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一位朴实内秀的彝家女孩,北京某大学大二学生,来自云南山区。配图来自作者家乡实拍图片。作者授权泥巴青年发表。
老家有一种被俗称为万年青的常青树,之所以会被称为万年青是以为它树龄很长,四季常青,树叶茂密且叶片油量光滑,郁郁葱葱,惹人喜爱。后来我才知道这种万年青树的叫做黄葛树。黄葛树生长在村子里的蓄水井边,树皮苍老,粗糙,厚实,树叶长得很高,绿葱葱的笼罩一大片草丛。
图一:几棵参天的黄葛树
我喜欢用手抚摸它的树皮,就如同母亲的手,仿佛每一道龟裂的裂纹都流露出暖暖的温热。
我喜欢常青树,因为它有着最厚实最淳朴的皮,有着沧桑和年轮的更迭,却依旧有着绿意盎然的春天。我想常青树肯定也有一棵不老的心,倔强地活出青春不老的样子。
小时候,母亲经常到那个生长着黄葛树的蓄水井里担水。井水清凉甘甜,偶尔还会担回黄葛树的叶子。母亲会偶尔坐在黄葛树下的石墩上休息。那时的她应该很美,她那又长又黑的大辫子和漂亮的大眼睛,穿着一件简单的淡蓝色衬衫,偶尔会把玩一下树叶。那样的她是如此充满青春与活力,即使她在深深的呼吸和喘息着。
图二:初春韭菜嫩芽
现在,家里有了机钻井,母亲不用再去担水,老水井也早就弃用,填平用作水田了。母亲偶尔会路过黄葛树。如果是在某个艳阳的下午,母亲会喜欢上那一片黄葛树的绿荫,驻足一会儿。母亲又长又黑的长辫子变成了一头稀疏的银发,间或夹杂着几丝灰发。她身上的衣服渐渐变成了灰黑色,眼窝变得更深沉。只是眼神里比当年更有底气。
我看到了黄葛树的树皮,发现也不同于当年。黄葛树喜水,老水井被填平后,它只能靠着汲取雨天马路上蓄积的雨水,树皮变得更苍老,更脆弱。只是抬头,依旧见得到当年的绿绿葱葱,还抽出了一些新枝。母亲就如同伫立在她身旁的黄葛树,老了的是年轮和皮囊,不老的是心。
母亲越发年轻了,每到春天我就会这般觉得。而我的春天有春困,似乎老了几十岁。
图三:刚翻新的菜畦
每到春天,母亲就会在菜园子里翻新菜畦。她按照往年的墒沟来规划菜畦的形状,把去年留下的草籽嫩芽清理干净,把蚯蚓也捣腾醒了,捡捡泥土里的小石子,播下菠菜,水瓜,青豆。盖上满是青草味道的泥土,浇上水,覆盖上白色的地膜,往地膜上撒上水,菜畦里便白花花一片。太阳升起,照在地膜上,白色的地膜和上面的水珠把阳光折射出来,很是刺眼。母亲此时一般已经完工,坐在一边抖落蹿到鞋子里的泥土,迎着朝阳,露出她脸上皱纹之间渐隐渐显的酒窝。母亲仿佛和初升的太阳一样充满了活力与热情,如即将生根发芽的种子般期待明天的美好和希望。
而我的春天,从喜鹊声中醒来,在饭香中又沉睡,活脱脱的一只瞌睡虫。
母亲脸上的皱纹随着春天的更迭变得更稠密,更深沉,只是她年轻的心却像豆苗一样一茬又一茬,无休止的生长着,那样的欣欣向荣。
图四:刚刚发芽的小瓜苗
母亲又年轻了。大学第一年寒假,我回家过年,下车后,看到母亲穿着薄薄的衣服在公交站等我。看着她在寒风中,我不由得替她瑟瑟发抖,而看看自己,刚才北方回来,裹得跟个粽子似的。我一激动奔向母亲,想想抱抱她,结果母亲这个从来没接受我抱抱的人居然主动拥抱我。我笑着对母亲说,她变时髦了,懂得用拥抱的方式表达对我的思念了。母亲还羞红了脸。便怨我在外读书变得流气。但却不愿撒手。
热烈的拥抱结束后,母亲要帮我拎包,我乐意得不成样子,此刻的我好像患上了严重的骨质疏松,把包给母亲的力气都没有,哐叽的一声包掉地上了。母亲摇头看着我,眼里充满爱意,拎起地上的包,把我胳膊也拎起,往家的方向走。
母亲的手是年轻的,那样有力,那样温暖。
美国的麦克阿瑟将军在指挥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办公桌上始终摆着装有德裔美籍赛缪尔·厄尔曼的一篇只有四百字的短文《青春》的复印件镜框。其中有一段话这样说:青春,并非人生旅程的一段时光,也并非粉颊红唇和体魄的矫健。它是心灵中的一种状态。岁月可以在皮肤上留下皱纹,却无法为灵魂刻上一丝痕迹。而青春就不会是某一代人的特权,而是每一个拥有年轻的心灵和灵魂的人的资格。如果活不出青春的样子,我们就连青春都没有了。
图五:金黄柿子
母亲的青春不在年轮里,在心灵里。而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似乎只活在游戏里,活在电视剧里,活在手机里。在游戏里的我们生命力旺盛,活力四射,退出游戏后,双目无神,目光呆滞,一副迷茫与无所事事。看着狗血剧情里男女主生离死别时我们泪流满面,小小年纪却也会在现实生活中埋怨爱情的虚假和人心的叵测;手机屏幕的光亮似乎就是生命航行的灯塔,屏幕一黑,仿佛人生没有光明,没有希望,也没有方向。
活在青春里,却活不出青春最美好的样子,那应该是最悲哀的青春吧。一个人没有目标,到哪里都是流浪;没有年轻的心,十八岁也是老年。
青春不老样子是怎样的?母亲告诉我,青春是一种活法,是一种心灵深处的号召。皮囊上的青春会畏惧沙漏的计量,而入驻心灵的青春,岁月带来的只是深厚与宽阔。青春不老的样子很美好。
静待花开 】原创文章
----------
有思想的成长陪伴,来自北大的亲子纪录。
泥巴青年
一位北大青年的教育随感
一位农村青年的泥土感恩
一对平常父子的陪伴成长
胡萝卜
北大附小一年级学生
爱画画,爱讲故事。
陪伴成长(周一~周五)
童画经典爸爸选编,孩子配画;
原创故事故事图画,原声讲述;
静待花开 爸妈子女原创的感悟;
思想分享(周六)
好文分享 有思想有温度的文章;
泥青原创关于教育、泥土、成长…
学习英语(周日)
父子一起学零基础慢慢来。
争取每天早上7点发布,欢迎关注。
 有思想的陪伴 有温度的成长
长按二维码关注
加胡萝卜微信好友:nibaqn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