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本文为“电影最TOP”的图文导读,视频节目请点击文末的视频框
讲了几期西语片,该讲华语电影了。
本来这周安排的是《南海十三郎》,但上周传来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去世的消息,临时决定改一下。盘点他的生平是来不及了,那就聊一部他最好的作品:《末代皇帝》。
我特意找了中文版剪辑,也勉强算华语电影了。
除了中国人自己拍的,影史上有不少西方人拍的“中国题材”电影,比如好莱坞1944年的抗日题材作品《龙种》,一帮高鼻深目的老外演中国农民,女主还是大明星凯瑟琳•赫本。当时看完我真是惊呆了,除了形象上很违和,故事拍的相当精彩。
在所有西方的“中国电影”里,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无疑是最出色的,在1988年的60届奥斯卡颁奖礼上,《末代皇帝》拿到了9项提名,并不可思议的9项全中!
获奖人中也有一位中国人:旅德作曲家苏聪,就是下图中最右边那位,旁边的是大卫•伯恩与坂本龙一两位大神。
如果撇开创作者的身份,《末代皇帝》是与《霸王别姬》在同一个档次上的中国电影,近乎完美、无可挑剔。
贝托鲁奇镜头下的中国并非是完全写实的,虽然他是以纪录片的态度来拍,之前做了大量的考证工作。这是有史以来第一部,也许也是最后一部获准在故宫实景拍摄的剧情长片,当年拍片的时候北京政府给予了最高级别的支持,这很可能跟贝托鲁奇的意大利共产党身份有关系。
贝托鲁奇在历史大框架的基础上,表现了一个外国人对于东方文明的观感、体悟甚至是疑惑,最典型的就是溥仪小朋友去拜见慈禧太后那里,贝托鲁奇故意营造了一种很魔幻的气氛,这个帝国最有权势的女人,在他眼中就像个巫婆一样。
在文艺评论界,特别重视“他者”的眼光,历史上很多著名的作品,都是由文化之外的人写就的,最典型的就是法国人托克维尔写了两卷本的《论美国的民主》,直到今天,依然是研究美国政治的重要资料。
贝托鲁奇这个意大利人的镜头给了中国观众一种别样的眼光,去打量自己的文化,这没有什么不好。“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一种文化中浸泡久了,很多东西会视而不见,而陌生人却往往能敏锐的觉察到。
我不喜欢动不动就用“妖魔化”这个词,我没在《末代皇帝》中看到什么妖魔化,有的只是贝托鲁奇对异域文化的诗化表达。
溥仪这个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孤独者”具有普遍意义,他确实是个皇帝,但我在他身上,我也看到了普通人的困惑。否则,这部电影不可能获得世界性的成功。
《末代皇帝》有两个版本,163分钟的公映版与219分钟的电视版,贝托鲁奇自己说他最喜欢公映版,电视版是应意大利电视台的要求单独剪出来的,分成上下两集播放,大部分同学看的应该也是163分钟的公映版。
我剪辑的底本是219分钟版本,你一会儿看节目会发现,在讲解中会偶尔出现一些英文对白,那都是219分钟电视版的增补内容,所以没有中文对白,可不是我剪错喽。
好,上节目,这期老好看了。

《细读经典》往期回顾:
See小店铺的双十二促销已经启动,把主页链接放这儿,大家想剁手的随便逛逛。
《电影最TOP》2019年原创年历已上架,现在B版已经卖光,我刚才去搜了下,竟然有一堆假冒的,索性放张二维码吧,不是用微信,而是用淘宝App扫码,直接到。
淘宝App扫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