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的自然风光

从仙界走向红尘
文 | 星球研究所
战国初年
一位楚国的地理学家
山海经》中描述了一座神山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下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
翻译过来便是
西北有座山名为昆仑之虚
是天帝在人间的都城、众神的居所
山很高、很大、有很多奇珍异宝
还有猛兽负责把守
(画家李可染笔下的昆仑山,拍卖价格超7000万)
这故事如果放在今天
我们八成会把它当成一个高中生意淫出来的玄幻小说
没有人会当真
然而
《山海经》的内容涵盖
地理、动物植物、神话、宗教历史民俗等诸多方面
几乎与现今《国家地理》的定位完全吻合
不难想象这样一本在先秦时期便横空出世的《国家地理》
给古人闭塞的世界观带去多大的冲击
所以古人都认为神山真的存在
(后人根据《山海经》绘制的世界地图)
在《山海经》成书之后
从汉代到清代长达2000年间
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
有无数人卷入寻找昆仑山的大潮中
这场大潮远比西方人在20世纪“寻找香格里拉”
更宏大、更持久、参与者更众
直到今天
学者们依然在为它的位置争论不休
无数影视游戏文学作品还在不断强化它神一般的存在
(某款游戏中对昆仑仙境的想像)
今天我们知道中国的西部有很多山
因为宗教原因被当地人誉为神山
但从整个中华民族的角度
没有一座山可以与昆仑山的神山地位比肩
中国的上古神话绝大部分都与昆仑山有关
所以昆仑山是当仁不让的
中国第一神山
然而
因为我们并没有重视这种文化的传承
甚至全面介绍昆仑山的纪实作品也非常稀少
我们脑海中昆仑山脉的形象
可能还不如纪录片中的常客阿尔卑斯山脉清晰
作为中国人,真是有点尴尬
那么今天横亘在中国西部被誉为万山之祖的
昆仑山脉
究竟长什么样呢?
要了解昆仑山脉
需要从一张视角独特的中国地图开始
(图片源自中国国家地理)


昆仑山脉从中国最西边发端
连同它周围的喀喇昆仑山、巴颜喀拉山等一路向西
再到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的秦岭、大别山
组成了一条从中部贯穿中国大陆的山系
有地理学家将其称为中国的
中央山系
而风水大师则更喜欢称其为“中国龙脉”
中国的两条母亲河以及无数大大小小的江河湖泊
也都发源于此
它就像一道脊梁支撑起华夏大地
为生活在两侧的中华民族提供了一个美丽家园
而昆仑山脉又是中央山系里最长的山脉
中国东西宽约5000公里
昆仑山脉在中国西部就蜿蜒了2500公里
几乎占了一半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图片源自中国国家地理)
昆仑山在中国最西部的开端极其雄伟壮丽
一出场就是三座7000米级的极高山组成的峰群
它们中间是美丽的喀拉库勒湖
这三座雪峰被称为昆仑三雄
分别是
海拔7509米的慕士塔格峰
海拔7530米的公格尔九别峰
海拔7649米的昆仑山最高峰公格尔峰
(三峰环绕湖边的地形图)
三峰中最矮的慕士塔格峰
因覆盖冰川甚多
被称为“冰山之父”
它的冰雪厚度还在以每年十几厘米的速度增加
在冰雪的重重包裹之下
山体浑圆、形状特立独行
而不像其它雪山那样峰体尖锐




公格尔九别峰
从外形上看像一顶宽大的帽子
而它的柯尔克孜语意也恰好是"白色的毡帽"
(摄影师王树声)
公格尔峰
它与公格尔九别峰仅相距15公里
山体相连
二者之间一条名为克拉牙依拉克的冰川倾泻而下
延伸几十公里
冰雪厚度可达百米
(下图中左侧最高者为公格尔峰,最左侧山体与公格尔九别峰相连,中间稍下方即为克拉牙依拉克冰川,摄影师@摄影湿leo)

对于古代的中原人来说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构造一座神山
条件是非常苛刻的
首先这座山需要具有“仙境”的形象
而高大的昆仑山三杰每个都堪称顶级仙境
何况还有三峰围一湖的奇景
其次神山必须难以接近
如果容易接近,便会失去神秘性
比如我们熟知的泰山
登顶泰山对于古人也不算困难
毫无神秘性可言
加上众多帝王在此封禅
所以它只能被当成与上天沟通的渠道工具
而不能成为神山
而昆仑山三杰对于中原人而言极难接近
神秘性不言而喻
何况神山的制造者还编出一堆猛兽来看管神山
如果不想被吃掉
还是不要擅闯的好
(昆仑山的安保负责人开明兽,博物杂志制图)
从上面这些条件看
昆仑山三杰也许真的是天帝在人间的都城吧
离开昆仑三杰
再沿着昆仑山脉往东南方向
景色开始暗淡起来
再也没有昆仑三杰的雄奇壮丽
直到几百公里后
和田地区的昆仑山麓流淌出了一条和田河
昆仑山在这里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奇珍异宝
和田玉
从古代起这里就是中原地区玉石的主要来源
(摄影师郝沛)
由于昆仑山北坡非常干旱
没有茂密的植被覆盖
加上坡度极陡,岩石裸露
十分有利于玉石矿脉暴露、剥蚀
并随着流水汇入和田河中
河谷中经常发生山崩
轰鸣震动山谷,烟尘弥漫
(摄影师沧淞)
汉武帝时
张骞来到和田河畔的昆仑山麓(古称于寘)
他向汉武帝汇报说
这里盛产高品质的美玉
同时和田河流淌的水最终会汇入黄河
滋养华夏腹地
汉武帝于是认为这里的山脉便是昆仑山
司马迁在《史记•大宛传》中写道
“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寘,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
这便是今天昆仑山脉得名的最初来源
那时的汉朝正值开疆拓土的黄金时代
黄河和昆仑
作为中华文明的两大代表符号恰好同源同宗
对于汉武帝而言
这正是天下一统的最好象征
(汉武帝时疆域图)

