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那条“94岁老人裸捐1857万
”的新闻,很多人可能完全不知道叶嘉莹。

面对蜂拥而至的媒体和探访者,叶老本以为他们是来与她谈学问、聊诗词,却没想到,他们是冲着捐款而来的,这位老人毫不避讳地对CCTV记者说:“我觉得这些人很无聊
叶嘉莹于2018年6月,将自己的毕生积蓄捐献给南开大学,用于设立“迦陵基金”
叶嘉莹,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这位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大家,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大夫”。
今年94岁高龄的叶嘉莹,一生颠沛流离,她的足迹遍布大陆、港台、欧美。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叶嘉莹是许多人通往诗词国度的引路人。
在近70年的教学生涯中,从白先勇、席慕蓉、陈映真,到蒋勋、张北海,这些名人大家都是她的学生,台静农、周汝昌、南怀瑾、陈省身、杨振宁、温家宝,他们也都是她家中的常客。
叶嘉莹的前半生,始终被动地裹挟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波谲云诡的浪潮中。
在大时代的漩涡里,没有个体能独善其身,但因着对古典诗词的执着与热爱,深厚的古典修养塑造了叶嘉莹的精神世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她的人生轨迹。
最终,她个人的机遇成就了中国古典文化的推进与传承。

家世

1924年7月,叶嘉莹出生在京城一个古老家族的四合院。
这一年,林徽因20岁、陆小曼21岁、萧红13岁、张爱玲刚满3岁……在那个中国文学史上才女辈出的“黄金时代”,此刻这位尚在襁褓中大声啼哭的女婴并不知道,有朝一日,她也将跻身一代传奇女子之列。
少女时期的叶嘉莹
叶嘉莹的家族本姓叶赫纳兰,因民国以后废除满族姓氏,方简化为“叶”氏。在这个书香世家中,父亲叶廷元为北大英文系的高材生,母亲李玉洁曾任教于女子职业学校。
就是在这个充满古典意境的书香世家,培养出了叶嘉莹对古典诗词的终生热爱,在很小的时候,家里人就教她识字、辨平仄、分四声、吟诵与作诗。
熟读《论语》,十一二岁即可为文作诗,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的叶嘉莹,少年时就表现出了兼具悲悯与智慧的“诗心”,这些都是得益于她的家庭教育。
叶嘉莹(中)3岁时与小舅及大弟的合影
叶嘉莹度过了恬静淡然的童年时光,但生在一个动荡的年代,谁也躲不过命运的车轮。自少年时代起,叶嘉莹便被裹挟进国仇与家难的双重变故中……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在航空公司任职的父亲仓促南迁,而后在战乱中失联。17岁那年,母亲在伤病中去世,这让叶嘉莹比一般人提早明白了生离死别之意。
1948年,叶嘉莹随着身为海军军官的丈夫来到台湾,却因为政治风暴身陷囹圄、无以为家。
期间,丈夫因“台湾白色恐怖”事件被捕三年,叶嘉莹独自忍饥吞苦,为了维持家庭收入,她在多所学校任教,不辞辛苦。
叶嘉莹在台湾期间
丈夫出狱后,因为长期被囚禁的经历而性情大变,动辄暴怒,长期无业。
那段时间也是叶嘉莹一生中最昏暗的时光,一家人的生计重担,都压在了她的肩头。此后,叶嘉莹继续着在外传道授业,回家煎炒烹炸、解决琐碎纷争的日子,在泥潭里焦头烂额的叶嘉莹身心俱疲。
在叶嘉莹的一生中,可以看到“诗词”和“忧患”是成为了她生命的关键词,这些也是叶嘉莹谈得最多的地方。台湾作家龙应台曾在《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中写道——叶嘉莹是“被时代践踏、侮辱、伤害”的人之一。
辅仁大学毕业时的叶嘉莹
那个童年时闭门不出、饱读诗书的大家小姐,如何会预料到长大后竟会经历如此多的磨难。所幸在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在院子中所背诵的诗词,最终成为了她一生的滋养。
叶嘉莹说:“我是在忧患中走过来的,诗词的研读并不是我追求的目标,而是我走过忧患的一种力量。

