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交个朋友!👆
小土叨叨:昨天的睡姿照片有没有萌到你?
今天要感受一下悲伤了,之前我在微博里发过这部电影的一个片段,看哭了很多产后妈妈。今天这篇推文来自我的小伙伴七姑,当时也是她把这部电影安利给我的,她怎么看待这部号让人脊背发凉的电影呢?
2018年最扎老母亲心的电影......
一:一部号称最佳“不婚不育”宣传片的“喜剧”电影
如今已是2019年,我终于敢理直气壮的说这是2018年最扎老母亲心的电影,
很多看过的观众也将其封为“不婚不育保平安”的最佳宣传片。
可怕的是,影片上映时居然分在了“喜剧“那一类。
因为本片未在大陆地区上映,所以在内地广为流传的它的片名《塔利》就是其英文片名《tully》的直译,不过其在台湾地区公映时的译名能够大概说明它的主要内容:《厌世妈咪日记》。
到底有多扎心?
先来看看这部电影里最写实的一个片段吧:
二:剧情简介
鉴于本片并未在大陆公映,看过的朋友也许不太多,所以先介绍一下本片的剧情:
一位名叫马洛的妈妈即将迎来自己的第三个孩子,再此之前,她与丈夫已育有一女一儿。
女儿有些早熟叛逆并患有哮喘,儿子有非常明显的刻板行为和社交障碍,虽然片中没有明确的给出答案,不过从影片表现的细节来看,是自闭症谱系儿的可能性比较高。
大腹便便的马洛一边期待着新生命的降生,一边为现实头疼不已:老公不给力而且工作又忙,儿子太敏感还被学校要求转学,相比之下,大女儿也就仅仅做到了不怎么给自己添乱。
成功人士的哥哥邀请她们全家来自己家做客时告诉她,为她准备了一份特别的新生儿礼物:一位已经付好所有费用的夜间保姆——她只会在夜里出现,替马洛照顾好新诞生的宝宝,除了宝宝需要喂奶时,其他时候绝对不会打扰到马洛,更别提其他家人了。
马洛觉得怪怪得,她无法接受一个陌生人来照顾自己的宝宝,拒绝了哥哥的好意。
很快,小女儿出生了,马洛每天精疲力劲的照顾三个孩子,而丈夫依然两手一摊当甩手掌柜(请见上一段的视频)。
终于,在儿子的学校,当老师再次提及儿子的特殊情况时,马洛的情绪崩溃了。
长期的睡眠不足和孤立无援终于让马洛决定拨通夜间保姆塔利的电话。
塔利年轻漂亮,充满生机与活力,她给了小婴儿无微不至的照顾,还给了马洛久违的好睡眠,让马洛重燃人生希望,容光焕发仿佛变了一个人,她开始慢慢改变自己,还给儿子换了一间可能的确更适合他学校……
忽然一切的快乐戛然而止,塔利带着马洛在某一个夜晚离开了温暖的家,到城里的酒吧里,借着酒精的力量,塔利告诉马洛自己要离开了。
觉得自己即将重回困境的马洛第二次情绪崩溃,终于在塔利的安抚之后回归平静,结果在返回家中的路上却发生了车祸。
幸运的是马洛被救起了,奇怪的是,塔利凭空消失了。
原来,塔利只是崩溃边缘的马洛幻想出来的夜间保姆,那个夜里帮她分担照顾新生儿重任、让她得以喘息的“救星”,只是另一个她自己。
三: 是不是只剩下自救一条出路了?
这部电影,虽然并未在大陆地区公映,但其实写过它的自媒体实在是太多了——毕竟,先不管剧情如何,这部电影实在是太有生活了,几乎育儿经历里会经历的所有困境都点到了:
A 自己的职场受挫:
B 丈夫的不给力:
C 与自己育儿观念不一样还总觉得彼此批判和鄙视的女性亲友:
D 大孩子的教育问题:
E 从孕期起就会因为为人母的身份而遭受的来自陌生人的苛责:
F 甚至连无痛分娩的细节都那么能够勾起曾经在产房里各种痛苦的回忆,讲真这是我第一次在影视作品里看到这么完整又写实的现代分娩细节:
每一个曾经在育儿之路上独自苦苦支撑的妈妈看完之后都会产生那样的共鸣:全世界都在我最困难的时候落井下石,没有一个人能够帮我。
于是,我们只能像马洛一样咬牙坚持,幻想出一个塔利出来拯救自己,其实,还是自救。
但,真的这么丧么?我们只能自救吗?
四:有些事没必要为难自己
此时,要祭出我珍藏已久,可以说是我当了妈妈之后最爱的表情包:
每次看到这张表情包,我其实还想补充下半句:
这就是我自己,曾经全职一个人带娃3年的我的内心写照:
老人带娃不科学,老公带娃不细致,外人带娃不放心,自己带娃最安心。
慢慢的,孩子越来越不要别人;
慢慢的,任谁带娃在我看来都笨手笨脚,“一点都不熟练”;
慢慢的,所有能帮我分担的人都在被我的否定、批评和防备中默默成为了我育儿生活的旁观者;
慢慢的,我的这些情绪也传染给了孩子,她也觉得“爸爸带我妈妈好紧张,那爸爸可真不靠谱啊”,于是也难以平静的配合……
这是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在这种循环之下,一旦遇到问题,很容易产生一种“为什么谁也帮不了我”的无助感,而一旦被这种糟糕的情绪支配,一切都很容易往更糟糕的方向发展。
走出这个循环,就从偶尔把孩子托付出去开始吧。
不论这个“别人“带的如何糟糕,也许都好过失控的妈妈单独面对孩子时对亲子关系的伤害。
五:为什么拒绝帮助?
