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每一个宝宝都被世界温柔地爱着
很多时候,比起向我们的孩子传授知识,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能力更为重要,它们有可能伴随孩子一生,深刻地又不为人知地影响着孩子未来的生活质量。
安全感便是其中之一。
一个拥有足够安全感的人,是强大的。它让我们拥有勇气,更加笃定地前进并且能够洒脱的全然而退。它让一段亲密关系少了些许试探和猜疑,它让我们相信自己具备拥有的权利。很多成年人的缺乏安全感,都能在原生家庭中追根溯源。所以,给孩子一份足够的安全感,几乎关系到他们人生的幸福指数。
对于新生儿,哭泣时父母温暖的臂弯、饥饿时妈妈柔软的乳房便是他们的安全感;对于幼儿,犹豫着要不要前进时父母肯定的微笑和眼神、幼儿园门口即将和父母分别时获得的坚定拥抱便是他们的安全感;对于少年,成绩落后时父母温柔的接纳、面临抉择时父母克制的建议便是他们的安全感。
母如何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安全感的空间?记得曾经看过一句话,说父母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四面有墙壁、中间有温暖的环境。即在有限的空间给予孩子无限的包容和爱。四面墙壁代表了界限与底线,一份持续的有原则的爱会让我们的孩子建立足够的安全感。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篇投稿来自从北大心理学毕业的开心妈妈的文章,为我们全方位解读关于宝宝的安全感建立,希望此文能够帮助父母养育一个拥有足够安全感的宝宝,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对这个世界有所期待、有所信赖,愿孩子们未来都能拥有爱与被爱的信念。
不吹不黑,来聊一聊宝宝的安全感建立
“宝宝怕生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吗”
“结束产假上班之后孩子突然睡眠不规律是缺乏安全感吗”
“上幼儿园之后每天早上都大哭一场是缺乏安全感吗”
“送回老家由爷爷奶奶抚养会导致宝宝缺乏安全感吗”
“延迟满足会影响到宝宝的安全感吗”
“哭着入睡会让宝宝失去安全感吗”
以上这些问题应该都或多或少困扰过每一个新手妈妈。既然这么多疑问,那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到底什么是宝宝的安全感,安全感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具备充足的安全感,以及如何引导宝宝建立足够的安全感。
先简单回答一下上述妈妈们的疑问吧。
首先,分离焦虑不等于缺乏安全感,安全感充足的宝宝同样会因为与依恋对象的分离而产生烦躁不安、伤心哭泣的情绪表现; 
第二,无规则养育、无条件满足并不能帮助宝宝建立充足的安全感,恰恰相反,0-3岁的婴幼儿对秩序有强烈的要求,有规律和秩序的生活节奏会让他们感到安全;
第三,安全感是个体一贯的心理感受和体验,是一种长期且稳定的心理品质,不会因为宝宝正常的情绪表达就缺乏。
01
什么是婴幼儿能感知到的安全感?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时指出,安全感并不是天生的,它的建立是在幼年尤其是3岁之内,婴儿初生时其主要抚养者尤其是母亲如果能够对婴儿采取慈爱的态度,并且这种慈爱是经常的、及时的和可靠的,婴儿就会觉得舒适与满足,会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信任和期待,从而产生最初的安全感。
从出生开始,宝宝就通过哭泣、表情、语气等方式去感受和判断他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否可靠、稳定,如果爸爸妈妈能够及时感知到宝宝发出的信号,并且热情地对他们的要求、愿望和行为进行反应回馈,第一时间准确地满足他们的身心需要,宝宝就会获得真实的被爱的感受,内心充满安全感。
02
婴幼儿安全感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在如今最常见的“六大一小”(六个大人一个小孩)家庭结构中,家长们往往将百般宠爱、万千呵护都给予孩子,真真的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有些家长在面对铺天盖地的育儿知识时不分场景就囫囵吞枣,甚至还会因噎废食。
举个例子,某天在楼下遛娃扎堆聊天听到了下面一段对话。
妈妈A:我家宝宝晚上醒来塞了奶头不到一分钟就能睡着,到现在都找到规律了,晚上一哼唧我就塞奶头,我睡我的她吃她的,不哭不闹还挺省事儿呢!楼上楼下都夸我们安静地就跟家里没有小孩一样。
奶奶B:我们也是,从来不让我孙子哭!要啥给啥呗,又不缺那点钱!人妈妈说了哭了再去抱以后宝宝缺乏安全感!睡觉也是我们全家轮换抱着睡,可乖了!
姥姥C:对,老李家的孙子就是缺乏安全感,都6岁了晚上还得抱着妈妈睡!天天哭着闹着不去幼儿园,一看就是小时候老放着人家不管。
显然,关于安全感,爱子心切的家长们存在着很大的误解。保护宝宝的安全感就意味着一定不能让宝宝哭吗?
