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的Amazon Go掀起了无人零售领域的热潮。国内资本纷纷跟进,阿里巴巴的淘咖啡,欧尚大润发的缤果盒子,创新工厂投资的F5未来商店,都已经落地运营,苏宁、伊利、娃哈哈也相继公布了无人店计划。
一时间,无人超市作为新零售概念的炫酷示范,迅速爆红。但是,无人超市真的是新零售的未来吗?
什么是零售?
在谈“新零售”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到底什么是“零售”?
我在《互联网+战略——传统企业,互联网在踢门》这本书里讲过,商业的过程纷繁复杂,概括起来,包括创造价值和传递价值两大环节。比如,海尔生产家电,是创造价值,苏宁销售百货,是传递价值。
零售是典型的传递价值,是代理商体系中最末端的价值传递者,传递三件事: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
比如你去商场买衬衫,看着款式、颜色挺不错,纯棉的,摸着很舒服,翻了翻价格标签,觉得能接受,试穿过后也挺合身,通过这一系列的体验,你获得了信息流。当你说“服务员,帮我包起来”,你拿着单子到收银台付款,然后把回单给服务员,这个过程,就是资金流。服务员打包好衬衫,你自己拎回家的过程,就是物流
到了互联网时代,电商平台展示的图片和文字,是信息流。你基于这些信息做出购买决策,使用支付宝付款的过程,是资金流。付款后,卖家选择一家快递公司送到你家,完成物流
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购买过程都可以拆解为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零售,在本质上就是这三件事的万千组合。
新零售的趋势
不同的是,在线下零售时代,你几乎必须同时完成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而进入电子商务时代,这三件事情可以分开干了,每一件都可以单独拿出来,提高效率了,因此每件事都有巨大的市场。比如,淘宝只干信息流,支付宝来完成资金流,快递公司来承担物流。
所以在一段时间内,电子商务被认为是比较先进,效率比较高的商业模式。线下卖500块钱的商品,线上可能花300块就能买到了,线上对线下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人们普遍认为线上和线下是竞争关系。
但是,慢慢地,人们开始发现线上线下其实各有优势,彼此不可替代。线上线下需要根据自己的优势,重新占位和相互协作。
比如,阿里在2015年推出一个活动,叫三八扫码购。3月8日那天,你冲进线下的大超市,用手机天猫扫描商品条形码,就会发现,很多商品天猫更便宜,于是你在网上下单快递到家,然后空手走出超市。这虽然对于线下超市是个大麻烦,但从零售的本质来看,线上和线下完成了一次协作。你在线下超市看到、摸到实实在在的商品,比较、挑选、做出决策,线下超市完成了信息流;然后在网上下单,天猫超市完成了资金流,最后快递补齐了物流。
再以卖鞋为例,过去是由鞋子的品牌商,包给总代,总代再包给省代、市代,市代再包给零售商,零售商租门面雇员工去卖鞋。门面要付租金和员工工资,所以售价一定比进价要高不少,可能至少要高一倍,也就是进价800卖1600,才可能有钱赚。但是现在你在商场看中这双鞋子,然后扫码,发现网上只卖1000块。于是你在线下试穿,然后上网购买。虽然你并没有通过差价的方式支付线下的展示成本,但是你在线下获得了线上无法提供的试穿体验,也就是信息流,然后在线上完成了资金流,最后由快递完成物流。
理解了零售的本质就是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组合之后,你就会明白,过去这三个生意因为商业效率的限制,被绑在一起,可以互相借力;但是现在这三件事被分开了,因为成本原因,线下靠展示信息赚取差价越来越难了,这个时候,线上线下就会重新占位。
基于这个逻辑,可能未来线下渠道商开的店会越来越少,而品牌商开的店会越来越多。品牌商开线下店,并不打算靠此赚钱,因为租金等成本,会导致定价比线上高。你试穿后想买,发现网上便宜,就会上网购买。网上商城也属于品牌商,因此,无论你线上买还是线下买,品牌商都会获益。这时候,品牌商所付出的门面租金,其实就是塑造品牌价值的成本。所以品牌商就不会非要把展示成本,计算到线下卖产品的差价里。
但品牌商也没有那么多的人力物力来开店,它就可能把开店这件事,外包给原来的渠道商。也就是说,未来的渠道商不再靠加价卖货来赚钱了,而是转变成服务商,只负责把店开好,让用户满意,把用户变成会员,不再为销量负责。
如果门店不再为销量负责,那么门店和商业地产的合作关系就会发生变化。以扣点制为商业模式,以卖货为核心的商场,会越来越衰落,因为卖货已经不是门店最主要的诉求了。随着线上线下的价格趋于均衡,展示和体验成为门店的最主要的诉求。以租金制为商业模式,以体验为核心的购物中心会越来越发达。这些都是新零售的趋势。
无人超市是新零售吗?
