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一个人对英国教育有多了解?可以问一下他与Ofsted调查员交手过多少次。
这是Leo的第59篇原创
文 | Leo Chan
在5月21日星期一早上,在学校前台工作的Emma接了一个电话。她脸色一沉,放下电话后给全校老师发了一个电邮。
接着,本来在另一个省份出席会议的校长马上开始赶回来,放学后的各项活动全部取消,改为由校长主持的全体老师会议。
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来是Ofsted打电话来,事隔4年之后,终于再来我们学校作一次评级调查。
01
24小时通知
根据英国教育制度,Ofsted到学校调查只会作出24小时通知,背后的目的就是让学校没有太多时间准备,这样的话他们的调查和评级就会更加准确。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制度,只有24小时学校根本不可能多方面弄虚作假,只能把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Ofsted。
Ofsted评级对学校来说,就好像学生们的高考,但分别在于学生起码知道什么时候会是高考的日子,但我们永远不知道Ofsted什么时候会来学校调查评级。
对上一次这间学校有Ofsted调查评级,已经是4年前的事情。我们大约估计得到Ofsted今年会来调查评级,但具体是哪一天来,我们根本无从知道。
最难应付的考试,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考的考试。
02
管理层的噩梦,老师们的功力提升
按照Ofsted的规则,他们会每2 - 6年就会调查一次学校。但有一些outstanding的学校他们便不会调查得这么密,最极端的例子是可能过了10年都没有再调查一次。
每一次Ofsted的调查,对学校管理层来说都是恶梦,因为很多时候管理层是需要对最后的评级负责的。
我已经不止一次看到了很多学校因为评级下降,而把校长换掉,炒掉管理层等等的例子。
但对于老师来说,我认为每一次Ofsted调查对于老师都是一个提升能力的机会。因为他们的意见对老师教学功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这是我第三次和Ofsted调查员交手。
03
半退休的武林高手
Ofsted作为学校的评级机构,等于手握了尚方宝剑。他们对于学校的评级很多时都是一锤定音。
那么是什么人才配拥有这把尚方宝剑?
其实Ofsted的每一位调查员都是英国教育最顶尖的精英和人才,他们很多都是前任校长,或者以前是学校管理层,又或者是一些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
当中有很多的调查员比现任的校长们有更多经验,不然的话他们有什么资格来评核现任的校长?
他们就好像武林中的前任掌门和高手,处于半退隐的状态。有一天来到我们这家武馆调查,只需要叫几位教师出来打几招,便一眼看穿了这家武馆有多少斤两。
Ofsted来学校调查评级的感觉就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04
与前任掌门交手
这一次是我与Ofsted调查员第三次交手,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次交手的体验。
当时的调查员是一位前任校长,我在课堂上刚开始上课了大约10分钟,他便和副校长一起进来课室,并且坐到了最后一排。
当时我站在课室前心想,为什么有这么多教师,偏偏要选中我?
他们在课室内坐了50分钟直到课堂完结,因此对我整个课堂有非常全面的了解。
在放学之后,每一位被观课的老师都和调查员有一个一对一的面谈机会,当时我没有想到这个半小时的面谈对我将来有这么大的影响。
05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我已经记不清他叫什么名字,但他先正面地肯定了我在课堂上的教学,充分地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需要。
然后他就开始提点我在哪些地方上可以做得更好。我可以肯定地说,听这位前任校长的建议10分钟,可以省去我两年的摸索时间。
你可能会觉得有点夸张,但有过与Ofsted调查员交手经验的教师们,都会明白这种感觉。
这就好像一位武林高手帮你打通了任督二脉,让你的功力在瞬间提升到另一个层次。
他当时跟我说,”因材施教是英国课堂非常基本的一点,你准备了两三份教材给学生们的确不错,而教材的难度定位也非常好,可见你之前下了不少功夫。但如果你没有这么多时间,用这一种方式去准备每一堂课,你如何可以只用一份教材,却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呢?”
当时的我想了一下,很坦白的说,”我不知道,因材施教育就是准备多于一份教材,不就是这么简单吗?”
