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3185字 | 阅读需6分钟
我们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去援助非洲?今天好好给你讲明白
“我们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并非发达国家,还有几千万人没有脱贫,负担这么重,为啥还要每年援建非洲600亿那么多?这些钱留下来帮帮没脱贫的老百姓,或者多建一些希望小学不好吗?”
印象中,这种说法时不时就会冒出来,尤其当国内出现什么状况需要用钱的时候。
援建非洲,真的花了那么多钱吗?花那么多钱,我们真的是在做亏本生意吗?
我们今天就说说这事。怎么说呢,经济学上的事,有的时候真不能用花了多少钱回没回本来简单地衡量……
1
日本的“赔偿景气”
别说援建了,这个世界上,有时候连战争赔偿都能用来赚钱,大家听过吗?甚至还因此诞生了一个经济学的专有名词,叫做“赔偿景气”。
这说的是《旧金山和约》签订之后,日本在政治上结束了占领时期,其经济也开始摆脱美国的直接控制,回到了自由化的状态,同时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离战场最近的日本成为了美军最近的军事后勤基地,大量的军需物品订单,让日本经济飞快复苏甚至到了必须开拓海外市场的程度。
日本企业第一个瞄上的目标是东南亚市场。
可是这时二战结束才没有几年,日本在二战期间的种种暴行东南亚人民并没有忘,普遍存在着反日憎日的情绪,这让日本产品根本没办法进入这些国家。
日本的豆式小坦克横扫东南亚
那日本是怎么解决的呢?答案肯定出乎大家的预料——靠战争赔偿!
当时东南亚国家的民族情绪高涨,日本企业的商业行为根本就进行不下去。不过,虽然企业无法进入,作为二战的战败国,日本付给东南亚国家的战争赔偿各国却是要的,而且心安理得,精明的日本人就牢牢的抓住了这个机会。
将原本应该用钱给付的战争赔偿,巧妙的替换成了日本的技术劳务以及其他产品。反正这些国家有了钱也是需要买东西买技术的,给钱和给劳务给技术也没什么区别……
比如对缅甸的2亿美元战争赔偿,就换成了向缅甸提供运输设备,包括公共汽车、小轿车、铁路运输车辆及其他能源设施(如缅甸首都仰光的巴鲁河水电站)等等,全部技术人员和成套设备均由日本提供。
缅甸模式的成功产生了辐射效应。
1956年,菲律宾政府与日本达成战争赔偿协议就采用了同样的方式,高达5亿美元的战争赔偿,全部换成了货物与技术服务,现金赔偿仅有2000万美元。
之后印度尼西亚的赔款也是同样,4亿美元的赔偿,换成了货物、技术以及勾销之前的贸易债务。
再之后的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都采用了相同的替代补偿的方式。
几乎就是从1955年开始,日本开始战争赔偿的同一年,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期。赔偿非但没有加重日本的经济负担,反而促进了日本机械制造、化工、机电产品海外市场的拓展。
大家想象一下,东南亚国家的大量公共设备都是由日本提供的,这是和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都不同的标准。不说别的,就说电压,世界上分美国型(110v-130v)和欧洲型(220v-240v),但日本型比所有型都要低,110伏。
你用了日本人的电厂供的电,就得配日本出的电气产品,否则根本带不动。以后维修自然也需要日本的技工,如果要更新换代,最方便替换的肯定也是日本的产品……
天真无邪的东南亚各国,就这样被日本企业轻易渗透了。
时至今日,东南亚仍旧是日本商品重要的倾销地,当初日本标准的影响仍没有完全消去,可以想见“战争赔偿”的威力!
所以,大家看到了吗?
经济学上的事,有时候就跟老话说的一样,“吃亏就是占便宜”,出出进进的,真不是一眼能够看穿,一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
日本靠赔钱的“战争赔偿”攻略了东南亚,你们说,我们每年援建非洲那么多,图的又是啥呢?
2
援建的本质是什么?
其实大多数国人都理解错了一件事,就是对外援助的本质。
对外援助的本质是什么? “对外援助作为援助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国家私利是天经地义的。”现实主义大师汉斯·摩根索的这句话,被认为是现实主义国际关系学派对于对外援助性质的认定,事实也差不多就是这样。
对外援助不是无偿捐款,不是赔本赚吆喝,之所以叫做援助,更多是因为这样好听。我们是有切切实实的私利的,本质上是要赚钱的,甚至……赚的不止是钱!

