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公众号 “
把科学带回家
” 提供

给孩子最好的科学教育
编译 七君
我们每天都会在网上听到各式各样的健康和营养学方面的建议,比如味精对身体不好啦,喝咖啡会长不高啦,酸奶对消化道有好处啦。这些通通都是谣言。今天我们就来破除这些所谓的健康建议。
味精对身体不好
最开始,味精对身体不好的谣言来自于1968年某个医生写给《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一封读者来信。这个医生在信中杜撰了“中餐馆症状”的词汇,来描述一些人在中餐馆用餐后出现的头晕、麻痹的现象。
虽然这个医生认为味精中的谷氨酸钠是罪魁祸首,但是后来的研究却并没有支持这一点。
根据美国化学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的说法,学界对谷氨酸钠的看法是这样的:“对于少部分人而言,空腹食用大量谷氨酸钠会感到不适,但是对大多数人而言它是安全的。”
那些表现出“中餐馆症状”的人是怎么回事呢?他们可能是受到安慰剂效应的影响,换句话说,他们的症状是心理暗示造成的。
咖啡会使孩子长不高
关于这点根本没有什么科学证据,大多数研究发现,咖啡因和儿童骨骼生长间并不存在什么联系。
对于成年人来说,研究人员发现大量咖啡因的摄入会稍微影响钙质的吸收,但是这种影响微乎其微——如果你想对冲咖啡因的影响,往咖啡里添一茶勺牛奶就够了。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关于咖啡的官方建议是:
如果搭配了富含充足钙质的饮食,适量的咖啡对骨骼形成没有任何消极作用。
那么这个谣言怎么来的呢?看来是来自于广告。
▲ 1933年The American Magazine上关于咖啡影响孩子健康的文章
有一家叫做 C.W. Post 的早餐谷物公司为了使人们不喝咖啡而消费他们家的一款“Postum”的早餐饮料,在广告中大肆宣传咖啡对身体的不利影响,把咖啡叫做“神经毒素”,还让人们别给孩子喝。
火鸡肉让你昏昏欲睡
在节日里我们往往会吃很多美食,比如火鸡,饱餐以后我们常常会觉得昏昏欲睡。有些人说,鸡肉里的色氨酸会让人嗜睡,因为色氨酸是一种使大脑放松的化学物质。真的是这样吗?
没错,色氨酸在人体内可以被转化为褪黑素,而褪黑素是能使人犯困的激素。
但实际上许多食物里都含有大量色氨酸,而鸡肉和其他肉类的色氨酸含量并没有差别,说鸡肉让人嗜睡是不科学的。
导致大餐后昏昏欲睡的可能是碳水化合物和色氨酸的共同作用结果。碳水化合物可以使人体释放胰岛素,而胰岛素会使血液中除色氨酸以外的许多氨基酸含量下降。这么一来,色氨酸更有可能突破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并进一步被转化为褪黑素而使人昏昏欲睡。
维生素片可以强身健体
许多广告里都会向你推销维生素片和它们的保健作用。实际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维生素片除了浪费钱以外可能还会致癌
在几十年的研究后,科学家们发现现代人并不需要再补充维生素。那些贫困的、营养不良的人的确需要补充维生素,但是一般人每日从饮食中获得的维生素已经足够,过量服用某些维生素甚至有健康风险。
比如,2011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长期服用多种维生素片的女性死亡率高于那些不服用维生素片的女性。而同年克利夫兰诊所的研究则发现,服用维生素E片的男性患上前列腺癌的几率也更高。还有一些研究发现,过量贝塔胡萝卜素能够增加20%的肺癌和心脏疾病风险。
口香糖吃下去以后要花7年才能被消化
许多家长都会有这种疑虑:孩子不小心把口香糖吃下去了以后要不要紧?
人体内的消化酶可以分解口香糖中的糖、油和酒精,但却无法分解胶基——口香糖的主要原料。
在经历了胃酸洗礼和肠道蠕动后,胶基最后会被人体排出,就和其他身体消化不了的固体一样。
美国梅约诊所的医生 Michael Picco 表示,“有一些很罕见的病例因为吃了太多口香糖然后引发了便秘,”但是误吞了一两颗口香糖对孩子的健康是没有影响的。
每人每天都要喝八杯水
为身体补充水分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是8杯水这个说法就很奇怪了,杯子要多大呢?
