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绍今天的主人公之前
我们可以先看看这样一连串的人生经历:
他曾就读于上海最棒的公立中学之一——复旦附中
高中毕业后去英国学习A-Level
在第一年课程结束后就被牛津大学破格录取
入学牛津后不久又收到了来自哈佛大学的offer
于是入读哈佛,并用三年的时间提前毕业
随后顺利地留在波士顿金融圈打拼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工作之余,他拿下了麻省理工的工商管理硕士
与此同时,自己也从员工升任为总监
可这些并没有阻挡他“更上一层楼”的努力
后来,他辞职前往纽约创业
成立了属于自己的量化交易公司
很快发展为入驻纽约新世贸大厦的首批企业之一
他的公司成为入驻纽约新世贸大厦的首批企业之一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创造出这样一份让普通人震撼的履历的
是一个来自上海的80后帅小伙韩中元
谈论起过往经历带来的种种“光环”
他总会在谦逊的言辞中带着羞涩的笑意
其实,在外人看来一路顺风顺水的历程背后
多的是我们不知道的意外挫折与艰难拼搏
而看上去完全是典型“金融圈精英”的他
心底却一直暗藏一个文学梦……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
首次申请美本
却因意外以全盘失败告终
如果你去翻查复旦附中2002年前后的贴吧记录,有很大可能会看到“韩中元”这个名字,而且在贴吧讨论中,这个名字常和“学霸”、“大神”等充满羡慕语气的词汇联系在一起。
而2002年,18岁的韩中元正是复旦附中文科实验班一名成绩拔尖的高三学子,如果按照既定的高考道路走下去,他也许会考上“清北复交”等国内顶尖名校,继续自己的求学之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可是当时的韩中元,却有着不太一样的想法。
在那个年头,出国留学其实并不像如今,是已然普遍存在的道路与选择,那时计划到国外读本科的学生少之又少,能进入常青藤名校的,更是寥寥无几。这也是为什么,2000年出版的《哈佛女孩刘亦婷》,当时能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巨大轰动,久居畅销书榜首。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高中时期的韩中元,也是第一次在书中读到了哈佛和刘亦婷的逐梦之路,而那所与中国学校截然不同的美国高校,也以一种代表着“世界第一”的品牌效应,牵动起这个少年的心。
现在回想起来,韩中元笑称,当时的自己是真的不知道美国校园生活到底是什么样,也只是从书籍或一些学长学姐的介绍中隐约感觉到:在美国求学的学生,似乎过着“更好的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即便作为上海市区数一数二的公立高中,复旦附中当时的生活条件,在韩中元眼里似乎只能用“艰苦”来形容。由于面向全市招生,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寄宿而非走读。
而相伴高中寄宿生活而来的,是朴素的食堂饭菜、七八个学生混住一间10平米小寝室以及整个楼层只能共享一间的公厕。学校每晚会在固定时间断电,想要继续学习的同学,就只能顶着厕所昏暗的灯光苦读,冬天的时候,躲在厕所读书的同学常常会被冷风冻得瑟瑟发抖。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韩中元坦言,对于那个时候的他来说,出国留学的决心其实不仅仅代表一种理想,从现实层面上来看,更是一种“对更好生活的追求”。
当他得知国外学生可以居住在宽松的student hall中,享受着全年无歇的水电,如此优越的学习环境,不免让这个“尖子生”动心。
“对我来说,出国留学就是一种改善生活的途径吧,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将来学有所成,还有机会改善父母乃至下一代的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幸运的是,怀抱着“改善生活”心愿的韩中元顺利地被选拔进了公费赴美交换学习的行列。而那一年,全校只有三位同学得以享此“殊荣”。
他无疑是激动的,不仅仅因为这个机会是如此珍贵,让他能够亲眼看看、亲身体会外面的世界,而家喻户晓的“哈佛女孩”刘亦婷,在正式申请哈佛之前,也走过十分相似的道路。
刘亦婷在申请哈佛之前
也曾参加过类似的赴美交换生项目
她寄住在一位美国招生官的家中
并获得了对方的肯定、赞赏与推荐信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虽然他不是刘亦婷,可韩中元在某一时刻的成长轨迹却和这位“哈佛女孩”有了惊人的相同——他们同样赴美交换,同样寄居在学校工作人员家中,同样对美国教育及申请制度有了更深理解,并在回国后同样将目标瞄准了哈佛。