虽然我们现在知道黄河并非发源于昆仑山
而是昆仑山脉南侧的巴颜喀拉山
但翻看古籍我们发现
“河出昆仑”的说法屡见不鲜
因为古人坚信养育了华夏儿女的黄河是一条伟大之河
其源头也必定是座纯洁神圣的伟大之山
古人对昆仑山的求索反而超越了对地理真知的追求
而成为一种对民族之根的探求
一种对理想精神的追寻
过了和田河
不远处便是海拔6638米的慕士山
这里又开始群峰竞秀、冰川重重
包括崇测冰川、玉龙冰川、昆仑冰川、多峰冰川等等


还有著名的古里雅冰帽
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
就像一个大帽子覆盖在山头上
(源于Google)
早在1992年
中国科学家就曾在这里钻取过一根长309米的冰芯
后来经过实验室测算研究发现
这根冰芯年龄有70万年
是地球上除南北极冰芯之外最古老的冰芯
换句话说
这根冰芯也记录了长达70万年的地球气候变化密码
(摄影师陈琴)

众多的冰川融水
在昆仑山的南侧形成了多个湖泊
比较特别的是郭扎错
因为北侧有昆仑山的冰川融水注入
湖北侧为淡水湖
南部则因水源较少成为咸水湖
淡水咸水并存一湖
颇为奇特

再往东去
东昆仑便开始了
随着深入亚洲内陆
山势逐渐降低,而且降水稀少
直到进入青海、新疆、西藏三省区的交界
以海拔6860米的新青峰(布喀达坂峰)为首的
又一个雪山冰川群出现
它是青海的最高峰
因地处在可可西里腹地
山与平地泾渭分明、气势磅磅
(下面第二张图为山脚下的太阳湖,摄影师:肖文、青海地质)

这里是中国少量还聚集着大量野生动物的地方
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羊、藏原羚、熊、狼
在高大的昆仑山和青藏高原的保护下
鲜被人类打扰
(摄影师肖文等)

但在上世纪90年代
有人开始借助现代工具进入昆仑山腹地
偷猎野生动物
1994年1月18日
为了保护藏羚羊在太阳湖边安全产羔
影片《可可西里》的主人公索南达杰只身与18名盗猎分子搏斗
在太阳湖碧蓝的湖湾里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昆仑山脉自西向东海拔一路降低
再往东过了与青藏公路相交的昆仑山口
海拔6178米、山形有点萌的玉珠峰便进入视线
相较于最西端昆仑三杰
昆仑山慢慢从高不可攀的仙境中褪去
开始接近红尘
玉珠峰对攀登技术要求不高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登山爱好者初次攀登雪山的最佳山峰


传说阐教教主元始天尊的道场玉虚宫也坐落于昆仑山
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有两位甘肃的道人来到玉虚峰中拜访神山
并在此修建了“昆仑道观”
从此昆仑山开始有了来自中土的香火
红尘又近了一步
(下图为重修的无极龙凤宫,昊摄影)

如果你从昆仑山北侧的青藏公路上经过
你会发现冰雪仿佛是昆仑山脉上波浪状的美丽披肩
站在这里你也很难感觉对面的山有什么神圣之处
因为相对高差不大
这里的昆仑山更像是条起伏平缓的山丘
而不再是高耸的神山
(摄影师Meibuchou)

不过山虽矮了
红尘近了
黄河却从巴颜喀拉山下流淌到昆仑山脚下
接过昆仑的神力
开始塑造下半程的神话
(图中红圈处为昆仑山与黄河的交汇处,布青山)

这便是
中国的万山之祖
昆仑山
希望我们不仅仅是记得
它在文学、影视、游戏中的样子
也能知道它在人间的
雄伟、神圣
... END ...
这里是星球研究所
我所聚集了一群国家地理控
专注于探索极致的自然风光
点击探索全球极致风光 
点击探索中国极致风光
by 星球研究所原创编辑,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星球研究所”
星球研究所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的自然风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