当然,拒绝别人来带娃,除了不放心,可能还有很多种理由:
和长辈处不好,觉得家里有个外人不方便,怕生活习惯产生的矛盾,怕人多带娃规则混乱让孩子不适应……
不过归根结底,拒绝其他人帮助的理由千千万,我想大部分的妈妈们的内心的期待其实和我一样,只是要孩子的爸爸坚定而决解的说一句:“我来”,而不是“叫我妈(你妈)来”、“实在不行请个保姆、阿姨”。
我们只是拒绝外援,可是你们,孩子的爸爸,在我们眼里不是外援,而是队友啊!
即便我们对你们再不信任,再不放心,请相信,在那张小的几乎看不见的“对于照看我的宝宝,我信任的人名单”上,我们最想做的是“可用你的名字和我姓氏,成就这故事”。
在影片即将结尾处,马洛的丈夫看见躺在医院的爱人,对她说:
这何尝不是马洛最想对丈夫说的话,只是她一直没有表达出来罢了。
六:先打开允许别人参与育儿的门
这里并不是想为马洛的丈夫开脱,但讲真的,看完全片,我并不觉得她的丈夫有多么糟糕:很多事情,真的是习惯,在他一次两次三次想要参与育儿被泼了冷水之后。
不然,已经共同养育过两个孩子的父亲,应该不会下意识的就说出这样的话,而且在被医护人员怼了以后,也不会那么快就醒悟过来。
对队友,对妈妈婆婆,对于即将参与和有可能参与自己育儿生活的所有人,先卸下防备,认可他们的努力,也许才算是走出了只能自救困境的第一步。
七:学会求助和接受帮助
片中的女主马洛,其实是一个特别不会求助的人,无论是丈夫还是哥哥,在努力想帮她解决问题的时候,她发出了特别明确的拒绝信号:这个方案不行。
然后呢,然后就变成了自己带娃,越带越崩溃越绝望越需要帮手,最后还只能分裂出了一个人格来帮助自己。
在她觉得哥哥提出夜间保姆的方案不可行的时候,她是这样跟丈夫说的:
在我看来,这是马洛的求救信号,她在暗示丈夫:不能外包出去,但是你呢?你是孩子的父亲,你是家人啊。
丈夫显然没有明白她的意思,并没有说出她期待的那句“放着我来”,于是马洛马上陷入了一种傲娇委屈的情绪中,抱怨丈夫“反正你醒也不会醒”。
当然,再此之后丈夫就无奈的说出了那句令所有妈妈恨之入骨的台词:

关于求助,尤其是夫妻间的求助,是有很多沟通技巧的,很多相关的文章、书籍其实都反复提及到,容我以我的理解简单粗暴的总结一下,无非三个核心:有话直说、只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提出清晰明确的要求
“我觉得哥哥的这个提议不好,当有陌生人来替我照顾孩子会让我觉得不安。“
“作为孩子的父亲,我希望你能够帮我分担一部分育儿的工作,比如每晚10点到凌晨4点之间,我可否不起床,如果需要喂奶,你帮我把孩子抱到床边来。”
当然,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的沟通没有问题,现实却更糟糕。
比如:“让直男洗碗”,他就真的只洗碗,连筷子和盘子都可能不会洗,你更别指望他还能洗锅擦桌子灶台顺便还能把厨房地面清理干净了。
我家也有一个家务能力为0的队友,每次决定是否让他去做家务前,我都要纠结很久:
让他做,花双倍甚至三倍的时间,我去检查了还会生气,又要返工,还不如一开始我就累一点都做完算了。
慢慢,这种心情蔓延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蔓延到育儿这件事上,然后就越来觉得他什么都不干,他也什么都干不了。
想到这里忽然觉得有点好笑,那些年魔障了的自己,面对家中的婴幼儿,我严格遵循育儿文章、书籍里提倡的:让宝宝多动手,让他们有试错的机会;
可面对家里的“巨婴”时,却又强势的剥夺了一切可以让他成长的机会,然后,还要反过来抱怨他巨婴。
后来我真的狠狠的嘲笑了自己。
即便他带着女儿吃炸鸡喝可乐,起码给我省下了不少原本该用来做饭的时间,让我可以在沙发上打个盹;
即便他用了1个小时去洗碗而且还可能没洗干净,起码今天给我节约出了20分钟让我可以偷懒;
即便他在陪孩子玩的时候把孩子搞哭了,起码说明他有在参与育儿了……
慢慢的,这个笨拙的队友,总会成长起来,除非,我们一直不给他成长的机会。
八:写在最后的话
也许有人会说,怎么说了这么多,还是在说马洛要怎么做,妈妈要怎么做,这不还是在说自救么。说起来很无奈的,但确实是事实:当感觉到现实不如人意时,只能从自身先做起,我知道这很不公平,但我们谁也没有改变他人的能力和权力。
而且我也相信,大多数像马洛一样苦苦挣扎的,独自带娃的妈妈,和她们的丈夫之间,是有良好感情基础,能沟通能协作的,抛下一切一走了之的念头也许多多少少都有过,但是只要没有付诸实践,就说明,你和孩子,对他来说很重要。
希望大家都能走出阴霾,获得帮助和支持。
全文完,这篇的作者是我的小伙伴七姑。

本号曾经写过的关于夫妻关系的推文:
合起来看看,也许又有新的感悟。
每天会在微博发一些日常,有空可以关注我微博@小土大橙子
你还看过哪些关于婚育题材的扎心的电影电视剧?
这周在写定仔的玩具大盘点,希望明天能交功课,明天晚上见啦!
扎心不扎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