交换回来的韩中元是志得意满的,对美国学习生活的亲身体会,更加坚定了他进入藤校的决心。高三上学期,他一口气向包括哈佛在内的多所知名高校递交了申请,并开始静心等待。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同学眼中的“风云人物”、老师眼中的得意门生,也许可以成为下一个“哈佛男孩”,韩中元吸引了太多羡慕、崇拜甚至嫉妒的目光。可漫长的等待过后,却没有任何一所学校有回音。
那时,电子邮件并非常用的通信方式,许多美国高校发放录取通知书,也都是用平信邮寄。在高三下学期的四月份,忐忑不安的韩中元迫于无奈,首次通过电子邮件联系了学校,询问此次申请的最终结果,可他却等来了一个让他心灰意冷的消息——他的申请“全军覆没”。
而更让他感到震惊的是,校方通过邮件告诉他,他早就在发榜之前,主动撤销了申请!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这个结果无疑是荒谬的,因为韩中元及其家人根本不会主动向学校撤销申请,可校方回复邮件的附件中,却让他清晰地看到:一个以他的名字注册的电子邮箱,向学校发送了撤销申请的邮件,并得到了校方的确认与回复。
突如其来的意外让韩中元仿佛一瞬间坠入冰冷湖底,即便如今已是十几年过去,早已以“最高荣誉生”身份从哈佛提前毕业的他依然理不清这件事的头绪:到底是谁以他的名义注册了邮箱?这个人这样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他苦笑着说,这些问题恐怕永远没有答案了。
虽然这次意外没能阻挡他在三年后成功入读哈佛,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但这件事却让他得到了一个深刻教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他看来,做人低调一点,不是坏事。
2
赴英留学,被牛津录取
却始终没有放下那个“哈佛梦”
已过而立之年的韩中元,现在回忆起这些“陈年往事”,语气中满是从容与淡定。可将时光向前回溯十几年,面临着人生分岔路口的那个少年,却完全无法预见自己的未来。
试想一下,当任何一个人处于高三毕业的那个关口,此时去国外读大学的申请全盘失败,离高考又只剩两三个月,你会如何抉择?
对于韩中元来说,他可以去参加高考,选择在国内读大学这条相对安稳的道路,可是去美国的梦想一旦燃起,又如何甘心因为意外与挫折而彻底放弃?几番纠结之后,他选择了一条“折中”的道路,那就是去英国读两年的A-Level(英国高中课程),作为短暂“过渡”。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用韩中元的话来说,去英国其实是个不得已的无奈之举,当时的情况下,他并无太多选择。
好在赴英留学的第一年,一切都还算顺利,寄宿的房东老太太慈祥和蔼,学习生活也算适应。只是在午夜梦回的时候,他的心头还是会涌现起那股强烈的“不甘心”。去美国,去哈佛,去常青藤,这一直就是韩中元的“初心”。
在英国读完第一年A-Level那个暑假,他重整旗鼓,开始着手准备那一年哈佛大学Early Action(提前录取)的申请工作。顾名思义,Early Action就是给你早申请、早录取的机会,当年的九月递交材料,十二月发放录取,但只能选择一所学校进行申请。韩中元的唯一选择,自然就是哈佛大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由于对上一次申请时的“意外状况”记忆犹新,这次韩中元悄悄地着手准备申请工作,没有敢大肆宣扬,一切都在“秘密”的氛围中进行。
他翘首盼望着十二月的到来,可还没等到哈佛的消息,却等来了意外被牛津录取的通知。
那是在牛津的暑期校园开放日活动中,韩中元试听了一堂数学讲座,并对于其中一道题的解法产生了异议。在后来的社交酒会上,韩中元径直来到教授面前,在餐巾纸上演算了新的解法。可以想象,那位教授对这个“年轻气盛”的中国小伙留下了多深的印象。只是谁都没想到的是,这位教授竟是牛津数学科学院的院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韩中元与牛津大学教授的结缘,虽是无意之举,却起到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后来,在教授的邀请下,他接受了笔试、面试等一系列考验,并顺利获得了这位教授的赏识。
当教授带着他前往招生办,现场给他打印了一张offer的时候,韩中元完全是懵的。虽说牛津的确有录取只读一年A-Level学生的先例,可像他这样,当场就拿到“新鲜出炉”录取通知书,可以说是十分罕见。他很快被惊喜所淹没。
