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影评丨作者:英豪主编:李贤丨排版:Jonah
细微之处见真情
最近,有部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热映,虽然电影没有好莱坞大片那种华丽与壮观,也没有许多网络热播剧那样的诗情画意,但这部电影却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和共鸣,我也是其中之一,影片细微之处藏匿着人类真挚的情感,这足以让我潸然泪下。
想飞,就用心地去飞
这部内容并非虚构,而是根据真人真事进行改编的。马哈维亚·辛格他热爱摔跤,曾获得过印度全国摔跤冠军,他也梦想过自己可以为国家夺得世界摔跤冠军。然而这个梦想却折翼于现实生活的残酷。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将梦想藏匿于心中。
娶妻之后,马哈维亚·辛格将自己的梦想寄望于未来的儿子身上,然而天不遂人愿,随着两个女儿的出生,马哈维亚·辛格屈服于命运,自认为梦想之火熄灭了。因为在印度,摔跤是男人的事,与女性无缘,女性在很多方面都备受歧视。
然而一次偶然的事件——她的两个读初中的女儿把邻居家的两个男孩子打得鼻青脸肿——让马哈维亚·辛格已成死灰的梦想重新被点燃,他产生了一个疯狂的想法:让女儿去摔跤!
而这个做法让他和女儿,乃至家人都承受巨大压力。“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笑,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一刹那恍惚,若有所失的感觉,不知不觉已变淡,心里爱。谁明白我?(《海阔天空》,黄家驹)
两个女儿经过长期的艰苦训练,大女儿吉塔不断披荆斩棘,最终获得全国冠军并进入国家队训练。慢慢地,吉塔开始摒弃父亲教导的摔跤术和训练习惯,父女二人观念上的冲突,让马哈维亚·辛格伤痛不已。
在第一次国际摔跤冠军争夺赛中,大女儿吉塔落败,而小女儿巴比塔取得全国冠军。看着小女儿获得的金牌,马哈维亚·辛格对巴比塔说,你可能也会像姐姐一样摒弃父亲的教导。巴比塔忍着泪,承诺在国家队依然坚持父亲的教导。
在学校,姐妹俩见面倾谈,巴比塔鼓励姐姐给父亲打电话并认错,在电话中父女二人前嫌尽释。虽然在半年多的训练中依然有各种挑战(两个女儿险些被赶出校园,永远无法参加国际竞技),但吉塔在第二次国际摔跤冠军争夺赛中不负众望,最终摘得冠军的奖牌。
马哈维亚·辛格给女儿戴上奖牌,同时留着泪说:我为你自豪!
“爱真的需要勇气,来面对流言蜚语”
这部影片虽然让人感动,但我们却不能轻易效法。
电影中,马哈维亚·辛格因为是摔跤高手,而且也真心热爱摔跤,所以他才能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发现了摔跤的潜质,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让女儿摔跤!可以说,马哈维亚·辛格是伯乐,而他的两个女儿恰恰是千里马!
马哈维亚·辛格始终没觉得他的侄子和他另外两个孩子具有摔跤的天分。此外,在争夺国际冠军中,面对不同的选手,马哈维亚·辛格让吉塔分别采取进攻(因为他知道吉塔的优势在于进攻)和防守(当遇到更富有攻击性的拿俄米的时候,他让女儿采取守势,伺机而动),因此可以看出这位是真“伯乐”,他并非囿于成规,而是随机应变。
不幸的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可以常常见到这种现象:就是父母轻易把自己的梦想强加于自己的儿女身上。因为自己没有完成,所以就让自己的孩子来圆自己的梦;因为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现好一些(比如弹琴),所以就让孩子强化训练学习,希望将来的某一天孩子可以出人头地,成为“朗朗”式的人物,好为自己争光。
两种情形看似相同——都为了梦想而强化孩子训练学习,只可惜绝大多数父母都不是伯乐,也未能因材施教,孩子也并不个个都是千里马。当出现一些流言蜚语、说三道四的时候,有多少父母能够持之以恒、矢志不渝呢?
我们每个人是不是伯乐,很难一概而论。然而,从信仰的角度,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天父绝对不止是伯乐,在祂面前,我们是透明的,用经上的话说,“我坐下,我起来,你都晓得,你从远处知道我的意念;我行路,我躺卧,你都细察,你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耶和华啊,我舌头上的话,你没有一句不知道的……我往哪里去,躲避你的灵?我往哪里逃,躲避你的面?我若升到天上,你在那里;我若在阴间下榻,你也在那里。(诗139:2,3,4,7,8)
天父藉着圣灵和《圣经》引导我们每个人,我们是否也因着这份引导——圣灵之光,努力去发现、去挖掘天父给予我们的恩赐,以及天父在我们各自身上安排的旨意呢?
我们知道,主耶稣在世传福音的过程中,备受监控、争议与反对,然而祂为了我们抵挡了众多仇敌的各种明枪暗箭,最终用生命和宝血开辟一条路,以便认识祂、顺服祂、敬畏祂的人可以恒常走在生命之道上,将来可以穿越那扇荣耀之门。
我们信徒在做属神的事工中,是否也应当效法基督,努力承载耶稣基督那份长阔高深的大爱,为教会的肢体抵挡各种“流言蜚语”,矢志不渝地践行祂的生命之道呢?比如传福音。(提前4:2,“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
“爱真的需要勇气,来面对流言蜚语”!
