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精算视觉」的 第197篇 原创文章
导读:一起来为行业的改变做点事情。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文章,叫《香港保险,你是否曾如此焦虑》
一些香港保险的同业朋友找到我,说担心这篇文章会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他们一些已经准备要来香港投保的客户,已经开始变得犹豫。
也有一些内地的保险自媒体也开始借这件事情宣传香港保险不靠谱,买了不能赔,一直在“忽悠”内地客户。
我也担心有人会对那篇文章产生误解,因此觉得有必要在这里多说两句。
(不可抗辩条款对比的文章可能要往后拖两天,还请大家见谅
我经常和一些香港保险的同业朋友交流。
我们一致认为,香港保险的优势有很多,能满足很多中产及富裕家庭的投资需求,最近几年发展很快,也很有增长潜力。
但是,大家眼中的香港保险却有几点公认的“危机”:第一,最近几年很多投保香港保险的客户都没有如实告知,未来可能出现较多拒赔案例第二,香港保险公司对于“最高诚信”的要求较高,法律也不会有意偏向于保护弱势的“投保人”一方,因此面临“拒赔”的投保人即便去投诉也不见得有效;第三,就是分红储蓄险实现率能不能达标的问题,毕竟演示收益写得很高,投资期又长,销售中还有不少误导。
以上几个“危机”,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到时再加上部分媒体的“渲染”,负面影响之大难以估量。
所以,我们一直在考虑如何来降低或解决以上几个危机。
有关于“海港城事件”,大家会发现,最先给大家爆料的,实际上是我们几个做香港保险的自媒体。
有人或许会问,我们几个自媒体莫非是傻了,非要“自曝家丑”,传播负面新闻?
我们能不能集体缄声,让这件事悄无声息地过去?
完全可以。不过,我们还是想以这件事作为一个引子,去降低甚至解决“危机一”可能给香港保险业造成的负面影响。
现在来看,单纯靠写几篇文章来提醒大家做好“如实告知”,或者在讲课、培训的时候强调一下这个问题,效果都太差了,大家的接受程度也不高。
只有当整个行业都开始焦虑,客户也开始焦虑,大家才能理解在投保时“如实告知”的重要性,才会在投保时认真对待那份“健康问卷调查”,才会联系自己的客户向保险公司补充告知,未来才不会有那么多的拒赔发生。
短期来看,可能有部分客户告知后需要额外体检,可能有部分客户告知后通不过核保,还可能有部分客户被吓跑,给保险中介人造成额外的麻烦或损失。
但是长远来看,整个行业都会因为这件事的出现而规范很多。这样总比客户在理赔时候赔不到,集体到保险公司楼下拉横幅要强得多吧?
所以,我们之所以强调这个“个案”,主要是希望能借这个案子的影响,来促进行业更加规范。
再次回到拒赔的案子上来。
有关于香港保险的“拒赔”,先与大家分享几个事实:
  • 绝大多数的拒赔,都发生在投保的2年以内;
  • 几乎所有的拒赔,都是因为保险公司认为投保人在投保时没有如实告知,存在骗保的嫌疑(因为一个身体健康状况良好、通过了保险公司核保筛查的个体,在2年内就恶化到重疾的程度,确实概率不大);
  • 几乎所有被拒赔的投保人,都会声称自己当时未如实告知是有充分理由的。
大家都不会否认,有一部分人,确实是因为身体有一定问题,而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买保险的,而恰好他们的行为没有被保险公司发现,就变成了存在骗保嫌疑,但却顺利获得了理赔的人”
还有一部分人,在投保前身体确实是没有问题的,或者不知道自己有问题的,结果在投保后几年内就出险,反而被保险公司误认为是骗保而拒赔,就变成了“没有骗保嫌疑,但却不幸被保险公司拒赔的人”
由于投保人和保险公司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上面两种情形的发生都是可以被理解的。只不过因为媒体的曝光,才使得“保险公司错误地拒赔”更容易产生社会舆论,给大家造成保险公司在“耍流氓”的错觉。
要知道,保单生效的前两年是理赔出险的“敏感时期”,因此保险公司会特别详细地去调查,拒赔的概率自然就高;而生效五年以上的保单出险,只要不存在较大的骗保和隐瞒问题,保险公司大多是会痛快地给予理赔的。
所以,理性的消费者应该明白,我们不应该用一个“个案”,来概括甚至否认整个行业。
事情发生后,果不其然,有部分内地保险自媒体,开始借此事“炒作”香港保险不靠谱,并给大家营造一种内地保险理赔很宽松的感觉。
虽然我自己也承认,这个“个案”放在内地有大概率会赔,香港部分保险公司在处理拒赔案件时确实有些不够“人性化”。
但是,就内地保险在投保时的“如实告知”现状,以及内地法院在面对“骗保”案件时的“随意”程度,内地一些保险自媒体以此来质疑香港保险的操作规范和法律制度,似乎有那么一点说不过去。
在我看来,内地因为“如实告知”不规范,让很多恶意骗保的人有机可乘,再利用司法部门保护“弱势群体”的倾向性,强迫保险公司妥协进行融通赔付,根本不能说是“理赔更加宽松,法律环境更加人性化”。
因为,我们想要的“理赔宽松”,是在不损害正常投保人利益前提下的“宽松”;我们想要的“法律环境更加人性化”,是通过改变行业整体的标准与做法,来创造一个“有规范可循”的人性化保险理赔环境。
在香港保险同仁们在努力把“如实告知”做得更好、更规范的情况下,还希望内地的保险同仁们,能够反思一下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揪住一个问题就来诋毁,大家一同进步,会显得更专业。
令人感到特别欣慰的是,该事件发生之后,有一群来自内地的、关心香港保险行业的“热血青年”,已经开始为了维护内地投保人的利益而“奔走相告”。
她们给香港保监局写了“千字长文”,呼吁保监局可以重视内地投保人的利益,修改当前有关于“最高诚信”的表述,来防止保险公司利用“最高诚信原则”拒赔一些不该拒赔的案子;
她们还制作了一个额外的“小病清单”(如脂肪肝、乳腺结节、幽门螺旋杆菌带菌等在保险公司健康问卷中没有列出的常见小病),来避免投保人在填写健康问卷时遗漏告知;
甚至有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联系香港保险业的相关议员,来推动香港保险业的立法改革。
这就是想把保险作为自己终身事业的人们才会努力去做的事。因为这些人明白,只有整个行业变得更好,自己的事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不知道未来究竟会怎样,也不知道大家所做的一切会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我只是觉得香港保险业有这样一群对行业充满责任心的内地人在,更让人感到踏实和安心。
相信,香港保险的这次焦虑之后,一定会变得更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