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书友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讲万历十五年,昨天我们讲到了,申时行通过和稀泥的方式来处理大明朝的边患危机,成功的化解了一次跟蒙古的刀兵之战,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次战略决策是正确的,但他不可能总这么幸运,有辽宁的巡抚来报告,说在建州出现了一个部落,有反叛的意思。他派兵征讨,但出师不利,主要原因就是有手下人出工不出力,所以去朝廷上告状,而申时行一贯的还是和事佬,觉得为这么点小事,就弄得官员不和太不应该,这样我来调解吧,大家拉拉手,也就算了。巡抚出师不利也不追究了,底下人出工不出力也不问罪。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对于建州的那个部落的征讨,也就这么着吧,出不了大事。没想到的是,这个建州的部落正是在申时行的不作为之下,逐渐壮大。后来改名叫做后金,再改名叫做了大清。有人说,如果当时不是因为申时行的不作为,如果当时还是张居正,随便再派出几百官军过去征讨,努尔哈赤很可能就被灭了。大明边疆的隐患将被彻底清除,但是历史的魅力恰恰在于不能假设。
但很多人,包括史学家也不愿意把这种间接的罪孽安在申时行身上,他们更愿意说申时行最大的罪过,就是立储的问题,他身居首辅却没有据理力争。而在册封郑贵妃的时候,文官们反对,申时行还给和稀泥,册封仪式上也有他的身影。所以郑妃变成郑贵妃,本能的也就生出后面的事端,往前倒确实申时行脱不了干系。但很可能万历把申时行给骗了,万历并不是什么君子,他经常说话不算数。当时万历跟申时行谈的时候就说,册立贵妃和立储是两码事,后来他又一次一次的表态,现在不立储君,并不是要废长立幼,就是纯粹的不想这么早干这事。就好比他要发布一个政策之前,却一次一次的辟谣。这帮文官集团早就识破了万历的那点小心思,所以最后干脆不听他忽悠,别管你想不想,都得现在立了。否则哥几个就不伺候了。连老好人申时行也知道自己可能是上当受骗了。这位老先生,纯粹就是被万历给坑的身败名裂。想想就冤。而万历也没好到哪去,大臣们不开森就可以不干了,但万历却不可能辞职,所以他只能消极怠工以示抗议。但说实话这是挺傻逼的一种心态,因为毕竟大明江山是你们家的,你这么耍混蛋,还是你们家受损失。但万历显然意识不到家国天下的问题,他一心就想,你们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们好过。
其实万历也是一个很有理想的年轻人,那时候张居正刚刚被干掉,而他的那个倒霉的皇三子朱常洵还没有出生,此时的万历还是一心要当一个好皇帝的。他热衷于参加各种典礼,以表示他的诚意,当年北京城干旱缺雨,有人给瞎出主意,说你当皇帝的,必须要亲自走到天坛祈求上天降雨,还得斋戒。要知道从紫禁城里走到天坛,也不近呢,从距离来说7-8公里远,而且当时是夏天,皇帝要穿戴整齐走一个来回,还得参加典礼,这对于一个天天坐轿子缺乏锻炼的人来说,绝对是一个体力活。但万历答应了,而且照做了。之后跟他一直对着干的文官们都看不过去了,说您走着来就行了,回去的时候坐轿子就行了,但万历坚决不坐,仍和百官一起步行回宫,当时有个细节,说兵部有个主事,在活动刚散场,就迫不及待的拿出折扇使劲的煽动,可见当时天气之炎热。而负责纠察的御史为这个事还参奏了他一本,说他是失仪,罚了他半年的薪水。可想而知,万历能折腾这一趟是有多不容易。所以这个人本身似乎并不混蛋。当时这些举动确实感动了申时行,他觉得这可能真是一个好皇帝。

而说来也是那么巧,就在万历祈雨后的一个月,一场大雨如约而至。一下就是一整天。这下让全国的官员百姓无不心悦诚服,虽然而这可能并没什么必然的联系,但大家却宁愿相信,这就是上天被万历的诚意所感动,这种心中的降雨,比真实的降雨似乎更加重要。此外,万历皇帝后来腿部重病,变成了个瘸子。但他当年却是精神很好,身体倍棒。他也喜欢操练兵士,但这点文官集团就反对了,你想干什么?莫不成又跟正德那个混蛋一样,到处玩骑马打仗吧,明朝除了朱元璋和朱棣两个马上皇帝之外,其他皇帝基本就是纯扯了,特别是正统御驾亲征瓦剌,差点让人家把北京给灭了。所以文官坚决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再发生。皇帝就该待在北京,最好哪也不去。甚至皇帝去看看军队训练,也不行。有一次,皇帝在皇城内看御林军的射箭比赛。正看得饶有兴致,文官就找到申时行,你赶紧劝劝,该回家了。而申老头也有绝招,他不去劝说皇帝,而是找到了军队的将领,吓唬他们。你看啊,这里这么多人,舞刀弄枪的,万一有个刺客突然搞了皇帝一下,你们都得跟着陪葬。将领们还真被吓到了,于是尽快收拾操练,骗皇上说,练完了。以后尽量也不给皇帝参观这样的操练的机会。而文官们呢,也想进一切办法关着万历皇帝,尽量不让他在走出北京皇城。因为每次出门,都排场较大,太过于麻烦,而且没人敢对意外负责,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让皇帝出门就不让皇帝出门,最后这事就变化了。万历每次想出门,都得跟文官们吵一架不可,关键是吵完架也未必能出的去。所以最后,万历不但不出北京了,连后宫都不出了。28年不上朝,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宅男。

