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躺了一年的葛优瘫,到每一集都能致郁的马男波杰克,再到咸鱼表情包、「丧茶」,你有没有注意到,一股泥石流般的「丧文化」正在年轻人的圈子里蔓延。丧的日常大概是:看起来并没有希望也找不到方向的人生,一个无聊且荒诞的世界,令人感到绝望的爱情/婚姻……与特立独行的「垮掉的一代」相比,丧的一代更心甘情愿地沉浸在无尽的自嘲与自黑中。以下,送给时不时感觉自己丧丧的你。
本文为Lens杂志(微信公号ID:Lensmagazine)授权转载,Lens是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文化传播品牌。
到了不努力不行的时候了,世道艰难嘛。
其实大部分脆弱、软弱、沮丧的“废物”,都不是不想努力,只是到了该努力的时候,发现自己做不到,意志力、身体和行动能力全面崩坏。
“废物”一定是憎恨自己的,因为你知道,你所逃避、无法完成的事情,不会离开,它们还在那里,等着在某个时刻回来找你围殴你
比如,你如果不锻炼,身体就是会不好,出各种问题,脖子咯吱作响,头又痛,得一些很奇怪的病,反正就是被用得不好了,旧了;
比如,学习新技能、考试拿证、知识更新、会说多一门的外语,如果没有技能傍身,导致早早进入职场焦虑期,在公司痛苦地挨日子,那就太可怜了;
比如,最重要的一点,能够与艰难、困难的事情相处,近乎一种品质
不具备它的人,因为没有与困难的事情对撞、摩擦,没有在一个聚集的点上投入大量精力,整个人都会缺乏重心,而随波逐流
况且很废柴地活着,其实并没有什么乐趣。就像你很难看到生机勃勃的长期失业者
成年人的乐趣,往往代价高昂。没有赘肉的身体,显得年轻了五岁的肌肤,神采焕发的眼神,有意义有前景的事业,它们背后的价签都高得令人咋舌。
所以还是要做艰难的事,麻烦的事,需要每天坚持的事,越早越好。
那怎么办呢?
我觉得在这方面,我们要跟广告业好好学习,想想现代广告业,怎样凭借一己之力,把shi一样的都市中产生活成功推销给我们,并让那种生活成为我们竞相追逐的对象。什么黑咖啡、有机餐、很丑的设计款……
把觉得困难、恶心的事情大肆推销给自己吧
 ▼
第一:作为一个“废物”,首先不要憎恨自己,哪怕在你感到无力时,也不要恨自己。
具体到实践上,就是眼光不要太高,每天有一点进步就好了。有人能跑下马拉松,你跑1000米就气喘吁吁,你们之间天堑、鸿沟般的距离让你的绝望感油然而生,完全失去动力。那就别管马拉松了,今天跑1100米就好了。因为你干嘛要变成别人,把自己的极限再往前轻推一点点就行了。
第二:把事情分割成很小、很简单的事情
流水线化,一个时间点只用做一件简单的事情就好了,不要管接下来的事情。再配合广告宣传语:前进!(无脑,铿锵有力)你值得!(没有任何原因的自信心爆棚)畅饮(无障碍的爽)这样就很容易接受和实践。
我有阵子游泳,总是磨磨蹭蹭地不想去,那就把自己流水线化吧,特别适合大脑一片空白的状态:先对3点钟的自己说,把泳衣泳镜什么的装在包包里,很容易,3点就把泳衣装起来;再对3点零5分的自己说,提着包包下楼吧,或者再简单一点,走到门口去吧,然后下楼,然后往泳池的方向散散步吧,然后很自然就到了泳池开始游泳了。
第三:美化每一次努力,大肆渲染每一次努力的优点
其实说白了,哪有什么困难的事情和轻松的事情,事情本身都差不多,有可爱的地方也有讨厌的地方。
很多事情本身并没有那么恐怖,是废柴们“无法完成”、“似乎很难”、“结果不会好”的心理压力导致的惶恐不安让它变成了地狱。
找到事情本身的吸引力,不要关心结果如何。不论是工作还是打游戏,任何事情都投入地、一心一意地做,享受其中的乐趣和成就感。
但是做到“一碰这件事就想吐”的时候,就别做了,等到回血以后,心理上又想做、可以做了,再去做。如果一直不回血,那就别做了,不用责备自己。有的事情对你来说本身就是错误
第四:杀手锏,这是我最后一次xxxx了
向宫崎骏学习,从十年前开始他的每一部片子都号称“最后一部”,但是每次都还会回来,真的是在拼命坚持啊。
最后一次”,带来神圣感和仪式感,让你意识到这是你生命中的重要时刻,需要好好对待。
这个破烂项目,我做完这个就辞职回老家!——为了表示诚意可以写辞职信,收拾行李。
今天是最后一次跑步,以后再也不跑了!
……
当你把“最后一件事”完成以后,成就感和愉悦感会让你迅速回血,直到可以再来一次。
努力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自尊心的问题。《身份的焦虑》里写道:“社会过度地抬高了我们对自己的期望,其结果就是足够的自尊将永无可能实现。
所以,真实地面对当下的自己,接受自己的弱点,消除与努力之间的心理障碍,事情会变得容易一些。
当然,生活是艰难的,对任何人,任何生物,对苍蝇、蚊子,也是非常艰难的。你不可能连苍蝇蚊子都不如。
作为一个嘴炮,我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你还不能错过:
进入【独家精选】菜单或直接点击下列关键词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