大错而特错! 
安全感是一项长期且稳定的心理品质,其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婴幼儿所长期处于的家庭环境。
第一,家庭氛围是否温馨和谐。
如果宝宝经常能感受到爸爸妈妈关系紧张或者家庭成员之间整天吵架,会让宝宝随时处于一种被指责、被抛弃的担忧状态中。电影电视剧中这样的画面比比皆是,孩子在面对大打出手的父母时抱着脑袋不停哭喊“爸爸妈妈别吵了,我乖乖听话,我好好学习,你们别吵了,别不要我!”天性敏感的宝宝在处于紧张情境中时往往会产生自责、内疚的心理状态,从而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继而失去安全感。
第二,教养方式是否平等可靠。
研究表明,严厉、拒绝、恐吓的教养方式会使幼儿的不安全感大大增加,会让宝宝对未知充满焦虑和害怕。《小别离》中的男女主人公坚持执行严格养娃,孩子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之前除了正常上课之外不是背单词就是做习题,稍有不满就会受到妈妈的严厉批评,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不止如此,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爸妈还干出了偷窥、强行管束、理所当然替孩子做决定等等行为。结果,孩子躲得越来越远,渐渐地不再相信父母,在与父母的互动之中战战兢兢,甚至一度离家出走。长此下去如何能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呢?!
第三,父母的关注是否无条件积极的。
如果宝宝感知到爸爸妈妈的爱是有条件的,是需要满足爸爸妈妈的要求才能获得的,那么宝宝会不自主去制造条件引起爸妈的关注,一旦失去控制则会陷入无尽的焦虑和恐慌中,害怕这份爱随时会失去。
闺蜜深夜打来电话诉说近日来的疲惫,3岁多的宝宝一到早上就咳嗽发烧没精神,带去儿童医院来来回回折腾了一溜够还是没能找到病因。这一问才知道,原来最近她和老公都忙着冲业绩,连着好几个周末都在加班,直到有一次孩子夜里发烧咳嗽夫妻俩人急坏了,天一亮就赶紧请假去了医院,回来路过商场就怀着愧疚和安慰的心理带着孩子吃喝玩乐逛了一整天。后来宝宝学聪明了,生病不但不用去幼儿园,还能有爸爸妈妈陪着去逛游乐场,所以天天喊病。
第四,父母的情绪状态是否平和稳定。
安全感作为一种情绪体验是可以被传递的,如果爸爸妈妈的情绪是柔和的,认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是可以被解决的,这个世界是安全和可信赖的,那么宝宝也会建立一样的安全感。相反宝宝则会被传染到焦虑和不可控的不安全感。
03
如何判断你的宝宝是否具备充足的安全感呢?
无条件积极关注
首先,身为爸爸妈妈的我们先扪心自问,在面对宝宝时是否做到了无条件积极关注。
所谓无条件积极关注,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自发地与宝宝互动时或者及时地回应宝宝需求时,出发点并不是因为宝宝做了什么,而是出于对宝宝的爱。当宝宝感知到爸爸妈妈关注我是因为我做了什么符合爸爸妈妈的期望,或者是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那么就会不停地重复这个动作。比如前文当中提到的例子,生病会把妈妈留在家里而且还能逃避去幼儿园,所以每到早上妈妈要去上班、宝宝要去幼儿园的时候,宝宝会“自发”地生病。
只有当宝宝感知到爸爸妈妈爱我不是因为我做了什么,而是无条件的,不管宝宝是否听话、是否乖巧、是否生病、是否达到爸爸妈妈的要求,都会收到爸爸妈妈毫无保留的爱和关注,那么宝宝则会获得充足的自信和安全感。
安全感充足的宝宝在成长过程中不以竞争获胜或者物质占有来定义自己的价值,不会迷恋权威或者物质,不怕竞争和挑战,不会刻意逢迎权力。
建立安全依恋
第二,观察宝宝与爸爸妈妈之间是否建立安全依恋。安全依恋的宝宝不是没有分离焦虑,而是能迅速过度很快适应新环境,再见到爸爸妈妈时候也会很亲热再坦然松手去做自己的事情。安全依恋的宝宝对自己和周围世界都充满信任,不怕犯错和失败,乐于分享和合作,遇到陌生的东西和环境也不会一下子闯进去,而是沉稳地观察之后慢慢地融入进去。
关于依恋类型,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应该对陌生人情境实验并不陌生,它被誉为改变现代心理学的40项研究之一。
实验将26对婴儿和母亲带到一个充满各种玩具诱惑的陌生房间。期间,婴儿经历了以下几种场景:母亲和婴儿共处一室、陌生人进入房间(母亲在场)母亲离去、陌生人留在房间母亲回到房间、陌生人离去。
实验根据婴儿在四种情境下不同的表现将依恋类型分为四种: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和混乱型;通过对这些婴儿数十年的追踪研究发现,具有安全型依恋史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程度的自我效能感,他们大多具备积极健康的情绪,拥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自我复原力,在社交中表现出更多的主导和主动性,在游戏和学习中有更集中的注意力,在人际交往中更容易与人接近,更多地信赖他人和被人信赖。
04
如何帮助宝宝建立充足的安全感呢?