比如——1971年10月25日两阿提案,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第1976次全体会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等23国的提案。

中国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投票
绿色为同意、红色为反对、蓝色弃权
提案内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将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机构中驱逐出去。
这其中,欧洲以83.9%的高支持率排名第一,非洲则以多达26张赞成票,赞成票数最多。
常任理事国的位置,不是谁都能坐上去
再多钱也买不来的
为什么非洲会有这么多赞成票?还不是因为自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中国向非洲不断提供的各种援助吗?
据统计,五十多年来,中国为非洲援建了近900个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向非洲47个国家派出了1.5万多人次“白衣天使”,在非洲大陆救死扶伤;为非洲50个国家提供政府奖学金;共3000多名中国官兵先后前往非洲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成为非洲和平的“守护使者”。
当然,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收获的绝不仅仅是政治上的利益……
在这方面,日本攻略东南亚的手法无疑是我们一个非常好的范例。
当然,我们从来不曾侵略过非洲,所以也不能打战争赔款的旗号,那就只有用对外援助的名义了。不过不管在官方还是民间,援建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都要高过援助。
援助?援建?大家仔细体会一下这两个词的区别。
奥妙就在这里了,中国援建非洲项目的资金,大多来自中国对非洲的两优贷款——
“优贷”:中国援外优惠贷款,是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具有援助性质的中长期低息贷款,主要用于中外双方企业合作中经济友好,有偿还能力的生产型项目。
特点:贷款利率低,期限长,100%融资;资金类型:人民币,贷款资金直接进出口商账户,资金不出境。
“优买”:优惠买方信贷,是一种基于政府信誉的主权级别的政府贷款,用于对方政府或者企业采购中方设备和服务。特点:看所在国是否有由中国商务部、外交部、财政部联合制定的优买额度。
优买需贷款方提供商务合同金额的15%预付款,资金类型为美金。
看到没有,这两种贷款模式,前一种给人民币,而且资金不出境,虽然是自由使用的,但基本上……只能用来买国内的东西。想把资金周转出去买点别的基本是不可能的,在做买卖的同时,还顺便推销了人民币。
至于后一种,资金倒是没限定人民币,却限定了必须购买中方设备和服务。用人民币买当然很好,用美金的话,就是帮中国增加外汇储备,也一点不亏。
这么一圈下来,基本上60%的援建资金都流回了国内,换成了中国生产的各种设备、产品以及技术援助。
至于贷款的偿还,前一种主要由投资的项目,比如说铁路、矿山、油井等工程的营收;而后一种,大多以非洲国家的石油、矿产等资源做担保。不管怎么说,肯定是不会亏的了。
不仅如此,基建做好了,铁路公路通了,矿山油田开发了,大大小小的工厂投产了,中国的公司就可以组团去了,生活用品、家电、手机甚至电脑等等,也都可以在非洲开卖了。
据统计,中非之间的贸易额,最近十几年猛增了几十倍,已经冲到了2200亿美元每年,中国连续6年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把美日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这是我们持续几十年的努力开花结果了!也难怪美国和日本会酸溜溜地表示,中国都要把非洲“殖民”了。
3
结束语
我们当然不是殖民!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不一样,受过殖民的苦,分外地知道被殖民的痛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以,援建我们是真心的,当然,赚钱我们也是真心的。这两者其实一点也不矛盾,因为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就是要钱的。
中国曾经也没钱,所以才搞改革开放,用中国广大的市场,换取国外资本的进入,世界各国的拉投资。最终国外资本赚得钵满盆满,而中国也用这些钱,摆脱了往日贫困的面貌,成为了世界经济的奇迹!

现在中国对非洲进行援建各种贷款,其实是同样的操作,只不过一种是主动的一种是被动的,而我们的角色,也由受资方变成了投资方。
相信最终结果也会是一样的,我们援建非洲,非洲富裕了变强了,我们也赚钱了,变得更强了!
(本文转载自 军武次位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