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潘金莲这个艺术形象知名度有多高?我们说一个女人“纵欲”、“好色”、“水性杨花”,基本上可以用潘金莲这三个字来形容了。
做为《金瓶梅》第一女主角,纵欲不是她唯一的标签,她阴狠毒辣,贪婪嫉妒,天真轻信,这些复杂的人格构成,被作者描摹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最后的结局,更是令人唏嘘不已。
我们先来看看潘金莲是怎么惨死武松手上的。
西门庆死后,吴月娘先是打发卖了春梅,然后赶走了陈经济。潘金莲身边最亲近的两个人都被支开后,潘金莲在西门府完全处于弱势地位了。这个时候,她应该嗅到了危险和不安,但没想到,兜兜转转,她又落到了王婆手里。
金莲一见王婆子在房里,就睁了。向前道了万福,坐下。王婆子开言便道:“你快收拾了,刚才大娘说,教我今日领你出去哩。”
一个“睁”字,足以见得潘金莲当时内心多么震惊和绝望。
潘金莲到了王婆家,被安排在里间,和王婆一起睡。王婆有个儿子叫王潮,睡在外间。潘金莲“次日依旧打扮得乔眉乔眼,在檐下看人,无事坐在床上,不是描眉画眼,就是弹弄琵琶,王婆不在,就和王潮斗叶儿、下棋。那王婆自去扫面,喂养驴子,不去管他。朝来暮去,又把王潮刮刺上了。”
潘金莲果然是个不甘寂寞的欲女啊,她此时是个待价而沽的商品,前途未卜,凶多吉少,却丝毫无警惕;她只懂得打扮漂亮,用仅有的姿色,去跟命运翻云覆雨。
陈经济想要赎回金莲,但是王婆开口要价100两银子。他只得去京城想办法筹钱。
张二官有心想买金莲,但是听闻了她在西门府跟女婿偷情的事,也作罢。
周守备答应了春梅,把金莲买来跟她作伴,可是也嫌100两银子太贵。
阴差阳错之下,潘金莲最后等来了武松。
02
武松这个人物也很有意思,在《水浒传》里他是打虎的英雄,是义薄云天的真汉子;可是到了《金瓶梅》里,他成了一个骗子。
武松骗婚写得非常有趣。他说了一堆好听的话迷惑王婆,爽快地花100两银子买金莲,另外还给了王婆5两银子的媒钱。
别忘了,是王婆和金莲联手毒死武大,她们见到武松竟然不害怕,一个利欲熏心,眼里心里只有那100两银子;另一个,是彻头彻尾的天真,心下暗道,“这一段姻缘,还落在他家手里。”
武松杀死潘金莲,在《金瓶梅》里写得曲曲折折,又颇有情色意味,例如“一面用手去摊开她胸脯”这样的情节,令许多金学评论者众说纷纭。
台湾学者叶思芬评价说,“你要杀便杀,干嘛把人家脱光?在他(武松)的潜意识里,或许金莲对他具有性吸引力,但他的理性对此是抗拒的。说不定,他还是被她引诱了,这令他更气愤。气愤演变成恨意,他故意凌虐她,羞辱她,还要骗她。”
潘金莲死的时候只有32岁。
她的一生,被侮辱和损害,被卖来卖去,毫无自主权。她贫穷,卑微,势单力薄,唯一可以凭借的,只有姿色。她也没有辜负这副好皮囊,在欲望的深渊里翻滚过,诱惑与被诱惑。她用它安身立命,与其他妻妾斗争,体验着虚幻的极乐。
可是,最终,命运却没有放过这个穷途末路的女子,她到死,还幻想着武松会娶她,“这一段姻缘,还落在他家手里。”
这是极大的讽刺,也是最悲伤的地方。
03
那么,潘金莲真的是死于欲望吗?
不,欲望从来杀不死一个女人。潘金莲的悲剧,在她童年时就埋下了种子。
父亲是裁缝,可惜早早过世,家道艰难,于是被妈妈卖到王招宣府。
那一年,潘金莲9岁。在招宣府里,她学习弹唱、刺绣、化妆,学会一整套用姿色和技艺取悦男人的方法。
15岁时,王招宣过世,潘金莲又被妈妈卖给张大户。
张大户收用了金莲,很快被老婆发现,然后又把金莲送给了武大郎。名义上,潘金莲是武大郎的妻子,实际上却还是张大户的偷情对象。
武松的出现,是潘金莲情感意识的觉醒。她爱慕他,可是她有什么呢?
她只有从小学会的那一套,用美色取悦男人的方法。
她对人没有客观清醒的判断,对所处的环境也没有最基本的认知,甚至身处危险时也浑然不觉。
她的天真和蒙昧,因为从小被灌输的那一套浅薄无知又有害的价值观:男人都是好色的,美貌是女人最强有力的武器。
潘金莲的悲剧,在于她持有的那套有毒价值观,也在于她没有自我反思的能力。
一个人,若没有反思自己人生的能力,就永远无法获得成长。这是《金瓶梅》整部书,书写的底层人生最浅薄也最可悲之处。
我们再回过头看,西门庆死后,大厦将倾,吴月娘手里握着生杀大权,其他人的反应是怎样的?春梅嗅到了危险,李娇儿借机逃回了妓院,只有潘金莲,依旧浑浑噩噩度日,“很傻很天真”地等待着男人的救赎。
她可能到死都不明白,自己的风情万种,为什么撩不到武松。
  END  
本期作者李娜,畅销书作家,理性水瓶女。爱美爱文艺,也非常独特非常清醒。已出版《你走的弯路,每一步都算数》,公众号:与尔同消万古愁(shovidnana)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