2003-2004年,韩中元在牛津大学数学专业学习了一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当韩中元收获牛津offer的时候,离哈佛放榜还有小半年时间,是继续读完第二年的A-Level,顺便等待哈佛不确定的offer,还是先进入牛津校门,在更高的平台上学习?问题的答案已经很清楚。2003年秋天,韩中元终于正式成为一名牛津在校生,开始了全新生活。
在牛津的日子是惬意的,擅长的专业、负责的导师,带给他不一样的体验与感受。如果没有任何插曲,他大概会在那里度过完整而充实的大学时光,成为一位优雅得体的“牛津人”。
可谁都无法预料命运的转折,同年十二月,就在距离他首次申请美本已过去一年多的时刻,韩中元终于收到了哈佛大学的offer。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现在回想起来,韩中元都很难描绘那时百味杂陈的心情,也许有甜蜜,有感慨,更有终于实现初心的安心。他把自己毅然“抛下”牛津、奔赴哈佛的举动解释为“就像在男女交往中,你永远会觉得初恋女友最好”。当哈佛决定录取他的时候,他就头也不回地投入了它的怀抱。
韩中元觉得,自己的这段经历可以给想要申请美国学校的同学一些启迪:申请美本不存在像高考那样“一考定终身”的绝对意味,你可以尝试第一次、第二次,甚至在下一次的申请中直言不讳地描述上一次的“失败”,不断自我完善,直到获得学校认可为止。他这样总结自己的申请:“这其实就是一个关于坚持的故事。”
韩中元在哈佛发表演讲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3
我有一个小目标
那就是在30岁之前“退休”
2004至2007年的三年,正是韩中元在哈佛勤勉求学的岁月,它充满了奋斗的充实感。为了摸索出适合自己的作息规律,韩中元曾尝试过不同的学习与休息时间,有时他会凌晨四五点起床,把握好白天的学习时光;有时他也会趁着夜深人静时埋头苦读,享受那一刻的静谧。
身为哈佛学子的韩中元笑称,曾经在网上疯传的“凌晨四点半的哈佛图书馆”并非完全是谣言,因为的确会有许多哈佛同学在深夜里忙碌——不过这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一天24小时都在学习,完全不休息,而有可能是因为深夜看书对他们来说,是效率最高的学习方式。
曾经风靡网络的“凌晨四点半的哈佛图书馆”
哈佛学生深夜在图书馆苦读,座无虚席
让许多人对哈佛学子勤勉学习的毅力惊叹不已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也许对于韩中元来说,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正如他只用了三年时光就从哈佛经济系提前毕业一样,他觉得自己只是刚好“用三年的时光做完了四年的事”,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并无一丝一毫功利之心。
毕业后的韩中元选择了留美工作,他进入波士顿一家小型资产管理公司担任亚洲版块交易员。这份需要“同时盯紧几个屏幕、实时做出决策”的工作,充满博弈色彩,让他觉得有趣。
与此同时,韩中元并未放弃在学业上的追求,他在MIT继续修读MBA。尽管这“半工半读”的生活,的确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过的是“白天上课,晚上工作”的生活——作为亚洲版块的全职交易员,为了顺应亚洲时间,他不得不通宵工作;白天本可以用来休息的时间,又被用来听课、写作业、与同学讨论等等。一天下来忙得像一只连轴转的陀螺,“只能见缝插针地睡觉”。
可在如此辛苦的情况下,韩中元还是顽强坚持了下来。他顺利读完MIT的工商管理硕士,又以优秀业绩升任公司的量化研究总监。每当问及支撑自己前进下去的动力,韩中元就会滔滔不绝地谈起老一辈留学生的奋斗经历。钱学森、杨振宁、李政道……这些面临着家国苦难和生活艰辛却仍然能够汲取知识、献身科研的伟人,总是能带给他无穷无尽的力量与启迪。
“和他们相比,我们吃的苦根本不算什么。”
我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自动化控制之父钱学森
也曾是麻省理工与加州理工的中国留学生之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与韩中元一起成长的,还有他所就职的韦氏资产管理公司。它从一个小公司发展为名列全球对冲基金百强榜的中型公司,少不了韩中元和同事们的努力,这也是他第一次亲身感受创业生活的酸甜苦辣,见证创业团队的开花结果。
而这也为他日后自己创立公司打下了基础。
在第一间公司供职五年之后,韩中元离开了欣欣向荣的老东家,离开了曾度过本科与硕士时光的波士顿,前往纽约创立了量化交易公司Town Square Trading,并很快取得成功。
