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精算视觉」的 第183篇 原创文章
导读:“鞋子”和“袜子”,分开买还是搭着买?通过“返本收益率”的计算,来给选择“消费重疾”还是“终身重疾”这个决策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上一篇文章,我们介绍了香港全美人寿的一款返本型定期寿险,给大家提供了一种获得6.0%保证美元投资收益的保险配置思路。
为了展开今天的话题,我们把上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再回顾一下。保障型产品按照有无保费返还区分,大致可分为三类:
  • 第一类是消费型这类产品不包含任何的储蓄功能,若被保险人保障期内未出险,则投保人缴纳的保费在保障期结束后并不返还;
  • 第二类是返本型,这类产品多为定期保障,包含一定的储蓄功能,若被保险人保障期内未出险,则投保人会在保障期结束时获得累计已缴保费的总和;
  • 第三类是终身型,这类产品提供终身保障,包含一定的储蓄功能,若投保人在中途退保,可以获得保单当年的现金价值(根据产品是否包含身故责任与退保时所在的保单年度,现金价值可能低于累计已缴保费,也可能高于累计已缴保费)。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是这样做到6.0%的保证美元收益的(确切来说是6.1%):
一名30岁的不吸烟健康男性,投保100万美元保额的定期寿险,缴费期30年,保障期30年。其中,消费型的「Trendsetter Super 30」每年保费为1,255美元,返本型的「Trendsetter ROP 30」每年保费为1,930美元。
如果选择投保返本型的「Trendsetter ROP 30」,在30年中每年多缴纳675美元( = 1,930 - 1,255 )的保费,可以在30年后保证获得57,900美元( = 1,930 x 30 )的保费返还,这笔投资的内部收益率 = IRR ( -675 , -675 , ... , -675 , 57900 ) = 6.1%。
值得一提的是,这笔保险“投资”并不能简单地用账面的投入、产出来计算收益率,因为保险保障是要消耗成本的。假设我们投保了一份保险,保障期结束后,即使一切都相安无事,我们也要为这份“无形的保障”支付相应的成本(即风险保费)。
上面的例子中,由于“消费型”保险是不含储蓄成分的,因此可以看做是风险保障的成本;而对于“返本型”或“终身型”产品,保险公司在计算保费的时候,不仅会收取风险保障所对应的“风险保费 ”成本,还会收取一定的“储蓄保费”,并把这些“储蓄保费 ”累积起来,用以支付未来“必然”要支付给被保险人的保险利益(保费返还或身故赔偿)。因此,我们在计算“返本型”产品收益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其未来可以给我们提供的“储蓄回报”,还要考虑其能提供风险保障的“成本价值”。

终身重疾险的“返本收益”计算

利用同样的原理,我们可以将终身型重疾险保费中的“风险保费”与“储蓄保费”剥离开来,来计算储蓄部分所能获得的投资收益。
上面定期寿险的例子中,储蓄部分投资收益的计算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消费型的「Trendsetter Super 30」与返本型的「Trendsetter ROP 30」保险责任完全相同,而且同一家公司对于产品的附加费用率与利润要求也相似,只是返本型的产品会在30年后退还保费。然而,现在市面上重疾险形态五花八门,各有各的特点,要找到完全能够对标终身重疾险的消费型产品几乎不可能,因此本分析较为粗略,仅为大家挑选消费型或终身型重疾产品时提供一定的量化参考。
我们总共挑选了六款市面上常见的重疾产品。其中,
  • 弘康「健康一生A+B」作为消费型产品的代表,其保费可以用作对标的风险保障成本;
  • 泰康「乐安康」作为大型保险公司重疾产品的代表;
  • 天安「健康源(优享)」作为分组多次赔付重疾产品的代表;
  • 光大永明「童佳保」作为单次赔付重疾产品的代表;
  • 香港宏利「活耀人生」香港友邦「加裕智倍保」作为香港主流癌症多次赔付重疾产品的代表。
选择以上产品,仅仅因为它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不意味着它们是市场上最好的产品,希望大家不要在产品的选择上过分纠结。几款产品的基本特性如下表所示: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收益率测算的方法与之前定期寿险的例子类似:首先,计算一下终身重疾的每年保费比消费重疾贵了多少;然后,在一定年限后将终身重疾退保,计算一下退回来的现金价值与之前额外多付的保费相比,相当于多少的投资收益率(我们在下文将其称为“返本收益率”)。
举个例子来说:
30岁的男性,投保保至70岁的弘康「健康一生A+B」定期重疾险,保额10万元,年缴保费1,000元,缴费20年;投保终身重疾险泰康「乐安康」,保额10万元,年缴保费2,490元,缴费20年。
20年中,投保「乐安康」每年保费比「健康一生A+B」多1,490元,但是在70岁时「乐安康」的现金价值为63,800元,「健康一生A+B」的现金价值为0。这也就相当于,投保人通过在20年中每年多缴纳1,490元的保费,可以在30年后保证获得63,800元的保费返还。
这笔投资的内部收益率 = IRR( -1490 , -1490 , ... , 0 , 0 , 63800 ) = 2.5%
可以看到,相比于投保消费型的「健康一生A+B」,投保终身型的「乐安康」并在70岁时退保,每年多付出的保费所能获得的投资收益为2.5%。请注意,由于「健康一生A+B」并不包括身故责任,而「乐安康」则是一款带身故责任的终身重疾险,因此「乐安康」的实际“返本收益率”会高于2.5%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把该30岁男性选择「健康一生A+B」和「乐安康」“决策问题”用以下通俗易懂的方式叙述:
  • 选择一:投保10万保额的「健康一生A+B」,保至70岁,每年保费1,000元,缴费20年;
  • 选择二:该男性每年多缴1,490元,投保「乐安康」,每年多缴的保费可以获得保证2.5%的投资收益,同时在70岁之前额外多了一份身故保障。
至于是选择泰康「乐安康」,还是选择弘康「健康一生A+B」并将节省下来的保费自己进行投资,就要看投保人自己的喜好与投资能力了。
我们分别以“保至70岁”和“保至85岁”的「健康一生A+B」为标准,为大家计算了上述几款终身重疾产品的“返本收益率”(由于香港重疾险有分红,因此分为“保证”和“非保证”两种收益率)。
以下表格展示了“30岁不吸烟男性,投保10万保额重疾险,20年缴费”情况下的年缴保费、保费总额、70岁和85岁时的现金价值、70岁和85岁退保时对应的“返本收益率”(注:「童佳保」为19年缴费、「加裕智倍保」为18年缴费)
总结一下上表的内容:
  • 如果选择在70岁退保内地重疾险可以获得2.5%~3.1%的保证返本收益,香港重疾险可以获得1.6%~2.6%的保证返本收益,以及6.1%~6.3%的非保证返本收益;
  • 如果选择在85岁退保内地重疾险可以获得3.1%~3.7%的保证返本收益,香港重疾险可以获得约3.2%的保证返本收益,以及7.0%~7.5%的非保证返本收益。
同样不要忘记,以上每款重疾产品所包含的保险责任都有不同,比如「健康源(优享)」是一款分组多次赔付的重疾,「童佳保」是一款包含中症赔付的重疾,香港的两款产品是保障癌症持续和复发的“真·癌症多次赔付”重疾这些额外的产品特点也会提高它们的实际返本收益。
我们同样把一名30岁不吸烟男性选择「健康一生A+B」和「加裕智倍保」的“决策问题”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叙述:
  • 选择一:投保10万保额的「健康一生A+B」,保至70岁,每年保费1,000元,缴费20年;
  • 选择二:该男性每年多缴1,677元,选择投保「加裕智倍保」,每年多缴的保费可获得“保证2.6%、非保证6.1%”的投资收益,同时在70岁之前获得以下额外保障:①身故赔偿;②首十年重疾、身故保额50%提升;③两次各80%的癌症多次赔偿;④配偶身故豁免保费;⑤参加Vitality提升运动等级并获得保额提升等。
至于是选择香港友邦「加裕智倍保」,还是选择弘康「健康一生A+B」并将节省下来的保费自己进行投资,还是要看投保人自己的喜好与投资能力。

