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还记得
这两年,每逢娱乐圈的流量明星公布恋情
哪怕只有短短两句话、几个字
也会让微博服务器一度陷入瘫痪
某个“小鲜肉”在上海街头和一个邮筒合影后
竟引发了成千上万的粉丝纷纷赶来模仿
导致警方不得不出动大批警力维持现场秩序
而近期大红大紫的《偶像练习生》《创造101》
粉丝们为了让自家的pick顺利出道而疯狂集资
一夜之间在投票榜上花掉几十万都不是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相比极易让网络崩溃、让人们疯狂的明星综艺
我们对各行各业默默耕耘的中国科学家
给予的关注似乎太少太少
哪怕他们当中有人为改写国家历史奉献了一生
倾尽所有,只为让中国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认可
许多人也难以记清他们的名字
甚至对他们的生平事迹一无所知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上图中这个身材微胖、笑容可掬的男子
就可以说是被人们“遗忘”的科学家典型
他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黄大年
也许在这之前,有人完全没有听过这个名字
也不清楚他做过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可就是这样一位看上去平平无奇的普通人
在他从海外归国的那一年,竟被外媒评价为
“他回国,足以让美国航母舰队后退100海里”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黄大年一生走过的短短58个春秋里
他手握着让西方国家忌惮的核心技术

却主动放弃了海外的优厚待遇和优渥生活
选择用大半辈子报效祖国
他就像一支无尽燃烧的蜡烛
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在用温暖而清亮的光芒
努力照亮他所热爱的这片土地
-01-
1958年,黄大年出生在广西一个书香门第
他的父母都是当地地质学校的教师
不知道是否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
黄大年从小到大就对地质学情有独钟
17岁高中一毕业
他就考入了广西地质队做物探操作员
到1978年恢复高考之后
他又以超过录取线80分的成绩考取长春地质学院
也就是后来的地质类重点高校——吉林大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地质科学,听上去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
但其实却与一个国家的命脉息息相关
在和平时期,它被用来勘探地下及水下的矿藏
而在非常时期,它还可以为军事服务
让深藏地下的基地和洋底潜行的潜艇一览无遗
而这份具有无与伦比重要性的科研事业
正是黄大年奉献了一生的领域
1982年1月15日,黄大年在给同学的毕业赠言中写道: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长春地质学院求学的校园时光
无疑是充实、愉悦而又令人警醒的
黄大年一路从本科读到了硕士
硕士毕业后,他又主动提出留校任教
希望可以继续钻研心爱的地质事业
可在专业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同时
黄大年也越来越感受到中国在此方面的落后
毕竟,曾饱受战火之痛的祖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早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1992年,一个绝佳的机会来到了他面前
国家将从优秀青年中选拔30位作为公派留学生
远赴大洋彼岸的英美等国留学
34岁的黄大年幸运地成为了那“三十分之一”
前往英国的利兹大学攻读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
四年后,他又以全校第一的优异成绩顺利毕业
黄大年在英国留学期间的相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1996年,在短暂回国半年后
黄大年再次被派往英国学习和从事尖端技术研究
很快,他的光芒就闪耀了整个英国地质学界
要知道,当年在剑桥大学的近两万名学生中
中国留学生不过600人,才占到学生总数的3%
华人教授更是寥寥无几
可黄大年却能够留在剑桥ARKeX地球物理公司
担任研发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和培训官
还成为了英国入地下海项目的带头人
黄大年(右)与其父母、女儿在英国的合影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与此同时,英国好几所世界知名的地质学研究所
都在不遗余力地邀请黄大年入伙
在黄大年事业的巅峰时期
他曾领导着一支包括外国院士在内的300人团队
实现了在复杂地理环境下对地球的“全透视”
将全球最为先进的地质学技术牢牢掌握在手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那些年,黄大年在英国的生活
“顺风顺水”、“幸福美满”
来形容都不为过

