诚然,受制于人民币资产的投资项目较少(相对于美元资产),做长期分红储蓄险确实比美元保单逊色一些,但毕竟香港保险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几乎不会受到监管部门的限制,因此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即便是人民币保单,仍旧会具备内地保险产品不具备的优势(比如重疾险分红、储蓄险转换被保险人、保费融资、简易信托等)。
所以,假如香港的“人民币保单”是可以放开给内地居民投资的,我觉得也是一件很值得期待的事情。
有关于“香港保险公司到内地设立机构
《规划纲要》中提到:“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银行、保险机构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设立经营机构。”也就是说,符合条件的香港保险公司,可以更加容易地在前海、南沙、横琴这三个地点设立子公司,拿到开展业务用的保险牌照。
很多朋友对于这一条显得略微有些激动,认为“如果我们的香港公司如果能在这些地方设立个机构,是不是我们就可以直接在大湾区里销售香港保险了?
我只能说,大家想得有点太多啦
要知道,在内地设立的保险公司,主要是受中国银保监会规管的,产品开发、备案、销售都要按照内地的监管规则来,要遵从内地的法律法规。就算是香港保险公司在内地设立的子公司,开发的产品也是属于“内地保险”,和香港保险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不过,那些在内地还没有子公司或兄弟公司的香港保险公司(绝大部分国际大型保险公司在内地都已经设立了独资或合资的子公司),其实还是可以考虑到前海去拿张牌照的,毕竟中国内地的保险市场潜力巨大,《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支持内地与香港保险机构合作开发“跨境保险产品”,多张保险牌照是不可能吃亏的
有关于“大湾区内的保险监管合作
《规划纲要》中提到:“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监管协调沟通机制,加强跨境金融机构监管和资金流动监测分析合作。”
由于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分属不同的金融监管区域,因此想要在大湾区中推行金融方面的跨境合作,就必然离不开三地金融监管机构的共同监管
最近几年中,香港保监局其实一直都在努力探求与内地的保险监管部门的合作。从《关于开展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等效评估工作的框架协议》签署后双方进入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等效互认过渡期,到随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问题解答第1号:偿付能力监管等效框架协议过渡期内的香港地区再保险交易对手违约风险因子》中内地偿二代大幅降低香港合资格再保险机构的违约风险因子,再到香港保监局主席郑慕智博士带队北上向银保监会提出容许香港保险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设立保险服务中心,都可以看出香港保险业对于保险大湾区发展的积极态度与努力尝试。
在未来,我们可以期待内地和香港保险监管部门进一步深入合作,在合法合规和控制非法资金外流的前提下,让有保障需求的客户能够更加便捷地购买香港保险产品、缴纳续期保费、解决理赔纠纷,在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获得更加优质的保险服务体验。
让我们一起来期待大湾区的未来发展吧!
想了解更多前沿的保险市场资讯吗?
欢迎加入我们的星球——
(已有超过890人加入)

咨询微信:tycope 或 wsword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所有历史文章
不要忘记点右下角的“好看”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