每天8杯水的谣言一开始发源于一篇1945年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美国食品与营养委员会(National Food and Nutrition Board)提出:“成年人每天需摄入2.5升水...其中的大部分可以靠食物获取。”
许多人断章取义,只看了前半句,就想当然地认为每天应该喝2.5升水,也就是8大杯。
其实,人们每天从食物和饮料中就摄入了不少水分,再说,研究人员也没有发现水分摄入和肾病、心脏病或者皮肤状态之间的关系。
比如,英国营养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发表于2010年的一项研究对12万人跟踪调查了10年,这项研究表明,日常液体摄入量和心脏病以及中风引发的死亡风险无关。
食物掉到地上5秒内还能吃
常常可以听到这样一种说法:食物掉在地上5秒钟之内还可以捡起来吃。真是这样的吗?实际上细菌花几毫秒就可以污染食物,5秒钟对于它们来说实在是太宽裕了
伦敦大学的微生物学家 Ronald Cutler 就曾做过实验。他把匹萨、苹果面包掉在涂了大肠杆菌的地面上,然后看食物掉落后停留的时间是否对沾染的细菌数量有影响。
他发现,不管在3秒内还是5秒内捡起来,食物上都蘸了不少大肠杆菌。所以这个5秒内捡起就能吃的说法是不太靠谱的。
另外,湿润的食物比干燥的食物更容易吸引细菌;再说了,掉到猫砂盆里的食物,不管多快被捡出来都不能再吃了。当然了,如果你家的地板一尘不染,捡起来吃是没有所谓,所以并不存在什么固定的可食用安全期。
打疫苗会让孩子得自闭症
Waterfield 那篇被撤搞的《柳叶刀》论文存在的问题:没有基于统计数据、没有控制组、依赖受调查者的记忆而不是客观数据、结论模棱两可
疫苗使孩子患上自闭症的谣言来自于一篇曾经发表在著名学术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上的文章,不过后来这篇文章因为存在大量错误和虚假信息而被撤稿了。
从那以后,有大量的研究分析了一百万儿童的疫苗接种和自闭症之间的关系,结论是两者根本毫无关联。
美国国家医学院(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 of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Academies)在2004年专门就此事发表了官方声明,称疫苗并不会导致自闭症
实际上这篇虚假论文使不少家长信以为真。麻疹是完全可以通过疫苗预防的疾病。在英国,1997年,也就是这篇虚假论文发表前一年的麻疹接种率达到了91%,而这个数字从1998年开始下降,2003-2004年下降到了80%。
▲ 由于 Waterfield 发表在1998年的论文,欧洲麻疹 - 腮腺炎 - 风疹疫苗的接种人数一度骤降。
图片来源:Tangled Bank Studios,数据来源: the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of the United Kingdom
而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的数据,在2014年美国爆发了603例麻疹病例,这是1994年来的最高。
酸奶可以改善你的消化系统
酸奶的确很好吃,但酸奶改善消化系统的说法也是个谣言。
许多酸奶厂商都会宣传酸奶制品对肠道的保健作用,声称酸奶中的益生菌可以改善胃肠道功能,甚至可以帮助减肥。
不可否认有大量研究发现,我们的新陈代谢,甚至肥胖与否的确和肠道细菌有关。但是酸奶补充益生菌只是商业骗局(点击查看),因为科研人员还没能设计出服用后能在肠道中长期生存的细菌
我们吃下去的益生菌顶多只能算是消化道的过客,它们并不能适应人体消化道的环境,根本无法与肠道内的大量常住细菌抗衡。
另外,许多酸奶含有大量糖分,并不能算是健康的食物。因此欧盟禁止益生菌产品包装上标注“有益健康”的字眼

热门活动

不过瘾,请戳
把科学带回家
ID:bringsciencehome
给孩子最好的科学教育

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图片来源:The Odyssey Online, Bloguez.com, NerdBeach, Getty Images, Reader's Digest, Chatelaine, Medical Daily, www.yogurtinnutrition.com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