妻子是一名华人医生,在当地经营着两家诊所
女儿黄潇从小在英国出生和成长
还以优异的成绩进了当地的大学
全家人居住在剑桥大学附近的花园别墅中
过着典型的中产阶级精英生活
黄大年(右)与女儿在英国的合影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然而,活在“蜜罐子”中的黄大年
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身上背负的沉重使命
他来英国,从来就不是为了逃避或享乐
他一直牢牢记着父亲在他出国前留下的叮嘱:
“你是有祖国的人,要做个忠于国家的地质人”
2009年,这个在海外漂泊了数个春秋的科学家
终于敲定了回国发展的念头
-02-
黄大年选定2009年回国,其实有着一定契机
那一年,我国推出了著名的“千人计划”
也就是对海外高层次人才进行大力引进
留英多年的黄大年,自然而然把握住了这个时机
他作为“千人计划”的特聘专家回到了祖国
回到了母校吉林大学担任全职教授
准备将多年来在英国习得的知识技能倾囊传授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对于这个决定,国内学术界是一片欢欣鼓舞
可却给远在英国的同事和妻子留下了困惑
共事多年的外籍同事表达了不解与惋惜
不少人认为只有在海外先进的科研平台上
黄教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而妻子也对彻底挥别原有的生活有些不舍
毕竟不是每一位华人都能在海外获得如此成就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面对妻子的犹疑,黄大年半开玩笑地说:
“你要是不同意我回去,咱俩就只有散伙了!”
不过,临走前的那个夜晚
他还很浪漫地给妻子送了花
邀请她在家中共舞了一曲
用温柔又带点严肃的语调进行最后的劝说
“如果不回去,这一切都不会再有了”
黄大年与家人在英国的照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最终,妻子同意了他的归国请求
夫妇俩连夜打包收拾行李
共同奔赴了那一场未知的归国之旅
不过,在黄大年看来
这才是他的理想抱负真正实现的时刻
他以无比的激情和忘我的精神
投入到归国后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中
这是因为他始终坚信——
祖国的地质事业,应该有他的一份力
图片截取自央视对黄大年教授的专访
在吉林大学师生和科研团队同僚的眼中
黄大年无疑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海归”教授
他具有渊博的学识和“拼命三郎”般的工作态度
经常忙起来连饭也顾不上吃
办公室的灯也总是彻夜不灭
授课、科研、学术交流
黄大年诚恳而迫切地将时间投入这一切
不为别的,只因他太清楚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差距
必须要很努力很努力才能填补这个空隙
黄大年在吉林大学为学生们授课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可忘我投入地质科研事业的黄大年
有时却会显示出“古怪”而“不近人情”的一面
他常把烤玉米作为充饥的食物,而非煮玉米
那是因为吃煮玉米时滴下来的汤汁会“浪费时间”
有一次研究会议上有人迟到了
他气得当场把手机摔在地上
为了提高整个科研团队的工作效率
他专门从国外购置了一套在线管理系统
将所有任务细化到每一天、每个人
以方便他对大家的工作完成进度进行检查
2014年,黄大年在松辽盆地科学钻探工程现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黄大年说,自己是个“无比急躁”的人
他完全无法忍受有人对研究进度随意拖拉
我担心这样搞下去,中国会赶不上!”
如今,我们的确该对黄大年的“急性子”致以谢意
归国七年,是他带领团队突破一个个技术难点
在航空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项目上
中国用5年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20年走过的历程
在尖端装备重力梯度仪的研制上
仅仅就数据获取的能力和精度这一方面来讲
我国研发速度与国际相比至少缩短了10年差距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对待工作和科研,黄大年的态度近乎偏执
手下人时常被他的高标准、严要求弄得叫苦连天
可在轻松惬意的日常生活中
这位“严师”又是学生们眼中不折不扣的“慈父”

他对年轻人的好,几乎到了“无私”的地步
2015年教师节,黄大年和学生们在一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夏天,他让妻子给学生们煮绿豆汤、菊花茶
秋季雾霾肆虐之时,他自费给学生们送去口罩

他喜欢和孩子们一起打羽毛球、到净月潭徒步
尽管对油烟过敏,他还是坚持亲自下厨
给同校师生做咖喱饭、油焖大虾……
黄大年与学生外出郊游的合影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作为顶尖人才,黄大年的年收入十分可观
可他却更愿意把赚来的钱用在学生身上
但凡知道学生有学英语、考驾照、学无人机的
黄大年都会发个大额红包给他们以示鼓励

