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档非工作时间的访谈节目
可能在休闲会所、深夜酒吧、健身休闲馆
在娱乐中探讨行业大事
在嬉笑中畅谈人生
在这里,你将看到留学行业大咖的多面人生
除了日常的锦罗玉衣、风度翩翩
或许还有推杯换盏、手持雪茄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碰”撞思想的火花
体育精神
兴趣爱好
留学经历
创业故事
子女教育
行业八卦
中外文化交流
教育教学经验
... ...
天马行空 畅所欲言
今天《留学》三缺一的
嘉宾
是来自
北京留学服务行业协会会长
桑澎
桑澎
VS
来自
《留学》杂志的
红中
南风
白板
鬼马记者团PK行业观察家
究竟会摩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
您会把自己定义成一个教育者吗?
我从未将自己定义成教育者。
在讨论教育工作者形象的时候,曾经有一个朋友跟我说过一句话,意思是说,“你千万不要指望你能去教育别人”,这句话对我触动特别大。至少我感觉,我是真的不具备教育别人的能力和资格,包括我的儿子和孙子,顶多希望让他们从我身上领悟或者学到点什么吧。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走过了人生的大半部分,我仔细想了想,好像没谁能把我教育好,所以也不指望我去教育别人,更别说当一个教育工作者了
您给予自己孩子的,是什么样的教育?
我跟我的儿子,两代人对教育的观念很不一样。
对我的孩子,我从来不给他报课外班,他上学的时候,一般家长会我也不怎么去,完全是靠他自己,你喜欢学什么就去学,不喜欢学什么就不要去学。我觉得挺好的,他也一样从英国一路走回来,也挺好的。
不过现在,他完全没有按照我教育他的方式再教育他的孩子,我的孙子才五岁,现在除了幼儿园之外,还要额外学七门课。不过对他们的孩子教育,我从来也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因为我感觉,那是他自己的事情,是你的责任,跟我没有关系,所以我不会说反面意见。
您本人,对于英美两国的教育,有没有什么倾向?
我早年是在英国学习的,我的儿子、儿媳妇也都是从那边学习回来的,他们还有英国的亲戚,但是孩子的姥姥那边,上一辈人是留美的,他们有留美的情结。
目前的话,我更希望自己的孙子今后会到欧洲国家学习,欧洲国家比较多,而且再小的国家,就像斯洛文尼亚才两百多万人,也有自己的文化,像克罗地亚420万人进入世界杯,冰岛34万人也进入世界杯,再小也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性格,教育历史也比较悠久、比较好,而且你可以在一个局域的空间里看到更多的文化,所以我比较喜欢那样。
谈成功
我觉得一个学生从小受到的教育,一直到上大学,跟人生的成功与否没什么关系。
这其实关系到你怎么定义是否成功,考上一个好大学或者读博士?成功是给人家看的,还是你真正是成功的?
我走到现在,我觉得我一生挺成功的。有人曾经问过我,“桑老师你要是再活一遍,你打算怎么做?”我说千万别让我再活一遍,我这一辈子活得够累的了,我觉得挺好的。
国外的大学希望自己的学生背景多元化这对中国学生来讲,会不会是一个机遇?