苦难

翻看叶嘉莹以诗词为线索写就的自传《红蕖留梦》,在“谈诗忆往”中就能深刻感受到一位世纪老人与古典诗词的绵密交会,以及传统文化与当下个体产生的深层互动。
17岁,刚考上辅仁大学那年,叶嘉莹获知虚弱的母亲在送治途中去世。她悲痛到不能自已,写了八首哭母诗,以遣哀思。
瞻依犹是旧容颜,唤母千回总不还。凄绝临棺无一语,漫将修短破天悭。
重阳节后欲寒天,送母西行过玉泉。黄叶满山坟草白,秋风万里感啼鹃。
飒飒西风冷繐帷,小窗竹影月凄其。空馀旧物思言笑,几度凝眸双泪垂。
寒屏独倚夜深时,数断更筹恨转痴。诗句吟成千点泪,重泉何处达亲知。
叶嘉莹在辅仁大学的成绩单
漂泊台湾之时,因为丈夫被捕入狱,叶嘉莹带着女儿寄人篱下。她挥笔疾书:
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已叹身无托,翻惊祸有门。覆盆天莫问,落井世谁援。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
丈夫出狱后因为长期被囚禁的经历性情大变,动辄暴怒。
作为全家支柱的叶嘉莹上有两老、下有尚在读书的女儿,她辛苦教书维持整个家庭,最难过的时候,叶嘉莹甚至考虑过自杀。
叶嘉莹与丈夫及两位女儿
在这些苦难中,诗词成了叶嘉莹从容自得、不受限制的精神归宿。一次,读到王安石的《拟寒山拾得》,瞬时将她从悲苦中释放出来:
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瓦亦自破碎,匪独我血流。众生选众业,各有一机抽。切莫嗔此瓦,此瓦不自由。
我们在大时代的战乱变换之中,真是身不由己”,叶嘉莹终于理解与体谅到丈夫一生的不顺遂,而自己一生无法摆脱的命运和性格,正是“此瓦不自由”。
这份悲悯,把叶嘉莹引入一片更大更远的精神气象。这一刻,叶嘉莹终于释怀。
而后,叶嘉莹因为工作缘故,和家人辗转在美国、加拿大和台湾地区生活,直到几年后叶嘉莹获得加拿大终身教职,一家人才算安定下来。
叶嘉莹于1956年在台大校长指派下,赴美交换
1976年,就在叶嘉莹一切厄运都已经过去,可以安享晚年之际,悲剧却再次发生——她的长女在新婚三年后命丧车轮之下。料理完大女儿和女婿的后事,叶嘉莹闭门不出,日日哭泣,写下十首哭女诗:
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逼人一世来
痛苦吾儿躬自悼,一生劳瘁竟为何
检点嫁衣随火葬,阿娘控油泪千行
万盼千期一旦空,殷勤抚养付飘风
回思襁褓怀中日,二十七年一梦中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苦难,叶嘉莹渐渐体悟到——“把一切建在小家与小我之上,不是一个人终极的追求和理想。”
在极大的悲哀与挫折下,身在海外的叶嘉莹决定,“要回国教书,要把余热都交给国家,交付给诗词。把古代诗人的心魂、理想传达给下一代。
此后,叶嘉莹将所有的情感都投注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上,唯有诗词,才是她人生中可以长久依托的信物。
从幼年时代对古典诗词产生热爱,到把终生奉献给古典诗词的研读与教学,命途多舛的叶嘉莹不仅以古典诗词为业,也在古典诗词中所蕴涵和感发生命与人生智慧的支撑下,找到了慰藉与自由,熬过了种种忧患与挫折

