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亲密之旅”关注我们

《亲密之旅》情感智慧与自我成长课程官方微信
让我们阅读原创!
文 | Dr.黄维仁
历时五年酝酿,
集成亲密之旅核心技术,
深度剖析婚恋、情商、自我成长之力作
《亲在人生路上——原生家庭三堂课》
将于2016年12月黄维仁博士深圳亲授培训现场首发!
儿时所形成的依附关系会影响我们今天的亲密关系
文 | Dr.黄维仁
为什么在原生家庭中发生得那么早、过去那么久的事情,依然会在一个人当下的生命中产生深刻的影响?原生家庭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人格与亲密关系的?我们下面要讲的“依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上面的这些问题。
依附理论是精神病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约翰·鲍比博士提出并发展出来的。研究者们发现,一个人在从小成长的过程中与自己的父母,或者主要抚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会影响他长大以后的亲密关系。
心理学家们根据母亲跟自己一岁的孩子在分离、重聚等场景的互动,发现了以下几种依附形态:
第一种形态,安全型:妈妈站起来要走的时候,孩子感觉很慌张,要去抓妈妈。但是妈妈接到指示,必须出去,于是就出去了。孩子自己一个人哭了一会儿,但是过了一会儿,就慢慢安静下来,继续玩地上的玩具。
等到妈妈回来的时候,孩子能够跟妈妈亲密。孩子回到妈妈怀里,就黏着妈妈,母子两个人都很开心。过了一会儿,这个孩子又要从妈妈的怀抱中下来,自己玩耍。
第二种形态,逃避型:妈妈要走的时候,他好像没有什么反应。妈妈回来的时候,他也没有什么反应。研究者说这些孩子像黄瓜一样凉。
但是事实上,如果我们在这些孩子的身上装上生理回馈的仪器,就会发现他们里面的情绪其实很激昂,只是表面上没有显露出来,这种形态叫作逃避型。
第三种形态,焦虑型: 妈妈要走的时候,孩子哭天抢地,抱着妈妈,不让妈妈走。妈妈最后还是走了。孩子就在房间里一直哭,安静不下来,也没有心情去玩玩具。等妈妈进来的时候,他马上抱住妈妈,不让妈妈走,还一直哭。有的孩子甚至会打妈妈:“你为什么走?带给我这样强烈的焦虑?”
第四种形态,紊乱型Disorganized):这是让我最痛心的一种形态。妈妈要走的时候,这个孩子不像逃避型的,没有反应;也不像焦虑型的,拼命去追妈妈;也不像安全型的,可以自己抚慰自己。
紊乱型的孩子通常的表现是很矛盾的,比如,当孩子知道妈妈要走的时候,他想要去抱住妈妈,叫妈妈不要走。但是,他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进退两难。更让让人惊异的是,当妈妈回来的时候,紊乱型的孩子会张开双手,往后倒退。
你可不可以想象这幅图画?爱妈妈爱到一个地步,实在很想抱妈妈,但却是张开双手向后倒退!为什么呢?爱一个人可以非常的痛!因为你爱的那个对象,有可能是带给你最大痛苦的那个对象。
这些依附关系的模式虽然只表现在一岁的孩子身上,但是却对人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从18个月大的孩子的依附形态,可以预测他18岁以后的依附形态。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现在可以通过最尖端的脑科学研究看到过去人们没有办法看到的东西,包括弗洛伊德提到的一些现象。从这些研究和观测中人们发现,一个人身边的人际环境,可以影响脑的发展。而影响最强的,是一个人三岁以前。
大脑是我们认知和情感的中枢,在每一个人的大脑里,大概有860亿个脑细胞。对于一个IQ100,也就是智商正常的人,他的每一个脑细胞可以跟1,000个其他的脑细胞产生连线。而对于IQ160,也就是智商超常的人,他的每一个脑细胞可以跟其他10,000个脑细胞产生连线。
脑细胞连线的产生跟我们旁边的人际经验有关系。人生的第一年,连线产生得很快,婴孩就像一块海绵一样,可以吸收非常多东西,学习就是在产生连线。
到了人生的第二年,人的大脑开始有一些修剪的工作。就好像一棵树要长得好,就需要修剪。比如,每三个枝子剪掉一个。结果,到第二年,那个树长得更好、更茂盛。
我们人大脑里的这些细胞连线也经历一个类似的过程,即用进废退。英文说“Cells that fired together, wired together”。意思是说脑细胞受刺激而产生特定的连线,就会产生一些特别的习惯,形成特定的依附形态。而那些不经常受到刺激的脑细胞连线就开始萎缩。
比如如果一个孩子经常感觉到的是“我是被爱的,我是有用的。”慢慢地,他在大脑就产生了很多这样的神经连线,像一棵树一样枝叶繁盛。这样的脑神经连线就容易产生一个安全的依附形态。
