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桃蛋妈。
最近“重庆小升初晒娃”事件,折射出人性和教育观的多面。
一位妈妈,发朋友圈将“牛娃上岸”的过程分享在朋友圈,本以为能得到大家的祝福,结果被人举报,孩子失去了读名校的机会,重庆小升初暗考也被按下了“暂停键”。
妈妈也许是太高兴了,觉得终于鸡出了牛娃,有种苦尽甘来的感觉,才会忍不住晒娃,桃蛋妈看了,同情,也叹息。

虽然咱们这个公众号叫“牛娃成长记”,但就我个人近年来的感悟来说,无论孩子现在看起来多牛,不到工作的时候,都不要轻易标榜“牛娃”。
养娃,最怕半场开香槟,因为人究竟能不能一直牛下去,太玄学了,在社会上打拼久了,你会发现,为人处世智慧、头脑开放灵活等基本素质真不是能“鸡”出来的,何况如今,学历还在加速贬值。
今天这篇文章,是我看到的对此事件思考分析最中肯理性,让我吸收到不少营养,降低了焦虑的文章,分享给你。
作者:妙爸本文来源:公众号“翻译官妙爸”
.......................................
01
如果你比较关注教育新闻,从标题上应该能看出来我今天要聊的是哪件事情。
那条朋友圈如下

图片来自网络
2年多时间,花费40w,好容易鸡上了名校,却因为一条高兴之余分享的朋友圈,全部打了水漂。
考虑到近期《焦点访谈暗访小升初“掐尖”和教育部“阳光招生”专项行动,这个结果在意料之中。
我很佩服这位母亲和两个孩子的毅力,很同情他们的遭遇。
妙妙也刚好身处小升初阶段,照理说,我也应该可以共情。
但是很遗憾,我只能同情,无法共情。
这源于我个人的教育理念。
02
20年前,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室友是两个清华学霸。

他们本硕都在清华电子系,一个宿舍出来的。
王牌高校的王牌专业,在学生时代,那是让人仰望的存在。
但是见了真人,我发现大家都是两只眼睛一张嘴,谁也没有三头六臂。
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你会发现他们也有欠缺。
比如做个饭能招来火警,到了超市问货架都说不清楚,对商业常识一无所知……以至于他们也会在某些方面对我这个学渣投来崇拜的目光。
然而,每次看到他们算一个公式就写满一张纸,讨论一个问题就满嘴专业名词,即使让他们从头给我解释某些概念,我依然跟听天书一样的时候,我还是会感叹智商上的鸿沟。
但我那时毕竟还年轻,即使内心服气,嘴巴上往往也会给自己找补两句。
所以,我曾经在他们面前说过一句无比幼稚的话:“我当年高中的时候也不算太渣,物理也是竞赛水平。

你猜他们什么反应?
答曰:高中?那也叫物理?跟幼儿园过家家差不多。
大家都是好兄弟,自始至终都是开玩笑的口吻——言者无心,听者无意,嘻嘻哈哈就过去了。

但从那以后
就明白,以后趁早别再提自己高中那点儿理科能耐,尤其是在这种清华学霸面前。

不过,天外有天,人上有人。
我也经常听到他俩说,当年班上的某某在MIT或斯坦福,现在跟某某大牛学者混,然后也会谈起智商碾压
这回事。

聊天时,两位学霸脸上也会充满着遥不可及的羡慕之情。
这都是真人真事。
03
从智商角度看:我被他们踩在脚下的时候,他们也在别人的脚底喘不过气。
我被你碾压,你被他碾压,一层压着一层。
只是在我看来,“你和“他没啥区别——对蚂蚁来说,被人踩死,跟被恐龙踩死都一样。
但实际上,“你”和“他”之间,可能也差着十万八千里。
难怪有人说:“人跟人之间的智商差距,可能比人跟狗还大
这不是戏言。
实际上,就算我这个后来在清华学霸面前自称“学渣”的人,当年也曾经是“别人家的孩子”。
因为个人原因,我升入高中后曾一度叛逆。
整个高一,我几乎每节课都在睡觉,作业也不做,有点时间就在外面瞎混,还经常旷课。
大家都是新生,来自不同学校,不那么知根知底,很多人以为我是“学渣中的战斗机”。
结果到了期末,我依然考进前10名——考试的时候也没忘了睡上一觉。
跟上面说的学霸相比,这点小聪明根本不值一提——换成是他们,肯定考第一。
10名开外的同学中,有很多人真的比我用功得多,努力得多,可是,他们当年确实考不过我。
有过这种碾压别人和被人碾压的经历后,我深刻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天赋差距,真的不是靠努力就能填平的。
04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我在否定努力。
并非如此。

