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11月3日,在日本留学的青岛女孩江歌,在公寓门前被残忍杀害。
当时,她的室友刘鑫就在门的另一端,而持刀行凶者正是刘鑫的前男友。江歌为了保护朋友站在门外,挡住来骚扰朋友的男子,但她的善良换来的却是一个令人心寒的结局。
“微见”关于江歌事件的专题
因为新京报人物专访栏目《局面》对案件一系列的追踪报道,这桩已出现在公共视野中多时的案件,突然成了自媒体们纷纷发文讨论的热点。
汹涌舆论的矛头并不是指向凶手,而是对准了在好友遇害后不肯露面的刘鑫。在一些拥有庞大流量的公号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声讨刘鑫的队伍中。一夜之间,朋友圈里充斥着心痛、愤怒的情绪,以及正义凛然的“人性拷问”。
江歌事件引出了哪些10w+热文?这些大号在谈论江歌事件时到底在谈些什么?从新榜日常连续监测的48.9万公号样本数据中,我们能够窥见这一热点背后的爆文生态。
微见pro黄伟强从专业角度出发,提醒人们关注受害者的心理状态,科普了PTSD
围绕“江歌”“刘鑫”事件:
自媒体呈现刷屏之势
以“江歌”为关键词在新榜“趋势查询”中检索,可以看到从11月10日起,相关文章呈明显上升趋势。截止到昨天(12日)的一周内共有347篇相关文章(原创篇数76篇)。10w+篇数为22篇,其中有21篇都发布于11日和12日两天。
11月9日晚,“局面”发布了对江歌母亲的采访视频,将这一悲惨的事件再次拉回人们的视野中。
第二天,腾讯旗下公号“新闻哥”发布了文章《为闺蜜挡刀而死的江歌,你妈妈终于当面问了那个人:还有良心吗?》成为这次舆论热潮中的首篇爆文
11月11日,曾打造出《奇葩说》的米未传媒旗下公号“东七门”,发文《刘鑫,江歌带血的馄饨,好不好吃?》,在双十一的购物狂欢氛围中,这篇文章仍然迅速到达10w+,并且被“HUGO”“思想聚焦”“悦读”等公号转载后也获得10w+。
11月12日,也就是昨天,一天诞生15篇10w+,“咪蒙”和“视觉志”两个流量大户开始发力。“咪蒙”昨晚的推文《刘鑫江歌案: 法律可以制裁凶手,但谁来制裁人性?》在今天早上点赞数突破10w,从阅读点赞比可以推断这是目前关于江歌事件阅读量最高的一篇微信文章,阅读数应该是千万级。
“视觉志”以及矩阵号“她刊”都获得10w+阅读数和上万点赞。“她刊”的《江歌,你替刘鑫去死的100天,她买了新包包染了新头发》截至今天下午5点左右,阅读量已达1586万,留言近3万条。
通过对347篇相关文章的梳理,榜妹整理出22篇10w+热文中点赞数最高的10篇,如下图所示:
从这些获得最多阅读量和关注的爆文中,可以发现几点:
1. 标题角度相似,都将矛头对准刘鑫,在标题中呈现出情绪强烈的质问或者对立;
2. 关注此话题的公号类型多样,除了民生类的“新闻哥”,情感、体娱、文化类公号都在参与讨论,说明这已经成为突破圈层的社会热点;
3. 大号的矩阵布局发挥优势,在点赞数最高的10篇文章中,来自“咪蒙”和“视觉志”团队的各有两篇,这些大号通过矩阵将流量进一步聚拢
正义拷问与泄愤后的反思,
刷屏爆文在说些什么?
在自媒体大号的接力传播之下,江歌事件已成为这两天朋友圈最瞩目的焦点。前几天为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而心痛不已的看客们,又被刘鑫和她家人的所作所为激起怒火,以转发文章来表明自己对事件的关注和态度。
从上面图表里的标题,大家大概能够想象到这些爆文表达出什么样的情绪。那么除了复述江歌案的故事,扒出刘鑫的言辞举动,质问她“良心不会痛吗”之外,10w+文章还说了些什么?
呼吁善良与拷问“正义”
这些10w+爆文虽然标题相似,但文章最后的落脚点却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温和派和激烈派两类。
温和派如“东七门”和“视觉志”,从这个恶劣的事件中看到的仍然是人性光明的一面。如“东七门”文中这段话:
世道险恶,会有人挺身而出,如江歌。
社会不公,会有人挖掘真相,如努力促成刘鑫面对江歌妈妈的记者媒体。
人心凉薄,也会有人仗义直言,如你如我。
相信“好”总是很难,做到“坏”却很容易。
人生如何不易,也请你别放弃善良。
“视觉志”文章的最后一句是“做人,要善良,要无愧于心啊”,“她刊”在结尾说,“生而为人,请你务必善良。”这样的基调倒是符合视觉志一向的温情路线。
另一种落脚点则显得更为激烈,表达的是对“恶人”的愤怒和道德批判。比如,“咪蒙”在文中表示,“我们可以原谅一个人,但我们绝不原谅一个混蛋。”并质问道,“法律可以制裁凶手,但谁来制裁人性?
