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九月,我家老大朵拉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听说她要上学,我周围的朋友都关心地问:“她能适应吗?”
       说这话是因为,在此之前,朵拉随我们赴美,读了整整九个月的美国幼稚园和小学。不少国外归来的小朋友回国读书后难以适应,语文数学跟不上进度,就连坐姿站姿都要重新学习。

这段过渡期短则半年,长则一年,令家长和孩子都苦不堪言。所以,有些在美国的中国访问学者干脆让孩子回国后直接留一级,以便平滑过渡。
      令我吃惊的是,朵拉完全没有不适应,不仅不怎么需要过渡,甚至觉得现在的学校远比美国的学校要好。这和人们的通常看法相差太大。我一开始把这归因于上学的新鲜感。但是现在一个学期结束了,她越来越开心。我感到欣慰的同时,又有点好奇。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她那么喜欢中国的小学生活呢?

学校和教学方式并不是决定因素
       通常,大家比较中美教育,关注的都是学校的教学方式和机制。讨论具体的学校,也都围绕着学校排名、声誉和知名度等等。仅就这两点,朵拉在国内学校很难和美国的学校相比。

朵拉在美国康州纽黑文上的幼稚园EBJ(Edith B Jackson Child Care)是耶鲁附属幼稚园,强调通过玩耍来学习,且师生比仅为一比四。在美国加州,她的小学是一所评分满分的小学,师生比为1:20。这两所学校的老师都很资深,对学生尽心尽力,学校生活也丰富多彩。
        相比之下,我们家门口的小学并不在以教育知名的西城区或者海淀区。这所学校才建立六年。新人新校新风气,师生比1 :45,同大部分中国学校一样。

     中美的教学方法也不同。美国以学生为中心,上课和作业都注重孩子的接受程度,经常鼓励孩子。国内的学校儘管也强调素质教育、快乐学习,但以1:45的师生比,要想“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个性化教学并不容易。

      但是朵拉就是喜欢中国的学校。经过一个学期的观察,我发现小朋友和大人对于学校的好坏评价方式非常不同。对于孩子来说,决定其幸福感的并非我们通常所说的大环境,比如教育体制,教学方式。最关键的是孩子的同辈环境,也就是她日常生活的小环境。
而这个小环境,主要由三大因素决定:

之一:同辈群体的主流文化
      谈到对新环境的适应,大家首先会想到语言。但这对朵拉来说并不是问题。赴美两个月,朵拉就过了语言关。等我们搬到加州时,她的发音已经和当地的小朋友一摸一样。而我们离开美国的时候,朵拉的学期报告上英文是满分。

       即使和很多在美国生活的中国小朋友比,这个成绩也是不错的。主要原因是,很多中国小朋友到了美国,迅速找到了同样来自中国的同伴。他们除了上课说英文,其他时候都说中文。但朵拉班上中国学生很少,以至于她不得不用英语和同学交流。

       实际上,这正是朵拉的痛苦所在——她必须努力融入班里的主流环境,从零开始构建自己的人际网路。仅仅说同样的语言、有同样的发音远远不够,朵拉还必须迅速培养和主流群体同样的爱好——看一样的书,玩一样的游戏,吃一样的饭。

       比起语言,融入同伴的主流圈子要困难得多。光吃饭这项,就很让人烦恼了。朵拉一点都不喜欢吃西餐,但是在美国上学时却主动要求吃食堂,以便能和同学一起就餐。我开始还以为她爱上了西餐。后来才知道,每週三是她最快乐的时候,因为那天食堂供应米饭和鸡肉。

在北京就完全不同了。朵拉的同学们都是中国人,又都住在附近,大家的兴趣爱好和生活都很类似。学习在一起,兴趣班在一起,玩也在一起,简直是身心舒畅啊!
之二:时间是性格培养的关键
       朵拉融入同伴群体的第二大障碍就是时间。因为朵拉爸爸分别在美国东部和西部的大学做访问学者,朵拉在美国的两所学校差不多都只呆了四个月。四个月看上去很长,却只够小朋友熟悉一个陌生环境。

       我观察朵拉在中美三所学校的经历,发现她
从进入一个学校到邀请朋友和被朋友邀请单独玩,大概要花四个月时间。
也就是说,在美国求学的时候,她每次刚刚开始发展相对稳固的个人友谊,就得搬家了。

       不断地看到朋友来了又走,不仅仅是朵拉一个人的困扰。朵拉所在的小学,有很多附近大学访问学者的孩子。他们来去匆匆,一两年就走。我们临走之前向朵拉好朋友Anhan的妈妈道别。Anhan妈妈伤感地说,这是Anhan第三次失去朋友了。每找一个好朋友,只能一起玩半年时间。

      每四个月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重新适应,从零始建立自己的关係网络,这对成人来说也不容易,更别说是5、6岁的小朋友了。

      我从朵拉的身上看到,
搬家对孩子的性格有重大影响,且频繁搬家对于性格养成尤其不利
。因为他/她没有足够的时间发挥展自己的沟通能力去社交,去建立牢固的个人关係和同辈群体的影响力,也很难由此建立自信。