万历皇帝的陵寝是明十三陵中的定陵,这个陵墓挺有意思,开始修建的时候万历还不到20岁,有人提出来万历不但没生气,还饶有兴趣的参与了设计装修,而且还亲自去看了几次施工情况。在他28岁的时候,这个陵墓就建成了。他觉得自己肯定是个牛逼的皇帝,所以死了之后也不能住的太寒酸。但万历显然也听可怜的,尽管他这么早就给自己准备后事,但他最心爱的女人郑贵妃却没能和他合葬,定陵里的三个棺材属于万历和他的生母以及他的皇后,也就是下一代皇帝朱常洛的亲妈。想和郑贵妃合葬,也许也是万历拼命想立朱常洵为太子的一个原因。

1587年也是万历的十五年,南京督察院右都御史海瑞同志因病去世,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但他和万历截然不同的是,虽然都是命运坎坷,但海瑞确实千古流芳,甚至文人墨客不惜夸大事实的方式来歌颂海瑞海青天,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你要不服我就上网打字骂你。
海瑞不但在明朝是个异类,在历史上也是个异类,虽然这么多人歌颂海瑞,但却没有一个人照着海瑞的方法做的。他就像个道德的吉祥物一样,摆在那里。但却用处不大。这就是道德和法律的根本不同,法律是可以有标准的可约束的,而道德是一个没有标准的,完全自愿的东西。

海瑞是举人出身,不是进士,足以见得这个人的学问一般,一开始给了一个县教育局的局长,干了四年。45岁了才当上个县令,海瑞怎么出名的,是因为抓了直浙总督胡宗宪的公子,把他还给送到了总督衙门,而公子身上的银子全都给没收了。海瑞也挺聪明,说总督大人您道德名望这么高,不可能有这么欺压百姓趾高气昂的不肖子,所以我抓了一个冒牌货,交给您处理。把胡宗宪鼻子都气歪了,不过这个胡大总督确实人还是不错的,真没跟海瑞计较。
还有一次,左副都御史鄢懋卿作为钦差大臣,来到地方上督办钱粮的问题,各地对这位钦差都是毕恭毕敬呢,而这哥们流氓假仗义,说本官为官一向清廉,你们就不要搞铺张浪费了。其实这就是官话,别的地方该怎么招待还是怎么招待,快到海瑞这里了,海青天给人家写了一封信,说您虽然提议节俭,但据我所知一路上都是大吃大喝,还有人送礼奉承,如果你不能拒绝这些,必然不能替皇帝办好事。鄢懋卿收到这封信后,连海瑞的地盘都没敢进,竟然绕道走了。估计这哥们心想,哪来的这么个愣头青,莫不是有什么背景吧。
后来虽然也有不少人要办他,但好在海瑞知行合一,确实不贪不腐,别人也拿他没什么办法。说海瑞每天吃的蔬菜,都是他自己种的。机会有的时候来的挺蹊跷,1562年,内阁首辅大贪官严嵩倒台,而严嵩的党羽胡宗宪和鄢懋卿都跟着倒台了,而敢得罪这帮人的海瑞则迎来了升官的机会。他调到了北京当了户部主事,其实也就提了一级而已。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小处长。这个职位是个闲差,没什么事情可干,于是他就给自己找来一个作死的活,那就是骂皇帝。
当时的皇帝是嘉靖,这位老哥聪明致极,把大臣玩弄于股掌之上,早期也是个好皇帝,但后来爱好起了炼丹,封自己为真人,副业才是干皇帝。天天穿个道袍在宫里嘚瑟。海瑞骂他,你就是一个虚荣,残忍,自私,多疑和愚蠢的君主,天天还想着长生不老,和那些道士骗子们混在一起,天下人早就知道你不是个东西了。这封信的尖酸刻薄史无前例,后也无来者。按照明朝的制度,杀他100次都有富裕了。那么最后为什么皇帝没有杀他呢,海瑞又为何会因祸得福名声大振呢,咱们明天再讲。
【支持我们 请理性点击广告 不要过度点击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