0-3岁是宝宝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根据宝宝身心发育阶段可以分为0-6个月、7-18个月、19-36个月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0-6个月
 关键词:无条件积极关注
宝宝刚刚降临到这个陌生的世界,爸爸妈妈是他们唯一可以依靠和信任的人,这个时期的心理需求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我是最重要的,不论任何情况下都请第一时间来关注我”;另一个是”我是被关注的,没有任何条件”。
这个阶段要求爸爸妈妈能够不分白昼、无微不至地关注着宝宝的需求,然后第一时间去满足宝宝的心身需求,让宝宝在时时刻刻能感受到“重要感”和“无条件关注”,很快就能获得安全感并主动探索新的世界。
第二阶段
7-18个月 
关键词:安全依恋
这个阶段的宝宝开始尝试爬行和行走,爸爸妈妈要创造一个安全有爱的外部环境供宝宝去探索,比如规律的作息时间、固定的居住环境,帮助宝宝顺利地过渡到秩序敏感期;爸爸妈妈要特别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共同陪伴宝宝,经常开展积极的亲子互动活动,就算有短暂的离开也要认认真真跟宝宝解释清楚,并承诺会在什么时候准时回到宝宝身边。
这一阶段宝宝将面临一次主要看护者调整的挑战,因为休完产假的妈妈着手回归职场。妈妈在回归职场之前,需要跟主要看护者进行一段时间的共同看护,确保之后的主要看护者熟悉宝宝的生活习惯以及脾气性格,确保宝宝认识并信任接下来的主要看护者。
第三阶段
19-36个月 
关键词:社会认同
这个阶段的宝宝将开始有觉知的进行同伴交往活动,他们已经通过跟爸爸妈妈不断地分离、再聚当中认识到,爸爸妈妈的爱是时刻存在的,爸爸妈妈是欣赏并且认同宝宝的,而且他们会在宝宝需要的时候出现并帮助他,宝宝的安全感也随之逐渐建立起来。
我们可以在环境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宝宝去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宝宝创造条件去进行同伴交往、参与同伴游戏,让宝宝在这些活动中体验集体和参与的快乐,去感受自己的能力与价值,帮助宝宝形成和发展自尊自信,增强安全感。
愿每一个宝宝都被世界温柔地爱着。
开心妈妈:85后宝妈一枚,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专注于亲子关系研究与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END-
文|开心妈妈    编辑|Cristine   图|shutterstock
小暖有话说
咨询中总有妈妈问:“我家宝宝最近一直要叼着奶睡,听说这是没安全感的表现。”“我不想抱睡和奶睡,但每次想放下拍拍睡的时候宝宝总会大哭不止,如果我不继续抱和奶的话这是不是就伤害了他的安全感啊?”
每次我都有些哭笑不得。
别再用“安全感”为我们的“可怜宝宝综合症”背锅了。“安全感”并没有脆弱到让宝宝哭几声就会消失,反而有界限和规则的生活才会让宝宝更有安全感,哪怕这界限偶尔会限制他的意愿,那也是最让他觉得踏实的围栏。
安全感是一项长期且稳定的心理品质,其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婴幼儿所长期处于的家庭环境。
它并不会因为你拒绝宝宝的某个不合理要求而失去,更不会因为你不管合理不合理需求都统统满足宝宝而变得更多。当宝宝感觉不到你的一致性原则,他们才会更觉得不安。
给宝宝更多的关注和爱,但无需彻底宠坏了他,用真正正确的方式让宝宝拥有让他们充满爱和力量的安全感吧。

往期推荐 
宝宝为什么哭?告诉你12种婴儿常见的哭闹原因

嗨,我是小暖
是睡眠咨询师,也是个较真派的普通妈妈
回复“关键词”或“目录”
可以看见更全面的文章主题
点击公号页面最右侧的菜单可以一对一睡眠咨询
这里还有许多小暖的育儿分享与体悟
儿童心理、教养心得、亲子阅读、旅行玩乐、自我成长
希望我们能成为彼此育儿路上的温暖陪伴
一起睡好觉,养个好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