原因在于,这种碾压和无助,主要存在于学校的象牙塔里。
一旦走出校园,人生的路突然间就会陡然变宽,评价维度也会变得更加多样。

我想了很久,决定用下面这张图来说明
在学校的时候,评价维度很窄,学习成绩是大头,其他方面虽然也有一些影响,但相对较小。
所以,很容易就因为被单一维度的强者碾压,而感觉整个世界黯淡无光。
可是进入社会后,行业五花八门,需要的能力多种多样。
我可能学习比不上韦神,但是我做翻译、写文章可能还说得过去,这就足够我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
当年的某个学渣或许拼了命也考不及格,但是人家懂交际,会来事儿,在那些根本不需要学习成绩的领域混得风生水起。

已经混迹于社会多年的我们,应该都能深刻理解“成绩不代表能力”这句话的含义。
“天生我材必有用绝不是自我安慰。
诚然,你依然会在自己的领域碰到能够碾压自己的大神,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碾压都不会像在校内那样沉重。
此路不通,另有他路。东边不亮,西边亮。
05
段时间,郭有才火了。
虽然他引发了很多争议,但换个角度想,那些原本只属于明星大腕的荣耀,如今,也可以轮到他这样一个最底层的人。
短视频有数不清的坏处,但有一点好处不容否认,它实现了才艺的平民化。
在传统评价体系下,只有正统的演艺明星通过少数传统媒体才有可能走红。
但在互联网时代,无论何种才艺,无论什么出身,只要有人感兴趣,人人都有可能享受到破天的富贵。
这世界的道路,难道不是更宽广了吗?
许多年前有一本畅销书,叫做《长尾理论》。如今,这个长尾越来越长,越来越大,甚至开始有点喧宾夺主的意思。
反观纯粹的知识,却变得越来越不值钱。

下面这段视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
看到这样的视频,我鸡皮疙瘩掉了一地。
ChatGPT最近两年一次次地震惊世界,一次次地向我们展示AI那不可思议的能力。
几年前,你或许会认为这都是科幻,但如今,未来已来。

看看ChatGPT,再看看国内那些打着AI旗号的教育公司,真的让人不忍直视,不寒而栗。
这其中凸显的差距,正是gj重视理工科人才的重要原因。
gj也想掐尖,但是,掐尖也要分时候,分阶段。
我在《高考数学加分到225?普娃卷不动了……》里面说过,在理想情况下:义务教育阶段禁止卷,非义务教育阶段尽情卷。该卷的时候卷,不该卷的时候不卷。
因为gj真正想要的是堪当大任的天牛,不是人为吹起来的水牛。
06
写到这里,一定有人会问:你说了那么多,难不成是让我们放弃鸡娃,彻底不管?
了解我的人,应该会想起我的另外一篇文章
六年级家长回头看:卷不动,躺不平,怎么办?》。
轻推”一直以来都是我的核心教育理念。
努力当然需要,但在拼成绩的同时,作为家长的我们,必须深刻意识到,学历本身带来的红利正在消失
我们真正应该重视的不是学历本身,甚至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所积累的思维和能力。
如果为了学历和知识而牺牲快乐、人格、健康,甚至生命,绝对是得不偿失。
说句扎心的话:越是知识密集型工作,反而越危险。
举个我自己这几天刚刚经历的事情:
前几天,我家卫生间的洗手盆(台下盆掉了下来。
一番打听后才知道,原来这事儿归安装大理石的人负责。于是,几经辗转找了两位工人师傅上门,好一顿折腾,终于修好了。
看过维修全程后,我跟妙妈感叹:你看,我这个干翻译的很多工作都已经被电脑取代了,但你可以想象,这两位工人师傅在可预见的未来是不可能被取代的。
同理,在可预见的未来,家具安装、水管维修、家政保姆……这些手工劳动者都不会被取代。
反而是费劲巴力学到的那些纸面上的知识,分分钟就能被ChatGPT提取出来。
学历越来越不重要,能力越来越重要。
我们群里前几天也有一位家长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如他所说,观点确实“比较极端”,但道理说得没错。
 写在最后 
今天的文章写得有点散,逻辑也不那么紧凑,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你或许不赞成我的观点,但我很欢迎大家理性探讨。
作为教育博主,某些话从我嘴里说出来,甚至显得有点“大逆不道”,但这确实是我的真实想法。
你会发现,我推荐方法、资料和工具的时候,几乎从来不会从纯应试的角度来思考。
而我一直以来建议大家帮助孩子学好英语,也是为了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尽早看到更宽广的世界。
最后,套用前几年的一句流行语作为结尾:
世界那么大,孩子想看看!
世界那么大,孩子该看看!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翻译官妙爸】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