教学

现如今,尽管已经94岁高龄,叶嘉莹依然坚持为学生讲课,将昔日素材资料整理、影印、出版成册,留待后人。叶嘉莹常说“我所体会的那么美好的东西,我不愿意看到它没有人了解”。
叶嘉莹每天两点半睡,六点半起床,整理演讲稿,批改学生论文,从教七十余年,叶嘉莹始终投入着深刻的感情。
第一次听叶嘉莹课的人赞叹:诗歌竟能如此美妙悠扬,还有学生形容道,旁听她讲课就像是“偷吃仙桃”
1993年春,叶嘉莹在哈佛大学远东系讲演
叶嘉莹念诗时仿照古法,把入声读成仄声,曲折婉转,有音乐之美。讲到动情处,一手虚握拳,逆时针向外缓缓旋动,似乎轻执书卷,又像在引人向学。
台湾作家陈映真曾分享自己1957年在淡江大学旁听叶嘉莹《诗选》课时的感受,感慨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诗词中丰富璀璨、美不胜收的审美世界,叶嘉莹的每一堂课“几乎都令人感到永远新奇的、审美的惊诧”
风花雪月、儿女情长、激情悲壮、凄楚彷徨,她时而如黄莺出谷,清脆欢畅;时而如清风过耳,软语呢喃;时而如江浪起伏,波涛汹涌,其声摇曳多姿,令人沉醉不复醒。
有网友在知乎回忆叶嘉莹讲课的场景
叶嘉莹常感慨,希望有一天生命是结束在讲台上。“我不想我们炎黄子孙,如入宝山空手而归。古典诗词蓄积了伟大诗人的心灵,其智慧、品格、襟怀与修养,可以让你的心灵不僵、不死。
在台湾教书时,每次念到杜甫“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的二句,她都会因为长久思念故乡而泪水涌动。
回忆那时的场景,诗人席慕容说 :“她介绍李白的时候,李白就很骄傲地走出来了;当她介绍杜甫老年的诗歌的时候,杜甫就真的老了…
叶嘉莹评说汉魏、杜甫、陶渊明、阮籍系列丛书,评分皆在8分以上
在台湾期间,叶嘉莹有一段时间曾当过作家张北海的辅导老师。当时,少年时期的张北海非常不安分,他的父亲专门聘来“北平才女”叶嘉莹辅导功课,治治他的散漫。
在张北海的记忆里,从高中开始,几乎每周六下午都要去叶嘉莹家,“给叶老师行礼,念念'中国玩意儿'”。
姜文电影《邪不压正》原作者,作家张北海
70年代张北海定居美国,工作之余为港台报刊撰稿,退休后专事写作,而他早年师从叶嘉莹“念中国玩意儿”的经历,也为他打下了扎实的古典文学基础。
在1980年代,木心、阿城、陈丹青、王安忆、张大春、骆以军、罗大佑、陈升……这些从中国前往纽约的文人,多是从张北海的客厅中开始认识纽约,而这又是另一段佳话。
就在几天前,台湾作家白先勇还带着自己排演的《牡丹亭》前往南开大学,为自己的恩师叶嘉莹先生贺寿。
这早已不是白先勇第一次前往南开大学为叶嘉莹祝寿,他毫不吝惜对叶嘉莹的赞美与尊重——“叶先生的教诲影响了我的一生”。
从在台湾大学读书起,白先勇就常去旁听叶嘉莹的课,这番友谊自此走过了七十余年。看着如今的桃李万千,叶嘉莹穷尽毕生之力播撒下的诗词种子,早已生根发芽,遍地开花。
马未都曾说:“人生有三重境界,年轻趋利,中年趋名,到了最后,就是安放灵魂。绝大多数人,只能到第二层,第三层就上不去了。”
在电影《一代宗师》里,宫二对叶问说:“我爹教过我,武学三重境界,见天地、见自己、见众生,我见过天地,也见过自己,可惜见不到众生。”
在叶嘉莹的一生中,她见证了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百年变迁,却最终选择抛开个体的悲喜,在内心搭建更辽阔的时空世界。
在诗海中渡人、做无数人的灯塔,叶嘉莹由此得见众生。
版权归精英说所有,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小林君,精英说作者,用心码字。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公众号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并按照转载要求来转载,违者必究。
扫描二维码
说姐带你进群
美帝华人和留学生聚集地


海外留学、文化、生活,尽在精英说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