现在理解了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我们来重新审视一下无人超市。
无人超市展示的真实物品,是信息流。现场付款,是资金流。购买后拿货离开,消费者自己完成物流。所以在这三件事上,无人超市和普通超市并没有区别。
也就是说,无人超市对整个超市运营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完全没有一点重构。唯一的差异,仅在于人工。没有了收银员,运营成本会有所下降,理论上来说,商品价格也会随之下降。但是,人工成本并不是线下超市最大的成本,最大的成本可能是租金或其他。另外,“无人”可能还会额外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货品的安全、损耗等,需要人工去理货,导致成本未必真的会下降。
无人超市在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上都没有本质变化,只是在收银环节降低了人工成本,而且还有可能带来一些额外的成本,因此并没有为零售行业带来很大的效率提升。所以,无人超市这种形态本身,只是一种有趣的零售,吸引眼球的零售,是大公司展示肌肉的零售,并不是创业公司能够以此来获得巨大发展空间和巨额盈利的,更高效率的零售。
无人超市并不是全新的发明,它的极简形态,就是我们非常熟知的自动贩售机。所以说,它并不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不属于新零售的范畴。
新零售的本质
那,什么样的商业形态,才是新零售?
新零售的本质,是在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这三件事上,分别有单独的效率提升,或者因为有某种方式的协同,获得了整体的效率提升。什么是效率提升呢?就是速度上更快,品种上更多,价格上更便宜
比如,京东将在四川建立185个无人机机场,建成后可以实现在24小时内将商品送到中国的任何城市。这就是新零售,因为它提升了物流的效率。
再比如,著名的女装淘品牌茵曼。过去服装业线下的定倍率是5~10倍,也就是100块成本的服装卖500~1000块。茵曼在天猫上的定倍率是3倍,100块成本的服装卖300块。2016年,茵曼实施了“千城万店”计划,通过线上线下协同经营提升效率,在线下也能做到3倍左右的定倍率,降低了价格,这也是新零售。
还有2016年开业的盒马鲜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让我能够在现场吃,只能用APP付款。如果我觉得挺好吃,未来就会在家里,用它的APP再去购买,快递小哥会在半小时内送到5公里内的消费者手中。盒马鲜生相较于传统生鲜供应商和纯生鲜电商,增加了信息流的体验,提高了送货的效率,同时价格还很便宜,这才是所谓的新零售。
小结
无人超市只是看上去新的零售,并不是真的新零售。它对效率的提升并没有被证明,它可能只是一种吸引眼球的方式。

真正的新零售都是在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上的效率提升。建议新零售方向上的创业者,好好思考一下,如何在这三个方面分别提升效率。
- THE END -
热门文章
社群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登陆《刘润·进化岛》(点击查看详情),与所有新生代的“达尔文雀”共同进化。我会在岛上持续分享我对商业的观察、学习、思考和评论,期待与大家切磋。
【苹果用户赞赏专用】
本文由梁爽协助整理,用赞赏表示鼓励吧
刘润:润米咨询董事长;互联网转型专家;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中国最大的私人商学院《刘润•5分钟商学院》创始人。
点击这里,听课5分钟,节省两小时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