“咪蒙”还在文章结尾呼吁大家签名支持凶手陈世峰的死刑判决,表示“总要为了捍卫心中的正义做点什么”。
“咪蒙”矩阵号“才华有限青年”也发出:“我们就是要看到所有的罪恶都接受惩罚,所有的无情无义都遭到唾弃。”文中反复提及,“永远不要原谅一个无情无义的人。”
制造热点的《局面》与王志安的反思
在分析江歌事件的热文时,我们不得不提王志安团队和《局面》栏目。如果说这二十多篇10w+大多是在宣泄情绪,那么《局面》的25段视频,则是这些波涛汹涌的情绪底下的基石。
从10月9日晚开始,《局面》陆续发布了对江歌母亲的专访,以及江歌母亲与刘鑫首次见面的对谈视频,由此引发了舆论的巨浪。
作为事件的挖掘者和真相的呈现者,“王志安”发在公号上的三篇文章,显然传播力不如前面提到的那些微信大号。11月11日的头条《江歌案专访-3分钟了解双方恩怨》,截至13日下午获得了3万多阅读。
不过今天上午,“王志安”的一篇《关于“江歌案”:多余的话!》获得了相对广泛的关注。在这篇采访手记中,王志安讲述了采访中的种种细节,包括他们团队也曾有过争论。而最终达成的共识是,要避免节目的播出,给本就有着极大不信任的双方,制造额外的伤害。
他提到,凶手陈世峰才是悲剧的起点,我们不希望陈世峰成为配角,而两个受害者在不断互相伤害。
然而从目前的微信爆文情况来看,王志安团队并没有实现他们理想的状态。对刘鑫的指责铺天盖地,而凶手却似乎成了被遗忘的那个人。
通过新榜的文章检索,以“刘鑫”为关键词的微信文章有628篇,而提到关键词“陈世峰”的只有177篇。
愤怒后的反思
如同每次争议性的热点一样,在经过第一轮10w+的狂轰乱炸之后,总会出现一些反思的声音。就比如王志安的这篇手记,提醒着人们不要被一时的情绪所淹没,忽视了其他重要的东西。
当所有的权利在“死者为大”的痛苦面前不堪一击时,新京报在评论文章《江歌被害刘鑫无罪,人们为什么没有耐心听刘鑫的自辩》中提出问题:我们该如何区别一起悲剧事件中的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
而公号“看理想”将梁文道关于网络暴力的演讲重新发出,取标题为《正义没赢,人性没赢,咪蒙赢了》梁文道在演讲中提到,“在网络上集体地欺凌一个人,控诉一个人。我们很少去考虑,当我们是无名集体的时候,如果我们伤害了一个人,谁要为他所受的伤害负责?”
具体到刘鑫身上,问题则是,“如果刘鑫犯错了,谁有资格去惩罚刘鑫?刘鑫受到什么程度的惩罚,我们才会满意?
这两篇今天发出的文章,也已经获得了10w+阅读量。
随着江歌事件的舆论发酵,微信上的文章会呈现出更为丰富的视角和态度。可惜因为样本数据所限,今天产生的10w+爆文暂不能完全列入观察范围。
如果有人说,挑拨情绪就能成为爆文,数据可以告诉他,并不是这样的。在一个热点事件的传播路径中,直抒胸臆和冷静反思都是必经之路,只是前者门槛更低受众更广,所以成为了舆论高潮。
或许,我们应该问的不是什么样的文章成为了10w+,而是在朋友圈被愤怒席卷之后,这些10w+还能带来些什么?
刘远举在公众号“不政确”推文《大恩如仇,即便道义审判刘鑫,结论也并不简单》,写下:
《拯救大兵瑞恩》中,美国兵与德国兵在房间肉搏,一墙之隔,另一个美国兵,拿着枪,听着呼救声,蜷缩着哭泣,不敢动弹,最终,匕首慢慢插入美国大兵的胸口。斯皮尔伯格展现着人性懦弱的真实。
如今,这人性再一次血淋淋的展现出来。正是出于对人性的考量,刘鑫不敢开门,这一点被很多人接受。不过,令他们的愤怒的是刘鑫此后的表现——她拒绝与江母见面,仍旧如常生活。
在大家实在不知道议论什么的时候,一枚名叫刘鑫的渣女撞上枪口——资深媒体人李方则在“叔的刀法”里写下《一场全民猎巫行动》
从头到尾,刘鑫其实就四个字,缺乏担当,没有别的了。你不能因为一个人缺乏担当而把她送进监狱,你只能在人性的层面上毁灭她。
这就是一场全民猎巫行动。围猎一个渣女,摧毁她除了肉体之外的一切。
作为老编辑,李方试图向大家解释“愤怒作为一种情绪,它的真实根源来自恐惧”,于是话锋一转,直指来势汹涌的刷屏——“也许,我们愤怒和恐惧的,是我们自己”。
因为“在这个意义上,刘鑫怎么想、未来会怎样,已经完全不重要了。她只是一个祭品,运气差到在人们寻找一个祭品的时候,出现在恐惧的祭坛上”。
以上内容使用新榜编辑器发布。新榜编辑器,多平台一键分发、海量在线图片搜索、大数据帮你了解“什么值得写”、丰富的样式中心,可能是全中国最好用的编辑器。
微信放大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