韩中元创立的量化交易公司Town Square Trading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和每个创业故事一样,韩中元经历过白手起家、艰难困苦的时刻,也品尝到了创业成功后的喜悦与硕果。但有所不同的是,由于他的首份工作本就在一个创业型团队中,所以自己创业时,更像是把过往经历“重新走了一遍”。
当然,创业的成功不仅仅带给了他“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宽慰,更让他有机会实现从学生时代就有的一个梦想——“30岁之前就‘退休’”。
韩中元创立的量化交易公司Town Square Trading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这个看上去十分“荒唐”的念头,从他在校园念书的时候就已成型——30岁之前,他要想办法赚到足够的钱,能够顺利撑起自己和家人后半辈子舒心而无忧的生活,而在那之后,他就可以不必为生计操劳奔波,不必把工作当成人生重头戏,而可以专心投身于自己热爱的事物。
韩中元把这样的生活状态,称之为“退休”。
而如今的他,已成功实现了年少时的这个梦。
韩中元在纽约大学进行客座金融讲座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创业成功后退居为幕后股东,仅在决策层面运筹帷幄,恰恰给了他“退休”的时间空间,让他有机会探索一直以来的爱好——阅读与写作。
韩中元坚信,虽然经济与金融是自己的专业,也是最为擅长的事情,可自己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并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消磨半分。
在复旦附中,他也曾是文科实验班的尖子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这么多年来,他在海外求学打拼,鲜少回国,毕业后顺其自然地留美工作,直到如今在纽约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可看着中国这二十年以来的风云变幻,他也会思考——我是否应该回国?回国后我该如何发展?能否适应?
这些问题不仅时常盘旋在韩中元心头,可能也是每位海外漂泊的游子会认真思索的。这些年以来,韩中元目睹身边回国的留学生朋友,有的发展顺利,有的受挫,有的在回国后又迅速返回了美国,各式各样的人生经历,不同文化视角的冲突与对立,形成了天然的文学素材。
于是,就有了这部9万字的小说《弦断有谁听》。用他的话来说,这就是一次“反思”。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小说中,韩中元精心虚构了一个把人生视作“赌博”的“哈佛大神”徐明扬——年少时赴美求学,而后留美工作,成为叱咤风云的“明星交易员”,有所不同的是,徐明扬一心想要回国“当官”,在“体制”中发光发热,施展抱负。
可漂泊多年的“海归”怀抱美好心愿毅然回国,面临的却是爱情、亲情与功名的考验和诱惑,中美之间截然不同的政治环境与社会生活,让主人公经历了从踌躇满志走向悲剧幻灭的过程,而这背后的原因,则更加引人深思……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借这部小说,韩中元想探讨许多话题——一个人是否应该留在实际适合自己的位置上,还是盲目追寻不适合自己的东西?人生是否应该被当成博弈的筹码?当诱惑与欲望占了上风,我们是否应该“抄捷径”,正确的做法又是什么?
韩中元说,这也是他身为留美多年的中国学子,结合身边朋友的亲身经历与自己的生活感受,进行的一次探索。写小说是一次尝试,也是反思,他更希望听到的,是读者的声音。
如今,韩中元希望借“精英说”的平台,让更多人可以阅读到这部作品。身为读者的你,点击页面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就可以在线阅读。
韩中元明白,小说也许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因此他保持了谦虚的态度,虚心接受读者的意见与建议。如果你扫描以下这个二维码,也可以在他的公众号上看到后续实时更新的小说,也可以留言给他,与他在线沟通交流。
↓↓
韩中元期待与素未谋面的你在文字上有一次交心,而以文会友,倾听读者声音,也是这位曾创造过辉煌履历、现在对文学创作保持高度热情的“哈佛男孩”,如今最期待收获的“小确幸”。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及微信好友
作者: 克里斯,精英说90后小编,香港传媒小硕,一个脱离高级趣味涉猎广泛的嗷星人。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扫描二维码
说姐带你进群
美帝华人和留学生聚集地

海外留学、文化、生活,尽在精英说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