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本文为“电影最TOP”的图文导读,视频节目请点击文末的视频框
张艺谋的新片《影》再过几天就要公映,有同学问我为啥不做国师的盘点专题,我当然是有原因的啦,一是正好轮上《细读经典》栏目,二就是做导演专题的太费时间,要看更多的电影与资料,时间来不及。
好在张导的下一部新片已经开拍,那就下回再说,他应该舍不得退休的。
这期就来讲讲他最好的一部作品:《活着》
我很喜欢这个字体,粗粗拉拉的血色,活着大多数时候是一种野蛮的力量。
这个故事我先看的是余华的小说,他用了一种很残忍的方式来赞颂人性光辉,比起另外两部《细雨中的呐喊》与《许三观卖血记》,《活着》显然有更强的力量,看完能让你好长时间缓不过来。
张艺谋打算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活着》还没有正式出版,别的不说,国师的文学鉴赏力绝对杠杠的,那个时代的导演们的平时都是读《十月》《收获》这种严肃文学刊物找灵感,现在可能刷微博的更多一些。
那时候的葛优也还没把自己完全献给冯小刚,还没成为大陆喜剧王,你要是让我现在想,提名20个演员去演富贵,我应该不会把葛大爷放进去。
电影版的《活着》并没有完全把小说里那种深厚的力量挖掘出来,因为都死光了的结局太过凄惨,对观众来说实在是太堵了,这样温情化的处理也挺符合张导的性格,他并不是个特极端的人。
《活着》获得了戛纳的评审团大奖,葛优拿下了影帝,巩俐在里面也表现高光,一部电影成就三个人的高峰,这在华语电影的历史上不算很多见。
大上周我说要讲《活着》,有同学就说你咋胆儿那么肥呢?言下之意就是这部电影牵扯到了文革,可能过审有问题。说实话我也挺担心的,不过还好,算是顺利。
而且同学们,如果你仅把《活着》看成是政治电影,那实在是委屈了这部杰作,余华的本意也绝不止于此,《活着》展示的是更根源的民族性格,城头的大王旗是怎么变过来,是个相对浅的层次。
每次想起这个故事,我脑子里都会闪现出罗中立的那副名画《父亲》,只剩下一头老牛陪着的富贵,应该就是这个样子吧。
这张脸上的岁月刻痕才是《活着》真正要讲的,也就是“活着”本身。
上节目:

《细读经典》往期回顾:
这周推个袋装泡茶。
不多说了,我觉得特别好,干干净净的茶包,有红枣枸杞、蒲公英菊花、红豆薏米三个味道,一天冲一包,折合每包不到2块钱,客户送了我两盒,我准备喝完再自己买点。
不过后台没法把三个口味放到一起,我就放个蒲公英菊花的卡片,其他的大家可以点首页再进去,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