我举个例子,我曾经接待意大利几个美院的院长,其中佛罗伦萨美院的院长跟我说,他特别喜欢收中国学生,我问为什么?他回答说“这是我教学的需要”。
他们意大利的艺术,除了经典艺术、学院艺术以外,更多是实用艺术,所以他们的艺术教育一直是一条线,跟宗教是分不开的。在现在的发展当中,东方文化有它自己独特的一些东西,不管是色彩、线条、构图,什么都不一样,为了扩充自己多样性,所以他希望收中国学生。
但是也有问题,比如看到一幅作品,他们很想听中国学生创造这幅作品的内心感受。但是很可惜,我们的孩子就只能画出来,想不出来、说不出来,他们的院长觉得特别不能理解。
后来我跟他讲,我说我们学画画跟你们可能不太一样,我们是要师从一个老师,老师让你画什么你就画,学生不会想我为什么要这样画,我们缺少这种思辨的思维,我们的教育也没提供给学生这样的教育服务。
但是总体上,东西方文化是大家都希望有的,所以要把它融合起来,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文化不断丰富、稳健发展。
谈三观教育
现在有种说法叫三观教育,说什么三观不正,我对这个特别有看法。我觉得,你说人生观,我这个岁数可能会有个人生观、世界观,可是一个小孩子,你都没看过这个世界,你怎么会有世界观。你给他的东西,一定是你的,他看到、体验过以后,觉得你说的不对,他以后自然就不会相信你了。
我遇到一个学生家长特别典型,他本身是一个大夫,退休了,他的孩子清华大学毕业,去美国读完博士回来,扎扎实实做一个类似教师这样的工作,人家孩子特别享受工作的过程,但是他就会觉得没出息,他觉得自己的教育业很失败。
留学回来的孩子,我觉得他们更享受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他们不太追求那些表象的,他很重视过程。这跟家长的期望值就会不太一样,家长会比较希望,孩子可以很快地就站在巅峰的位置上。
谈文书写作:别瞎编
在出国申请的时候,文书写作别那么花里胡哨、浮夸。你就说自己怎么好,但是别瞎编。
我们的文化,有谦虚的品质,但是谦虚也要有度。我那时候闹红卫兵,文化大革命还没结束,我在部队,每周要开一个班会,每个人都做自我批评,后来我发现了问题,你如果老批评你自己,那么别人一定也老是批评你,后来我们就不这么干了,就自己表扬自己,正确、及时地表扬自己,然后就发现这个特别好。如果你自己都不说你自己好,那谁说你好。
在留学圈里,您有特别看不惯的事情吗?
有,这么说吧,因为这个行业应该是先有的孩子才有了爹妈。最早的时候,无论是从业人员,还是国家开放程度,或者信息来源,真的是有虚假的成分,以把人弄出去为主,可能不是特意造假,但是会给你夸大,有一些不太真实。
因为终究他是生意,这个我可以理解。但是到了今天,我特别不喜欢这样了,学生送出国真的是第一步,你不替他出去以后打算,真的有点不太负责任了。
出国现在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成问题,无非就是上哪个学校、哪个国家而已,那他适合不适合出国,或者他适合到哪去留学,这个应该给人一点建议和忠告,有的人真的不太适合,你就别让他去,然后说一些真话告诉家长。
我感觉到现在,应该上一个台阶了,别还用老办法,那个不行。
怎么看克罗地亚这个国家?
克罗地亚真的是值得去。我去过克罗地亚之后,最大的一点感受就是和平太重要了。进去波黑战争遗留区,感觉那就是另外一个国家,农村的房子被炸毁了,还保留着残垣断壁,旁边是已经修复完的房子,你能看到高大建筑的一面弹痕密布。我去瞻仰、凭吊了一下死难者,20多万人死于战争,真的很震撼。
如果让您选择,一生之中,必须要去的三个地方是哪里?
我首选西藏、以色列和冰岛。
冰岛和西藏完全不像地球,就像另外一个星球一样。以色列是太神奇了,不能想象这个世界上还要这么一个国家,而且那个国家真的是太不可思议了,一定要去。
但这些都不是风景最美的地方。要说去享受自然风光,那么还有很多好地方像斯里兰卡都很不错。
《留学》
独家花絮
采访之前,听闻采访对象是北京留学服务行业协会的会长,记者本以为会见到一位正襟危坐的老学究先生,然后几番攀谈下来,博学、睿智而又幽默,甚至略带几分搞怪气质的形象,开始颠覆记者之前的种种假象。
“退休以后,我做的第一件事,一定要去英国进修三个月到六个月的园艺,然后再去俄罗斯住上半年,看看人家的油画,顺便学学手风琴,多玩几天。”
“有个美国人管我叫教父,说我是中国留学教父,我一听不开心了,教父多难听,然后我更正了八百遍了,我说人家都管我叫雷锋。”
“活到我这个岁数,我也没什么追求了,我就感觉,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美好的地方值得去,当然也有很多美味的食物。”
……
采访过程中,桑澎金句不断,言传之外,身教着教育应有的快乐、自主和悠然自得。
是不是还没看过瘾?
下期精彩再会
也许 下期的主角就是你!
《留学》三缺一等你来碰杯
往期精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