       在国内就不同了。我们家门口的学校是九年一贯制,这足以让朵拉经营自己的小环境,给了她无限的安全感。

之三:小朋友喜欢难度适宜的竞争
       比较朵拉所在的中美学校,最大的区别就是对竞争的态度。据我观察,至少美国的幼稚园和小学低年级是不鼓励竞争的。老师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她很好,你也有自己的优点和特点。”

      现在国内不大张旗鼓地支持应试教育。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更不会强调学业排名和考试。以小学一年级为例,都强调乐考——降低了考试难度,让学生皆大欢喜。但是在行为规範等各个方面,学校充分利用了竞争机制来激励学生。

       以朵拉学校为例,从校门口布告栏,教室走廊到教室裏,到处都是排行榜,给学生们的站姿、坐姿和其他行为规範打分。为了鼓励学生们尊重纪律和努力学习,学校还发明了积分计画和多种奖项,以竞争促进步。

       朵拉觉得,与美国学校相比,“奖项特别丰富”是中国学校最好的地方。而且她对于各种行为规範的约束并不感冒,反而乐在其中,因为这是她能力範围内可以做到的。

      当然也有小朋友不喜欢或者不适合此类比拼,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小朋友喜欢竞争,尤其是那种通过一定努力就可以获得胜利的竞赛游戏,不管是学术还是其他类别。

       其实美国小朋友也喜欢竞争。在朵拉就读的加州那所小学,老师也会奖励守纪律、表现好的小朋友贴纸,贴在放作业的红色档夹封面。但是这是对单个人的表扬,并没有排行榜。我有一次接朵拉的时候,好奇地看其他小朋友的贴纸。

       此后,只要一看到我,她同学就会给我展示自己的贴纸。然后,一群小朋友就开始比较贴纸的数量和大小了——这算是自发的排行榜了。

       朵拉对中美学校的判断看上去出乎意料,实际上是在意料之内。
每个人的幸福感很大程度都由自己的小环境决定。是否能够带来安全感和成就感,是否有志同道合的同伴,都是极为重要的判定标準。
成人的世界不也一样吗?

       也许,随着年龄、阅历以及技能的成长,朵拉的想法会变。不过,无论大环境如何,我们都需要努力打造小环境。这也是父母和孩子可以共同努力的地方。(来源:牛牛网)
【更多精彩】
“托福女神”117高分秘笈之一:自然英语教育法
【延伸阅读】
留学生近期返美必读
之一:入境加强电子设备检查力度
近期将搭乘国际航班的小伙们注意了,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将从今年起严查电子设备。根据新规定,在所有进出美国的边界,执法人员可以对进出境的旅客,广泛搜查电子设备,要求旅客提供密码,必要时,可以扣留设备及其内的相关信息。
近两年来,入境美国时对电子设备的审查可谓越来越严格。2017年,用超过3万名旅客的电子设备被审查,比2016年高出了60%,2018年审查力度会只增不减。执法官员可以通过你的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一切电子设备,搜索检查储存在其中的信息,但不能取得储存在设备以外的信息。也就是说,你的百度网盘、iCloud等云端存储内容不在审查的范围内。
执法官员还有权力要求旅客,将他们的电子设备置于离线模式或禁止和网络连接,以确保他们没有改变设备中的内容,并且还可要求旅客提供电子设备的密码,以及扣留被加密或无法开启的设备,以进一步调查。正常情况下,扣留期间不能超过五天。
审查的内容会紧盯恐怖袭击、儿童色情以及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信息,希望各位准备回美国的小伙伴在入境之前一定要反复检查自己的手机中是否存有敏感内容,对于不确定的,请一定要删除,或者上传到移动云盘中。
之二:境外取现金额每年10万人民币限额
之前在美国可以使用双币银联储蓄卡,平时按实时汇率从ATM机上取美元,手续费也很低,十分方便。但是从今年起,实时取现变得没有那么容易了。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新规规定:个人持中国的银行卡在境外提取现金,本人名下银行卡(含附属卡)合计每个自然年度不得超过等值10万元人民币;人民币卡、外币卡境外提取现金每卡每日额度统一为等值1万元人民币;个人持境内银行卡境外提取现金超过年度额度的,本年及次年将被暂停持境内银行卡在境外提取现金。2018年境外提取现金年度额度从2018年1月1日起开始累计计算。
2016年1月1日起,中国境内银联人民币卡每卡每年在境外累计取现不得超过等值10万元人民币。也就是说,此前个人在境外可以带多张银行卡,这时候限额管理相对较松,通过多办银行卡就能突破限额这个问题。2018年这条路走不通了,不管你有多少张银行卡,在境外一年加起来只能提取等值10万元人民币的现金了。
一年10万人民币的额度换算下来大概在1.5万美元左右,对于正常消费的留学生来说,日常小支出是足够用的,但是对于大额的交易来说,由银联储蓄卡取现的方式将受到限制,因此如果是使用父母名下国内银行卡的小伙伴今年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合理安排汇款方式。
以上是一些在今年年初开始执行的各项新规,新的一年希望大家无论是出行还是生活都能顺利,开启全A的新学期。(来源:搜狐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