接着他传授了我三个口诀,differentiation by task,differentiation by outcome,differentiation by time。
Differentiation by task的意思是在一份教材之内可以分出两种或以上的难度,这样学生在完成了一个难度之后,并不需要再拿另一份教材,而是可以继续去发展到下一个难度。
Differentiation by outcome的意思是学生们做的是同一样的问题,但老师对他们最后得出来的结果,要求却是不一样的。
对高能力的学生要求可以包括准确度,具有逻辑性的答案铺排,计算过程中作了那一些假设,如何去证明这一些假设是合理的等。对低能力的学生可能只会要求做对答案而已。
Differentiation by time的意思是学生们做的是同一样的题目,但不同程度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时间要求。
例如,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我只会给他们15分钟,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就会有30分钟的时间。这样的话就算是一份教材同一份题目也可以给予学生不同程度的挑战,这就是因材施教。
他大约用了5分钟去讲解这三个口诀,我听完之后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这种技巧对于我往的发展有很大帮助,因为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却得到差不多的教学效果,让我可以把时间放在其他教学活动之上。
我当时有一刻冲动想用中文跟他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06
学生的问题,一定要老师回答?
这就是他问我的第二个问题,”学生举手问问题,一定要老师回答吗?”
我是在香港受教育长大的,觉得这是理所当然。 ”学生问问题,不由老师回答的话,难道由学生回答吗?”
他淡然的回答,”是,学生问问题,不一定要由老师回答,有时可以让学生去回答。
他拿起了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了几个英文字,然后叫我把这张纸保存下来,以后一定要好好摸索。
我当时万万想不到,这几个英文字对我获得了现在这份工作,起了这么大的关键作用。
他当时在白纸上写的是“bouncing questions in the classroom”。
背后的意思就是当有学生A问问题的时候,不要用老师的身份马上给出答案,而是把这个机会让给其他学生,让他们表达一下自己的睇法,学生B回答学生A的答案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
接着,我便问学生C是否同意学生B的回答, ”为什么?有没有什么补充?“ ,然后我再问一下大家对学生C的回答有什么意见,这个时候可能学生D又会举手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和问题。
这个技巧是让一条问题在课室内跳来跳去,衍生更多的问题和讨论。
这样的做法有两大好处。
第一,如果一个学生有问题由老师回答,这个过程中只有一名学生和老师参与。其他学生有没有专心地听?谁也不知道。
但如果我马上问学生B是否同意刚才学生A的说法,我便可以立即测试出哪一位学生有专心地听,而且其他学生也会马上警觉起来。
第二,bouncing questions in the classroom可以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需知道青春期的学生是非常喜欢争论的。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的脑袋活跃起来,而不是沉闷地听课。有时候课堂内会分成两大派,然后争辩起来。这时候老师只需要静心聆听,便可以知道有哪些学生对数学概念有误解。
正正是由于我熟练地运用这种教学技巧,让我在申请现在这份工作的时候,击败了几个老外。
这是我现在的数学部门老大Kevin后来告诉我的,他说副校长Joe在面试时观看我授课的时候,对我运用这种技巧的教学效果印象特别深刻。
后来校长,管理层和Kevin在校长室开会讨论人选的时候,Joe大力地支持我,向校长说“我要这个人!”。
最后我才击败了几名比我资深的老外,获得了现在这份职位。
因此,我非常感激这位Ofsted调查员对我的指导。这次交手的经验把我提升到了另一个层次。
07
结语
每个人学习的方式都不一样,有些人喜欢自己摸索,有些人一心只想找高人帮忙,有些人会把两种方式混合起来。
这个问题没有对与错,只要自己喜欢便可以。
我的看法是,自己摸索的学习印象会更深刻, 但到了某一些关键位置,高人的辅导和提点可以把你瞬间提升到另一个层次,节省您大量的时间。
时间比金钱更宝贵,对吗?
END
往期精华回顾
作者|Leo Chan
资深英国教育专家
首位入选华人老师,参与拍摄英国政府教育部宣传片
香港大学毕业

英国教师资格证
在英国排名最顶尖2%的中学任教
英国教师协会资深会员
长按二维码咨询我吧

英国政府教育部宣传片
(一定要看到最后!)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每周兩篇,中西教育定期分享
与你一起,关注下一代成长
微信公众号ID : ctcleo_education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