“鞋子”和“袜子”,分开买还是搭着买?

弘康的张科总一直有一套很形象的比喻,那就是把销售终身重疾险的行为,形容为“鞋子和袜子搭配着一起卖”——消费者想要购买一双“袜子”(风险保障),却被商家告知必须要搭配购买一双鞋子(储蓄成分),有点类似于“捆绑销售”。
很多人把中国保险所提供的风险保障不足,归咎于这种“鞋子和袜子搭配着一起卖”的行为。消费者想购买一份保障,就不得不将一部分的保费进行“变相储蓄”,所能撬动的保障杠杆自然就被降低。更重要的是,这部分“变相储蓄”通常所能获得的投资收益率并不高:2013年8月15日之前,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寿险预定利率上限为2.5%,在这期间开发的内地重疾产品内部回报率不会超过2.5%。
购买那样一份终身重疾险,还不如投保一份消费型重疾,然后将节省下来的保费自己进行投资,更加能够实现“效益最大化”(这就是大家常说的“买定投余”方法)。
不过,随着2013年8月5日普通型人身保险新费率政策的施行,预定利率不再有2.5%的上限,而是由保险公司根据审慎原则自行决定,虽然通常不超过3.5%(超过该利率要向保监会报批),但由于一些不错的额外保障提供,如分组多次赔付、癌症多次赔付、中症赔付等,也让今天的内地终身重疾险开始逐渐有了起色;再看香港的终身重疾险产品,由于分红的存在,在保证现金价值水平能与内地重疾不相上下的基础上,还提供了非常可观的预期收益,足以抵御通货膨胀所带来的货币贬值风险。
再次回到上一篇文章中谈到的问题——究竟“消费型”和“返本、终身型”的保险产品如何选择?在我看来,关键不在于产品的形态,而是要看投保人的实际经济状况,以及返本、终身型产品所能提供的投资收益率是否足够可观。这就好比我们虽然想买一双“袜子”,但也没必要否定“鞋子”的价值,也或许商家把“袜子”和“鞋子”搭配起来卖,让利更多,更加划算。
如果大家还是在纠结“消费型”和“返本、终身型”保险产品的挑选,我建议可以采用以下的原则:
  • 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消费型的保险产品,以买足保额为前提;
  • 在预算较宽裕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带身故赔偿的、拥有多重赔付功能的终身型重疾险产品,或是保额不断增长的分红型保险产品,保障效果更优;
  • 在有保障+储蓄双重需求的情况下,如果某返本型、终身型保险产品既能提供较优的风险保障,又能提供可观的投资收益,则可优先考虑此类产品。
希望本文可以给挑选重疾险的朋友提供一定的参考。

方案咨询请加微信 tycope 或 wswor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