但是,如果一个孩子接受到的信息都是“你没用!”“你要完美了人家才会喜欢你!”在不知不觉中,他就会感觉到沮丧、失望、自卑,于是一些脑细胞就开始枯萎,另外一些特定的脑细胞会变得更强,这些神经连线容易产生不安全的依附形态。
从一个人小时候的依附形态,可以预测到长大以后的依附形态。这四种不同依附形态的人在亲密关系中,会有不同的表现:
安全型的人一般说来对自己和对对方的看法都比较正面,可以信任自己,也可以信任别人。在情感上比较成熟、有弹性,能适度依赖别人,也不怕被别人依赖;能够给人空间,也能够与人亲密。
这样的人得到很多爱,也把安全感内化于心。所以将来有人跟这样的人结婚,就非常有福气。当你焦虑了,想要去黏他,他不会嫌你烦,拒绝你;当你想要空间,跟他暂时分开,他也不怕被你抛弃,因为他自身很安全。
逃避型的人一般不喜欢跟人在一起,他们常常觉得自己可以自我满足,不需要跟人建立亲密关系。他们通常不太分享感受,不轻易信任或依靠别人,也怕被别人依赖。他们倾向于压抑自己的情感,而以事、物取代跟人的交流。别人对他的抱怨是太独立,不容易亲近。
逃避型是在什么时候容易逃避呢?他可能平常看起来还很镇定,很容易跟人亲近。但是按照临床实证研究,他在看到亲人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并且邀请他进入自己的情绪时,就开始逃避了。
焦虑型的人自我价值感比较低,缺少安全感,他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得内在的肯定和安全感。他们一方面对爱很饥渴,很容易在情感上依赖对方;另一方面,又过度敏感,容易在亲密关系中受伤,对亲密对象常常是爱恨交加。别人常难以接受的是他情感太多依赖,不给人空间。
我们要帮助焦虑型的人,让他在安全的情境下面对、经历自己的焦虑,发现焦虑的结果并没有让他死。相反,只是让他变得更强劲,更有力量。慢慢地他就不那么容易焦虑了。
紊乱型的人对自己和对方的看法一般都很负面,在亲密关系中也很难信任别人。他们渴望爱,却又对爱充满惧怕,无法信任任何人。他们的亲密关系常常是徘徊于麻木、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极端逃避型和焦虑、常被强烈情绪淹没,对亲密对象爱恨交加的极端焦虑型之间。
紊乱型的人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少的,小时候往往受过心理和行为上的虐待,他的照顾者缺少一致性,因而对亲密关系缺少安全感和一致性。
上述四种依附类型受原生家庭的影响非常大。孩子也容易在成长的过程中习得父母的依附形态。根据玛丽·梅恩(Mary Main)的实证研究,70%~80%的子女会重复父母的依附形态。
想一想
从你跟父母或者生命中“重要他人”的互动关系来看,你的依附形态在四种类型中比较类似哪一种?比较怕被抛弃,还是怕被黏得窒息?

如果我们从小的依附形态是不安全的,我们是不是就没有办法了?我们依然有第二次机会,可以寻求医治,变得有力量和幸福,请留意我们下一期的微信图文。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亲在人生路上——原生家庭三堂课》,首印纪念版,八折预售开放中!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微店购买)
黄维仁博士专程自美国前来亲授
《亲密之旅》培训(深圳)
2016年12月17-18日(初级)仅一场
聆听世界顶级学府专业师者的真情分享!
报名电话
北京:010-68337911 
上海:021-64275673 
深圳:0755-22158026
 原生家庭历史精华图文  
(点击蓝色文字可跳转)
版权声明
“亲密之旅”公众号所发布的内容为黄维仁博士及亲密之旅家人们原创并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请务必注明出处,若有修改须征得作者同意。请尊重知识产权和我们的劳动成果,谢谢!
关于亲密之旅
2007年12月,一位站在巨人肩上的巨人,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兼婚恋专家、执教于美国西北大学的黄维仁博士,综合过去三十年来国际最前沿、最尖端的心理学临床实证的研究,以及全世界最好的婚姻治疗和训练中的一些最有效的要素,整合出了一套帮助自我成长、培育情商,提升婚姻家庭品质及其他人际关系的辅导培训课程——亲密之旅。它是训练医学院中心理学博士的课程,却以简单易行的方式传授,被誉为“心理学界的军事武器民用化”。
亲密之旅
倾听就是爱,了解中有医治
长按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喜欢请点赞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种祝福
The more we share,the more we have.
首印纪念版预售购买,点击阅读原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