当得知门下一名女学生的母亲罹患癌症时

他二话不说,立马去银行给她转了十多万元钱
黄大年参加学院的联欢会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黄大年回国工作的这些年
他一手带出了26名硕士、18名博士
在这些学生当中,有14人曾获省部级奖学金
8人获国家级奖学金,3人获李四光优秀学生奖
而李四光优秀学生奖作为地质教育界的最高荣誉
每届的全国获奖人数总共还不到15人
也许正是在黄大年的悉心呵护和百般照料下
祖国地质学界的新生力量,才能如此茁壮成长
-03-
黄大年第一次晕倒,是在2016年6月的某天
助手突然听见办公室传来沉闷的一声重响
冲进去一看才发现黄教授仰面倒在地上
等他醒转过来之后,却拒绝了去医院检查的提议
“只是连续熬了两个通宵,有点发晕而已”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谁也不会想到,一场致命的疾病
已经深深埋藏在黄大年看似健壮的身躯里
积年累月的熬夜、饮食不规律、超负荷工作
早已透支了这位地质科学家的健康与生命
在连续好几个月的数次晕厥后
黄大年终于架不住助手和家人的“威逼利诱”
去医院好好检查了一次身体
可这一查,就查出了胆管癌晚期
2016年,黄大年在学生们为他布置的生日会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其实一开始,黄大年就已经察觉到身体不对劲
不过他一直宽慰自己
只是太累了,多休息休息就好了
他最担忧的,是手头几个国家级的机密项目
以及门下学生的课程学习与研究课题
还有那么多事情等着他去完成
他真的不敢走,不舍得离开这个人世间
更不想在医院病床上“浪费”宝贵的科研时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2016年12月,医院终于向黄大年下了“死命令”
要求他彻底放下手头的全部工作
安心住院疗养,方便医护人员及时治疗与查看
一向耿直的黄大年这次虽然满口答应
但还是瞒着医生叫来了自己的几个学生
希望借“学生探望”为名,顺便给孩子们讲讲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那天,黄大年一边在床上打着点滴
一边在病床上盘起腿,拿出笔记本
要给自己的学生王泰涵补补课
另一位学生周文月坐在两人的对面
看见柔和的阳光透过窗户打在这对师生身上
塑造了一幅既美丽又让人心酸的场景
她情不自禁地拿出手机拍下了这独特的感人瞬间
没想到,这竟成为黄大年为学生讲课的最后记录
黄大年在病房里给学生讲课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从2016年圣诞节到2017年元旦的这段日子里
黄大年的身体状况开始急剧地恶化
发烧、咳嗽接踵而至,内脏频繁大出血
因为病痛的折磨,他多次失去了意识
在仅有的几次清醒时分,他含糊不清地念叨着
“电脑里的文件…重要…交给国家…”
这是一位将祖国放在心底的科学家
在生命最后一刻写下的无言承诺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2017年1月4日傍晚
黄大年远在英国的女儿为他生下了一个小外孙
家人拿着手机冲到黄大年眼前
想让他看看新生婴儿的影像
可病床上的黄大年已经无法给出反应
短短四天后,他的心脏就停止了跳动
被病魔永远夺去了年仅58岁的生命
在女儿的婚礼上,黄大年(左后)与女儿跳舞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黄大年与世长辞的那一天
零下23度的长春下起了鹅毛大雪
黄大年的学生乔中坤说
“这是我一生中最冷的一天”
从此他们永远失去了那个对学业要求严格的导师
也永远失去了那个对生活关怀备至的长辈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办公楼
再也不会亮起那盏仅属于黄大年的通宵长明灯
黄大年一辈子的心血与付出
都在验证当年写在毕业手册上的那句短短箴言
“振兴中华,乃吾辈之责”
他做到了,无怨无悔
有人说,像黄大年这样的人真的太傻
放着海外好好的精英中产生活不过
放着大把的钞票不赚
偏要跑回国内整顿落后那么多的地质科研事业
可是黄大年真的“傻”吗?
到底什么才算是真正的“精英”?

那些用无私与奉献写就的人生
无疑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及微信好友
作者: 克里斯,精英说90后小编,香港传媒小硕,一个脱离高级趣味涉猎广泛的嗷星人。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公众号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二字,并按照转载要求来转载,违者必究。
References: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E9%BB%84%E5%A4%A7%E5%B9%B4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554703
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17-07/13/c_1121309830.htm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7-05/19/c_1121003266.htm
http://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17_05_17_408840_4.shtml
http://cn.chinadaily.com.cn/2017-07/11/content_30076338.htm
http://m.news.cctv.com/2018/03/01/ARTINmcnr5blOhkIUtbaxKem180301.shtml
http://www.chinaqw.com/hqhr/2018/01-15/175332.shtml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7134806/
http://www.chinanews.com/hr/2017/07-13/8276821.shtml
http://wemedia.ifeng.com/66383305/wemedia.shtml
http://chuansong.me/n/2122064051913
http://www.imspender.com/articles/lei-mu-rang-mou-guo-hang-mu-ji
http://www.imspender.com/articles/ta-zou-liao-que-gei-ai-ta-de-r

扫描二维码
说姐带你进群
美帝华人和留学生聚集地

海外留学、文化、生活,尽在精英说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