骄傲来,羞耻也来
马哈维亚·辛格在对女儿进行摔跤训练时,要求女儿必须剪短发,在饮食和每天的晨练上,都有着严格乃至近乎苛刻的要求。当大女儿吉塔进入国家体育学院之后不久,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她开始留起长发,打破父亲的饮食要求,而最重要的,她逐渐摒弃父亲教习的摔跤术,认为那是老一代人的老古董,已经不再适用了。
一次回家探亲,在自己曾经训练摔跤训地方,她用在学校学来的技巧教导二妹,引起了父亲的不满,进而演化为父女以摔跤争胜负,新旧摔跤术要一较上下。最终,吉塔赢了,自此她更加确信父亲那套“老古董”已经过时了,但在一旁静观的二妹巴比塔发现,父亲并非输在技巧上,而是父亲年纪老迈,体力不支。她对姐姐说了,但姐姐对此却嗤之以鼻。
吉塔如握胜券地参加国际摔跤比赛,结果却是落败。
姐妹二人在赛后的一次谈话中,吉塔问妹妹,“你也觉得我不能赢得国际冠军吗?
妹妹巴比塔静静地说,“我只知道你是那个击败众多男孩女孩,连续三年获得全国冠军的人。如果这样的人还拿不到国际冠军,我不知道印度还有谁能。给爸爸一个电话吧……最多就是骂我们一通,还能怎样,毕竟他是我们的爸爸。
吉塔拨通电话,当父亲不情愿地去接听电话的时候,电话另一边的吉塔早已泣不成声,“爸爸…对…不…起,呜呜呜……”看到马哈维亚·辛格眼含热泪的那一刻,我流泪了。
我看到了姐妹情深,彼此关怀,看到了父亲对女儿浓浓的爱,感受到吉塔在痛哭那一刻真诚地认错(由骄傲转而谦卑),体会到父亲对女儿发自内心的宽宥。
圣经说,“骄傲来,羞耻也来,谦逊人却有智慧。(箴11:2)主耶稣也曾给我们一条亘古常新的命令:彼此相爱。亲人之间关系的维系,倚靠的血缘情感;而基督徒之间关系的维系,倚靠的乃是“灵源”,“与主联合的,便是与主成为一灵。(林前6:17),祂是我们生命的源头。
生活中,我们也会时常犯骄傲的错误,或许也曾思想过,几千年之前成书的《圣经》在科技网络发达的今天,应该要“与时俱进”。我们可以把自己升高,但上帝的真理自始至终都是亘古常新。
从高贵和荣耀跌落下来的,往往是让人措手不及的惊愕;惊愕的尘埃落地之后,才是真诚。当我们在上帝的面前真正地悔改、真正地谦卑下来,相信天父不仅会宽恕我们,还会使卑微的我们升高,将来与主耶稣同享荣耀。
所爱的,必受管教
女人不是子宫(性),也不是厨房(食)。然而在印度,却并非如此。
大多数父亲会逼迫女儿做家务,到了青春期生育的年龄,父亲希望早早的把这“水”泼出去。这是电影中一位小小新娘亲口说的,她很想拥有像吉塔和巴比塔那样的父亲,眼下的训练虽然是苦,但父亲却是真爱她们,父亲希望的是将来她们选择男人,而不是男人选择她们。
印度女性要穿长衫,但为了摔跤练习,姐妹二人被迫要穿体恤和短裤;《圣经》也说,长发是女性的荣耀,但父亲为了坚持摔跤训练,却让理发师给女儿剪成寸头;当别家孩子还在熟睡的时候,两个女儿却要在凌晨五点起床开始跑步、开始晨练……
《圣经》说,“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但当吉塔走在省级、国家级摔跤冠军的路上时,曾经的冷眼旁观变成了刮目相看,曾经的千夫所指变成了仰望与羡慕,同时吉塔也体会到了苦尽甘来的滋味。
在第二次的冠军争夺赛中,父亲告诉吉塔,她不仅为自己和国家的荣誉而战,更是为了印度千千万万受男性歧视的女性而战。
决赛中,吉塔在几乎必败的比赛中,奇迹般地、同时也是极其罕见地以一个动作赢得五分,最终,她以一分获胜,摘得冠军的奖牌!
胜利的那一刻,我再次见到了姐妹心心相印的真挚情感,“我为你骄傲!”老泪纵横的马哈维亚·辛格梦想实现了!
电影如此,我们基督徒也如此。谁不渴望自由自在呢?谁不渴望早晨多睡几分钟呢?面对严厉的管教,有谁真正会欢呼雀跃呢?然而,《圣经》给我们的管教却是自由的管教,教导我们作义的奴仆,为的是让我们结出义果。所以这种管教,对于现世中很多的自由而言,就是真正的约束了,也就不那么“自在”。这又何妨呢?“我们曾有生身的父管教我们,我们尚且敬重他;何况万灵的父,我们岂不更当顺服他得生吗?(来12:9)
我们应当谨记经上所记所教导的,“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来12:11) 因为主所爱的,祂必管教。(来12:6)
一直地一直地往前走,疯狂的世界,
迎着痛把眼中所有梦,都交给时间,
想飞,就用心地去飞,
谁不经历狼狈,
我想我会忽略失望的灰,拥抱遗憾的美,
我的梦说别停留等待,
就让光芒折射泪湿的瞳孔,
映出心中最想拥有的彩虹,
带我奔向那片有你的天空,
因为你是我的梦。
——“我的梦”(王海涛/张靓颖)
欢迎转发本平台文章 |
另长期有偿征稿,征稿类别如下:
信仰生活、感恩见证、时事评论、神学解析、婚恋家庭。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如您有任何信仰方面的疑问,欢迎留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